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是步兵手中壓制敵人的主要火器,
誕生之初就對現代戰爭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在越南戰爭中,
美軍所使用的兩款著名機槍。
尤金·斯通納設計出AR15(也就是
大名鼎鼎的M16的前身)後,
阿瑪萊特公司對它的前景卻不看好。
1959年把專利賣給了柯爾特公司,
斯通納本人也在1960年離開阿瑪萊特,
轉而加入卡迪拉克儀表公司。
當柯爾特成功地把AR15賣給軍方
並裝備駐越美軍部隊時,
斯通納在卡迪拉克儀表公司供職,
於1962年設計了一款全新的槍械
——M69W。
其最大特點是採用一個通用機匣,
更換不同部件,
就能在步槍和輕機槍之間轉換。
斯通納對其稍作改進後,
命名為“斯通納62”。
它們均為7.62毫米口徑。
隨後受M16成功的影響,
公司決定讓這種新槍也能發射
5.56毫米×45毫米的M193步槍彈,
於是斯通納在1963年改進出小口徑型號,
命名為“斯通納63”。
但與M16不同,
斯通納63系列的產量很小,
1971年停產前僅生產了2400支63型、
850支63A型和100支Mk23 Mod 0型。
它們只裝備給了美國海軍和陸戰隊,
因此也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在1983年美軍採用M249輕機槍後,
這些斯通納M63大多被銷燬,
只剩下不到100支在美國民間流傳,
成為槍械收藏界的珍品。
斯通納M63/63A型輕機槍採用重型槍管,
槍口防火帽和雙腳架都能
和M16系列步槍通用,
畢竟是“同門兄弟”!
執行遠程滲透任務的“海豹”特種部隊機槍手
手持裝有150發彈鼓的Mk23 Mod 0型輕機槍。
Mk23 Mod 0可配掛
100發彈箱、150發彈鼓,
彈鼓只能掛裝在左側供彈的型號上,
彈箱則左右皆可。
該槍專為執行滲透任務的“海豹”特種部隊設計,
主要為偵察小隊提供火力壓制
以便隨時脫離戰區。
最初它被海軍陸戰隊定型為XM207,
經過改進後被海軍定型為Mk23 Mod 0。
由於縮短了槍管,
因此它外形輕巧,
受到“海豹”們的歡迎。
當然它也有缺陷:
容易走火,
小口徑彈用在機槍上顯得威力不足。
說完“名家之手、數量稀有”的M63輕機槍,
下面說說“抄襲之作、多產不衰”的
M60通用機槍。
二戰中,
德國人發明的通用機槍給美國人留下深刻印象,
於是1944年美國春田兵工廠
對繳獲的MG42進行研究,
設計出美國第一款通用機槍的原型T44。
後來又把改進過的MG42的彈鏈式供彈結構,
結合改進自德國FG42傘兵步槍的導氣系統,
組成了一支新的通用機槍T161。
1959年正式定型為M60,
此後生產了25萬挺,
裝備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M60型機槍的彈藥及攜行具:
A.M63輕機槍使用的5.56毫米步槍彈(左)與M60通用機槍使用的7.62毫米步槍彈(右)。
B.200發彈箱,可裝入兩個滿載的帆布彈袋。
C.100發帆布彈袋,有揹帶可以挎在身上,裡面的彈藥裝在一個經防水處理的牛皮紙箱裡。
D.通過M13型彈鏈連接起來的機槍彈藥。
E. M13型金屬彈鏈,兩端同時扣住兩發子彈,依次連成一串。
在越戰中,M60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例如槍管發熱過快,
更換槍管的過程相當麻煩。
還有在持續戰鬥中劇烈射擊後,
M60往往會失控,
結果射手只能把“發瘋”的槍指向沒人的地方,
傾瀉光彈藥。
因此M60也“贏得”了“雜種”的不雅外號。
“海豹”特種部隊使用的短槍管型M60沒有準星,
將槍托抵在腰間掃射。
M60廣泛應用在各式車輛上作為車載機槍。
上圖就是越戰時,
美軍M113ACAV型裝甲騎兵突擊車頂上的M60,
左右各1挺,帶防盾。
M60D是一種航空機槍改進型,
去掉了護木、槍托,
改為D形握把,
加裝扳機聯動裝置;
照門由框形表尺改為瞄準環,
但保留了原槍的雙腳架。
裝在UH1D直升機側面艙口處的M23武器系統,
由M60D型機槍、旋轉槍架、500發彈箱
和彈殼收集袋組成,
俗稱“門槍”。
機槍用柔性輸彈滑槽供彈,
彈殼收集袋的作用是避免彈殼在機艙內
亂飛或打到槳葉上。
在戰區降落、起飛撤離時,
武器操作員用M23系統壓制敵人、提供掩護。
《繪軍事》系列為科學普及出版社於2019年出版的第一套原創漫畫軍事科普叢書。其中《繪軍事·經典名槍》為讀者介紹了越南戰爭中名噪一時的AK47、M16、榴彈發射器等經典輕武器。通過可愛的畫風、輕鬆的故事,讀者可以對經過越站洗禮的輕武器有個初步的認識,瞭解輕武器的發展簡史,發現輕武器背後好玩的故事。
閱讀更多 大話科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