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媚外的劣根,为何在汽车媒体圈屡见不鲜?

当然需要指出,这位老湿平时的座驾确实是进口豪车,而发布活动的新闻稿自然也是满口称赞,但是私下的态度其实最代表内心,而且,竟然还得到多位同座者的附和。

崇洋媚外的劣根,为何在汽车媒体圈屡见不鲜?

我原本以为,在20年前,自主品牌或可称之为“工业垃圾”,因为当时自主品牌外形基本靠山寨,发动机也是三菱的古董机,粗制滥造,品质低劣,价格低廉,称之为工业垃圾还能说得过去。

但是20年后的今天自主品牌和当时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次,长城、长安、奇瑞、比亚迪和吉利等自主一线的产品已经直追合资,销量也水涨船高,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是受到认可。但是,在很多媒体老师心目中,貌似并非如此。

那么自主品牌真正水准如何呢?一切让事实说话。

外形设计,自主品牌已经自成一家

在最直观的外形设计方面,如果在20年前,甚至是10年前,或许可以说自主品牌是一团垃圾,那时自主品牌最大的特色就是山寨,典型如吉利优利欧,比亚迪F3,双环来宝等。有些品牌不想山寨,自己设计外形,因为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持,往往是奇丑无比,典型比如奇瑞QQ6,简直是丑出天际。

崇洋媚外的劣根,为何在汽车媒体圈屡见不鲜?

但在今天,长安、长城、奇瑞和吉利等一线自主品牌已经彻底抛弃了山寨,形成了自己的设计风格,今天即便你送给长城一个奔驰的外形专利,长城也不会再使用。

然后自我设计也已经非常成熟,无论长城旗下的WEY,吉利旗下的领克,比亚迪的王朝家族,这些车型无论是原创程度,还是艺术设计的美感,完全可以媲美大众丰田本田和别克的同级别车型。至少和合资同级车型同台阵列,气场已经完全可以比肩。

质量问题,10万公里无大修

很多人对于自主品牌印象低劣,部分原因在于自主品牌此前低劣质量的记录。确实如此,在N多年前,自主品牌确实是粗制滥造的典型,笔者当年有一台吉利优利欧二手车,只要一启动,就哐当哐当四处异响,稍微加油仪表台就打哆嗦,车门总是很大力气也不一定能关上,下雨天顶棚会漏水,虽然开着这台车仅仅一年时间,却教给我很多修车知识,对于节气门、怠速马达、点火线圈、半轴球笼等有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如果说那个年代的吉利优利欧是工业垃圾,这个基本没有争议。

崇洋媚外的劣根,为何在汽车媒体圈屡见不鲜?

但是今天的自主品牌能说是工业垃圾吗?一台大众途观可以10万公里无大修,一台哈弗H6也可以10万公里无大修;一台冠道百公里加速度只需要8秒,一台长安CS85也可以跑进8秒;一台奔驰GLC可以轻松碰撞出5星级成绩,一台WEY VV7同样可以碰出5星成绩,并且在极其严苛的小角度碰撞中获得G的评级。

而在中保研2019年度碰撞的四十多款车型的成绩汇总中,除了丰田等极少数车型和众泰、江淮等部分自主三四线品牌,自主一线和合资一线在安全性能指标方面并没有大的差别。而在中保研最新一期偏置25%碰撞测试中,得分最低的两款都是合资,其中得分最低的竟然是帕萨特。

也就是说,无论从质量还是性能方面,自主品牌或许依然不如合资,但是这种不如不过80步和90步的差别,而绝对不是0分和100分的差别。如果说自主品牌是移动废铁,那么那些被撞得一团糟糕的合资又算什么呢?

核心技术的全面赶上

甚至于,在合资最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方面,自主品牌也已经可以比肩,而且这种追赶速度和效率令人惊叹。犹记得仅仅十几年前,自主品牌处于技术缺失状态,当时严重依赖三菱发动机,无论长城、吉利、奇瑞、比亚迪,还是中华、东南等,几乎无一幸免。从这个角度,三菱几乎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奶妈。

当然,我们的自主品牌也并非不思进取,尤其是一线自主,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实现了三大跨越,初期是直接使用三菱母机,后来开始逆向仿制三菱发动机,再后来在三菱发动基础上改进,再后来推出自己完全自主设计的发动机。到了今天,自主品牌的发动机在最大功率、最大扭矩等重要指标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合资水准,部分性能指标甚至已经超出。

典型比如哈弗H6搭载的1.5T直喷发动机,最大扭矩高达285N·m,可以类比得的是,本田冠道那台1.5T发动机的最大扭矩不过243N·m而已。

再比如WEY VV7搭载的2.0T发动机,最大扭矩高达387N·m,这个数据也几乎超过了奔驰GLC、宝马X3和大众途昂搭载的2.0T高扭矩版发动机。

崇洋媚外的劣根,为何在汽车媒体圈屡见不鲜?

再比如奇瑞1.6T发动机,热效率高达37%;长安的蓝鲸系列发动机的1.4T在功率和扭矩方面都超过了大众引以为傲的1.4T。目前自主发动机也仅仅在能耗方面和合资动力略有差距。

在技术门槛更高的变速箱方面,自主一线品牌也已经完全解决,目前奔腾T99搭载自主8AT变速箱,长城搭载的7DCT变速器入列世界十佳,而更先进的全球第一的9DCT变速箱也已经进入了装车倒计时。虽然从整体上,自主品牌变速器依然不如合资,在核心模块方面依然依赖合资,但是在局部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赶超。

崇洋媚外的劣根,为何在汽车媒体圈屡见不鲜?

除了传统动力系统的追赶,自主品牌在智能互联方面,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方面,甚至已经实现了超越。今天自主阵营随便10万级别的车型,都可以实现语音操控、远程控制、智能互联等强大的自动控制技术。

而合资往往二三十万的车型才会具备。在新能源领域,自主品牌更是已经走在了合资的前面,全球最大的10家动力电池厂家,自主品牌超过5个席位;在前三占据了两个;在全球销量最好的10款新能源车型,自主品牌占据了6款。现在你拿出10万块,买一台自主小型电动SUV,就可以轻松实现400km的续航,而合资一台燃油小型SUV,也得十几万元。

综合评价

总而言之,以上种种,只为说明一个状况,自主品牌在过去或许垃圾,也曾经有过不堪回首的岁月,但是今天的自主品牌已经脱胎换骨,重换信仰,尤其是长城、长安、奇瑞、吉利和比亚迪这些一线自主品牌,在产品力方面已经大幅度接近合资,即便从整体层面和合资相比,或许依然有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不足不过是层级差别,而非阶级差别。

毕竟,合资可以设计出工艺品级别的颜值,自主品牌也可以;

合资可以10万公里无大修,自主品牌也可以!

合资可以轻松拿到碰撞5星,自主品牌也可以!

合资可以7秒破百,自主品牌也没问题!

合资发动机变速箱强劲省油,自主品牌也在全力追赶!

而在智能互联以及新能源方面,自主品品牌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短短十几年时间,自主品牌如此努力,如此上进,如此勤奋,你说自主品牌是“工业垃圾”,是“移动废铁”,你良心不痛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