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鬆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這次戰疫中,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的事蹟都廣為人知,而王辰院士還讓人不甚瞭解。其實,他在內科界的江湖地位、身世履歷,不輸前兩位。王辰院士,到底有多厲害?

武漢副市長鬍亞波更是宣佈,將再建設19家方艙醫院,方艙醫院總床位將達到30000張。

這個收診能力在疫情爆發之初,幾乎都不敢想。可有一位院士不僅想到了,還將方艙醫院落地成了現實。

他叫王辰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王辰

2月1日,王辰從北京匆匆趕赴武漢,看到超負荷運轉的醫院,輾轉一夜,他首次提出建立“方艙醫院”,對患者要應收盡收。

話音落地,48小時後首批3座方艙醫院開艙。4000多張床位,就是隔離在家、孤立無援的患者生命的綠色通道。

隨著更多方艙醫院加入,武漢定點醫院終於不再“一床難求”,甚至還完成了“床等人”的逆襲。

幕後英雄王辰院士卻低調之至,迄今只接受過三次採訪。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次戰疫中,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的事蹟都廣為人知,而王辰院士還讓人不甚瞭解。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李蘭娟

其實,他在內科界的江湖地位、身世履歷,都不輸前兩位。

今天這篇文章就專門寫寫王辰院士。

01

王辰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與鍾老齊名。

隨手舉兩個例子,就能看出他在業界的江湖地位。

200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發行了一本研究生教材,名為《呼吸內科學》。

封面上主編一欄只有兩個名字:鍾南山、王辰。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2018年,復旦公佈中國醫院排行榜,其中呼吸科全國排名第一的是鍾南山所在醫院,緊跟其後的第二名便是王辰所領導的中日友好醫院。

兩位業界泰斗,醫術高,醫德更是高山仰止,由此始終保持著遙遙致意的同袍之情。

更難得的是,他們都敢說真話。

83歲鍾南山掛帥出征,抵達武漢當機推斷出,“病毒可以人傳人”,立刻拉響了全國重視疫情的警報。

一週後,王辰院士為準備新藥瑞德西韋的臨床實驗,也來到了武漢。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當時的武漢,疫情撲朔迷離。確診病例日日在增加,而外界根本不知道這座城市到底還有多少新冠患者。

直到2月5日晚《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採訪了王辰,武漢面臨的困境才大白於天下。王辰在對話中,說了三個關鍵信息:

武漢形勢嚴峻,大批患者未能及時收入醫院;

病毒核酸的檢測能力依然不夠;

武漢到底有多少病人,數目並不十分清楚。

當時全國人民都矚目期待的拐點時間,王辰回答得更是一針見血。

“首先我們現在對疫情的底數不甚清楚,如果不甚清楚,在判斷上的根據是不足的。現在在外頭有多少沒有隔離的病人?這種社區和家庭的傳染還是有相當的嚴重性的。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拐點不是人為能夠預期的。另外還有病毒的變異問題。這未可預期。”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新聞1+1》直播,白巖松連線王辰

我們不怕數字多,就怕數字不夠全。只有面對真相才能更好解決問題。

王辰不同於盲目預測的所謂專家,他不畏懼真相,敢於直面一團亂麻的現實。

當晚的《新聞1+1》直播結束後,網友們對王辰的回答讚譽有加。一股久違的力量,正刺破疫情的迷霧,讓我們堅信春天終會到來。

02

新冠肺炎並不是王辰第一次“打仗”。

早在2003年SARS時期,他就因突出的表現被推到了歷史的前臺。

1981年,王辰從山東考入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後,從北京紅十字朝陽醫院住院醫師開始行醫生涯。

2年後,王辰被國內呼吸病學泰斗人物翁心植收為開門弟子,並重回母校首都醫科大學攻讀碩士、博士。

翁老是將呼吸專業從大內科中分離出來的第一人,貢獻卓絕。2012年去世時,內科界流傳一句哀嘆:“翁心植一去,內科從此無大家。”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翁心植

他帶學生時要求嚴格,王辰一週必須六天在醫院,一點也打不得馬虎,最多一天他做了4個心肺復甦,成為一項無人能破的醫院紀錄。

秉持著對治病救人的熱忱,王辰從不抱怨。功夫不負有心人,29歲他便升任副主任醫師,可謂年少有為。

2003年4月,“非典”肆虐。王辰臨危受命,擔任北京防治“非典”專家組組長,接管了一行12人的“非典醫療專家組”,組內還有自己的恩師翁心植。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當時根本不知道是病毒、細菌還是什麼未知病原體,不知其傳播、致病規律,知道的只是危險,知道的只是患者和社會需要。”

面對一無所知的敵人,更以醫者的職業素率先反應,搭建高標準的“非典”隔離病房。

以朝陽婦幼保健院為例,在他的領導下,48小時內就完成了繁瑣的組建工作,給其他醫院做出了範本。

同時他主動請纓,接管了宣武醫院“非典”重症病房。

41歲的王辰在“非典”中,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內科界冉冉升起了這顆新星。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有了抗擊“非典”的經驗,王辰更懂得如何在混亂局面中沉著應對,如何深入要害,他註定要做那個敢為人先、推陳出新的利矛。

03

“非典”以後,他的身份不只是一名醫生,而是逐步走到了管理職務中。

無論是行醫還是管理,王辰都“頗為出格”。

2014年,他被任命為中日友好醫院院長。院長難免俗務纏身,無暇行醫,他卻常跟人說:“再忙的院長,不接觸病人,也不是醫生”。

於是,他依據多年當醫生的經驗,深入一線,探查制度的弊病。改革了中日醫院的“三級查房”制度,使之成為更有效率的主診醫師制。

2018年,他又被調往北京協和醫學院任校長。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王辰擔任掌門人,其地位不言而喻。

在這裡,他力排眾議,錄取了一批其他學科背景的優秀學生,開設了16人的試點班。

“改革,不都是有風險的嗎?協和一定要敢為天下先!”

他甚至把協和醫學院比作“醫學界的小崗村”。

當這位“任性”的校長來到武漢,立刻制定了四字方針“應收盡收”,採取的措施便是設立方艙醫院。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國家也鼎力支持,解放軍共有23家方艙醫院,馳援了武漢20家,把家底都駐派過來了。

原有的方艙醫院一般只有接診200人次的醫療能力,在武漢因地制宜,利用體育館等大型會館,擴充收容體量,並按比例配備醫護人員,運轉效果出奇制勝。

縱然外界對此有多重擔憂,王辰也呼告,“這不是‘至善之策’,卻是可取之策,現實之策。”

新華社專門為他撰文,力挺方艙醫院是:關鍵時刻的關鍵之舉。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如今開艙半個多月,白巖松再度對話王辰,武漢的床位緊張問題已基本緩解。

方艙醫院內輕症轉成重症的比例在2%~5%左右,且都能及時轉運到定點醫院救治。

王辰的工作重心也從應收盡收,轉到了應收早收。

又是他,先天下之憂而憂,提前預見了下一階段的難題。

04

王辰院士飽讀詩書,氣質儒雅。

在採訪中,成語佳句更是信手拈來,這與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

父母皆為大學教授,幼年他常看父母在燈下熬夜備課。那時他便意識到知識的重量,讀書不可褻玩。從認字起,能找得到的書他都翻開細讀,小學時就廣涉名著。

更令人矚目的是,王辰家住在大學的家屬院內,左鄰右舍都是文化界名人,這出身可謂內科界“高曉松”。

早年,他常看到冰心、吳文藻夫婦從家裡出來,在黃昏下依偎著散步。從家屬院的廣場,再到和平樓上,遍佈這對伉儷夫妻愛的足跡。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冰心、吳文藻夫婦

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在歷經生活的劫難後,縮在屋內的牆角,靜默地舔舐內心的傷口。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潘光旦

藏學家于道泉29歲將《倉央嘉措詩集》翻譯為漢語,又譯成英語,讓這位高原詩人從雲端走入了人間。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于道泉

晚年失去妻子後,于道泉每逢出門總要在門口略等一下,說聲:“我們去散步吧。”轉身時,還要將一隻胳膊架起,彷彿真的挽著愛妻緩步向前。

愛恨情仇,生死離別,這些畫面讓王辰更早地體會到世事百態。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其中,和蒙古史學家賈敬顏先生的一樁小事,卻鼓舞了他的一生。

有一次,王辰叩開“活字典”賈敬顏家的大門,問道“噬臍莫及是什麼意思?”賈老被問住了,他架起梯子在如山的書堆翻找,也沒得出答案,就讓王辰先回家去。

“等我到圖書館給你查查。”

事情過了兩天,賈敬顏主動找到王辰,按自己的理解說了大概意思。還誠懇地告訴王辰,“這只是我的猜想,並未找到嚴格根據,以後若找到,一定再告訴你。”

賈敬顏貴為學者,卻絕不高高在上,肯耐心為孩子找一個成語。沒找到,就如實說了情況,絕不作假。

一群知識分子在當時最艱難的情形下,對愛人不捨浪漫,對孩子不捨平等,可敬可愛。

讓王辰不禁感慨:“你得相信,他們這樣純真、高尚的人是中國社會真實的存在。”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這些都給了王辰人生莫大的啟示。“價值觀務求高貴,世界觀應當現實。以高貴的價值觀導引,以現實的世界觀行路。”

當多年後,他成為協和醫學院的校長時,一再寄語學生:

我們現在舉行畢業典禮的地方,叫做“首都劇場”。這是中國最高水平的話劇藝術殿堂。無數的世界名劇、中國名劇、藝術名家在這裡演繹過人生、世道,展示過或高尚、或卑鄙的各色人等,或美好、或醜陋的浮世百態。

一會兒,大家會站在這個舞臺上,接受撥穗,獲授學位。今後,你將站在各自專業、職業、行業、事業的舞臺上,國家、世界的舞臺上縱橫馳騁。

多讀些書吧,那是知識的源泉。讓知識更全面吧,那是行醫的需要。

從書中追求精神世界,但在百態人間躬身做事。關於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他給了學生最好的答案。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05

王辰院士身上也有著老一代知識分子的做派,儒雅、求真、嚴謹。

2018年5月,王辰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2019年12月,王辰獲得年度吳階平醫學獎。該獎評共選過13次,至今只有20人獲獎。

得此殊榮,他卻說了八個字:“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同樣的,關於這次疫情,他也在央視說了最重要的八個字,“應收盡收,應收早收。”

與鍾南山齊名兩次連線白巖松疫情中他的建議改變了武漢一座城命運

大圖模式

前八個字是王辰人生的寫照,後八個字改變武漢一座城的命運。

2500年前,子貢問孔子,“什麼樣的人可以稱作士?”

孔子回答說:“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士,品行高潔知廉恥,出使四方有作為。

如此王辰,可謂士矣。真大國重器,國士無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