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植棉成本呈下降趋势

中国棉花网专讯:根据近年来的农情调查显示,从2016年开始,内地植棉面积逐年减少,农资价格也呈下降或维稳趋势。

今年春耕备播工作全面启动后,在江苏的盐城、南通等传统棉区的调查问询中,当地近年的植棉物化成本基本徘徊于700-800元/亩之间,有些因种植品种、密度、移栽与收获时间不一的则会出现成本投入的更大差异,如麦后棉,生产成本仅600元/亩。

首先是种子,近年江苏市场上销售的棉种数量及价格受种植面积影响双双下行,双抗棉的销售价格多在每80克40元以下,比前几年下跌15元左右,跌幅超过30%;地产主推良种的销售价下跌幅度甚至超过50%。此外,棉花生育进程中的主体肥料尿素,眼下含氮46%尿素售价在1900元/吨,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0元/吨。信息员在棉区的一些农户家中看到了数量不菲的预储肥,问及储肥原因,多数农民认为淡季储肥是因为价格低,到了生产上大家都要购肥施用时,肥料价格行情一般会发生变化。除了种子、化肥两大投入品价格下跌,农药、农膜的现时市场售价也多处于稍降或维稳状态,而考虑抗疫形势下重农稳农调控政策的实施,大宗农资价格指数水平总体下行的宏观态势预计还将维持。

业內人士分析,受农资市场价格下调影响,棉农生产性成本投入至少减少20%,而使用家积肥、有机肥,实行轻简育苗等生产形式的农户的植棉成本减幅还会更大。初步推算,每亩用棉种的节支为20元、肥料按200斤计算,植棉亩均比前些年少花钱50元,再加上农药、药机具多年使用的折旧节余等,预计亩植棉成本投入较前三年均值减少100元左右。而且,轻简栽培方面的人工节省,每亩按减少投劳3人、每个投劳工按70元日工资计算,植棉亩用工节省工资性投入200元以上,综合下来总计每亩节省投入成本在300元左右。

据了解,江苏多地普遍上调了植棉补贴,如2018年盐城大丰的植棉补贴是500元。两项相加,农民如今植棉实际生产收入比没有补贴、农资涨价时每亩多收入700-800元。至于农资市场价格下行、提高植棉补贴对内地棉花生产是否起到止跌的效果,棉区农业科技人员评说不一。如生产和市场风险再低些、机械化程度再高些,传统产区适当增加部分优质棉面积和产量也存在可能。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