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四諦”與中醫學的相通之處在哪裡?

在菩提樹下得道的35歲的悉達多,首先來到波羅奈城,召回了離他而去的5位侍者,在鹿野苑中向他們講解了自己證悟的佛法。這5位侍者不但成為第一批聆聽佛法的人,而且都皈依了佛法,成為釋迦牟尼的第一批弟子。佛教史上將這次說法稱作“初轉法輪”。“初轉法輪”標誌著作為宗教傳播的佛法的三個主要部分的具備和佛教的產生。這三個組成部分也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三寶”,即佛、法、僧。佛,便是得道的悉達多·釋迦牟尼;法,指苦、集、滅、道的“四諦”;僧,是指出家弟子,初轉法輪時只有僑陳如等5人。

“四諦”作為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一,是佛學的四條真理。具體地說,“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苦諦是將觀察世俗世界和人生而得出的認識歸納成一個“苦”字。其中除生、老、病、死四種苦以外,還有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盛共八種苦。集諦分析世間人生造成痛苦的原因,是由於貪嗔愚痴等錯誤的行動和語言造成的,即所謂身、語、意三業。“業”作為佛教的專門用詞,有著特定的含義,在佛學中使用非常廣泛。滅諦是說要斷除造成苦果的一切原因,從而達到“解脫”“涅槃”這樣的佛教最高理想境界。而道諦是指到達最高境界的道路和方法。

苦、集、滅、道四者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關係,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表述過程,正像從病情觀察,病因分析,到醫療方案的制定和施治。苦諦所列舉的八種苦和痛苦時的苦,快樂結束時的苦,不苦不樂被無常的自然規律所支配的苦,此所謂三苦的列舉類聚,正是致病的原因。先秦諸子有關養生的許多論述,同佛家這些基本論點有許多相通之處。兩漢時期滲透在藝文典籍中的許多養生觀點也證明了這一點。立足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基礎上的中醫學與佛學的關係,可以從其思想理論基礎上加以認識。

佛學“四諦”與中醫學的相通之處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