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一致預測,未來3年持續高增長的稀缺科技股

科技股居高不下,甚至屢創新高,業績反殺的風險就會越來越大。能夠保持高增長的公司,可以橫在高位,用時間消耗估值。業績增速不達預期的,則會出現快速的滑落。

科技的風險最少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業績的週期性。現在看被熱捧的公司,都是由於行業的週期性復甦帶來的業績增長。比如5G建設帶動的PCB、光模塊產業鏈增長,5G換機潮帶動的消費電子增長等。這樣的機會一定是階段性的,個體性的業績不達預期以及週期性拐點是非常重要的觀測點。

機構一致預測,未來3年持續高增長的稀缺科技股

風險的另外一面,在於技術壁壘的真實性。機構抱團到的,都是所謂的細分龍頭。這些龍頭公司中,有的的確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有的則是被市場誇大。被市場誇大的這部分,並不能因為技術獲得較高的佔有率,也就存在低於預期的風險。

今天給大家提供一份名單,是機構一致預測,未來三年增長率均在30%以上的稀缺科技股。看了這份名單,大家會發現熟悉的味道,都是耳熟能詳的公司。

機構一致預測,未來3年持續高增長的稀缺科技股

未來哪類科技公司更有投資機會呢,引用一段著名投資人的觀點。科技公司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技術創新驅動的公司。這類公司以核心技術為壁壘,佔領較高的市場份額。但現在各個國家對科技的投入很大,任何一項技術都很難保持長久的壟斷地位。一旦核心技術被突破,這些公司就面臨很大的市場風險。

另外一類公司,我們稱之為平臺型科技公司,比如阿里、騰訊、亞馬遜、谷歌等。他們的護城河在於商業模式與消費屬性。這些公司既在商業領域積累了豐厚的利潤,又在很多技術領域處於絕對領先的低位。他們打通了技術研發-變現-回補技術研發的良性通道,平臺優勢較難被打破。

小的科技公司專注細分領域,容易出奇制勝,但又面臨較高的失敗風險;大的公司在商業上處於壟斷地位,但比較稀缺,而且彼此之間較量也會優勝劣汰。所以,能夠進入大公司生態圈的、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會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