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历史文化名人

  • 赵以炯
  • 字仲莹,又字鹤林,清咸丰十七年(1857年)生。贵阳青岩人。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为云贵两省自兴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明、清状元大多出自江南地区,赵以炯出于蛮荒之地的贵州,使全国对贵州文士刮目相看。当时在京任监察使的要端芬有名联相贺。后赵以炯曾任翰林耿直编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光绪十七年(1892年)出任提督广西学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任礼部会试顺天同考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病故,终年49岁。
贵阳的历史文化名人

赵以炯


  • 李端棻
  • 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园,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清泉县(今衡阳市衡南县)人,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教育之父,历任山西、广东、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全国会试副总裁、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第一个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1898年,李端棻因力主变法,被授予礼部尚书之职。光绪二十五年(1899)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撤职查办。1901年返回贵阳。在贵阳以开启民智为己任。主持经世学堂的教学工作。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贵阳的历史文化名人

李端棻


  • 周起渭
  • 周起渭(1663年~1714年)字渔璜,号桐野,贵阳青岩骑龙人。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周幼年即工诗,15岁时,以《灯花诗》崭露才华,传诵一时。24岁乡试第一,31岁进士及第。历任翰林院检讨、编修、侍讲学士。后任浙江正考官、直隶学政和詹事府詹事等职。周幼年即工诗。其诗以“奇”、“新”著称。在京城时,以《万佛寺大钟歌》一举成名。他所著《桐野诗集》,清代即有四种刻本。他参加了《康熙字典》、(康熙)《贵州通志》的编纂。世人赞赏有加。
贵阳的历史文化名人

周起渭


  • 任可澄
  • 任可澄(1878—1946),原名文熔,字志清,别号匏叟,贵州安顺普定人。清光绪四年(1878年)生。19岁取拔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第四名中举,次年授内阁中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贵州学务参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黔学会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任宪政预备会会长。辛亥革命后,任大汉贵州军政府枢密院副院长。唐继尧入黔后,任都督府右参赞。1915年12月,任可澄与蔡锷、唐继尧、刘显世、戴戡等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继而又发表讨袁檄文,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任都督府右参赞。1916年6月6日任云南省长(未就职),旋返还黔省。1917年7月护法之役,任广州军政府内政部长。民国9年(1920年)11月,贵州发生“民九之变”,12月7日,任可澄在危难之际被推为临时省长,后挂冠而去。1936年任云贵监察区监察使。1946年在昆明病逝。其一生在从政、兴学、修志、考古诸方面,均有可书之成果。
贵阳的历史文化名人

任可澄


  • 姚 华
  • 姚华(1876年~1930年),字重光,号茫父,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入严修改革的学古书院求学,同年中举。兴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及第,授工部主事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日本留学毕业回国,在邮传部任职。后兼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中华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北京美专教授,教授国文、书法、绘画。民国13年(1924年)创办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自任校长。姚华以书法、绘画名扬全国,其书法师事汉魏,上及金鼎、石鼓,下至隋唐石刻,独开一宗。他对诗、词、曲、赋均有较深研究,尤精词曲;姚华对文学也有重要贡献,著有《小学答问》、《书适》、《黔语》等书籍。姚华对全国的教育事业所作贡献亦不可磨灭。
贵阳的历史文化名人

姚 华


  • 乐森璕
  • (1899年~1989年),字季纯,祖籍贵州黄平县。民国7年(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民国9年(1920年)升入该校本科地质系,民国13年(1924年)毕业,获理科学士学位。民国23年(1934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民国25年(193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乐森璕一生翻译过多种国外地质重要著作,个人著作有《贵州煤、铝、汞、铁四大矿产概论》等到重要著作多种。在我国地质堪探、矿产资源开发方面贡献卓越。为祖国培养了大量地质工作人才。
贵阳的历史文化名人

乐森璕


  • 黄齐生
  • 黄齐生(1897年~1946年),名禄祥,又名鲁连,字齐生号青石,晚号石公,贵州安顺人。是贵州新学教育的代表人物,近代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1904年在达德学校任教,后带贵州学生赴日本留学,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回国后仍在达德学校任教。他毕生和陶行知、黄炎培等探索中国教育改革之路。曾两次到延安,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会见,两位中共领袖对黄齐生为抗日救国所做贡献倍加赞赏。1946年4月8日,黄齐生到重庆慰问被国民党特务打伤的民主人士,返回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享年67岁。黄齐生一生探索教育救国、教育兴邦的真理,毛泽东称赞他是“共产党最艰难的时候,党外人士同情爱护党的第一人”,是著名的“四八”烈士之一。
贵阳的历史文化名人

黄齐生


  • 平 刚
  • 平刚(1878年~1951年),字少璜 ,贵阳青岩镇歪脚村人,同盟会员,民国贵州政坛重要人物。27岁东渡日本学习法律,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0年)任中华民国众议院秘书长。后入滇支持护国运动,民国34年(1945年)任贵州省参议会议长。解放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平刚辛亥革命前夕,在清廷为慈禧祝寿期间,平刚当众剪去自己的辫子,以示与封建王朝决裂,以“贵州剪辑辫第一人”名噪全国。
贵阳的历史文化名人

平刚


  • 谢三秀
  • 谢三秀(1550-1624),字君采,又字元端,晚年自号萍隐丈人,明朝贵州前卫(今贵州贵阳)人。为明末贵州第一奇才。明万历、天启年间著名诗人。曾三任掌故,后弃官周游万里,精于诗作,诗名远播,有“天末异士”之誉。与东南大家汤显祖、王樨登、何白等人建词坛旗鼓。在黔以巡抚郭子章、按察副使马煜如、学政韩光曙、左参政谢仁存、太仆寺卿李时华、浙江左参政杨师孔、及其子杨思骢等人为诗友。谢三秀有《鸿雪堂诗集》、《远条堂稿》行世。计诗千余首,今存181首。由莫友芝编为《鸿雪堂诗嵬逸》,后录入《黔诗记略》。莫友芝认为谢三秀的诗“清雄宕逸,风格隽远”。礼部尚书李维桢在《雪鸿堂诗序》中赞扬他说:“ 诗家诸体无不精当,诗品诸妙无不备具。”称他的诗是“治世遗音”。


  • 杨龙友
  • 杨龙友(1596-1646),名文骢,号山子,万历24年生于贵阳城南郊的石林精舍。万历46年(1618),龙友乡试中举,在此年与马士英之妹结婚。天启元年(1621),安邦彦进围贵阳城,龙友曾募士随父拒守。次年,贵阳围解,龙友率所募追击,克之。天启4年(1624)龙友28岁时奉母移家南京。不久复社组建,杨龙友加入成为早期社员,与复社领袖张溥及后称“复社四公子”中的陈子龙、吴应箕等交好。后与陈继儒、董其昌、倪元璐等名士交游甚密。崇祯17年(1644)清军入关后,任南明弘光朝(福王朱由崧)官兵备副使。次年,南京陷落,又在隆武朝(唐王朱聿健)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清顺治3年(弘光2年,1646)在浙江衢州抵抗清兵,败退浦城。被俘后不屈而遭杀,一家同死者三十六人。诗、书、画皆擅,堪称三绝。他说:“余生长万山中,而家大人又癖嗜山水,故名山大川,往往性情相习,亦往往机缘相凑,所谓得之习惯。亦根之胎骨也。”自然的灵性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主要诗文有《洵美堂集》、《山水移》、《台宕日记》等。其诗与董其昌、陈继儒、王思任等共入选时人夏云鼎编选的《崇祯八大家诗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