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句诗为什么那么出名?

林之诗意


诗言志,亦传情。“桃花依旧笑春风”,一个“依旧”让从古至今多少性情中人产生共鸣,此时此景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轮回中经历,它把生活中惯见的情景用简单的“桃花”和“春风”两个意象就生动地勾勒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内涵含蓄。诗面上以情景共鸣先声夺人,然后才留给你无穷的回味和遐想,展现出朴素的“时不待我”的时间观和“事物永远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哲学内涵。正因为具备了这些特质,它才如此出名,让后人永久传诵以至于常读常新。


雪思春


博陵崔护是一个美少年,他到长安应试,却名落孙山。在京城游逛时,邂逅了一名美丽的女子,双方告别时都留下情感。第二年清明 ,崔护再次登门拜访,看到门锁了,就在墙上留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三次拜访时,她母亲悲痛地说她的女儿看到墙上的诗,却看不到人,魂不守舍,病死了。崔护来到女孩的灵前哭拜,把女孩的头放在腿上,哭着说:我来了,我在这里!女孩居然苏醒了。

后来他们结为夫妇,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这首爱情诗再次说明了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李知青灬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一个故事。过了几天,崔护偶然经过城南,又去找那所庄院,听见其中有哭声,于是敲门询问。有一个老翁出来,崔护问他怎么回事,老翁反问他说:"你是崔护吗"?回答说:"是我"。老翁大哭,说:"你杀了我的女儿了!"崔护大吃一惊,不知说什么才好,老翁说:"我女儿从小就懂诗书,长大后还没有婆家,自从去年春天以来,他精神恍惚,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呆想。前几天我和他一道出门,回来时见门左屝有诗,读完以后她就哭倒了,几天没吃东西,现在眼都闭了,人也死了。我老汉孤身一人,想找个好女婿有所依靠,现在女儿读你的诗而死,不是你杀了她吗?"说着又哭了起来,崔护也忍不住哭了,请求让他进去看一下,见姑娘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已经没有气了。.崔护抱着他的头,一面哭一面叫道:"崔护在这儿,崔护在这儿!"过了一会儿,姑娘居然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在日夜恩念的人儿的怀中。病顿时好了大半,不几天姑娘的病就痊愈了。老翁也看上了这个有才学的年轻人,就把姑娘嫁给了她.。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崔护考中了进土。

以花比喻美女的太多了,但此时所写,这是眼前实景,把景色和人物融化在一起,说明诗人当时已眼花缭乱,分不清是花是人。他创造了一种特有的美感,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人们不但喜爱,而且长期的保留在记忆中,永远难以忘怀,这是大家共有的生活经验,"人面桃花"

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根据上面这个故事,从古代起就编了很多戏曲和杂剧,例如"人面桃花","借水赠钗"等。一直到现在,仍是广大人们喜爱的剧目之一,1980年国庆节,中央电视台就曾经进了陕西碗碗腔的"借水赠钗"。





木山文


诗歌固然出名,但是我想,更出名的应该是诗歌背后的爱情故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脍炙人口,背后的爱情故事也千古流传。

话说唐时崔护,容貌英俊,文才出众,性情孤洁寡合,来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

由于距家路途遥远,便寻居京城附近,准备来年再考。

他来到长安城郊南庄的一处庄园门前,园内芳香四溢的桃花很是醉人。

崔护叩响了门扉,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地接待了他。

姑娘神态妩媚,姿容艳丽,崔护跟她说话逗她开心,她只静静站在桃花树下,犹如桃花仙女般遗世独立、默默不语。

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终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姑娘心有情愫,欲语还休;公子顾盼流连,怅然而归。

别后,崔护心里一直挂念着这名女子,却因备考艰难,就忍住没有再去见她。

一晃又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节,他对女子的思念愈发疯长,到了思念之情无法控制的地步,于是他决定再去城南去找她。

可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经上了锁。

崔护内心失落之极,久等不归,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下这首诗,而后离去。

耐心等待几日之后,他再次来到城南,去寻找那位女子,却听到园内有哭声传出,急忙叩门询问。

有位老人走了出来问道:“你是崔护吗?”

崔护点头称是。

老人伤心欲绝,对着崔护说:“是你害惨了我的女儿啊。”

崔护听了心里非常紧张,竟不知所言,停了一下,崔护急促问道:“老人家,此话怎讲?

老人流泪说道:“我女儿已经到了及笄之年,知书达理,尚未婚配。不知是何原因,多户人家上门求亲,都被她拒绝了。自从去年清明节以后,她时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前几日家里来亲戚接她出去散心,回家时看见门上有题字,看完之后我女儿就病倒了,茶饭不思,绝食数日无论我怎么劝慰,都没有让女儿留下性命啊。你若真心待我女儿,又怎会累她如此?”

说完又接着大哭不止。

崔护听了,十分伤心,瞬时痛哭流涕,央求老人让他进门祭拜。

崔护看着女子,哭的不能自已,诉说满腔思念之情,痛恨自己害了她一世年华。

许是上天感动他的一片真心,女子竟睁开了眼睛,活了过来。老人和崔护喜极而泣,认为这是天意,便将女儿许给了崔护。

从此,这段爱情佳话就流传千古,这首诗歌自然也跟着千古流传。



耕根


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句诗为什么那么出名?

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句诗出自崔护《都城南庄》。而这句诗能够出名,流传千古,完全得益于崔护这首诗赋予的爱情故事。

《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写此诗的前因后果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却详细记载了崔护写这首诗的前因后果。

当时崔护参加科举,考场落第,郁郁寡欢,独自在长安城南游玩。看到一个村庄,花木繁茂,因为口渴难忍,就到一个农户家里叩门求取水喝,女子开门,并送上解渴的水。此为崔护与女子的初次邂逅,从此女子的身影就留在了崔护的脑海,久久不能忘。

第二年,崔护再去南庄拜访,却只见门已上锁,崔护因没有见上佳人一面,怅然若失的她,看到满山的桃花,想起美丽的女子,于是在门上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

过了几天,崔护又上门拜访,听到屋内有哭声,于是叩门询问缘由,才知道是女子思念提诗的人,思念过度而郁郁逝去。

崔护急忙进门后,扶着女子的棺材痛哭流涕,连连大呼“崔护来了”。女子竟然死而复生,睁开了双眼。

女子父亲感念二人的深情,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从此二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在《太平广记》、《唐诗纪事》中同样也有记载。至于“人面桃花”的女子姓甚名谁呢?没有记载。

北宋时期,这段爱情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成为各地地方戏的戏剧素材。一直到现在,有些地方的戏剧还保留此戏剧曲目。

《曲江池》与《风光好》说她姓谢。在《百花亭》和《留鞋记》中,又进了一步,说这位女子名叫“谢菊艾”。到了明代,凌蒙初的旧作《桃花主》,说这位女子姓张。而在川剧《桃花村》里,她又叫“姚小春”。

不论“人面桃花”的美女叫什么,她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想象。她都是各个时代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为了时代的需求,再次创作的作品。

终上所述,戏剧的传播导致此故事成为口口相传的经典。而戏剧背后的古诗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诗。


非烟慧语


“桃花依旧笑春风”出自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这首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都听过。为什么这么出名呢?我想和一首与之相近的诗做对比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博野县)人。他虽在唐代诗名不盛,但一首《题都城南庄》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唐代独孤及有一首《和赠远》,其内容与主题与崔护诗颇为相近,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曾提到:“此诗(指《和赠远》)与崔护诗意无异。”

但内容相近的两首诗,一首很出名,另一首却少有人知,这就很有趣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首诗。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独孤及《和赠远》

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

美人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

今年新花如旧时,去年美人不在兹。

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两首诗讲得都是这样一个故事

作者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日子有一场邂逅,他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站在桃花边,美人与桃花相映成趣。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二人却情愫暗生。第二年再次寻访时,桃花依旧娇艳万分,美丽的姑娘却已经不知所踪。

而且,《题都城南庄》和《和赠远》都将去年与今年做对比,去年美人与桃花俱在,令人欣喜,而今桃花依旧,不见人影,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两位作者都营造了一段很长的时间跨度——从去年到今年,而不是从昨日到今日,一年的时间跨度创造了极具艺术价值的审美距离,让情节更显曲折。

二、

虽然有这么多共同点,但是两首诗之间的差异却决定了崔护的诗能如此出名。

1.崔诗精炼,独孤诗繁长

崔护《题都城南庄》用四句诗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前两句写过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去年今日”点明时间,“此门中”写出地点,后一句“人面桃花”点明人和物,两句内既概括了故事内容,又刻画出一个甜美烂漫的少女形象。

后两句写现在

,相同的是桃花依旧在,不同的是佳人已离开,相同与不同对比之下,哀情已油然而生。虽然只有四句,但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

相比之下,独孤及的《和赠远》则略显繁长。他选择了“七言古诗”这一体裁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虽然多了些细节,如具体写出了“美人”的形象,“美人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但是略显拖沓,不够精简。

2.崔诗更长于传达情感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强烈的情感力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虽然没有直抒情感,但作者的感情已与景物融合在一起,桃花也有了拟人的色彩。独孤及的《和赠远》以叙述故事为主,只有结尾两句单独用来表达感情。

3.崔诗以乐写哀,寓情于景

崔护在诗中写到的景物都有明媚的色彩,整首诗都呈现着清新明丽的风格,“人面桃花相映红”写的是乐景,“桃花依旧笑春风”写的也是乐景,然而诗中所写的故事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崔诗的景物是‘桃花’、‘春风’,色彩是‘红’,动态是‘笑’……

此处用‘笑’,唯觉哭意,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仍笑春风……以乐写哀,哀情倍增”。

独孤及在诗中叙述了故事之后则直抒胸臆,少了许多韵味,崔诗以乐写哀、寓情于景的含蓄相比无法引起人多的共鸣。

总体上说,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更加形象生动,更具艺术特色,而独孤及的《和赠远》略显苍白,缺少艺术感染力。

也许单独讲“桃花依旧笑春风”不好理解它的魅力,对比之下就更清楚了。

1李明:《真挚的人生体验,自然的情感流露——崔护赏析》

2黄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崔护与赵嘏对比》

3杭洁:《人面桃花所蕴含的时空意识和情感力量》

4蒋晓城:《旧欢如梦杳难寻:崔护审美解读》


小侠记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它的主题是桃花和美人,桃花自古以来都是来形容美好的东西。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它来形容了美好,平等自由的世外桃源。是生活不如意人们向往的天堂,且不分年代和年龄。虽然它只存在于想象当中,但人们也愿意沉醉其中。

明代大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唐伯虎所写的《桃花庵歌》也是厌恶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透了功名富贵的虚伪肤浅,想归隐这美好闲适的桃花林间,且宁愿死在这桃花和美酒之间。

而诗经《国风桃夭篇》把它来比作美丽贤惠的女子,把它描绘成了选老婆的标准形象!

和《桃夭篇》一样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更是把桃花比作所有美好事物中最高境界的艳遇,姻缘,爱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爱情的中最美好的莫属于唯美的初见,大家互相爱慕却看破不说破,美好的爱情若隐若现让人天天吃不到蜜却心比蜜甜!

不像现代的人省了这个美妙的过程,直接化为翻云覆雨的肉欲之情!两天不到就互相拉黑,成为陌生人。

正所谓相见不如怀念,保留那种朦胧美更长久更甜蜜,把它永远沐浴在那春风里!

桃花最坏的形容那就是“命犯桃花”了,即使它代表一个人要走霉运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向往着命犯桃花的来临吧??

对说的就是你[机智][机智][爱慕][爱慕]


诗词故事大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句有名肯定是因为写的好,为什么好?

在于美

整首诗,一气呵成。读完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的感觉?

畅快,豪迈,显见情长,还有股侠气;

潇洒,浪漫,虽有惆怅,但不缺神气;

作者的情感、气度、才华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能带动人的情感

能完美展示景色的美

不仅仅有这些,这里面还有故事,好似还是个浪漫的故事,你说这样的诗能不出名吗?

在于人

作者崔护是谁?是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这可是封疆大吏,是大官,又是大文人,而且家庭出身又好。你想想,这样的人写出来的诗会不会被推崇,关键这诗也确实好。

在于事

这首诗被流传,还因为有故事,而且还是浪漫的爱情故事。

不管是古今中外,花边故事的传播度那可是最广的,而且还是这么大一个官员的花边新闻,大家就更会津津乐道,使劲传播了。

男人们肯定羡慕崔护的好运气;

女人们肯定羡慕绛娘的好福气;

痴男怨女们对这样的神仙眷侣更是朝思暮想;

于是乎,肯定就传遍天下了。


疯哥哥l


桃花依旧笑春风确实很美丽,这首诗里.写的景色很美,恋情也很涩美,是青年朋友的最爱,我想用一首诗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美妙与不真实。

一瓢清泉润心中,

十里桃源寻爱情。

若是少年真有心,

何须桃花相映红。

~~~~~~~

去年今日爱思涌,

赏花借水恋如影。

妙笔诗心精彩处,

独赏依旧笑春风。

诗人的去年今日此门中,我想最美的就是去年今日,而不是单独的去写去年或今日,这就是说明了爱情的记忆.魅力与动力。

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其实就是作者的中心思想,桃花是粉红色,而且十分美丽,人面也是粉红色,这更说明了姑娘的美丽打动了小伙子的心,不然不可能再次来。

人面不知何出去,道出了思恋,与可惜的心理让人心痛,似乎有些为恋者而惋惜,但是诗人写的好像有点单想思的意味,虽然最后的桃花依旧笑春风,让人替诗人的爱情忧伤,但是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如果真的男人追求女孩,不会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了,而是昨天今日此门中了,如果姑娘有爱,也不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而是人面桃花相映红,或者佳人桃花笑春风,所以说爱情的诗词很多,但是细品都有其艺术性的美丽,应该说只有艺术性高的诗词能真正的打动读者,使其流芳千古。

崔护这首诗也是我喜欢的诗词之一,诗词通俗易懂,又不失美妙,非常难得!






辛兆金


多情种子最怕两首诗,一首是纳兰容若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另一首就是这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人面桃花,相应成趣,回眸间那一霎时的惊艳,轻撩心弦,实在令人神迷,用心找寻,却是桃花依旧,人面无踪。怅然若失,似有若无,无处捉摸。也许抬头一辉清月,低头半盏残酒,一缕香风,几行旧笺,陡然又上心头,徒留一声叹息。

人世间有多少个痴男怨女,就有多少个去年今日。也许本就不该在茫茫人海中留下这惊鸿一瞥。所谓此门,实是情关心扉,轻易怎生得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