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了大唐的沙陀骑兵

874 年(僖宗乾苻元年) 7 月, 在王仙芝起义影响下, 黄巢也聚众数千人起于冤句, 攻下曹、濮二州后, 转战于山东、河南一带, 势力日益壮大。鉴于北方藩镇势力强盛, 为图更大发展, 从878 年(乾符五年) 开始, 黄巢采取避实击虚的大规模流动作战方式, 向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江南进发, 先后转战于淮南、浙东、福建、广州, 一路之上势如破竹, 唐军望风瓦解。在广州, 义军不服水土, 疾病流行, 部队严重减员。黄巢遂于879 年(乾符六年) 率军挥师北上, 进湖南、入浙西, 至淮南, 攻河南。880 年(广明元年) 11 月, 义军顺利攻克东都洛阳, 遂即夹攻潼关, 打开了通往唐都的门户。12 月, 义军就顺利占领长安, 唐僖宗狼狈南逃。至此, 义军人数超过60万,“甲骑如流, 辎重塞途, 千里络绎不绝” , 势力发展到巅峰时期。义军在长安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大齐政权, 设立了文武百官, 大有取唐而代之之势。

挽救了大唐的沙陀骑兵

黄巢起义爆发后, 唐政府曾连续派遣平卢节度使宋威、陈许节度使崔安潜、鸿胪卿李琢等为诸道行营招讨使, 指挥各地藩镇军队对义军围追堵截,企图致义军于死地。但因诸镇军队皆保境自全, 并不尽力作战, 而中央禁军 , 毫无作战能力。

当是时,巢已陷东都,留守刘允章以百官迎贼。巢入,劳问而已,里闾晏然。帝饯令孜章信门,赍遗丰优。然卫兵皆长安高赀,世籍两军,得禀赐,侈服怒马以诧权豪,初不知战,闻料选,皆哭于家,阴出赀雇贩区病坊以备行阵,不能持兵,观者寒毛以忄栗。承范以强弩三千防关,辞曰:“禄山率兵五万陷东都,今贼众六十万,过禄山远甚,恐不足守。”帝不许。贼进取陕、虢,檄关戍曰:“吾道淮南,逐高骈如鼠走穴,尔无拒我!”神策兵过华,裹三日粮,不能饱,无斗志。《新唐书》

再加上义军作战勇猛, 官军皆有畏敌之心, 从气势上被义军吓倒。因此, 官军虽然人数众多, 却是一盘散沙, 各自为战,并没有对义军构成实质性威胁。在义军的不断打击下, 唐军屡战屡败, 劳师无功。879 年(乾符六年) ,在义军连战连捷, 势力日益发展壮大的形势下, 宰相王铎只得亲自挂帅, 率诸道兵讨伐义军, 但同样未能阻挡义军之兵锋, 王铎被打得弃城而逃。再加上义军作战勇猛, 官军皆有畏敌之心, 从气势上被义军吓倒。因此, 官军虽然人数众多, 却是一盘散沙, 各自为战,并没有对义军构成实质性威胁。在义军的不断打击下, 唐军屡战屡败, 劳师无功。879 年(乾符六年) ,在义军连战连捷, 势力日益发展壮大的形势下, 宰相王铎只得亲自挂帅, 率诸道兵讨伐义军, 但同样未能阻挡义军之兵锋, 王铎被打得弃城而逃。

挽救了大唐的沙陀骑兵


882 年(中和二年) , 义军占领长安后, 南逃至成都的唐僖宗发布诏令, 命诸道镇兵火速赶赴关中, 讨伐义军。重新任命王铎为诸道行营都统, 崔安潜副之, 周岌、王重荣为左右司马, 指挥诸军, 务必克复京师。但唐军被义军顽强作战的勇敢精神所吓倒, 都不敢与义军进行正面交锋。史称:“自高浔之败, 诸军皆畏贼, 莫敢进。”唐军畏敌不前, 唐将亦进退两难, 惶恐不安。王重荣曾谓行营都监杨复光曰:“臣贼则负国, 讨贼则力不足, 奈何?”杨复光为其谋划一计:“雁门李仆射, 骁勇, 有强兵,彼亦有殉国之志⋯⋯诚以朝旨谕郑公而召之, 必来, 来则贼不足平矣! ”雁门李仆射者,沙陀贵族李克用也。王铎从其计谋, 以墨敕急招李克用入关。11 月, 李克用率沙陀兵火速赶赴河中。李克用沙陀骑兵的到来, 使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总起来看, 沙陀骑兵及诸镇兵对义军的围剿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882 年(中和二年) 12 月至883年(中和三年) 3 月, 沙陀军克复长安, 起义形势发生逆转, 义军转入被动。

882 年(中和二年) 12 月, 李克用率4 万沙陀兵进至河中, 引兵自夏阳渡河, 军于同州。首先派从父弟李克修带领五百士兵进行试探性进攻, 以了解义军之实力和反应。之后, 李克用破黄揆军, 于883 年(中和三年) 2 月进至乾坑, 与河中、易定、忠武军会合击黄巢。黄巢命王、林言军居左, 赵璋、尚让军居右, 义军共15 万与唐军大战于梁田陂, 自午战至哺时, 义军大败,“俘斩数万, 伏尸三十里”, 损失惨重。这是义军自兴起以来首次受到重创。梁田陂失利后, 王与黄揆袭华州, 据之。李克用得知消息,乘胜进围华州, 掘堑环州, 并分骑屯于渭北。黄巢火速派尚让前往救援。

挽救了大唐的沙陀骑兵

李克用先发制人, 主动出击,“迎战于零口, 破之, 遂拔其城, 揆引众出走”。李克用占领华州后, 迅速率军进军渭桥, 在渭北安营, 每晚派薛志勤、康君立等将领潜入长安, 烧军资, 杀义军, 制造恐怖气氛, 以摇军心。此时义军困守孤城, 作战屡败, 士气低落, 军粮已尽, 已无法坚持下去, 遂有撤出长安、另谋发展之心。黄巢派3万士兵扼守蓝田道, 以保障自武关南走之路的顺畅通行, 为撤军做好准备。是时, 诸镇兵四面而至, 包围长安。李克用与忠武将庞从、河中将白志迁等引兵先进, 与义军战于渭南, 三战三捷。

义成、义武等相继而至,“于是诸节度兵皆奋, 无敢后, 入自光泰门。克用身决战, 呼声动天”, 黄巢力战不胜, 只得撤出长安。长安系唐都, 是皇权的象征。克复长安, 就起到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克复长安的过程中,李克用率领的沙陀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史称:李克用时年二十八, 于诸将最少, 而破黄巢, 复长安, 功第一, 兵势最强, 诸将皆畏之。克用一目微眇,时人谓之“独眼龙”。那么, 为什么在诸镇军队被义军打得落花流水, 龟缩躲避的情况下, 李克用率领的沙陀军却能独挡一面, 连战连捷, 并扭转了整个战局之发展呢?这主要是因为沙陀军是由少数民族组建的一支军队, 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多有习兵尚武之俗, 尤其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骑兵更是骁勇善战, 锐不可挡。据史书记载, 沙陀为西突厥别部处月种, 居金山之阳, 蒲类之东, 有大碛, 名沙陀, 故号沙陀突厥。沙陀劲雄,“素健斗”。

沙陀骑兵更是骁勇无比, 凶猛异常,“弛射 悍过吐蕃”。沙陀曾助唐讨伐淮西吴元济, 平泽潞刘稹。庞勋起义后, 沙陀首领朱邪赤心率突骑三千助讨义军, 因功被赐姓李, 名国昌, 进封大同军节度使。876 年(乾符三年) , 李国昌之子李克用擅杀唐云州防御使段文楚, 不听朝廷号令,暴横无比, 因而与朝廷发生矛盾, 朝廷亦曾发兵征讨。李国昌父子见势不妙, 北奔达鞑, 暂时栖身。黄巢占领长安, 中原各镇畏敌不前, 皆无斗志。前来助战的代北军又“嚣纵”难制, 不听调遣。

挽救了大唐的沙陀骑兵


无奈之下, 朝廷只好赦免李氏父子之罪, 起用李克用来镇压义军。沙陀骑兵皆起于伐北,“皆一时雄杰 武之士”, 作战骁勇凶狠,“懔锐”异常, 有很强的作战能力。李克用曾居代州, 为雁门节度使, 在代北军中有很强的感召力, 沙陀骑兵皆愿为其效力。李克用择军中魁伟有勇力者如李嗣源、李存信、李存进、李存贤、李存孝等为养子组成义儿军, 作战时冲锋在前, 锐不可挡, 对义军构成很大威胁。史称:“克用军至, 贼惮之, 曰:‘鸦军至矣, 当避其锋。’克用军皆衣黑, 故谓之鸦军。”

说明义军对李克用所率领的这支劲旅也是畏惧三分。更重要的是李克用沙陀军的到来无疑给灰心丧气的诸镇军队打了一针强心剂, 起到了壮胆、鼓气、稳定军心的作用。果然, 沙陀军的到来使诸镇军一改迟疑不进、顾盼观望的徘徊心态, 他们与李克用互相配合, 积极出兵作战, 逐渐扭转了战局。

第二阶段: 从883 年(中和三年) 3 月至884 年(中和四年) 4 月, 沙陀军解陈州之围, 形势于义军更加不利。

黄巢率领15 万义军撤出长安, 由蓝田东出河南, 派骁将孟楷将万人为前锋, 袭蔡州, 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逆战而败, 遂降于黄巢, 与之连兵。孟楷既下蔡州, 移兵击陈。陈州刺史赵 足智多谋, 早已做好迎战准备,“完城堑, 缮甲兵, 积刍粟⋯⋯多募勇士”。陈州城周围60 里民有资粮者, 悉迁入城内, 坚壁清野, 以逸待劳。孟楷军于项城, 赵摆出一副不敢与义军交战的弱势以麻痹孟楷, 随后乘其不备, 突袭义军,“杀获殆尽”, 生擒孟楷。黄巢震怒, 亲自率众屯住 水。6 月, 黄巢与秦宗权合兵围陈州,“掘堑五重, 百道攻之”。

挽救了大唐的沙陀骑兵

赵率锐兵迎战,小有收获。黄巢“益怒, 营于州北, 立宫室百司, 为持久之计”至883 年(中和三年) 底, 赵与义军主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役, 兵食将尽,力不能支, 乃遣人求救于邻道。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感化节度使时溥及左司马周岌引兵救之, 都不是义军的对手, 乃共求救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李克用自克复长安后即率军回雁门, 不久因功被命为河东节度使。2 月, 李克用率蕃、汉兵五万由陕济河而东, 会关东诸军于汝州。时尚让屯住太康,黄邺驻军西华。4 月, 李克用率军破尚让, 进拔太康, 随即又败黄邺, 占领西华。黄巢见李克用来势凶猛, 不敢硬拼, 只得暂避其锋, 退军故阳里。陈州之

围始解。这一阶段, 义军势力“尚强”, 完全可以重振雄风。但黄巢却在战略指挥上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围攻陈州, 在坚城之下相持三百日, 失去及时向他方发展之良机。而唐政府乘机调兵遣将支援陈州, 再次起用李克用镇压军。陈州失利后, 义军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第三阶段, 从883 年(中和三年) 4 月至6 月,沙陀军乘胜追剿义军, 消灭义军主力, 起义失败。

陈州失利后, 黄巢引兵东北赴汴州, 取蔚氏。5月, 尚让率骁骑五千进逼大梁, 进至繁台。朱全忠不敢与黄巢交锋, 复向李克用告急求救。李克用与忠武都监田从异从许州出发, 追及黄巢于中牟王满渡,“乘其半济, 奋击, 大破之, 杀万余人, 贼遂溃”。尚让兄弟见义军大势已去, 率众投降。

黄巢率残兵逾汴而北, 又被李克用追败于封丘。黄巢收余众近千人东奔兖州, 李克用率军穷追不舍。至冤句, 黄巢兄弟拒战, 不胜, 走兖、郓间。李克用获黄巢幼子及乘舆器符印。此时李克用昼夜追奔, 亦兵疲食尽, 乃还汴州, 欲裹粮复追。

6 月, 黄巢帅余众走保泰山, 行至瑕丘, 又被武宁将李师悦及尚让打败。此时义军殆尽, 黄巢见败局已定, 行至狼虎谷自刎而死。黄巢起义之失败固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义军进入长安后, 未能及时追剿南逃的唐僖宗, 致其喘息发展, 卷土重来。另外, 义军困守孤城, 未能向其他地区发展, 未能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等等。但李克用率骁勇善战的沙陀骑兵参战也是使起义形势逆转, 义军走向被动以至失败的重要因素。李克用也正是借镇压黄巢起义而起家, 并使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最终为建立后唐政权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