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中没有李白和杜甫?

BeYourGuy


“唐宋八大家”和李白杜甫关系不大!

这里不是说这两人不行,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成就自然不必说。

但是术业有专攻,这个“唐宋八大家”的评选标准仅仅限于古文领域!“

这与诗歌乃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有点跨界的感觉了!

何为“古文”?

即先秦和汉朝时代的那一类型散文,风格自由,文字相对质朴;不会像骈文讲究排偶、辞藻、音律甚至于典故这些所谓浮华的东西。

在隋唐以前,骈文是文章体裁的一个主流,其讲究对偶、胜率、典故等等,行文华丽,但往往缺少内涵。而且相对固定的格式标准以及对于文字华丽的过分追求,使得文章本身无法去表达内涵。

就有点现在经典歌曲与网络歌曲的感觉,网络歌曲虽然朗朗上口,但往往无法直击心灵,所以大都是一时的热度。

当然,这其中不乏好的文章,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天下第一骈文。

但总体上来讲,许多人认为他们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于是在唐朝后期,由韩愈等人拉起了“古文运动”的序幕。

当时的领军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而到了宋朝欧阳修等人接过了前辈等人旗帜,并将其发扬光大,开启了宋朝的诗文革新运动,涌现出了王安石、三苏、曾巩等一大批散文家。

所以,所谓的唐宋八大家。便是取得在这一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八位。不仅仅文章写得好,更是要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得有贡献。

这个说法最早是在明代提出来的,出自明初朱右的《八先生文集》,故有了“八大家”之说。准确点应该是“唐宋散文八大家”。

大家不要单纯的认为所谓唐宋八大家,就是唐宋时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人,这是一个误导,这仅仅代表了散文圈子里面的一个评价。诗词、骈文、小说这些都是不计入其中的,大家不要搞错了。

所以很少写李白杜甫没有入选其中,也合情合理了。


白话历史君


这个疑问,我小时候也产生过:“李白的诗写得那样好,杜甫被称为‘诗圣’,为什么唐宋八大家竟没他们俩?”

后来渐渐长大,才知道所谓“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古文八大家”。不管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也好,还是宋朝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也好,都有诗歌传世,但位列“八大家”,却是因为他们的古文成就。


李白也不是不写文章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不过他的文章,传世的也只有这么少数几篇。他的成就,以诗歌更为突出。

杜甫也是这样。所以他们不会被列为“古文八大家”了。


栖鸿看红楼


“唐宋八大家”是指: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根据朝代的不同,也可以称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如果要说名气,八大家里面绝大部分人拍马都赶不上“李杜”两人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但是如果论对文章、文体以及家国等方面的贡献,“李杜”要比“八大家”差了一些。

“唐宋八大家”的由来,注定了与“李杜”无缘

最早将这八个人并列的是明初的朱右,他在选古人散文作品编订文集的时候,将这八个人的文章编在了一起,称为《八先生文集》。

但这时候也只是代表着朱右个人的观点,并没有形成共识。

明朝中叶,唐顺之作《文编》的时候,主要选三代、先秦的古文,顺便也选了一些唐宋古文,他认为唐宋时期的文章虽然不及先秦,但是“开阖首尾经纬错综”这种写法还是很有学习意义的。

好巧不巧的,他选的唐宋文的作者也就是这“八个人”。

后来到了明朝的末期,茅坤开始大力提倡唐宋古文,反对一直以来“文必秦汉”的观点。他在当时是典型的唐宋派,编选了一本非常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文钞》。

这才把“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正式确立了起来。

自此之后,文人写文章的学习对象就是这八个人,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

从这里可以看出,“唐宋八大家”其实是从“散文”领域中入手的,当然还考虑了其他因素。

“诗”和“文”并列,古典文学中的主角就是它们两个。但这次评选并没有涉及到“诗”的领域,而“李杜”在文章上的造诣远不及这八个人,自然也就无缘“唐宋八大家”了。

那么,为何这八个人可以入选“唐宋八大家”?

评选“唐宋八大家”的标准不仅仅是文章写得好,同时也参考了他们对于文体革新的贡献。

先来说说韩愈和柳宗元。

这两个人的文章很多人都读过,比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就出自韩愈的《马说》,柳宗元有《小石潭记》,也是中学教材中选录过的文章。从中也能看出他们文章的风格。

这两个人在中唐时期一同掀起了一场文体改革的运动,史称“韩柳古文运动”。

在此之前,文坛上还是以骈文为主力军,很多经典的作品都是讲求对偶、排比等等手法,言辞要华丽,形式要工整,甚至政府的公文都要这么写。

不是说这种骈文文体不好,但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很多很多更讲求形式而忽略内容的作品,对于文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弊端。言之无物,无病呻吟,这样的文章看了只会让人气愤。

所以,韩、柳两个人就从改变文章形式入手,想要扭转此等文风。

他们师法的对象就是先秦两汉的古文,抛弃骈对的形式,更注重质朴语言的表达和文章内容的沉淀。

韩愈提出“文以载道”,更注重对古圣贤思想的继承;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更注重对思想的阐发。其实都是注重对文章内容的锤炼。

再来说说宋六家。

这六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中坚力量。

当时面临的情况或许比中唐时期更为严重,西昆体等绮靡文风大行其道,使得文章软弱无力,言辞华丽,内容空洞。

当此之时,王安石的“荆公新学”,开疑经变古之风,曾巩的散文有中正平和之气,欧阳修继承“文以明道”,苏轼阐明“文道并重”,苏洵、苏辙“史论纵横”,他们的文章都对当时的文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也就是说,这八个人不仅仅要文章写得好,其创作理论还要对文体的变革产生极为重要的良性影响。

同时代的人,比如说范仲淹,他的《岳阳楼记》不好吗?他也是首创文风变革的人之一,为什么没有入选“唐宋八大家”呢?就是因为他的代表作品并没有多少,并且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创作理念。

对于家国天下的贡献,“李杜”较“八大家”相差甚远

“李杜”的诗歌写得很不错,但是如果论对家国、天下、政治、民生的影响,是远不能与“唐宋八大家”相比的。

也就是说,文章内容写得好,还得亲自实践自己在文章中提出的理想,否则不就是“空谈”了吗?

李白是“文学侍从”,并没有治政经历,同样除了诗歌之外,他诗文中提到的军事、政治才能都没有作品作为证据,杜甫因为时运不济,也没有太多的政绩可以供人参考,只是一腔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人感动。

“唐宋八大家”不一样,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实实在在的政绩。

比如欧阳修掀起的古文革新运动,就是为了配合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在思想上为其造势。

再比如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让积贫积弱的宋朝国富兵强。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文章都有家国情怀,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建设性的意义。他们用文章来宣示自己的理想,又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初心。

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什么?修齐治平。这八个人做到了,所以无论是从其不朽的文章上来说,还是从其对思想的变革上来讲,抑或者是从其对家国贡献上来论,“唐宋八大家”成为读书人的楷模,都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说,李杜没有入选“唐宋八大家”不仅仅是因为散文领域的问题,我们需要把名声和贡献分开来看。

名声是可以人为传播的,它能让人取得更多的关注,但并不一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实际作用。但贡献却是实打实的,必须是有人确实完成了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这就好比,当今的流量明星和科学家一样,前者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能会大很多,但后者做出的贡献却是更为巨大的。

无论何种原因,李杜二人就是不得志,即使他们真的有很高的才学,但他们没有实实在在的政绩,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所以,“唐宋八大家”中没有李杜是正常的,反倒是如果有了这两个人,才显得奇怪。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李白和杜甫的成就主要在诗,而唐宋八大家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李白和杜甫自然无法成为八大家之一。而且李白和杜甫都是不世出的人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根本不需要归入那一流派。和他们同时代且关系不错的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派的诗人,而高适岑参是边塞派的诗人。但他们的成就和李杜比起来还是要差很多。像他们这种超级大文豪是根本不需要归入那一流派的,因为他们的成就就代表了这一个时代文学上的最高成就了。

日本人写他们的文学史时,对于夏目漱石也没有把他归入当时复杂的各种文学流派中。而是把他单独列为一章。因为他的成就代表了那一时代日本文学的最高成就。无论把他归入那一流派都等于是贬低了他的成就。

之所以会把韩愈等人称之为唐宋八大家也只是因为偶然。明朝的唐顺之、茅坤把他们八个人的文章编为《八大家文钞》,从而形成了唐宋派这一文学流派。就以这八个作家来说,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四人的成就最高,王安石次之,另外三位就有些攀龙附凤的嫌疑了。


纯斋


所谓唐宋八大家指的是这一时期在古文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大家。其中,韩愈、柳宗元是中唐发起古文运动的文化领袖,他们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

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韩愈尚在襁褓中时,杜甫已经过世,且不说早杜甫八年去世的李白了。

李白能诗能文还能剑,他的古文同样是文章高手,能力绝不在唐宋八大家之下。之所以没有进入散文大家之列,一是因为他的诗词光芒太强,流传甚广;二是因为他们生活于古文运动之前,这是他们落选的主要原因。古文运动针对的就是中唐以前一二百年中出现的六朝骈文的弊病,号召回归质朴,所以提出复兴古文的主张。





飞鸿鸣春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中没有李白,杜甫?

这个问题是这样,他们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评选的标准不一样。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是巨大的,称仙称圣,世所公认。唐宋八大家里的宋六家很多都是读着唐诗长大的。

唐宋八大家的评选标准主要是古文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是文化革新的典范。他们不注重文章辞藻的绮丽华美,文章结构的骈偶工整,摒弃浮华做作的冗重繁琐,以实用为目的,以表达观点为原则,为时政做服务。

唐宋八大家里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主张以先秦两汉的的散文语言,提倡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他们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后面的宋六家以欧阳修为首,后有三苏,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性格耿直,才华横溢,坚持韩愈的古文观念,反对五代以来的浮华萎靡之风,跟苏轼,苏辙,曾巩都有师生关系,是有宋以来文化革新的领导者。

唐宋八大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他们的人生态度和文学理念高度一致,得到了后世人的认同。

明朝初年,朱右选编韩愈,柳宗元等八人的文章名为《八先生文集》。这是第一次启用八家之名。

明代中期的唐順之编纂的《文编》中,在唐宋文章中也仅取了八家。到了明朝末期,茅坤再次编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这本书在当时得到读书人的认可,流传十分广泛。由此,唐宋八代家之名才在后世流传开来。

由此可见,唐宋八大家是世人根据世时文化的需要推选出来的散文大成者。而李白,杜甫是诗歌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是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两道不同颜色的灿烂光芒,相辅相成,流光溢彩。

所以唐宋八大家没有李白杜甫是对的。有了才奇怪。因为我们不一样!


太尉读书


学句王者荣耀游戏里的话,在下李白为您带路。

先对李白和杜甫做一下介绍吧:

“诗仙”李白,其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才华横溢的俩个大佬为什么没有进入“唐宋八大家”呢?答案就是“诗仙”、“诗圣”是中国五千年来对“古诗”这一行当的最高评价,只能供后人仰望,无人能出其项背,而“唐宋八大家”的入选标准显然已将这两个大佬自动屏蔽了,因为这两个大佬是超然的存在!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吧:在NBA70年的历史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球员,但是在评论谁是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时,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除了迈克尔-乔丹之外,因为这大佬就是BUG般的存在,无敌于NBA整个发展史中。


宝哥爱推荐


唐宋大家有八名,

精金美玉后人评;

韩愈议论原道阔,

宗元游记山水清;

欧阳醉翁不在酒,

安石江南伤仲永;

曾巩神笔描道山,

东坡精心探石钟;

老泉感时六国论,

苏辙养气拜韩公。

直追秦汉昌古文,

誓扫浮骈六朝风;

而今绕梁寻肉味,

竟忘李杜成仙圣。


sunjin72976689


这个问题本身就不该提。

我们现在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就明确讲了“唐宋八大家”的来历。以韩愈为首,倡导古文运动,恢复先秦时的优秀散文传统。此后,有识的一批文学家积极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来。唐宋八大家就是散文方面的佼佼者、代表人物。

李杜的诗词成就不能否认,代表了唐诗的巅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但他们不在一个文学形式的领域,所以没有李杜。


王臣怀


唐宋八大家是散文领域的,而李白和杜甫的唐诗领域的,专业不一样,因此李白和杜甫无法入选散文专业的八大家。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号称诗圣,一个是仙,一个是圣,自然比XX家高级得多。如果李白跟杜甫入选唐宋十大家,那么就委屈他们了,因为他们的文学成就远远高于另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