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秦弩的射程是Ak的两倍,这是真的吗?

司马长史


《说文》云“弓之有臂者 ”为弩,在秦代的战争中,秦弩是当时的少数几种远程攻击兵器之一,而且它在远程攻击武器之中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

秦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弓弩,它与弓的形体比较相似,增加了弩臂 ,有利于弩手瞄准 ,起增加命中精度的作用。

另一类是劲弩 ,它是由弩机,机臂、弩弓、弦、箭等构成的复合兵器 ,弩弓多是复合弓。弩的使用 ,使箭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 ,命中率更高 。

秦仅存在了15年,因此秦代的弩基本上是继承战国晚期弩的制造技术而来。在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秦弩比较多,所以现在我们一般以这种弩作为秦朝的普遍用弩。


目前主流思想以《战国策.韩策》、《史记苏秦列传》的资料为据,书中所云之“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豁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600步则为828米。

而我们知道AK的有效射程是400米,那么秦弩的射程真的能达到AK 的两倍吗?还是史料的记载夸大了秦弩的射程呢?

我们知道,射箭是根据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弩的射程与弩弓的张力有关:弩弓的张力越大,其射程越远;同样与弩机的承受力有关:有机廓的弩机,所承受的张力就大,没有机廓的弩机,所承受的张力就小。

秦汉时期弩的张力是以“石”计算的,据战国时期史料记载弩的张力有“八石”和“十二石”之说。例如在《六韬.武车士》记当时选拔武车士的标准就是能将八石的弓给拉满。在《荀子.议兵》中也有记载“魏国武士操十二石之弩”。而将战国时期的度量单位和现在换算,一石等于120斤。1斤约合今250克,则其张力当合今480斤和730斤。


如此大张力的秦弩能够射800米似乎不是难事。那么AK岂不是不如秦弩吗? 当然不是,只不过很多人搞混了抛射和直射的区别。

以十九世纪的弓箭来为例,最大抛射距离都是1000米左右,直射距离只有100米左右。即使古人射百步靶(左右脚各跨一步为一步,160米左右),也是带着一点抛物线的射击,不是纯直射。

这点可以看箭后面的尾翼。而现代枪械就完全没有测算抛射数据的必要。而且现代步枪虽然直射比弓箭远,但是抛射则未必比弓箭远,因为子弹是很重很小的东西,有利于弹道直线,但是一旦开始下坠,就会弧度变化很大,不如轻巧的弓箭抛物线更匀称。


而弩箭射出去也是稍稍带有一些抛射的成分。其实这个原理在现代武器中也不罕见,例如很多炮弹都是有尾翼的,就是为了增加抛物线匀称度的。所以,步枪子弹直射比箭矢远,抛射则未必。

还有一点就是这里说的是射程,而AK400米说的是有效射程,AK的子弹2000米都还有杀伤力,所以不管怎么说,秦弩射程超过AK 都是无稽之谈。


历来现实


说实话这个据说吓到笔者了,惊的是下巴都合不上!查阅了一番才发现:有人将秦弩的最大射程,跟AK的有效射程对比,秦弩最远射800米,AK47有效射程400米,然后就得出了弩的射程是AK的2倍。如此牛X的理论,笔者只有一个字:赞!!!


言归正传,我们说说弩吧。

弩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在战场是它一直是个冷角色。弩手就是古代战场上的ADC,在火枪出现之前可以说它统治了战场。弩是如此的易于使用并且杀伤力巨大,一个普通的农夫,仅经过几天的训练,就能熟练地用弩杀死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这也是它的可怕之处!

在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且比较完整的弩,是河南省洛阳市出土的战国中期的弩。那时的弩制作已经相当考究,弩机为铜质,木质弩臂末端装有错银的铜弩踵,前端装错银的蛇头状铜承弓器。在史料《孙子兵法》中已提到“矢弩”的作用,可以说在春秋晚期的实战中开始用弩!

战国时使用弩的最有名的就是秦军,弩是其主要远战武器,甚至首开先河将弩作为骑兵的主要作战兵器。前260年的长平战役中赵国将领赵括便是死在秦军的弩箭之下。战国的弩构造简单,弩弓多由富有韧性的松木削磨而成,弩臂大多是木制,但考古发掘中也有青铜弩出土,普通士兵一般使用木质弩以保证机动性。试想成全上万的士兵人手一弩,进行分排齐射。一排毕,二补上,二排毕,三补上,三排毕,一排再上,周而复始。试问谁人可挡? 实际上在先秦时就已出现可连射二、三矢的连弩!

而到了三国时期,我们的大诸葛研发出了可连射十矢的连弩,“一弩十矢俱发”。在当时有个好听的名字“元戎”。据说诸葛连弩的名气之大以至于能享誉海内外:不少国内外兵器爱好者都有收藏或希望收藏诸葛弩;而在一些即时策略游戏如《地球帝国》、《帝国2》中都有诸葛弩手这一兵种;诸葛弩甚至还出现在了《暗黑2》的装备谱之中。

可以说弩的出现对于历史的发展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它加速了历史的进程。在很多的大型防御和伏击战中,弩的使用是摆在首要的地位,它的强大一度让弩的使用达到了历史的热潮。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冷兵器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弩的使用也渐渐变得稀少。现在许多地方仍能见使用弩弓来进行捕猎。


弹指千年


(秦弩)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在战争中,武器就是士兵的生命线。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武器都是都是士兵存活最关键的道具,在这当中远程武器的发展就尤为的早,从远古时代的扔石头、射弓箭到现代的枪械、导弹,可谓是不断在进化升级。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款古代远程武器——秦弩。

(出土的秦弩,部分器件是用青铜制作)

什么是秦弩?

在2015年时期,我们的考古学家在秦始皇兵马俑中找到了一种弓弩,推测是在秦朝时期的弩箭。研究发下,秦弩是由秦朝朝廷统一监督建造,大部分分为弓干、弩木臂和发射瞄准装置。

弓干一般长140厘米左右,弓干一般偏扁圆形,并且使用大量的皮条等缠绕住弓干,用来加强整体弓干的结构强度,并且具有极好的韧性,弹力强。

(秦弩图解各个部位)

秦弩木臂一般在70厘米左右,宽5厘米,前段有一截合口,专门用来嵌住弓弣,再用皮条绑住固定,让弓与臂完全结合在一起。在弓臂上刻有凹型箭道,用来装填弓箭,并且固定发射位置,箭道还经过细心的打磨和涂蜡,提高了秦弩箭与箭道的摩擦力和拉弓射箭的准确度。

(出土燕下都弩机望山)

在弩臂后方就是瞄准发射装置,秦朝时期还是用的是由青铜精密铸造。是由望山、悬刀和牛组成,望山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瞄准镜,专门的瞄准装置,当时还没有刻度等,一般就高8厘米左右;悬刀也就是扳机,用来发射弓箭的“开关”;牛是弩箭中最为精妙的物件,悬刀与整体弓弩相连,但并不是直接互相作用承力,而是通过中间的牛作为枢纽互相协调悬刀与发射机之间的作用。

秦弩的射程是AK-47的两倍?

自从秦弩出土以来,争议不断,有一些媒体报道,专家通过研究指出,秦弩的射程能够超过现代步枪AK-47射程的两倍。这里赛文要提醒大家,这个结论也只是偷换概念而已。

(AK-47自动步枪)

AK-47的有效射程大家都知道应该是在400米左右,那么秦弩的有效射程就应该有800米才符合专家的结论,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按照古代的计算方法,同样材质的射箭,拉弓的力气越大,射程就会越远,当时都是以一石来计算重量(一石相当于60斤),一般士兵能够开一石弩射至百步,相当于现代计算距离110米左右,也就一些身强力壮的将军最多可以拉开2.5石的弩,射至不到300米远左右。

(秦弩真正的威力在于抛射与密集射击)

所以按照普通的单兵弓弩是无法射至800米的有效射程,只有一部分攻城用的弩炮可以达到800米左右的射程,而且依靠单个士兵是无法完成开弓拉弩的,并且800米也是这些弩炮的最大射程,并不是有效射程。AK-47的最大射程可达到2500米以上,子弹在1500米的距离还具有杀伤力,所以以秦弩弩炮的最大射程和AK-47的有效射程相比也是无稽之谈了。


桌面战争兵棋


假的,网上看到的所谓“专家”说法,是拿秦弩的最大射程来跟AK的有效射程比,说什么秦弩最远能射800米,而AK47步枪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然后就得出了秦弩的射程是AK步枪的2倍这样的奇葩理论。这种双标的对比逻辑就是在扯犊子,你怎么不拿AK47的最大射程跟秦弩的有效射程比呢?这样你应该能得出AK的射程是秦弩的几十倍,虽然AK47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但是其弹头在1500米的距离上仍然有杀伤力,最远射程更是可以达到2500~3000米!(基本上步枪子弹都能飞几公里远)
关于秦弩的真正威力是怎样的,网络上一直都有争论,一篇名为《秦陵弩和铜镞制造工艺的模拟试验研究》文章(在知网上有这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里提到了秦弩的拉力大概为45公斤,大概等于秦汉时期1.5石的拉力(汉代的1石大概等于今天的31公斤),然后就认为这种弩是弱弩?认为1.5石的拉力还是弱弩的也是人才,45公斤可以相当于100磅的拉力了啊,在今天能有多少人玩得转100磅的弓弩?今天用来竞技比赛的复合弓,磅数也就在35~55左右,用来打猎的要更高一点,但是通常也不会超过75磅!所以你们还认为100磅的弩是弱弩么?

有人会说拿弓跟秦弩比不公平,其实这个关系不大,我这里讨论的是拉力和射程,拉力差不多、不考虑精度的情况下,两者的射程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今天的一个成年男子,使用45磅的弓,射击70米以内的人型靶完全不是问题,其实使用30磅的弓,在10米的距离上就能击穿武警的防爆盾了;40磅的层压传统弓,可以在15米的距离上击穿1毫米厚的铁板,箭支透入20多厘米;72磅的竹木层压弓,使用21.2克的碳箭时,箭速可以达到220英尺/秒,即67米/秒,所以,100磅拉力(45公斤)的秦弩,威力已经是很非常大的了,再比如150磅的英格兰长弓,使用95.9克的战箭时,初始速度达到了53米/秒,动能约为134.7焦耳;最大射程大概在228米~249米之间!


因此,如果是100磅这个级别的秦弩的话,其最大射程应该也就在200米左右,当然了,具体射程跟使用的箭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受制于人的目视距离,有效射程可能应该也就100来米,毕竟当时没有瞄准镜,而不管是最大射程还是有效射程,秦弩肯定不能跟今天的热武器相比,今天的步枪基本上有效射程就能达到400米,古代单兵使用的弓弩,最远射程应该也达不到400米吧,就算真有这样的强弓或者强弩,也不是谁都能使用的,古代本身就生产力低下,古人的平均体力应该没有现代人好吧,一个能使用强弓强弩的精锐,肯定是千里挑一的那种!


哨兵ZH


当然不是真的,如果这是真的,那岂不是人类历史开启了大倒车?

再有就是秦弩和ak,都是个很大的概念。

秦弩有单兵弩和巨弩,ak也有很多种枪型,如果真要比较,也至少说出特定的型号再比。


先说ak,ak是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简称,其中质量各性能最优的样式是1959年被苏军大量装备的akm,其样式与ak-47无太大区别,但是枪的质量更轻,而且也更结实,最大有效射程高达1000m。当然了,1000m想打中人形目标,还是需要运气的。所谓有效射程,指的是子弹在这个距离内尚可有效打击敌人,达到理想杀伤效果,超出这个范围,弹道轨迹就很难估测了。

再说秦弩,所谓秦弩射程800步,折算过来也就是只有500多米,而且这是最大射程,这个最大射程,还是秦巨弩的最大射程,还得算上箭在地上飘出去的距离。而常备的单兵弩,最大射程也就是150米,有效射程不过70米,50米是最佳射程。因为这个时候的弩箭所用的弩臂都是单体弓或者简易复合弓,再加上弩箭拉开的幅度不及弓,并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弩臂的威力。



中国真正弩的辉煌时期是在宋代,先是西夏学会了中亚的复合弩技术,从而改进除了战斗力超强的弩箭,之后又传到宋朝,成为了大名鼎鼎的神臂弩,这时单兵弩的最大有效射程才成为了150米,也是要靠一定的仰角。


而中国的复合床弩之王——三弓床弩,才刚刚能达到1000米的最大有效射程,却已经是大炮级别重量的武器了。

所以说,秦弩射程超过ak,这就是偷换概念下的一个笑话。


火器工坊


战国有民谚,曰——韩国铁器最利而秦国弩箭最远。

自从炸药被发明后,热武器就由于其强大的威力在世界范围内慢慢开始取代了冷兵器。热武器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包括天空的导弹,陆基的大炮,海里的鱼雷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庞大武器序列。那么有人说秦弩的射程是目前AK的两倍,这是真的吗?

所谓AK,其实就是从1949年开始大量装备苏联军队的AK47突击步枪,其性能优异,故障率低,但是枪身较重,射击精度不好。原装AK47可以瞄准的有效射程也就400米,其标尺可以设到800米,实际上弹头在1200米上仍有杀伤力,1500的流弹也可以射入无防护的人体,只不过杀伤力已经不足。

那么秦弩的射程有多远呢?

不得不说秦弩是当时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在七国之中,犹以秦弩射得最远最准。所谓弩者,怒也言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名其弩也。但是据现代学者考证,其射程也不过50到100米,远远不是AK的对手。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我也看过这个帖子,明显是博眼球、偷换概念的说法。

先说秦弩,秦朝统一六国强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电影《英雄》中所说“大王军队之所以百战百胜,除军队能征善战外,便在于弓强箭快,六国的箭都不及秦箭射的远。”







古代弩作为古代远程的杀伤武器,射程和威力要比弓要强,是冷兵器的远距离的巅峰之作,据记载,射程最远的是“踏弩”又叫“踏张弩”,普通的弩用手臂拉弓弦,而“踏弩”,顾名思义,手臂力量无法拉动,只能用双脚来踏拉伸弓弦,就像图片中的那样。

这种弩最大射程可达700到800米,是攻城夺地的利器,但是与现代热武器仍有巨大差距。

再说AK,AK47步枪是世界上制作最多的步枪,已经超过1亿支,该步枪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优良,具体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870毫米

全枪重:4.3千克

弹匣容弹量:30发

战斗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300米

所谓有效射程,是武器发挥最佳威力的距离,而不是最远射程,7.62毫米的步枪最远射程超过2500米,且仍有杀伤力,只不过没有准头罢了,所以但从射程来讲,弩是无法和步枪相比的。

现在的很多人为了博眼球都在夸大古代的兵器的威力,客观来讲,古代弩无论从射速、射程、杀伤力无论如何都无法和步枪想比的。


天机道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夸大而已。

AK47的射程,要看是最大射程还有有效射程。

Ak47的有效射程是400米,也就是在400米内可以达到较好的精度。

然而Ak47的射程高达1000米以上,甚至2000米距离仍然有杀伤力。

如果说有效射程400米的2倍,那么秦弩有效射程就得800米。

要知道,就算是明代的红衣大炮,早期型号有效射程不过500米而已。

红衣大炮重达1吨以上,有效射程无论如何不可能不如秦弩吧。

再说宋朝发明的“床弩”,是由唐代绞车弩发展而来,比之前的弩大概提高了一倍的射程,但也仅仅达到了470米。

所以,秦弩有效射程800米,当然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秦弩大体分为3种,1.依靠手臂的力气上弦的弩,统称臂张弩;2.主要依靠腿的推力上弦的驽,也就是"蹶张弩";3.辅助机械开弩,这种数量很少。

抛去第3种不谈,前两种射程都不可能达到800米。

以射程更远的蹶张弩为例,使用脚踩住,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张力也就大概在180斤左右。

自然,这个力量远远超过普通弓箭。但弩箭的初速不过40m/s到70m/s,相比AK47的700m/s还是相差很远的。

一般认为,秦朝蹶张弩的最大射程最多不过300米,有效射程大约150米。

大家不要小瞧这150米,在古代已经非常惊人了。

今天采用先进的科技制造的新式复合弓,有效射程不过360米。

即便欧洲最著名的英格兰长弓,有效射程不过200米,超过这个距离也就射不准了。

其实即便最训练有素的英格兰长弓手,也只要求在200米射中人体大小的目标,至于射中哪里就看天意了。

秦弩相比这些长弓,训练较为简单,使用也非常方便,可以大量装备部队。

相反,弓箭手则需要常年的训练,一般至少3到4年才可以出师,也就不可能很多。

古代欧洲各国,都把弓箭手当做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来欧洲战争中,俘虏对方的士兵原则上都是不杀的,最终用于互相交换俘虏。

然而,各国一旦俘虏弓箭手,多将他们的手指打残甚至斩掉,也就是削弱别国军事战略储备的意思。

相比英国倾全国之力,不过使用六七千弓箭手。

秦军动辄出动几十万大军,其中的弓弩手能够高达百分之三十。

这才是弩最大的意义。


萨沙


秦弩射程是AK的两倍?你觉得可能吗?毫无疑问,这是一些自媒体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故意抛出的说法,简直是哗众取宠。按这些人的观点,秦弩可射八百米,而AK47的有效射程为4百米,前者的射程当然是后者的两倍。可上述说法其实漏洞百出。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秦弩究竟射程多远?第二,拿秦弩的射程与AK的有效射程比较并不科学,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我们首先来分析分析一下秦弩射程,秦弩毕竟年代久远,关于其详细信息,我们只能借助一些研究类的文章以及部分网上消息。通过考究,笔者得知,大部分的秦弩,其拉力一般在45公斤上下,约合现在一百磅的拉力。可别小看这100磅,现在国际比赛中,大部分选手选用的复合弓,其拉力最多不会超过55磅,就算是打猎,75磅的弓也顶到头了。我们要研究秦弩射程,不妨可以借鉴一下弓的射程,在拉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弩和弓的射程应该大致相同。

如果一个成年男子使用45磅的弓来射击的话,他最起码可以击中70米开外的人形靶,使用150磅英格兰长弓,在抛开射击目标、目视距离、特殊箭头的情况下,男子可以把箭射到250米左右。

基于此,如果是拉力为100磅的秦弩的话,其射程最多也就是200米上下,由于古代弩没有安装瞄准镜等特殊装备,它的有效射程通常在一百米左右,毕竟,人眼看不到的地方,就算射程到了,也很难击中目标。

秦弩射程的问题我们清楚了,下面再来聊一下AK突击步枪的射程。公开数据显示,AK47的有效射程为3百米,但如果可以掌握弹道、风速等详细信息的话,AK47甚至可以击毙1500米以外的目标,保守估计,其最大射程至少超过了两千五百米,由此看来,AK47射程远大于任何秦弩。更何况,现代科技远比古时候简单的力学原理先进,怎么还会有人认为秦弩比AK射得远呢?


军武视界


据说秦弩的射程是AK的两倍,这是真的吗?

2015年的一次考古活动,从秦始皇陵中出土了一些秦弩,震惊了当时的考古界和军事界。我们都知道秦弩当时是称霸整个战国的第一神器,其杀伤力非常惊人。当时有专家推测其中最强的秦弩,射程可以达到800米以上。而当今比较有名的AK47苏式步枪的有效射程是400米左右,那么这距今已经2200多年的古董级武器,真的可以比现代先进化的步枪威力还大吗?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有效射程和飞行射程的区别,AK的有效射程400是在400米以内有强杀伤力,其飞行射程可达1500米以上。所以如果秦弩的飞行射程是800米的话,那么其飞了800米也不会再有什么穿透力,所谓强弩之末就是这个道理。

实际上秦始皇墓出土的秦国秦弩大概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依靠手臂力气拉开的弩,称为张弩。第二种是依靠腿的推力上弦的弩,也就是蹶张弩。第三种是多人用机械辅助开弩。其中如果是第三种弩的话,其射程也不可能会达到AK的水平。

假设一个正常的男子拉弦的力是180斤左右,一般可以有10人同拉一把大弩,那么就有1800斤的拉力。其弩箭大概是20斤左右,那么其出射的速度最多是300米每秒,而AK的出射速度可达700米每秒。可见连最大的弩也和AK差远了,更不用说前两种个人作战武器了。

我们可以看看离秦朝最近的汉朝,那时候汉朝的射程范围大概是在167到278米之间,那么秦朝就算再厉害又能厉害到哪里去呢?秦弩或是战国时期的弓弩,还处于中国古代弓弩发展的出芽时期,其主要的还是靠人力来拉弦。在宋朝时期,宋仁宗专门派人花了五年的时间去修著了一部军事著作《武经总要》。

其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弓,大多为筋、角、木等复合材料制成,以木为心材,弓腹贴角,弓背铺筋。

《武经总要》的配图中,其中的三弓床弩的弓臂,有着非常明显的长稍角弓形状,应该是利用筋角木材料制成的。宋代当时的寒鸦箭能够射200步即300米。考虑空气阻力,其箭支初速度大约为60米每秒。宋代的弓弩尚且只能到300米左右,可见秦弩的射程要到达AK的两倍以上似乎是不可能的。

秦扫六合,一统天下。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后人震撼。其实其弓弩能够达到多远我们并没有去探讨的必要了。秦弩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他代表了中华历史上伟大的秦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代表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所在。我们当代人应当学习古人的智慧,不断的去加强我们的国防力量才是我们应当讨论与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