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坚守丨白衣天使 筑起抗疫“心”防线

她·坚守丨白衣天使 筑起抗疫“心”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抗击疫情的危急关头,武山县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成为“白衣战士”,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情怀和最直接的行动诠释“职业”和“专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履行医护人员应有的职责和担当。

防疫前沿的“女强人”

她·坚守丨白衣天使 筑起抗疫“心”防线

她是一名儿科医师,十六年前走上了领导岗位,一年前开始任武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分管妇产科、儿科、门诊部等临床业务工作和后勤、消防、患者维权等保障部门及新院区建设前期设计业务工作,这些工作,每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然而,纤弱的她却扛了下来,她就是武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包心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包心正30多天坚守医院,督促和协调全院的后勤保障与环境消毒工作,指导妇产科、儿科和战“疫”时期的普通门诊业务。她每天早上8点前就到医院查看预检分诊点工作,询问门诊各诊室有没有需要加强和改进的环节,然后到住院部了解妇产科、儿科的医疗工作、住院患者病情状况等,接着又到后勤部布置和督查后勤物资供应、水电暖设施设备运行、医院诊疗场所消毒等工作。如遇到她的行政值班,就得24小时坚守岗位,白天吃临时食堂提供的盒饭、方便面,晚上在办公室过夜,第二天正常上班……

看起来文静的包心正,其实是个“急性子”。疫情防控初期,医院在门诊楼前搭建临时活动板房作为发热门诊,是她,不畏严寒在施工现场带头干,仅用一天一夜就出色完成任务;为了解决防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医院决定搭建临时食堂,包心正同副院长赵斌一道去工地督战,在两天内完成场地平整、水电接入、沉淀池开挖、简易帐篷搭建、灶具和食材准备。近期,防疫压力稍稍减轻了一点,她的“角色”有所转换,开始掂着厚厚一叠新院区传染病房的设计方案,征求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的修改意见,不停地与设计院进行电话沟通,想把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现、分析、总结出来的“最优”隔离流程体现在新建医院的工程中。

包心正的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令人钦佩,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担当。

传染病区的“逆行团队”

——记武山县人民医院内科三病区护理团队

她·坚守丨白衣天使 筑起抗疫“心”防线

今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山县人民医院内科三病区(传染科病区)成为该院感染患者隔离治疗的主阵地,病区护理团队责无旁贷成为“逆行团队”。

疫情初起,三病区护理团队就绷紧了专业而敏感的神经。这个团队大多是青年护士,作为最直接、最密切的患者接触者,她们既要忍耐患者非常大的情绪波动、耐心倾听患者倾诉,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她们要尽力延长当班时间,忍受饥饿、再口渴也不敢喝水、减少生理排泄的频次,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每8个小时轮一次班。到了休息时间,她们也不回家,就在科室临时腾出的休息区休息,不仅要自我隔离,还要与家人隔离,生怕将病毒带回家传染给亲人。

在预检门诊,她们“全副武装”,有条不紊地为来院人员测量体温、记录病史、询问外出史、填表登记;在发热门诊和病房里,她们忙碌奔波,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用暖心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面对物资、人手紧缺的境况,为了“确保不漏掉一个人”、“确保第一时间进行发热筛查”,她们像一颗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发热门诊,她们对发热患者应检尽检,对高危人群应收尽收,确保不漏诊一人;在隔离病房,实行单人单间隔离治疗,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由此增加了本就繁重的护理工作的工作量,她们毫无怨言。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最危险的地方,武山县人民医院内科三病区(传染科病区)年轻的护理团队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我必须挺身而出”

——记武山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护士长林菁

她·坚守丨白衣天使 筑起抗疫“心”防线

“医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作为传染科护士长,我必须挺身而出,这是我的职责。”武山县人民医院内科三病区(传染科)护士长林菁在请战书上印上了鲜红的手印。

1月23日,医院内科三病区被确定为新冠肺炎病例定点留观区,林菁作为护士长,带着十多年临床护理工作的丰富经验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一线护理工作,以实际行动激励着传染病区的青年护士。

进入病区后,林菁立即发动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迅速行动,搬病床、报计划、领物资,及时将隔离病房整理出来。她与新组建的病区29名医护人员相互协调,制定了隔离病区流程和隔离病区人员培训方案,并对医护人员进行自身防护知识及穿脱防护服的规范培训。留观病区连夜启动后,第一例留观患者收住入院,科室医护人员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从这一天起,她舍小家顾大家,让同样被抽调到医院门诊预检一线的丈夫宋涛把孩子送到娘家,她自己却将“家”搬到了医院。

留观区收住的患者情绪往往十分激动,对自己被留观很不理解。为了能让患者配合,林菁和护理团队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她对团队成员说:“我们要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情绪波动,包容他们的不当言辞。”在隔离病房,免不了近距离接触患者。刚开始,年轻护士产生了恐惧心理,林菁看在眼里,做在行动中,积极给大家传授一些个人防护和操作知识,增强大家抗击病魔的信心。同时,她针对隔离病人孤独、恐惧的心理,给病人做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积极治疗。留观区的留观患者心理很复杂,调整好留观患者心态很重要。在每天的护理查房中,林菁都会跟留观患者亲切交流、嘘寒问暖,为留观患者鼓气加油,增强患者的勇气,坚定患者与病毒斗争的信心。连续多日,作为护士长,林菁在连轴转的同时,总是不忘在第一时间把自己多年的护理经验分享给年轻的护士们,指导她们学习和演练。

对护理团队,林菁一贯严格要求,“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科学的治疗和最优质的护理、尽快健康出院”是她们的最大心愿。每天早上8点,林菁开始护理查房,由于要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与患者做心理交流、护理查房、测体温、消毒、写护理文书、写各类记录等,忙完就到次日凌晨了。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护目镜、橡胶医用手套,导致她脸上出现了深深的勒痕、鼻梁也被磨烂了、双手发白,但她毫无怨言。

“我们家里都有老人和孩子,有的父母身体不太好,还有的孩子生病,我们都来不及照顾。我们身为母亲,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作为女儿,不能对父母尽孝,感到愧疚,但是我们不后悔,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林菁说。

驻守隔离病房的护士长

——记武山县人民医院内科一病区护士长颉银芳

她·坚守丨白衣天使 筑起抗疫“心”防线

她是平凡的,因为,她与众多医护人员一样,有着相同的责任;她是不平凡的,因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义无反顾把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化作行动和担当,书写了一名医护人员最坚定的信念。她就是颉银芳,武山县人民医院内科一病区护士长。

疫情袭来,颉银芳做好冲锋陷阵的准备,没有半点犹豫和退缩,主动请缨投入疫情阻击战。在医院决定整合大内科、把她抽调到传染科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后,颉银芳深知,在这特殊时期医院将她抽调到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中的用意,她更明白自己在这个病区担任护士长的责任所在。肩负重担,她克服人员少、物资匮乏、任务重、责任大等重重困难,从收治第一位病人开始,就亲自或叮嘱护士第一时间给病人戴上口罩、测体温、抽血、带病人到放射科拍胸片,询问患者有无流行病史,做各项风险评估和疫情排查工作,并向病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承担繁杂、繁重护理工作的同时,她积极协助医院、护理部拟定消毒隔离工作方案,实时监测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参加疫情防控的各项操作流程演练、反复操练并掌握,做到人人过关,为保证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有过硬的护理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期间,颉银芳更注重科学防护,用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力求让隔离治疗的病人早日康复。同时,为了避免医护人员与患者交叉感染,她结合科室特点,制定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护理人员防护措施,对每一位进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一次,一位护士在脱隔离服时,没有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她及时上前制止,并对那名护士进行了多次单独培训。因为她知道,一个小小动作的失误将导致很大的感染风险,在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这样的操作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隔离观察病房,颉银芳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全程指导隔离病区工作、检查进出隔离区医护人员防护措施是否准确到位、实时掌握隔离患者情况、给予每位护士心理及生活上最大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为缓解患者的孤独、恐惧感,她把患者当做家人,嘘寒问暖,耐心沟通疏导,无微不至地精心陪护。她像一个“女战士”,奔忙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抢救室、隔离观察病房之间,哪里需要,她就在哪里,没有怨言、没有彷徨,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付出和无惧无畏的担当。

颉银芳以坚韧不拔、奋勇当先的精神激励、感召着身边的同事们,带着信念与勇气,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