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嗎?

老農說鄉村


這句農村俗語的表面意思就是說:“一年如果有兩個立春的話,那麼天氣就會很冷,所以很多帶毛的保暖的東西就會賣的很貴,成為緊俏的商品。”

而帶毛的,在以前的農村大多數都是羊毛、兔毛等,所以到了這種年景的冬天,那麼就更加的貴了。


“一年兩個春”,要的是一年有兩個立春,那麼咱們來看一下今年2019年的立春,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是農曆的三月三十了,後天就是立夏時節,也就是在陽曆的5月6日的一天。

而2019年的“立春”季節發生在公曆2019年的2月4日,在陰曆的臘月三十除夕這一天,所以這算是一個“立春”。

而第二個“立春”發生在2020年陽曆的2月4日,陰曆的正月十一,很顯然2019年不是“一年兩個春”的年景,所以也就不存在後面“帶毛的貴如金”這句話了。


那麼從農曆立春來看,2019年裡面沒有一個立春發生,也就是農村人常說了“寡年”、“寡婦年”,是不適宜婚嫁的,但是依舊擋不住結婚的人,所以這種說法有待考證。

2019年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年景,現在2019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了,而在天氣上表現出來的是春天比較乾旱,但是到了暮春初夏時有雨且降溫明顯,把我甘肅老家很多正處於盛花期,轉果期的蘋果花給凍死了,今年的蘋果減產是肯定的了。

所以說,農村俗語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最起碼是先民們根據祖祖輩輩的生產勞動經驗總結出來的智慧,是對於天氣氣候的一種可持續性的觀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是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之情。


寧寧說的話


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這句話是咱們老一輩人的智慧用俗語的方式流傳下來的生活經驗啊,可以為後人起到正確的經驗引導,我今天就結合生活實際來談一談這句經驗俗語。

一年兩個春

想必大家從字面意思都能能夠理解,一年兩個春也就是說在這一年當中會有兩個立春,不過像一年兩次立春的年月特別少,一般要是兩個的話基本都會在農曆12月和1月這兩個月份。


一般有兩個春的年都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季節,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倒春寒,兩個立春最後一個月份的就是倒春寒,也就是說大寧正感受春暖花開的時候突然第二個立春就把你帶到了寒冷的冬天,這就是倒春寒。

同時老人們也常常說到“一年兩個春,今年好收成”。

帶毛貴如金

剛才我們說到一年兩個春是一個寒冷的年,那麼帶毛的一些動物就會變的比較金貴,比如像牛,羊,等一些家畜。


為什麼會這樣的,大家都知道如果天氣不高冷的話,這些家畜的毛是賣不到好的價錢,但是如果因為兩個春而出現倒春寒,這些動物的毛就可以為人們抵擋風寒,也就會造成很多人搶著買,因此就叫:“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的說法。

綜上所述:

我們的老一輩人用他們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了現在的農村諺語,以此來告訴後人,這些同樣也都是智慧的結晶,那麼每一句諺語都有他一定的道理,因此“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的說法是有理可循的。


紀錄鄉土


“一年而個春,帶毛貴如金”。這裡的“春”意思指立春,農民也稱為打春,這裡的“帶毛”意指豬牛羊等牲畜。“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意思是說一年之內出了兩個“立春”,今年莊稼收成會不好的,那麼豬牛羊等牲畜價格就會高了。

類似的農村俗語還很多,如“一年兩頭春,餓壞老農民”,“一年打兩春,豆子貴如金”等,這些農村俗語,都是在說,如果一年之內出現了兩個“立春”,那麼這年的年景會不好,難以獲得糧食豐收,打不下糧食,糧食歉收,糧食價格自然會上漲,糧食價格上漲了,飼養牲畜的成本就高了,許多農民為餬口也會放棄養殖,這樣牲畜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價格就上去了。

出現兩春節這種現象,是中國紀念曆法中出現的獨特現象。它是陽曆和陰曆之間的“陰差陽錯”所造成的。

那麼似“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這樣的說法是否有道理呢,其實這些俗語也稱為農諺,是農民從千百年來的農事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在過去的“靠天吃飯”的歲月裡,對指導人們生產生活還是很有意義的。

社會在變,科技在進步,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在不斷加強,農業生長技術也在日新月異的進步,因而,在舊時生產環境下總結出來的經驗性農諺俗語,放在當今社會就不一定完全準確了。



春日之虎


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嗎?

俗語都是一定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有它合理的成分,但也有侷限性;“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個俗語同樣如此;那麼,它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

“一年兩個春”,是什麼意思呢?正常情況下,一年24個節氣,只有一個立春,也叫打春,但是也有的年份,一年之內打兩次春,這就出現“一年兩個春”的現象。例如2007年,2010年,2013年,2015年等,這些年分都是雙春年。

“帶毛的貴如金”,意思是豬,牛羊兔,雞鴨鵝之類的帶毛動物價格都會非常高,

那麼,為什麼說“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呢?

先來看一下“一年兩個春”這個年份的氣候特點;立春以後,意味寒冷的季節即將過去;而雙春年立春時間都在一年的首尾,這也就是說,這一年的寒冷季節會比單春年或者無春年的時間長和寒冷,容易出現驟暖驟寒的現象。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牛羊兔,雞鴨鵝等帶毛動物,容易生病死亡;這些動物因為生病死亡,數量減少,在市場它們的價格自然也就比正常年份要高得多。所以,有“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的俗語出現。

或許有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可以回憶一下,2017年,2010年,2013年,2015年,這些年份這些動物的市場價是不是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俗語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其中包含的道理,不容忽視。不論在任何年代,都應該慎重對待,它對我們的生活,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農村俗語“一年兩頭春,帶毛的貴如金“。即然是農諺俗語,那就貼近農村生活總結而語。象俗語”家有千貫,帶毛的莫算。“

帶毛的:都指的是家裡養的豬、牛、羊、馬、雞時狗毛!六畜。一年兩頭春,年頭年未氣候變化大,陰冷的天氣,晝夜溫差大,寒流瀕瀕,嚴重影響六畜的生長。繁殖率下降,成活率同步下降。物以稀為貴,帶毛的六畜成活貴重了,少了,沒有賣買,捨不得宰殺,水漲船高,自然身價如金了。

謝謝!





潤789


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嗎?

農村俗語往往蘊含著大自然的奧秘,是農耕文化的精華部分,像“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句話,在沒有現代化可控溫養殖場的古代農村(無電,無暖氣),還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一年兩個春,就是按照陰曆年份,一年中有兩個立春日,又叫一年雙立春。雙立春裡,第一個立春在正月,第二個立春在臘月。

下面阿兮就拿2020年為例,來為大家解析一下這句話中蘊含的氣候因素和自然規律:

1、正月立春春脖子長,春天來得遲,青草發芽晚,加上天氣因素不利於帶毛牲畜家禽生長。

2020年就是雙春年,第一個立春是正月十一日,第二個立春是臘月二十二日。

由此可推算出冬至節在2019年12月22日(陰曆十一月二十七日),大寒節在臘月二十六日,2020年春節在四九第八天,《數九歌》說得好“三九四九冰上走”,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按農村老話說,這可是穩妥妥的“冬在尾凍死鬼”的天氣。

也就是說,2020年春脖子賊拉的長,別的不說,按“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來算吧,正月初三才進五九第一天,那麼到犁牛遍地走的春耕,還有起碼57天,近兩個月時間呢,也就是一直冷到陰曆二月底。

春天冷成這樣,青草不發芽,帶毛牲口家禽吃什麼?貴一點過分嗎?

2、臘月立春,寒在臘月頭,屬於大冷在年前,早早的衰草遍地,牲畜家禽最遭罪時候自然也是提前。

2020年的第二個立春在臘月二十二日,由此可推算冬至節在2020年12月21日(陰曆十一月初七日),大寒節在臘八節,2021年春節在六九末。

這樣的節氣時間寓意什麼?當然是冬天冷的早。也就是說,2020年還沒出冬月就進入三九天氣,臘月將是一年中最難熬最冷的時候。

冬天提前冷那麼早,遍地衰草,牲畜家禽沒有豐美的自然草料食物,貴點過分嗎?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雙春年屬於兩頭擠,春天暖的遲,青草發芽遲,冬天來得早,草衰敗的早,一旦牲畜家禽不能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食物草料,自然就增加了農民的負擔,一春一冬得多準備多少飼料啊!帶毛的牲畜家禽貴如金,也是很有道理的吧?這就是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所蘊含的知識點和科學依據。

您家鄉還了解哪些關於“雙春年”的民諺習俗?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喜歡阿兮的回答請關注 ,瞭解更多好玩有趣的三農知識!

阿兮隨筆


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嗎?

先來解釋一下“一年兩個春”這句話的意思。“一年兩個春”的意思是說一年中按照陰曆計算日子的話會有兩個立春年。像2012年、2014年、2017年以及未來的2020都算是“雙春年”。為何會出現“雙春年”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陰曆和陽曆的時間差問題,比如像我們常常提到的“閏月”。有趣的是,“閏月年”一般才會出現“雙春年”,也就是在“閏月年”的年尾會多出一個“立春”。



“雙春年”和“無春年”的產生

另外,“雙春年”也被叫作是“孤鸞年”或者是“兩頭春”,與此相對的自然就是“無春年”。其實,“雙春年”和“無春年”的出現,都和民間的習俗相關。在我國民間,多把每年的大年初一看作是新的一年的開端,這才有了“雙春年”和“無春年”的說法。如果是按照以前的把“立春”看作是一年開始,就不會產生“雙春年”和“無春年”的說法。



“雙春年”或者“無春年”正常嗎?

在一些比較迷信思想比較盛行的地方,把“雙春年”和“無春年”看作是節氣不正常的年份,甚至還產生了比較多的說辭,比如“雙春年適合結婚生子”、“雙春年不宜結婚”等。其實不論是“雙春年”還是“無春年”,都是正常的現象,屬於陰曆陽曆之間時間差的調節而已。有些人之所以認為“雙春年”或者是“無春年”是不正常的原因在於“24節氣”有可能變成了“25節氣”。



關於“雙春年”的一些說法

關於“雙春年”的說法還是蠻多的,先說一些帶有“貴如金”這三個字眼的說法,比如“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一年兩個春,黃土貴如金”、“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另外,人們也根據“雙春年”來判斷冷暖,如“一年兩個春,老牛腿斷筋”、“一年兩個春,必定暖烘烘”。從以上可以看出,人們對於“雙春年”的冷暖變化看法也是不一致的。至於題目中的“帶毛的”,指的自然就是農村家畜。


一隻電影人


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嗎?

眼看著2018年還有幾天就過去了,冬至剛剛過去,即將進入真正的冬天。對於二十四節氣,農民都是非常關注的,因為以前人們認為,節氣的天氣往往會影響農事,比如立春、冬至等節氣,都是人們熱衷的話題。

那麼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有何道理?是真的嗎?

一年兩個春,並不是說一年當中有兩個春天,而是說一年有兩個立春,分別是在年初和你年尾。就比如說今年2018年,就有兩個立春,因為立春剛好在今年的大年三十。當然也有些年份沒有立春,2019年就是如此,這中年份被人們叫做寡婦年、滑年。

之所以會說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是因為在古代農業不發達的情況下,遇到一年兩個立春,天氣會特別寒冷,需要比較厚的衣服和被子保暖。這樣一來,一般用於製作大一或被子肯定需要不少動物的毛髮,那帶毛的肯定是很精貴的。

一年兩個春出現的寒潮,氣溫很低,並不是只有人才會拍怕冷,動物其實也一樣怕。那麼如果天氣太冷,即使是帶毛的雞鴨、牛羊一樣會寒冷。甚至有很多帶毛的動物,可能因為簡陋的環境導致死亡。這樣一來,供不應求,自然就會很貴。

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這俗語也是說,在一年有兩個立春的年份,會格外的寒冷,很可能出現持續的寒潮,大雪紛飛,以至於老黃牛都凍的直哆嗦。其實農村這些關於節氣的俗語是比較準的,因為是經過先人的總結,雖然不是絕對,當具有一定道理。


少三番


說二句,一年兩頭春,是二十節氣與天干地枝日時互動,互攆而行成。根據日時互動的年年積累,廣大善於總結經驗的農民們,自然就獲得一年一度豐收,欠收,自然的一些成功經驗,為俗語。如,"一年兩頭春,帶毛的貴如金"。一年有兩頭春,就有一年無春,農村無春的年景"滑年"。俗語有"滑年不結婚,結婚無後根"。就是"滑年"結婚不生孩子。因此,在過去的"滑年"中,結婚的很少,選擇日子的先生也不會把結婚的日子看到"滑年"。就是現在的農村選擇結婚的日子,也不在"滑年"。對於農村的俗語有時是很準的,也有不準的。這就是用科學種田,科學養殖來改革俗語,更新改變自然的一種進步。關於"一年兩頭春",帶毛的貴如金"。"滑年不結婚,結婚無後根"。在之前可能很準的俗語,而現在已被科學而代替。淺談"一年兩頭春與滑年"。個人觀點,不足指正。




手機用戶烏龍


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 冬至過後,只剩下大寒、小寒,這一年也就過去了。立春,下一年開始了,一年之計在於春,畢竟農民從事基本是靠天吃飯的營生,天氣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

如果年初、年尾都有立春,那麼這個的冬天,就會特別的寒冷,出門僅僅穿戴棉衣棉褲,恐怕不行,北方地區多數人,是用羊皮來做大衣,這樣非常的保暖。之所以帶毛的貴如金,那是因為天氣非常的寒冷,此時羊皮大衣,在市場上也是非常搶手,需求量大,價格也高。

看看日曆,2019年農曆,是兩頭沒有立春的,在民間迷信說法,稱為“寡婦年”,是不適宜結婚的,當然沒有科學根據。新中國成立後,採用了國際通用公元紀年法,但是保留了農曆紀年。在公曆的基礎上,安排農曆時間與之對應,基本原則1、3、5、7、8、10、11,稱大月,2、4、6、9、12算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潤月28天,另外,幾個節日是固定的,作為國家時間標準,一次安排上百年。


這樣的安排,無疑就出現了,“雙春年”,還是“無春年”,這些都是“陰差陽錯”造成的。換言之,都是人為安排的結果,所以與運勢與氣候冷暖,是沒任何關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