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核心文化的商會,成不了大器

在現代社會中,商會使命中新的內容還包含了根據國家區域性產業佈局和分工的要求,協調和組織會員企業進行力量整合、商業協調、堅持行業自律,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幫助企業不斷確定在國家發展建設過程中自身的更準確定位。


沒有核心文化的商會,成不了大器


01商會歷史


商會作為社團組織,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意義上的商會,只是為統一地域或行業的經營活動,維護大多數會員的利益為目的組建的民間社團組織。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在“一大二公”的歷史大背景下商會組織的作用和地位被事實上的淡化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計劃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轉型,商會伴隨著新的市場機制建設和行政機制改革再度應運而生,與此同時黨中央提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

新的歷史條件,賦予了商會新的使命,商會不僅只是法律意義上的社團組織,同時還是國家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分子,是承轉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中間增值服務機構,這是商會的社會屬性。

商會依法本著“入會自願、退會自由”的原則組建,依其背景可劃分為

行業商會和地域商會等,這就是商會存在條件和存續形式構成的商會自然屬性。

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商會是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組建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商會本身的非營利性與服務對象追求盈利主題形成鮮明的對照。商會的非贏利性反映了商會組織介於盈利主體之間的公平、客觀、正義、超脫的組織性質。


商會是以承擔組織、協調商會會員服從國家質量技術標準及商業規則,傳遞和協調商業機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企業與市場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的信息和關係等為目的組建的;商會以服務會員企業,解決其發展過程中超過單個企業自身能力範圍的問題,調整商會會員對發展的要求、對發展過程中權益保障的要求,對發展過程中資金的要求,實現會員企業在自身的發展中對履行社會責任後得到社會應有的承認和尊重為使命的機構組織。


在現代社會中,商會使命中新的內容還包含了根據國家區域性產業佈局和分工的要求,協調和組織會員企業進行力量整合、商業協調、堅持行業自律,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幫助企業不斷確定在國家發展建設過程中自身的更準確定位。


02生命力


現代社會人流、物流、信息流都在成幾何級數的增長和變化,傳統的掌櫃式商業業態經營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甚至沒有生存空間。經濟的全球化,加快和提升了對我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

共同遵守的質量環境標準、節能減排標準、生產流程工藝制度,從業規模門檻產業政策,市場準入條件等,都標示著企業面臨高度社會化條件要求,企業的產品都必需貼上社會屬性的標籤。

現代社會要求不論企業的管理者還是從業者都需要負起社會責任。也就是說經營者必需為員工負責,員工必需為企業負責,企業共同向社會負責。


在這個責任體系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基礎就是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責任、誠信和發展文化。


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依照法律和制度來運營,要求企業管理者要按一定之規、即按法律和制度來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按需生產、按市場準入標準和條件建設企業。

利益、責任和市場的定位勾勒出了企業文化線條,彰顯出的是企業能不能發展,怎麼樣發展,能有多長的生命力。


03團隊、包容、互助


作為商會,商會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團隊、包容、互助、共贏文化。

團隊詮釋的是團結、大局、凝聚力、力量、紀律、素質和統一等內容的縮寫;商會能為會員企業搭建什麼樣的平臺,這個平臺定位的高低是否恰當、方圓是否適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續發展性,這個平臺是否有能力滿足會員企業不斷增長變化的需求,維護會員企業的權利,是否有能力用組織起來、團結起來的力量共同去為會員企業爭取更大的發展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發展是每一個企業經營者,是每一個企業員工從企業一誕生就確定和夢寐以求的方向和目的。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說的好“發展才是硬道理”。


對於企業來說,發展機遇的獲得、權益的保障、發展過程中的資金支持是其主要需求;企業發展後,社會屬性彰顯,社會作用的外在表現,能夠得到黨委政府的承認、得到社會的尊重和重視、政策的傾斜支持和制度的保障,就是其進一步發展的需求。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商會如何扮演助推器的角色,如何實現企業在需求上的滿足是商會工作長久的命題。


04胸懷、寬容、尊重


臺灣著名歌曲《眾人划槳開大船》唱的好:“一根筷子呀,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同舟共濟海讓路;百舸爭流,千帆進”, “團結是最大的力量和能力”。


單個企業去爭取某一個項目或者一個發展機會,總是會加大企業的投入,會增加企業的成本,會顯現出諸多資源在某一時段、某一領域的匱乏與不足,那麼商會作為資源整合的平臺,只要能夠有機的把會員企業組織起來,按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在《論共產黨人的修養》一書中的話說“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就能夠在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和利用商會平臺的前提和背景下,用組織起來的力量去實現單個企業難以實現的商業目的和發展要求。


由此得出商會作為一個商業性的社團組織,平臺搭建以後,要把維護會員企業的權益、為會員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優異的發展環境和可靠的資金組織手段、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作為第一任務來抓,只有這樣才能夠解決商會作為一個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問題,才能更好的發揮好企業發展中助推器功能。


包容是胸懷、寬容、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礎,是團隊作風建設的實現手段,包容是建立在法律和制度之上的力量集聚程度的表現形式。


商會是由多個單個的會員企業組織起來的社會團體,每個會員企業都具有自身不同的行業特點、文化背景和發展經歷,以及主要經營者的胸襟、膽識、見識、受教育情況,對新知識營養的汲取能力以及行事風格,發展定位和目標要求等形成的不同企業文化理念定位,會員企業與會員企業之間就會有治理結構差異、規模差異、發展思路差異、管理模式差異、制度建設差異、自主創新能力的差異、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差異、市場佔有率的差異,甚至資金實力的差異。


這些差異也就形成了每個企業自身的文化單元個性,這些企業走到一起成為了商會會員的一份子,在市場上這些每一份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市場單元,那麼前述的不同會員企業的背景差異,在商會組織內部就會以每個會員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個性特徵顯現出來,在這些特徵顯現過程中,又會因為每個會員企業負責人面對企業員工都是領導者,都有自己處理生產經營活動和日常事務的完全的、成熟的或者是既成的習慣和慣性,這些鮮明的個性差異構成了商會文化建設的獨特基礎和背景。


這些不同背景的企業領導者作為會員到商會來,目的是用集聚、壯大起來的力量,打造和建設一個已經擴大的共同的平臺,在利用這個平臺去獲得和分享更多發展的信息、機遇及成功,為了這份成功就要求商會會員企業在商會這個大家庭裡邊共同維護商會的名譽,共同夯實商會的基礎,在會員企業相互之間多一分包容、多一分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分關心,多一份愛護,多一分支持,要求會員企業要具有一定的胸襟,要

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要有幫助兄弟會員企業共同進步的思想境界

商會要依據《商會章程》,用定製的活動方式規範商會的行為,用不斷完善商會制度建設的方式來調整會員企業與會員企業之間、會員企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來實現真正的合作共贏。


05互助關係


互助是商會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互相幫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人有難大家幫、一人有危大家助,在互助中發展,在發展中共進。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


商會會員企業之間的互助,無論其表現形式如何,都是商會文化建設的幾個要素之一,在互助中彰顯團體的力量,在互助中表現出家一樣的溫暖,增強商會會員有困難通過商會共同協調解決的意識


商會會員企業之間的互助,商會充當橋樑實現政府和社會對企業的幫助,企業發展以後對社會的回報,都是這種互助活動的最主要表現形式中的一個部分。


商會會員企業之間以大帶小、以強扶弱,小的弱的發展起來以後,再共同助推企業攜手做大做強的模式、以幫助完善鏈接資金鍊建設的方式、以上下游產業鏈無縫對接互惠的方式、以市場準入推薦的方式、以發展機會獲得推進和帶動的方式等不同內容和手段來實現。


通過互助活動,實現商會會員企業之間的有機緊密互動,這種有機緊密互動的過程進行的同時也就自然增強了商會的凝聚力和商會平臺搭建的基礎強度,彰顯了商會平臺實力的強勁和力量,使會員企業真正能感受到商會作為家的溫暖和呵護,由此得出商會內部的緊密互助活動應該是以長效機制或常態形式的建設為存續條件存在的。


06共贏關係


共贏是目的,任何企業的建立都是以追求效用和利潤的最大化為目的的。最大化實現的途徑和手段,無非是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優勢、成本構成在產品進入市場競爭中的比較優勢明顯、市場信息和商業機會對稱度的最高。


作為企業,產品品質要好,市場定位要準確,成本要低,利潤和效用要最大化,就必然要求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凸顯創新、責任和信息對稱。這些要求的背後,也就要求企業自身要具備綜合的實力,在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經濟市場信息的無國界化,都給單個企業的這些要求和目的的實現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風險。


商會作為一個由多個商業單元聯合組成的社團組織,在這個組織的平臺上,可以根據不同項目、不同市場、不同時段、不同機遇、不同投資項目資金要求、不同可比環境條件,幫助會員企業進行不斷的有機的資源整合、對策調整、方向動作去形成目標較為明確的投資活動組織

;再者利用商會同業之間上下游產業分工和市場細分的關係,為會員企業發展提供機會和市場。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和商會平臺的加釋作用,弱化企業商業機會和項目的進入風險、稀釋企業的一部分成本。也就是說企業可以通過商會這個已經放大了的共同信用和組織機構平臺,去搭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有機互動橋樑,藉助橋樑的搭建同時也就彰顯了組織起來的共同信用力量和政府、社會方面的認可度,提高會員企業投資和商業機會獲得的成功率。


07商會平臺應用


商會平臺如何應用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共贏是目的,組織起來建立商會團隊是手段,包容和互助是過程。有目的沒有過程不是真正的目的,只談過程和目的沒有團結的意識、團隊的理念也就不可能實現目的。“團結共進、與時俱進、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是商會文化的精髓,辦會的精神和核心價值觀所在。


“思路決定出路,發展規劃未來”,我們要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用“科學發展觀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理論來指導商會的工作,在企業與商會的發展過程中時刻不忘記黨和政府及社會的關心,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引導企業倡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的時代理念,不斷地學習汲取時代的精華,更新觀念,是我們作為商會辦會的目標和任務,為會員企業提供最優質、最及時的服務是我們的辦會宗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