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大戰京東,爭議本質是商業社會中的一個基本定律“渠道為王”

最近,一個大額欠款爭議,神州大戰京東事件,是沸沸揚揚,就我個人認為這次的爭議本質是商業社會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渠道為王!為什麼呢?

這次事件讓一個似乎沉寂許久的PC品牌——神舟電腦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線。曾經的神舟,一出道就是價格殺手,吳海軍當時還放出豪言:“中國市場只要兩個品牌就夠了,一個是聯想,一個就是神舟。要知道,那時的雷軍還在金山,小米還沒創辦。而後神舟在銷量上也確實是一路高歌,然後從 2005 年到2012年這七年的時間裡,曾經四次衝刺IPO,但遺憾的是,四次都以失敗告終。但這不是本篇重點。

神舟因北京京東拖欠貨款一事,已經向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標的額 3.383 億元。


神舟大戰京東,爭議本質是商業社會中的一個基本定律“渠道為王”


隨後,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轉發上述微博,在微博上@劉強東並評論稱:“欠賬還錢,天經地義。我們正式起訴京東!”

對此,京東回應表示,“因神舟違反雙方簽署的產品購銷協議條款,導致其未結算貨款被暫緩支付。” 並表示,自 2 月 10 日以來,一直就爭議問題與神舟進行溝通。希望大家在遵守契約精神的前提下,合理合法地解決分歧。


神舟大戰京東,爭議本質是商業社會中的一個基本定律“渠道為王”


當日晚,神舟就此予以否認,並在21日列舉了京東對神舟的五大酷刑,進而引發了更大的熱議。

1、產品搜索降權;

2、不讓參加任何活動;

3、缺貨產品不予訂貨;

4、全線產品下架;

5、不予結算貨款。

之後口水戰也甚是激烈,吃瓜群眾們也在看熱鬧,有網友認為,“無論如何京東都沒有理由拖欠貸款,畢竟,東哥不差這點錢,反而是神舟想借這次機會 混個臉熟”;當然也有“理智”的網友認為京東與神舟的兩份聲明均未能解釋事件全貌。

在此,我認為我們沒必要人云亦云,再次明確一下我的觀點:如果確有拖欠貨款的問題,京東應該按照合同約定支付相關費用支付給神舟。但這次的欠款之爭,我想與大家討論的是商業社會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渠道為王!即“誰在供應鏈上擁有更強的話語權”

這就是為什麼在這次事件發展過程匯中,神舟也宣佈要自己搭建商城


神舟大戰京東,爭議本質是商業社會中的一個基本定律“渠道為王”


不論哪個行業,我們經常說渠道為王!主要是因為渠道是產品觸達到消費者的平臺。渠道的搭建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與資源。渠道方通常會批量從生產方採購產品,將庫存壓力壓在自己身上,同時將產品運送到終端客戶手上。就像我們常說,零售的核心是人 貨 場,其中主要因素是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信息流層面,產品信息傳送到終端客戶;物流方面,渠道商掌控了物流渠道;資金流方面,渠道商為幫助上游生產商銷貨,大量採購降低庫存成本。

通過對“三流”的掌控,渠道商在整條供應鏈上建立了排他性的資源優勢,從而獲得了更強的話語權。所以,如果生產商是完全依附於渠道商來進行產品銷售的,那麼弱勢方就註定要遵從強者所指定的規則,也就是付款週期和付款條件的苛刻,畢竟渠道商幫生產商承擔了滯銷和庫存的風險。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品牌(例如小米 OPPO、VIVO)付出了大量的成本來進行

品牌打造,就是為了讓品牌本身可以直接觸達到終端消費者,在信息流層面掌握主動,增強自身在供應鏈的話語權。不僅有了主動性,而且直接觸達消費者,可能成本更低,每一個接觸用戶的終端也將成為一個平臺的 入口。當渠道商覺得賣你的產品更有利可圖的時候,自然更願意與你合作,甚至在條款上也有所讓步。而當品牌建立起來之後,還可以獲得品牌溢價,甚至讓你有建立自身渠道的能力。

每次提到生產商和渠道商的衝突,都不得不提格力與國美的經典案例。

2004年2月,國美舉行了一場促銷活動,在沒通知格力的情況下,將格力的產品大幅降價銷售,讓格力被迫捲入了價格戰。格力對此表示不滿,認為國美的方式嚴重破壞了格力的價格體系,要求活動停止。但是國美並沒有理會,老總黃光裕簽署命令,要求全國國美各分部“清理格力庫存”。3月10日,格力從國美賣場撤櫃,自此分道揚鑣。

國美當時是電器3C連鎖大賣場的巨頭,黃光裕希望通過低價策略搶佔更多市場份額。但是對於格力來說,破壞了當地的價格體系,會影響格力整個經銷商體系的利益與積極性。正是因為雙方理念不同,國美和格力陷入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

在此之後,董小姐帶著格力開始自建渠道,打造自身的專賣店,進而打破受渠道商鉗制的狀態。格力通過苦練內功,建設渠道、打磨產品、擴大品牌影響力,如今已經成為供應鏈上具有很強話語權的企業了。

如何增強在供應鏈上的競爭力?

作為產品生產方,要想在供應鏈上獲得更強的競爭力與話語權,關鍵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技術專利、行業門檻等。然後將核心競爭力打融入到品牌形象上,可以觸達到更多的終端用戶。

只有這樣不斷的提升“基本功”,才能與渠道商建立合作共贏的關係,而不是陷入全網共同吃瓜的欠款糾紛之中。

包括現在大家講的新零售,一方面是方便的用戶,滿足了各種不同的場景,另一方面也是搭建了更多的入口,搶佔了終端和渠道。

對於一件事成功與否的因素包含了資源、商業模式、產品、團隊、渠道....不可否認的是每個因為都很重要,但是,當我們其他因素具備了的情況下,還是那句話:渠道為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