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五六)​

八二六 这首诗描写了两个片段:

第一个片段是路人互答。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五六)​

一帮正人君子大清早乘车出行。这班君子还有鲜明的等级。驾马的是元首,驾驹的是高级别官吏——这是当时官家用车的制度。

八二七 路旁的百姓心中有数,故意装糊涂:“他们去都城郊外干什么?”另一伙人装得更胡涂:“去找夏南呗。”

八二八 一大帮官吏集体找夏南?问话的人不能不更胡涂了:“难道他们不是去都城的郊区?”

你们要装糊涂就继续装呗。回话的人坚持自己的答案:“他们只是去找夏南。”

八二九 第二个片段是三人到达目的地后的对话。

陈灵公兴奋异常:“看我好马一路狂奔,现在可停车解马了。”

驾驹的大夫心领神会,马上附和:“还赶得上朝食解饥呢!”

于是,君臣三人,忘形而笑……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五六)​

八三〇 陈国大夫御叔的儿子叫夏征舒。夏征舒即诗中的夏南。御叔的妻子夏姬是绝代美人。陈国最高官吏陈灵公、大臣孔宁、仪行父贪图夏姬的美貌,先后勾引她。夏姬不安分,来者不拒,并发展成公开与三人的关系。最雷人的是,陈灵公、孔宁、仪行父三人居然身穿夏姬的睡衣参加晨会,互相戏谑。

八三一 三位经常和夏姬一起饮酒作乐。有一次,喝多了的陈灵公居然指着夏征舒对仪行父说:“他长得真像你。”

仪行父可没喝醉,知道一切归功于上者的道理,马上拍马屁:“像您。还是更像您那!”

八三二 夏南当时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对于丑闻忍无可忍,将陈灵公谢杀。孔宁、仪行父逃亡楚国。陈国官场不洁,百姓的幸福指数估计不高。为了世世代代牢记血的教训,陈国百姓集体创作了《株林》。株,陈国的都城。

八三三 孔大师说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诗经》是办理内政外交事务的教科书。处理内政,要运用《诗经》确立的原则。出访,看外交官有没有才华,不是看他能不能用东道国的语言说“谢谢”,而是要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外交事件中、能够引用《诗经》中适当的诗句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内政外交办得井井有条,把《诗经》背的滚瓜烂熟又有什么用呢?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五六)​

八三四 科举制度兴起后,《诗经》成为必考科目。儒生们确实把《诗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卫宣公、齐襄公、陈灵公之流数不胜数,妇女的地位越来越低,恋爱自由成为大逆不道,《诗经》到底有什么用?

八三五 《诗经》题材广泛,仅以婚恋主题而言,意义十分丰富。孔夫子的立意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完美的婚恋是可能的,不完美的婚恋也是可能的。完美的婚恋都是一样的,不完美的婚恋各有各的不同。

八三六 完美的婚恋无非男女双方互相信任,互敬互爱。不完美的婚恋则形式多样:有男人忘恩负义的,有小人挑拨的,有第三者插足的,有恶霸抢亲的,有利用职权的⋯。婚恋,是大事,不仅是家庭的大事,也是国家的大事。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五六)​

八三七 自有了国家就有了孟子所称的劳心者和劳力者。劳力者的婚恋大事重要,劳心者的婚恋大事更重要。劳力者的婚恋不辛福,大多是个人原因。劳心者的问题是他在婚恋问题上永远是幸福的,究其原因是他的幸福观往往与劳力者不一样,而且,他可以通过滥用权力实现自己另类的幸福观。

八三八 强娶已走到门口的未婚儿媳妇,劳力者既不会有这种想法,也没有这种能力。建立在别人的痛苦的基础上的婚姻,不会是幸福的婚姻。幸福是双向的。劳力者大多这么想。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五六)​

八三九 《新台》中的卫灵公是个鸡胸一老头,认为只有强娶已走到自家门口的未婚儿媳妇才是幸福的,而且,他能利用权力实现自己与劳力者不同的幸福观。卫灵公的幸福观是单向的,只求自己幸福,那怕这种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的基础上依然值得拥有。

八四〇《蔽笱》、《载驱》中的齐襄公、《株林》中的陈灵公的幸福观比卫灵公比卫灵公走得更远。他们不仅不理会别人的感受,而且无视道德规范和法律。劳心者以权力介入婚恋,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诸侯国的灾难。卫生灵公被射杀后,夏徵舒自立为国君,陈国陷入混乱之中。楚庄王率军进入陈国杀死夏徵舒,立陈灵公的儿子为陈成公才结束动乱。

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法——著名书画家骆飚聚贤堂课徒絮语(五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