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康熙心痛的“九子奪嫡”:從史上最和諧皇室父子到反目成仇

我們看很多講康熙、雍正兩朝歷史故事的電視劇,其中有一段兒,是經常被拿來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那就是康熙兩次廢立太子胤礽的故事。這件事在清王朝三百年的歷史裡,是獨一無二的,對後世歷代皇帝在立儲上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太子胤礽的存在,非但沒有如康熙所願穩定政局,鞏固皇權,反而在最後鬧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還引發了“九子奪嫡”這樣兄弟相殘的事件,成了康熙晚年最令他痛心的悲劇。


讓康熙心痛的“九子奪嫡”:從史上最和諧皇室父子到反目成仇

康熙畫像


不過,您別看康熙和太子之間,最後鬧了個老死不相往來的結局,在二人撕破臉之前,他們的關係,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和諧的皇室父子。從史料記載來看,康熙對胤礽的寵愛無以復加,胤礽對父皇的依戀更是躍然紙上,他們父慈子孝,簡直幸福地不得了!


比如說康熙三十五年的時候,康熙第二次親征噶爾丹,將皇太子胤礽留在京城監國,處理朝政。當時太子才二十出頭,在政治能力上就已經十分老成,深得滿朝文武的尊重,但他在面對父親時,彷彿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太子在此間往來的奏疏中,多次提出過出京恭迎父皇的申請,後來眼看著康熙不接這個話茬,更是乾脆直接把迎駕回鑾的具體安排寫給康熙看,還要給沿途的驛站增添馬匹、準備消暑飲品,逼得康熙不得不給了他一個痛快話。


同年十月末,康熙出巡鄂爾多斯,依然把太子留在了北京。這次因為比較輕鬆,所以二人的交流中除了正事外,更添加了不少“秀恩愛”的內容。康熙在批覆中,和太子說了不少在鄂爾多斯的見聞,一向喜歡黏著父皇的太子看到後,愣是說出了想要拋開公務,不遠千里趕去陪父皇打獵這樣的話。更有意思的是,這個要求在被康熙婉拒後,太子居然還在來往的信件裡和康熙耍小孩子脾氣、玩“冷戰”,把個高高在上的皇帝逼到要靠親自給兒子寄禮物來求和。打這次以後,直到太子被廢之前,康熙無論是出去巡視還是打獵,都會把太子帶在身邊。其中有一次走到德州府,胤礽突然大病不起,年近半百的康熙心急如焚,整整二十天的時間裡,日夜守在胤礽身邊陪伴他、照顧他。這樣的關係,就算在現在普通百姓家的父子之間,也不多見吧!


而且除了在感情上呵護有加,康熙對於太子的培養,那也是下足了血本。胤礽小的時候,康熙先是親自教他讀書識字,等到太子六歲的時候,又讓張英、李光地、熊賜履三位學識淵博的大學士給他當老師。在太子長大成人後,康熙規定每年的元旦、冬至和皇帝誕辰,百官在向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禮之後,還要向太子行二拜六叩的禮節,並且太子的名諱也要規避;太子平常奢侈浪費,東宮的花銷比皇宮都高,康熙對此不聞不問,縱容他揮霍國庫;康熙的左膀右臂明珠,因為和太子的外叔祖父索額圖搞黨爭,影響到了太子的地位,康熙不惜將他罷黜,此後再不重用。


可以說,康熙為了培養胤礽,於情於理都做到了極致。把太子廢掉,在當時的康熙這兒,是絕對不會考慮的選項。那太子究竟幹了些什麼,能讓如此和諧的父子關係冷到冰點,逼得深愛他的父皇,不得不將他廢除呢?康熙重新將胤礽立為太子之後,又發生了哪些事情,讓他再一次下定決心,徹底廢掉太子,死生不復相見呢?


我們知道,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的時候,康熙皇帝第一次宣佈廢黜皇太子胤礽,消息公佈後,朝野震驚。因為事發之前,康熙和太子之間的關係並沒有什麼異常的跡象,康熙也沒有就廢太子這件事,和任何一個大臣商量過,完全是乾綱獨斷。後來的歷史學者在分析第一次廢太子的前因後果時,認為皇十八子胤祄的死,是太子被廢的導火索之一。因為在胤衸病重的時候,太子對這個弟弟不聞不問,毫無兄弟友愛之情,關心兒子病情的康熙見此,大大斥責了太子一番。但太子在捱罵後,非但沒有反省,還“忿然發怒”,嫉恨在心。於是在胤衸死後,康熙一怒之下,廢黜了胤礽。


但是回過頭來,我們站在一個成熟政治家的角度來看,胤祄之死或許是康熙廢黜太子的原因之一,卻絕對不會是核心原因,更像是一個由頭,給了康熙向太子開炮的藉口。


與此同時,還有一件和胤礽有關的事兒,要更讓康熙憤怒。有人奏報康熙,說皇太子胤礽夜晚曾經在康熙的帳篷外偷窺他,有密謀殺害他的可能,這樣一來,康熙和胤礽之間的矛盾,就由父子矛盾上升成了政治矛盾,而政治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這種層面的鬥爭之下,康熙也顧不得什麼宗法意識、父子親情了,必須要儘快打倒太子,才能保護自身的安全。


讓康熙心痛的“九子奪嫡”:從史上最和諧皇室父子到反目成仇

胤礽畫像


那事實上,胤礽究竟有沒有謀害父皇的念頭呢?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它的真相了。不過從康熙後來的表現上看,他本人更傾向於認為自己是冤枉了胤礽的,所以他在不到一年後,就又把胤礽扶回了太子的位置上,而胤礽也非常識趣,聲稱被廢全是因為自己身上有問題,父皇這樣做都是為了他好。在這個過程裡,想要和胤礽爭奪太子位置的皇長子胤禔、八子胤禩因為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都被奪去爵位,幽禁了起來。如果康熙真的查到了胤礽有謀害他的打算,那他斷然不會再讓胤礽當太子,也不會為此重重責罰大阿哥和八阿哥。


可惜的是,胤礽雖然再次當回了太子,但此前的廢立,終究還是在父子二人的心中留下了心結,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不再像從前那樣和睦。胤礽不但多次和手下的人抱怨此事,還和九門提督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刑部尚書齊世武等人結成朋黨,策劃逼宮篡位。這幾個人的地位,相當於現在的京城衛戍區司令、國防部長和司法部長,都是國家暴力機關的首腦。得知他們倒向胤礽後,康熙知道,太子這一次是非要廢掉不可了。於是從康熙五十年十月起,他用了一年的時間清理太子在朝中的羽翼,隨後於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一,頒佈聖旨,再次廢黜皇太子,並表示永不復立。胤礽的政治生命,到這裡徹底畫上了句號。


康熙和太子相愛相殺的這段經過,現在有很多人認為,太子之所以會走上不歸之路,與其他皇子的野心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滿族人入關前的政治體制是集體議政,皇權並不像後來那樣高度集中,康熙想改用嫡長子繼承製,但同時又給了其他皇子過大的權力,讓他們能夠各自結黨,相互傾軋,這才逼得太子不得不出此下策。但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忽略了皇帝自身的需求的。對於康熙而言,太子一家獨大顯然不會是他想看到的場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他必然會在朝中培植反對太子的勢力用來平衡,讓各方勢力最終都要依靠皇權生存,這樣他的地位才穩固。


所以說,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出在太子自身,他沒搞清楚父皇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擔心的又是什麼,把康熙給他的寵愛當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認為自己在取得大權的道路上,最大的阻礙是康熙,只要自己當了皇上,所有的政治鬥爭就和他無關了。而康熙在第一次廢掉太子之後,很快又將他復立,這又給了胤礽錯誤的信號,讓他以為康熙可以無條件地包容自己,即便自己公然拉幫結派,打壓其它阿哥,甚至威脅皇權也沒關係——因為他是康熙鐵了心認定的繼承人嘛!殊不知在政治權力面前,父子之間的感情根本不堪一擊,真是讓人可悲,又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