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悖论:节俭是一个双向命题,有时候过度储蓄不一定是好事


节俭悖论:节俭是一个双向命题,有时候过度储蓄不一定是好事

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节约反论”。

“节约的矛盾”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节俭悖论:节俭是一个双向命题,有时候过度储蓄不一定是好事

节约悖论的影响

经济是由一个个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构成的,每一个环节出现大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经济的变化。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景象就是节约悖论的一个生动而可叹的例子。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不抱任何希望,不知道未来面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失业会在哪一天突然来临,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充满了焦虑和不确定性,所以大家都尽量不消费,储蓄更多的钱。但是,他们不愿意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又导致大量实体行业、门店、企业相继压缩生产,裁员,这样又导致整个市场经济更加低迷,随之他们的收入继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经济繁荣时期,储蓄的增加能有助于减轻社会通货膨胀压力,是有利的,而在经济萧条时期,根据乘数理论,消费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减少,从而使经济进一步恶化!例如目前全球经济都处于趋缓的状态,各国政府都在增加财政支出,降低银行存款利率,鼓励消费,鼓励投资,来挽救经济下滑的颓态之势。

节约,从对个人的角度来说, 能够增加自己的财富收入,有更多的未来医疗养老储蓄等。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过度节俭,而不出去消费,是不利于企业生产,不利于整个国家GDP的发展的。


节俭悖论:节俭是一个双向命题,有时候过度储蓄不一定是好事

某投资大V的不创业谬论

今天和朋友在聊天的时候,谈到了投资股票和实体创业的话题。朋友一直强调的是某大V 的理论,就是所有人都不要去创业,将钱拿来投资股票。这个其实和节俭悖论也是有相通的道理。

如果大部分人都不去创业,统统将自己的本金都用来投资股票。第一,没有人能保证投资是稳赚不赔的。第二,没有实体,哪里来的股票?股票自身就是由一个个精英将企业做大做强一直做到上市公司,有策略有眼光有实力的公司甚至存活达百年。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也是鼓励有志之士出来创业,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企业的发展,促进国家在全球经济的地位上的发展。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股神巴菲特都不是单靠动动电脑按按键盘来投资的投资家。巴菲特早期因为其独到的眼光,通过收购公司全部股份,对公司进行重组,重新引进全新的管理人才和经营理念,带领数家公司起死回生,并为其创造了超额利润。

投资离不开实业,国家经济也离不开实业!

如果所有人都来做股票投资,那么股票背后的公司由谁来创造?所以,只做股票投资不创业也是一个悖论。

能够以创业者的胆识、魄力和能力,创业带来的经济利润更高。投资股票只是投资工具的一种,一般的普通大众只能将其作为资源配置的一部分,并不能作为全部。


总结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节俭是一种传统美德。是的,我们对环境资源、社会资源的节约,例如,树木制造的纸张、淡水湖泊制造的饮用水、煤、石油等制造的能源等等,我们需要爱护并且节省。对于我们国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的腾飞发展,国家制度的日渐完善,我们要相信我们有能力拥有强大的国家保障,我们可以适当的合理的消费。

同样,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履行我们的社会职责,我们担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忠诚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事业。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切勿以只做股票投资为最终生活手段,而放弃自我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以投资股票为生的人,只是极少数。因为,我们参与在股票背后的公司,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