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手机品牌都有自己的芯片,是巧合吗?你怎么看?

风华绝代风格


不是巧合。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三巨头是先有芯片后成为巨头?还是先是巨头后有芯片?

答案是他们三家本身先是巨头。

苹果没出手机前就是电脑,mp3,操作系统的巨头。

华为没出智能机前也有做手机,芯片,是通讯行业的巨头。

三星就更不用说,早在诺基亚时代就是老二的存在。

他们有着平常公司没有的资源,无论是人才,资源,技术都比小米等穷苦出身的公司要好很多。

就像我们在平常生活一样。

父母又说村里谁谁家的孩子成功了。

但父母从来不说,那家的父母给了他孩子多少启用资金。

同时那家父母给他孩子理念,这也是一般人达不到的。

大公司一开始的眼界就不同,可能有的小公司也有很高的眼界,但贫穷孩子有试错机会?阶级固化就是这个道理。

早在2014年10月16日,小米静悄悄地开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叫松果电子。谁能说雷军没眼界?但结果呢!

2015年7月6日,完成芯片硬件设计,第一次流片;

2015年9月19日,芯片样品回片;

2015年9月24日凌晨1点48,小米松果芯片第一次拨通电话。

2015年9月26日,凌晨1点多,屏幕点亮。

2017年2月28日,28纳米的澎湃S1芯片正式发布,首款搭载澎湃S1芯片的手机小米5C也一同发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为啥?

因为当年5月份骁龙660都14纳米了!

那为什么不弄14纳米呢?高通也是找别人生产的呀?

因为芯片的生产成本会随着工艺提高。

麒麟980其实在2015 年就已经立项,包括联合台积电进行7nm工艺研究、定制特殊基础单元和构建高可靠性IP、SoC工程化验证,最终定型、量产,前后投入36多个月,1000多名半导体设计与工艺专家,5000多块工程验证开发板。

¥¥¥¥¥¥¥¥¥¥¥¥¥¥¥¥¥¥¥¥¥¥¥¥¥¥¥¥¥¥¥¥¥¥¥¥¥¥¥¥¥¥¥¥¥¥¥¥¥¥¥¥¥¥¥¥¥¥¥¥¥¥¥¥¥¥¥¥¥¥¥¥¥¥¥¥¥¥¥¥¥¥¥¥

看见没,这都是钱啊!!!

我们来估算一下开发成本。

一,制程研发费3亿美金,合20亿人民币。

用于购买CPU、GPU、NPU的ip授权。麒麟980按生命周期5000万颗算,各种ip授权购买费按每颗40元算,这大概20亿。

三,自研部件费用。

自研部件包括通讯基带,相机isp,各种控制开关,微核等。这是长年累月的研发成果。这部分成本暂时记为10亿人民币。

四,架构开发,生态构建。

主要是hiai架构的开发与构建。这部分成本很难估算。暂时记为5亿人民币。

四,高通专利费

按5000万颗算,每颗交10元,合5亿人民币。

五,研发工程师工资奖金。

1000名工程师每年按50万计算,3年合计15亿。

以上各项共计75亿人民币。请大家修改或补充。

说实在,没有一点天时地利,一般公司真搞不出优质芯片。

英特尔厉不厉害?PC端CPU王者一样进不了手机市场。

所以说不是有了芯片才强大,毕竟苹果、华为、三星最早都没有或有太烂的芯片。而是强大了才拥有的芯片,这是一个正相关关系。

前几年麒麟系列芯片没出来前,华为的海思真的很坑,兼容性差,发热量高,估计送个友商,友商都要考虑一下。

可是呢!华为家大业大呀!

“小余啊!咱做事情不要怕失败,就算失败了咱就重新再来!”

大家脑补一下。

与其说小米先搞成芯片,我更相信蓝绿两厂合作能成功,毕竟两家有厂有店,人才、资源、研发投入都比小米强。

为啥没人给我点赞呢,难道我答的太差~哭......


搜罗世界趣闻


记得几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苹果手机刚刚流行起来,那时候谁要是有一部苹果手机简直可以说是高逼格的典型代表了,我们寝室有个姑娘她男朋友送她一部iPhone4,把其他姑娘羡慕的不得了,甚至她临床因为自己男朋友送不起苹果跟男友分手了。再后来,仿佛到了苹果三星两分天下的局面,还是我们寝室,一个家里特有钱的姑娘,用上了超大屏幕的三星手机,让穷酸女屌丝的我顿时觉得哇塞三星原来才是那个隐藏的炫富神器,比苹果都还要高级。

再到后来,华为手机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水涨船高,不能不说是国产手机的骄傲。

作为用户,我们只知道与自己切身体验相关的东西,这些大牌背后的和内部的故事,我们很多并不知晓。比如说苹果、三星和华为,都有自己的芯片。

其实苹果一开始想的是靠英特尔提供SOC芯片,乔布斯对此还坚定不移,但没想到一位工程师坚决不用英特尔处理器,还以辞职相威胁;华为最开始是看着联发科发财眼热,也想从山寨机那儿赚点钱,不料第一炮就哑了,管理层一番争吵后,才搞成华为手机专用芯片。

其实说到底,华为手机、苹果手机自己做芯片,多少有点歪打正着的意味。

虽然三星有自研发处理器,之前都是给魅族使用,但是最近两年的时间才会有给自家的手机使用,而华为的高端旗舰手机早就开始使用了自家处理器已经很多年。

大牌各有各的故事,作为用户来说,我们更关心的,就是能够物美且价廉。


工业互联网


确实,全球三大手机品牌苹果、三星和华为,都有自己的芯片,不过还真的如题主所说,是巧合!苹果一开始想的是靠英特尔提供SOC芯片,乔布斯对此还坚定不移,但没想到一位工程师坚决不用英特尔处理器,还以辞职相威胁;华为最开始是看着联发科发财眼热,也想从山寨机那儿赚点钱,不料第一炮就哑了,管理层一番争吵后,才搞成华为手机专用芯片。

我们先来说苹果A系列芯片出笼始末。

乔布斯强迫症的结果?

对于iPhone的SOC芯片,乔布斯最初想找英特尔提供,当时苹果的麦金塔电脑已经在用英特尔的芯片。

乔布斯打算用英特尔的凌动(Atom)芯片,他认为英特尔公司的芯片性能好,速度快。但很快他就发现凌动芯片并不合适:iPhone需要的芯片集成度很高,CPU、GPU、内存控制器等都需要集成在一个芯片内,但凌动芯片上只有CPU。

英特尔也迫切希望为iPhone提供芯片,双方成立了合作项目小组,每个季度乔布斯会带领4名苹果高管和英特尔时任CEO保罗.欧德宁开会。最后合作项目不了了之。

乔布斯回忆了合作失败的原因:

  • 英特尔不听苹果公司的建议,反应慢得像蒸汽轮船,而苹果公司习惯快速前进;

  • 担心英特尔把合作成果卖给竞争对手;

英特尔CEO欧德宁任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拿下iPhone的芯片订单。

保罗.欧德宁则认为原因是:

  • 双方没有谈拢价格;

  • 乔布斯有强迫症,想要控制产品的每一个环节,从芯片到材料都要控制,欧德宁受不了;

iPod开发工程师以辞职反对采用英特尔芯片

但实际上,乔布斯没有选择英特尔,主要是因为iPod开发工程师托尼.法德尔的反对。

法德尔极力主张采用ARM架构,因为这个架构耗电少。在一次会议上,乔布斯坚持认为应该信任英特尔能做出优秀的SOC芯片,法德尔生气地怒吼:“错了,错了,错了!“

为阻止乔布斯选择英特尔,法德尔当时甚至将自己的工作牌拍在会议桌上,并以辞职相威胁。

乔布斯妥协了,对法德尔说:“我听你的,我不会反对我最优秀的员工。”

随后,苹果公司获得ARM架构授权,同时以2.78亿美元收购帕罗奥图一家芯片设计公司

P.A.Semi,让其设计SOC芯片,这款芯片就是大名鼎鼎的A4,由三星制造。

A4在手,苹果从此有了自己的芯片,并将其打造成性能怪兽,成为iPhone、iPad的一大差异化优势。

华为手机自研芯片,缘于一个哑炮

海思开始做手机芯片,和华为手机业务没有半毛钱关系,直白地说,就是被当时大发横财的联发科刺激的。


联发科2006年推出的GSM Turnkey solution方案,包含软硬件一揽子方案,将手机进入的门槛降到极低,三个人就可以做手机。结果山寨机火遍全国,联发科也被称为”山寨机之王“,赚了不少钱。

海思看得眼热心痒,于是也效仿联发科,搞GSM Turnkey solution方案。3年后的2009年,推出K3V1芯片,用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

相比联发科的产品,海思K3V1性能不理想,采用110nm工艺,大幅落后联发科(当时65nm),就此成为哑炮。海思也就此死了给山寨机供芯的想法。

当时,要不要继续做手机芯片,华为内部分为两派,在公司EMT会议上研讨时,双方吵成一团。

最后任正非出面调停:将移动终端芯片从海思转移到手机公司做,手机公司补偿海思的前期投入。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核算结果,手机公司给了海思三千万美元,补偿做K3V1芯片的投入。

华为花钱从ARM公司获得授权,采用ARM架构,2012年推出K3V2,虽然工艺、性能方面,仍落后于高通APQ8064和三星Exynos4412,但因为是华为手机的亲儿子,成为华为手机御用芯片,后来不断修炼,到2014年发布Kirin925芯片时,华为的自研芯片终于成熟。

Kirin925芯片应用到mate7,由于后者大获成功而名声大噪。

总之,华为和苹果的自研芯片,都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不过,相比之下,华为的自研芯片路比苹果走的要曲折一些。

三星自研芯片的事,我不说了,留给其他答主吧。


如果喜欢答案内容,请点赞,谢谢!头条号《魔铁的世界》摆事实、讲道理,专注有营养接地气的科技、商业故事,喜欢请点击关注。


魔铁的世界


先借题主的宝地吐个嘈,现在的杠精实在太多,你说华为有芯片,他就说麒麟用的是ARM架构,你说苹果、高通、三星都用的ARM,他又说华为自己生产不了,是台积电代工的,总之没有他抬不了的杠,总有一些人认为只有华为把所有的东西都揽到自己头上做才是真的牛逼,但事实上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到所有的东西全部靠自己,包括他们崇拜的苹果。

现在来说说题主的问题,三大手机品牌有自己的芯片当然不是巧合,这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在赢得市场的同时,如果不勤练自己的内功,终究会是被淘汰的,因为你的命脉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中兴事件就是最直接的说明。

全球手机终端厂商拥有自主芯片的只有三家,苹果的A系列,三星的猎户座Exynos以及华为的海思麒麟Kirin,而且无独有偶,这三家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苹果的iOS,三星的Tizen,华为的系统据说叫麒麟OS,虽然还没有发布,但依华为的远见和魄力,麒麟OS的可信性还是很高的。华为有了麒麟OS是不是就可以摒弃Android了,当然不是,麒麟OS很可能会走三星Tizen的路子,用于智能电视领域,慢慢发展完善,作为一种备用,预防自己发生中兴式的尴尬。

为什么要研发自己的芯片?说大了就是防止别人扼住自己的咽喉,说小了就是降低自家成本,提高自家竞争力,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提高自己在产业链的话语权。


奈客


这里所说的三大手机品牌应该是三星、华为、苹果,三星有Exynos系列,华为有麒麟系列,苹果有A系列,这自然绝非巧合,而是必然。但三家各自的芯片发展和使用状况又各有不同。

首先说一下三星。

三星自2011年正式命名自家芯片为猎户座(即Exynos)后,之后发布的旗舰机型几乎都是用自家CPU,同时因为三星机型较多,国外发布版本也较多,处于全球化战略考虑,在海外生产制造以及推广版本中,也广泛使用高通生产的CPU,和少量德州仪器的CPU等。

三星在CPU研发领域可以说是安卓阵营中较为独特的存在,它的CPU芯片性能位列全球前五毫无问题,其芯片制造及生产能力也能排入全球前三名(甚至可以说仅在台积电之下),但猎户座仅用于本土极少量机型身上,这种应用更像是小试牛刀。这种“低调”可能也是让高通既疑惑又高兴的地方,可以说在华为崭露头角之前,三星是安卓阵营唯一能够与高通相抗衡的手机制造商。

而且三星是存储芯片行业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市场份额高达70%),而DRAM是CPU的核心部位之一,换而言之它属于CPU的上游产业。其厉害指出可见一斑。

某种程度上来讲,三星早就意识到CPU对于手机和手机品牌的重要性,所以才能够坚持研发,哪怕并不需要这部分业务为自己获取更多利润。

其次说苹果。

苹果的情况大家几乎都清楚,但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A系列CPU其实跟安卓的CPU没什么可比性,因为其应用场景不同,预示着设计思路和运算模式的不同。

苹果的A系列完全自用,因为iOS也不会开放给其他手机品牌用。它研发芯片的必然性在于乔布斯对苹果产品所寄托的期望——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产品必然需要一个史无前例的“灵魂”。

A系列就是苹果的灵魂发动机。

而在苹果手机大卖后,很显然整个公司越发认识到A系列的重要性,才会步步加码,将A系列打造成为iOS量身定制的性能怪兽。

最后说一下华为。

安卓阵营中,华为可能是让高通感觉最矛盾的手机品牌。

华为相比小米和OV,它的产品不是全部使用高通的CPU,旗舰版CPU的采用很显然效仿的是三星的做法——用自家的旗舰机型。

但跟三星又不相同,华为的旗舰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几乎全部用的麒麟芯片。只在中低端机型采用高通芯片。

高通对华为自研芯片绝对忌惮,但在不代表忌惮华为,毕竟华为在半导体行业并无很大的成绩和影响力,按说高通是可以通过技术垄断进行封锁的。

但高通又很需要华为的订单——华为手机的销量在这几年增长迅猛,也让其上游供货商和整条产业链获益匪浅。本来这种平衡华为还可以玩几年。

但2019年,随着美国直接将矛头对准华为,高通可能意识到了什么,撕破脸面。

可惜,华为已经渡过了技术难关。

所以华为研发麒麟芯片的必然性就藏在2003年摩托罗拉收购华为未果之后,任正非在开会时的一个预言——“有一天我们终将与美国正面对上”。

所以几乎在余承东宣布从贴牌手机业务向自营品牌手机业务转型的那天起,芯片的研发就已经提上日程,因为华为人知道,自己在成为世界第一之前,有哪些东西是真正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的。

总结来说,三家公司的掌舵者都拥有很清醒的前瞻性目光,他们能够看到企业发展到十年之后,哪些东西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哪些东西会成为生存基石。

三星是在发展中看到了这一点,以自己强悍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实现了基石的夯实。

苹果依靠更多的是技术实力和天才般的想象力。

华为依靠的是忧患意识和任正非的战略性思维。

可以想见,未来在智能终端系统和芯片领域,必然会存在更多竞争,目前苹果是唯一将系统+CPU+硬件+应用生态统一的公司,华为将着力打造鸿蒙的结果也是如此,所以有些事情是必然发生的,只是能看到同时也能做到的企业太少,才会让必然看起来像是巧合。


好人长安君


全球三大手机品牌是指三星、苹果和华为,他们都拥有自己的手机芯片,这并非巧合。芯片是手机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科技含量极高,能够掌握芯片技术的厂商都是非常牛逼的,苹果三星和华为能有今天的地位这和它们的科技研发息息相关。

换句话说,人家是凭实力说话,凭核心技术拿到的名次,而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性价比。

除了高通和联发科能够设计芯片外,一些手机厂商也有能力开发芯片,比如苹果的A系列、三星的猎户座、华为的海思麒麟都是佼佼者。有人说,研发芯片的难度不亚于原子弹,这就可以看出研发芯片是有多困难。全球能够设计出芯片的公司屈指可数,能够同时设计和生产芯片的厂商更是凤毛麟角。


正因为如此,苹果三星和华为才成为了智能手机行业的三座大山,他们的技术远远超过其他手机厂商。虽然这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手机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但是至少苹果三星华为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不是完全贴牌的组装厂。苹果三星华为销量这么高,没什么好不服气的,毕竟人家技术摆在那。

三星的芯片发展历史是比较悠久的,从蜂鸟处理器到现在的猎户座,从自研CPU架构到自研GPU,表面上看这几代的三星处理器都因为功耗而翻车,但实际上三星的芯片还是非常强的,只不过三星一直坚持使用自己研发的猫鼬架构。苹果早期也是用三星的处理器,后来苹果慢慢脱离三星推出了自家的A系列处理器,目前A13是全球最强芯片没有之一。


华为的处理器可以说是完成了华丽逆袭,是国产芯片的骄傲。从麒麟960开始,海思芯片就已经有了崛起的迹象,到了麒麟970,华为终于有了拿得出手的高端芯片。麒麟980的出世,表明华为和高通的差距越来越小了,直到最新发布的麒麟990 5G,华为的芯片设计水平已经不亚于高通,麒麟990也是目前最强的5G芯片(集成5G基带,支持SA/NSA双模)。

无论是三星、苹果,还是华为,他们能叱咤全球市场靠的是实力说话,并非巧合。


iT科技菌


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到底是三大手机品牌带动了自己的芯片,还是三大主流芯片的出现成就了三个手机厂商?

芯片是三大手机厂商最核心的技术所在,更是苹果和华为手机业务的基石。因为三大芯片的加入,苹果、三星和华为才得以快速发展。过去一年中华为由芯片而取得的成就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压力之下,芯片是支撑华为逆流而上、创造30%市场份额的最大功臣。



看一下华为手机的发展史(2010-2019),我们就能知道芯片之于手机厂商的重要性。

  • 2010年华为手机出货量300万台。
  • 2011年华为手机出货量2000万台。
  • 2012年华为手机出货量3200万台。
  • 2013年华为手机出货量5200万台。
  • 2014年华为手机出货量7500万台。
  • 2015年华为手机出货量1.08亿台。
  • 2016年华为手机出货量1.39亿台。
  • 2017年华为手机出货量1.73亿台。
  • 2018年华为手机出货量2.06亿台。


从2010年到2018年。华为手机销量翻了近70倍。2017年麒麟系列处理器正式进入稳定时代,缩小了与高通系、A系处理器的差距,也正式这一年,华为出货量增长了4000万。2018年,麒麟980问世,华为手机出货量一举突破2亿台,今年,华为正式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不论是华为、苹果还是三星,手机处理器都是带动其销量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自主技术的存在,手机厂商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YiMei科技


当然不是巧合!看看现在全球巨头厂商,有哪几个手上没有王牌的技术!



小编亲戚以前是华为的员工,对于华为的模式可以说比较清楚了。我经常问他,为什么你不喜欢小米,他说小米虽然现在看起来发展很好,但是毕竟还是一个组装厂家,长久下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一个企业什么都可以缺,缺钱,缺人,缺地方,唯独不能缺技术!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华为为什么这几年能够逐渐崛起在国内超越三星和苹果,就是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研发芯片,自己研发屏幕。不求人的结果就是不用受人白脸,可以随心所欲的搞自己的研发!当然不是说小米等其他企业不好,举例说小米,这个企业的核心在于性价比。当年一手性价比的好牌把国产手机这个市场都打炸了,也算功德一件。但是明眼人都发现小米现在再将它的版图逐渐往生态链上发展,因为他自己也知道,光靠手机这一个产品是不足以支撑未来残酷的国内手机市场的!

曾经的乐视和未来的锤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BONB


苹果的A系列仿生芯片、三星的Exynos猎户座、华为的海思麒麟Kirin,这三个品牌不仅手机卖得好,而且芯片大多是自产自销。如果说三大品牌中只有一两个有自己的芯片那可以说是巧合,但三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芯片那绝不是巧合,这是“战略需要”。 首先、三星、苹果、华为三个手机品牌的销售数量都在2亿台以上,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有了这么庞大的体量,所以才有了研发芯片的保证,有试错成本和销售兜底。试想一下要是这些手机品牌的销售量一年只有几千万,数量上不去,那还不如直接买现成。


三星、苹果、华为三个品牌的高端手机是卖的最好的,特别是苹果,全部手机都是高端旗舰,整体利润非常高。今年的财富榜上排名超高,利润是四个大众的总和,丰田的高利润在这面前也不值一提。所以高端机的销量决定了整个公司的利润来源,有了利润才有投资芯片研发的本钱。

对技术的重视,苹果在PC领域耕耘已久,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就是典型的技术控,三星的产业链相当完整,还有光刻机,可以自己生产芯片,而华为作为通信领域的翘楚,也有很高的技术沉淀。这对于芯片这种重技术的长夜来说,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最后持续性投入,目前这三个品牌的利润都相当可观,且体量庞大,可以持续性的投入芯片研发,毕竟小米的松果澎湃一样出来一款就没有下文了,最重要是资金不够雄厚。



那么自研芯片有什么好处,为何三大品牌都纷纷扎堆搞芯片,最根本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打造个人的IP,产品形成差异化。自己研发芯片只需要对自己的手机系统进行匹配就可以,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攻克问题,提升芯片性能。而后续的优化兼容也性对简单。看看苹果的A12,领先骁龙很多,这就是自研适配的优势。


增加利润,不管承认与否,自己有两亿台的销售额,那么芯片支出的费用是很大一笔。长此以往把芯片企业喂肥了,胃口还会越来越大。长期来看,还不如将这一部分费用用语自己研发,这样自己还可以孵化出一个独角兽企业。同时自给自足在成本上相对低廉,增加整机的利润,可以赚更多的钱。有了自己的芯片后,自己的话语权提高,在高精尖领域有一席之地,可以抢占后续市场,另外还让自己的产品不受人控制。


新来的小徐


并非巧合。

关于市场方面,各位大佬估计都已经想到了。一方面芯片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避免出现被断供的情况。只不过,对于苹果和三星来说,第二方面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就是了。

我来说下另外的原因吧。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用户体验。

为什么苹果芯片制程并非最先进,但是至今仍然在流畅性以及性能优化方面占有很大优势?除了iOS系统本身的原因,其原因在于苹果的芯片是自研的。芯片和系统都是自己设计,意味着二者之间的匹配程度可以达到目前所能达到的极致。

反观其他手机厂商,因为芯片和系统都不是自己的,一方面需要对系统进行定制优化,另一方面要配合芯片商的要求。虽说目前高通等芯片厂商提供的芯片都是公版通用版的,但是你要知道,系统同芯片之间的切合度必定存在差异。一丝又一丝的差距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尽相同。

事实上,苹果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和高通闹掰的时候,苹果手机基带芯片曾向英特尔采购,不过相应的体验不但没有加分,反而是减分项。用过苹果手机的朋友应该知道。正因为这样,到了5G时代,苹果直接把英特尔的基带芯片设计部门买下来,准备自己干了。

目前除了三大手机厂商,其实还有VIVO等厂商也在涉及芯片,只不过他们偏向于定制化芯片,参与到芯片厂商的定制涉及里面去,以便于更多的提高契合度和用户体验。

好了,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讨论,如有谬误,欢迎指正,也欢迎关注我,谢谢大家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