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讨厌保险,甚至“谈险色变”?

越越说险


其实并非中国人才讨厌保险!尤其是在人寿保险刚发展的阶段,被认为是破坏社会和家庭道德基础、亵渎神灵和靠死亡来获利的赌博。而这些观念直到西方社会完成工业化进程后,才得以重新认识。所以,我们讨厌保险,谈险色变,直观上是因为感情和理念,更深层次则是受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两方面:

工业化和城市化分割了族群



在人类社会完成工业化革命之前,农业社会最大的人群就是农民(牧民、渔民)。由于农业所能提供的岗位和工种有限,并且要面对恶劣的气候和自然界,因此只能依靠族群生存。此时族群会为个体提供各种保障,如男人在为族群战斗中牺牲,家人会由族人帮忙照顾。

直到工业化,人不再被土地束缚(也可以说被赶出土地),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以往的族群不在为同一个生存目标聚集,而是为各自的生活目标拼搏,族群关系被打破。至此,个体和家庭在国家保障体制未建立之前,出现了保障空白。人寿保险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因为可以化解部分社会问题。

回看我们的社会不也是在近70年来发生着这样巨大的变化吗!作为80后,我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年就是农民,我们的父母也是在农村长大,直到我们读小学才在城里生活。小时候亲戚都在一个县城住,串门最远也就骑单车一个小时可以到。邻居们来往也很频繁,谁家有困难时常会相互帮助。而如今呢?亲友一年也就聚一两次,邻居几乎不来往,相处最多的就是职场同事。原来的社会关系基础发生了变化。

所以,在我们工业化未完成之前,社会的经济分工已经进化,但人的思维尚未完全适应。绝大多数人依旧处于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认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财务问题(无论是生命、健康遇到问题,最终都演变成财务困境)更多的是靠血缘和族群,或者依靠国家这个最大的组织。而保险这种纯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将原有的社会习俗货币化,挑战了传统的思维和观念。

自由的生命不能估值



在19世纪初,西方的主流社会认为自由的生命不可估值,只有商品才会有价格。当时社会批判对依靠死亡才获得的财产行为,哪怕是孤儿寡母也无法承受邻里亲人的非议。

直到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者可以通过出卖劳动来换取等值的货币。此时人的生命价值可以用货币来衡量潜在的劳动价值。

但是这对于市场化改革才40年的中国社会而言,还未能很好地适应。我们更多的时候还是把生命与劳动力价值相等同。并没有认识到商业保险保障的是劳动力价值而非生命价值。

小结

我们讨厌保险固然有很多因素,但随着我们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们必然得面对原有的血缘关系、宗族关系也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改变。我们的个体不得不更加独立,血缘宗亲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将不断弱化。

其次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积累自身的财富。我们有了需要守护的能力、资产和未来。我们除了要依靠国家这个大靠山外,更要通过一些风险对冲的方式来守护自己和家庭。

最后就是商业保险就是一门商业,追求利润是他的本能,减少损失是我们的目的。彼此利益如何平衡,关键在于我们消费者如何选择。与其讨厌,不如利用!


一起学家庭财富管理


保险公司就是骗子公司,大骗子骗小子,小骗子骗亲戚朋友,卖保险的大多人品都问题,坑爹货,我老婆被同学拉去听了一次课,买了太平保险欣悦一生纯理财产品,一年交十万,交十年,当时销售说这产品年复利,月复利的把老婆整晕了,交了两年发现利息才4点,还没银子存款划算,就问多少年可以保本,她说要几十年,我们立刻退保,交了20万,退了7万多,亏了十多万,坑爹啊[笑哭][笑哭][笑哭]



手机用户70102747107


孩子小的时候90年代。我给孩子买过医疗保险。说住院可以百分之八十报。结果孩子得了小叶性肺炎许要住院。我就跑保险公司先打招呼。说的好听你先看病。那时还没有医保。等孩子出院。我去找保险公司。让我填表一张表填了半天。这不行那不行。挑毛病。最后还是过去我的发小好多年没见了她来把我救了经她好歹改了一两个地方行了。本来想着花了2000多怎么也能报一千多。可是等我去领报销的钱真把我浇的凉凉的还不到一百元。人家爱理不理的告诉我有门槛费,这药不报,那药不报。从那以后保险在我们家就完了。我们同事也有业余时间干保险的头天晚上去客户家拿了一块可以当床单的蓉不给客户了。客户说等老公回来商量一下。结果第二天客户告诉我们同事说老公不让买保险。晚上就上客户家把那块布要回来了,挺没劲的。


高原的雪701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家里两个孩子,一家四口,每个孩子从出生就两份保险,我和爱人也是一人一份。

为什么要买保险?

1.大环境就是现在看病贵,对于我来说如果意外出现我没有把握能够完全应付,即使应付过去我会收到沉重打击。

2.之前我在平安的保险12年中有过两次理赔,从报案到理赔基本上就是两通电话搞定。一次是在火车上被开水烫伤,一次是在抬东西的时候闪了腰。

3.那么为什么说保险是骗人的呢?这里就要说到保险业务员在介绍保障条款的了,首先请你记住保险的功能是承担风险保障,不是理财,不是理财,不是理财!不要说买多少保险多少年之后你可以拿到多少钱!真正能够拿到那笔钱的时候你可能花不了,或者是在轮椅上别人帮你花了。是让你在经历无法承受的意外之时,有救命的钱!救命的!人生之中不会天天需要救命吧?但是如果你没有保险,靠亲戚?朋友?父母兄弟姐妹?他们借给你吗?他们有吗?借了你还得起吗?

4.我的观念是保险必需要有,但是不是看到一个险种就买,根据自己的情况,不要考虑收益,但不会损失本金即可,在你生了以前没有的大病不至于等死,在意外出现以后不会舍不得进医院看病。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少量付出,需要时得到更多帮助。这才是保险的意义。


Derekfu


让小丑玩坏的行业

保险行业的回报率是很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具体可以参考 回形针 有一期针对保险的视频。

但是令我们普通人“谈险色变”原因在哪里?

也是这个高回报率,普通的业务员促成一笔单子就能拿到很高的提成,高的提成下摧使业务员使劲各种手段拉业务

比较恶心的就说骚扰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车险马上到期,各个保险公司的业务电话就打来了

这几年还算比较好的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车险提成没那么多了,还是国家管控的骚扰电话的效果

我收到电话的第一反应是他怎么知道我车险到期了,原来那家知道也就算了,怎么其他的也都知道了

这是令我恶心的一点

模式的变化,身边遇到过不少之前做过这个行业的,好像都面临一个情况,就是“拉人头”,不知道是地区特殊还是怎么样?本地是有不少

这个形式不卖保险,只要你把人招进公司就可以了,小弟不惭,曾经把这个当“常规”职位去应聘过,一进去跟我讲带我过去的人一个月挣多少多少钱,他挣多少多少钱,又把我带到店长面前让店长给我讲讲他是怎么挣钱(还总是讲世人对这个行业的偏见),虽然人生活总是需要钱的,但是这种画饼式的跟我描述,而且这个饼太大了,我真的就有一种怕撑到的恐惧

这是令我恶心的一点

最后一点,文字游戏,也可能是上面那样被拉进去的业务员不规范吧,反正这一点不详说大家都知道一些就行了

对于保险吧,我没那么排斥,只要价格合适,条文清晰,重大疾病险 这样的保险只要合理还是愿意去参与的

真正恶心的不是保险,只是人而已


凌云速记


十几年前,我投了一个“失盗险”,那一天我真的被盗了,当我找到保险公司时,工作人员拿出了一本大厚书,終有一条适合我,即不予赔付,我当时就表示了:我只能上一回当,绝不会再受二次当,从此后,至今我绝不再上保险。


用户73642475422


过去十年,谈险色变;未来十年,谈险色悦。

如果标题描述的情况,放在过去十年,的确,这是个事实。

但是放在目前及未来十年,大家已经可以清楚地发现,保险从近两年开始,越来越被人所认可!同意吗?我们来看看一些事实。

过去的保险市场

用一句话来概括,保险本身不是骗人的,骗人的是“卖保险的人”!

保险产品的条款,都在合同里面呈现,只不过比起其他产品,比如理财产品等要稍复杂,但是都是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上!那骗人的是谁?是过去那些不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用最简单粗暴的语言,卖保险产品,比如卖重疾险,就说赔多少,不说什么病不陪;卖万能险,只说收益多少,不说年限。诸如此类的情况,在过去十年,比比皆是,到了客户出险,或者产品到期时,发现理赔的利益完全不能和代理人说的吻合,所以客户口口相传,产生了保险就是骗人的论断。

未来的保险市场

A.政策

201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银监会、保监会。为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强化综合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更好统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逐步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方案提出,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如果老百姓信任银行,那么银保监会合并管理,是否让老百姓对保险业也加深了信任度?

B.保险从业人员

目前的保险从业人员如果要售卖保单,有着非常严格的销售规则和流程,比如要双录——录音录像,一个作用是让代理人无法用不合规的话术进行销售,另一个作用是让客户清楚地了解到保险的条款,双方都能够非常明确地愉快地成交保单。同时,保险从业人员的入行资质,也是越来越高,学历、履历等都是入行的硬门槛,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

C.保险产品

目前保险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保险公司也是规模庞大,外资中资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在中国都经营的非常出色。而保险产品的条款也是越来越有利于客户,例如疾病保障,保障的种类越来越多;例如万能险、终身寿险,给予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水平也是越做越好,甚至比起很多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都要收益更高。而设立的犹豫期,可以让客户在期间无责任退保,免去客户的购买之忧。


看看过去和现在,就知道客户为何能够越来越接受保险,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家庭保障中,无论是健康还是财富,都需要配置一定的保险,才能够让家庭无后顾之忧,我们不光要注意财富的增值,其实财富的保值,才是首要的,而保险正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相信,你们都会认可,让家庭资产永葆壮大!


连板股王


保险本来是对人的一种保障,是好事,但在中国已完变了味。保险公司太多太杂,几乎就是为了敛财不择手段。但真正理赔的时候又容易出一些幺蛾子,让国人对保险公司产生了不信任甚至是厌恶的情绪。对那些所谓的保险业务员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实际上国内的保险业务员都是临时性的,很难有人坚持下来,基本都是把自己的亲戚朋友等走一遍,然后就再也上不了单了,也就干不下去了,等你有事的时候这个当初卖你保险的人也说不上话了。而且根本谈不上素质,不管什么人只要你想干它都要 ,男女老少通吃。反正你能上单就行,等你上不了单了就让你滚蛋,不会养闲人。


莱芜华哥


保险业的经销形式不知是他学传销的,还是传销公司学他的,反正业务员都是凭骗人家参与,被骗的人越多,他的收入越高。骗完了亲戚骗朋友,骗完了朋友骗邻居,骗完了邻居骗熟人,全骗完以后没人可骗后就下岗了,后来的人依次前行。到现在,原来的业务员和他们的亲戚朋友都成了保险公司的受害人,所以现在人们一提到保险,就如提到现在的新冠病毒,唯恐避之不及。


七月赏荷


大家用投资的角度去看待保险。

在中国,目前很多人还是以投机为主,投机的特点,就是短平快。股票、期货这样的投资虽然回报率高,但是输钱的风险很大。债券、基金这种投资有时候还是可以收回一些的。储蓄这种投资压根就没有回报,好在钱还在兜里。

买保险,或者叫投资保险,大概率需要等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每个月,或者每年要缴纳一定额度的保费,这一定额度的保费可能就会给生活上造成压力,万一没发生意外,岂不是亏大了,不划算。投资保险跟投机的价值取向是偏离的。毕竟,没有人每天出门的时候,会认为自己会发生意外的。

有时候,一个人可以把钱存到银行定期5年,期满后在转存5年,如此以往。银行存款无论怎么存,取出来的钱也增值不了多少。如果存了这么多年的保险,如果发生人身意外的话,可以得到几倍的赔偿,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也有可能把本金拿出来。

对保险的错误理解

很多人,认为保险不就是用来保证健康的,我没病,为啥要买保险?你是在诅咒我生病吗?这样的想法太过于片面化了,保险是有很多其他神奇功效的。保险可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他是集成了法律、医学、金融等各行业的专业知识。直接讲故事吧。

有一个大客户来退保,‍‍他的保单年交保费是20万,‍‍已经交了7年,‍‍第8次来交保费的时候,‍‍因为自己家里的企业贷款没有结清,‍‍银行不愿意放下一期贷款,‍‍客户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保险退了,‍‍然后拿钱去救企业。营销员来了以后,一听情况就笑了,‍‍很快的帮她办理了一个保单贷款,‍‍先交了当期的保费,‍‍剩余的贷款拿去,‍‍还的企业贷款,‍‍等到银行新的一笔贷款下来之后,‍‍用来还了保单贷款,‍‍而整个过程保单没有失效一天,‍‍由于调头寸的速度也非常快,‍‍整个保单贷款所产生的利息也是低到,‍‍微乎其微。客户后来自己也笑了,‍‍所以原来保险还有这种操作啊

在投保的时候,‍‍如果没有专业的保险营销员帮你去分析你的财务状况,‍‍和你的保险需求,‍‍你真的以为,‍‍你自己能够买对产品和保额吗?‍‍很多人对保险营销员的第一句问就是,你们公司一份保单卖多少钱?而问出这样的问题,其实明显就是完全不懂保险,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专业知识的人通过荆棘密布的网络开始自我学习的痛苦历程,‍‍最终能够选对产品和保额。多数情况下,‍‍当他看到网上,‍‍各种各样的说法之后,‍‍他就放弃购买念头了,‍‍所以最后还是处于没有保障的裸奔状态,并且对保险嗤之以鼻。当今下,在紧张的医患问题下,为什么还会选择医生,而不是自己通过一本书解除病痛哪。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专业的人来处理的。

不经历风雨,哪里有彩虹

当前的疫情,如果不是国家在为全民医疗费用兜底,会有多少人因为巨额的医疗费用而绝望,无可奈何地放弃治疗。这样的新闻,你一定或多或少的听到看到过。有人会认为自己有社会保险,可以用来保障啊!简单说一下,社会保险吧。社会保险里有这样几个名词,起付线、自付比例、全额自费。日常的小病小灾还好的,真有重大疾病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有的花销全部在报销范围之外。如果家庭经济实力差的话,一下子可以让家庭生活标准回到解放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