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評價頗佳的海航,為何走向了這樣的敗局?海航做錯了哪些事?

文|謝九

近日,海航集團發佈公告,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成立聯合工作組,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本集團風險處置工作。過去兩年一直在流動性風險中掙扎的海航,最終還是無力靠自己走出危機。

一直評價頗佳的海航,為何走向了這樣的敗局?海航做錯了哪些事?

海航集團官網發佈公告

在很多網友眼中,海航的口碑其實一直不錯,以其獨具特色的服務贏得了很多網友的認可。國際權威的Skytrax最佳航空公司排名評選,在全球400多家航空公司中,海航去年還高居第7位,也是國內唯一躋身前十的航空公司。這樣一家外界評價頗佳的航空公司,為何最終走向了這樣的敗局呢?

2017年6月份,對很多民企大佬們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時刻。銀監會突然對國內各大銀行發出窗口指導,要求排查包括萬達、海航、安邦和復星等數家企業的授信及風險分析,重點關注併購貸款及內保外貸的情況。這幾家風頭正勁的明星公司由此迎來命運分水嶺。

萬達的反應速度最快,在當年7月份就甩賣了數百億元的資產,從事後來看,萬達的斷臂求生,也為自己迎來了更多的生存空間。安邦則是逆流而上,在風口浪尖上繼續擴大海外投資,結果結局最為悲慘,創始人吳小暉獲刑18年,安邦被接管之後,重組更名為大家保險公司。而海航的結局處於二者之間。

海航能夠從一家地方性民營公司,最終躋身全國第四大航空公司,成長速度之快離不開舉債擴張。從海航的發展歷史來看,第一個擴張期始於2008年,當時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的貨幣政策開始放鬆,海航抓住機會大幅擴張,從公司歷年的總資產變化來看,2007年,海航的總資產只有200多億元,但是到了2010年,海航的總資產就已經超越了1000億元大關。而海航的舉債擴張也帶來了很好的業績回報,2008年,海航的淨利潤還不到1億元,但是到了2010年,海航的淨利潤將近6億元。

一直評價頗佳的海航,為何走向了這樣的敗局?海航做錯了哪些事?

在嚐到甜頭之後,海航就開始在債務擴張的道路上一路狂奔。2010年,海航的負債是800多億元,在2018年底,負債最高達到了7500多億元。和早年的擴張不同的是,海航近年的擴張大多都是海外收購,而且很多還是和航空主業無關的資產,2016年以60億美元收購了IT分銷商英邁公司,後者是世界500強之一;耗資30多億歐元,收購了德意志銀行將近10%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65億美元收購希爾頓酒店1/4的股份,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7年,海航的境外收購金額超過400億美元,超過萬達和安邦,成為中國最大的境外買家。作為一家民營航空公司,在海外進行如此規模的收購,確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當然,也超過了海航自己的掌控能力。

以海航為代表的中資企業在境外“買買買”,事實上已經給中國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的潛在風險。海航這些海外買家,資金來源無非是國內銀行,收購之後如果整合成功,海航將享受巨大的利潤回報,而一旦失敗,銀行將成為真正的風險承擔者,這也就是經濟學上的道德風險。

某種程度上,也正是國內金融系統嫌貧愛富的借貸文化,鼓勵了海航這樣的企業激進擴張,將道德風險推到了極致。2017年底,海航發佈了一條集團新聞,表示八家國內政策性及商業銀行駐瓊主要負責人赴海航集團洽2018年授信合作事宜。“截至目前,海航集團獲得各大金融機構授信總額超過8000億元,還有3100億元授信未被使用。”在海航已經被銀監會重點點名之後,各大銀行對海航還如此厚愛有加,這也就不難想象過去幾年銀行對海航給予了多大的支持。在如此豐富的信貸資源面前,海航又如何能遏制擴張衝動?銀行對海航的偏愛,其實就像在給一個消化能力有限的小孩過度餵食,最終的結果也是將海航推上了不歸之路。

一直評價頗佳的海航,為何走向了這樣的敗局?海航做錯了哪些事?

當海航的海外收購到達高潮之際,國內的金融環境開始發生深刻變化。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去槓桿由此拉開序幕。2017年4月份,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履新,將金融去槓桿推向了高潮。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年6月份,銀監會開始要求重點排查萬達、海航等幾大海外買家。也正是從2017年以來,我國的三大攻堅戰中,防範重大金融風險一直排在首位,隨後才是精準脫貧和汙染防治。在當時還在瘋狂擴張的海航,其實已經踩到了一條重要的政策紅線。

除了向銀行大規模舉債,海航還將資金用於海外收購,這是海航犯下的第二大錯誤。在海航海外大規模擴張的2015和2016年,國內正面臨外匯儲備縮水、人民幣貶值以及資本外流的巨大壓力,而海航在此時將資金大規模海外投資,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都在事實上造成資金大規模外流。

2015年以來,我國一直看上去非常雄厚的外匯儲備開始快速下降,高峰時期我國的外儲一度接近4萬億美元,但是2015年縮水了13%,2016年繼續縮水了10%,到了2017年1月份,外匯儲備更是跌破了3萬億美元大關。人民幣也隨之大幅貶值,一度幾乎跌破7元大關,而隨著外儲大幅縮水,當時國際市場甚至認為,中國央行已經沒有能力維穩人民幣匯率,外匯市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情緒。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航還在風口浪尖上大規模消耗外匯儲備,向海外轉移資產,顯然又踩踏了一條敏感的紅線。

隨著海航、萬達等公司成為監管重點,曾經的買買買迅速變成了賣賣賣。2018年7月海航創始人王健在法國意外摔死之後,陳峰重新走到前臺,主導了這幾年海航的資產大甩賣。但是短時間之間想要將手上的資產以合理價格賣出也並不容易,2018年以來,海航處置了3000多億資產,但是截至去年上半年,海航的負債依然高達7000億元,債務危機依然泰山壓頂。

在去年年底的內部新年獻詞中,陳峰表示海航在2019年“圓滿完成了任務,即將迎來曙光。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決勝之年”。不過,海航在2020年等來的不是曙光,而是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爆發,航空業成為重災區,成為壓垮海航的最後一根稻草。

政府工作組介入之後,海航最後的命運如何其實已經並不重要。真正值得反思的是,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面臨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大量缺乏資金的中小企業嗷嗷待哺,但與此同時,像海航這樣的公司卻擁有近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貸資源,即使出事,最後也會因“大而不能倒”的風險有人出手接盤。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到底何在?

如果這樣的金融亂象不能得到根治,即使這次能夠解決一個海航的問題,日後也還會湧現出更多的“海航”。



作者檔案

謝九

《三聯生活週刊》資深主筆

在嘈雜的時代獨立思考

一直評價頗佳的海航,為何走向了這樣的敗局?海航做錯了哪些事?


個人微信公眾號:老九論財經(gh_2556c4453440)

點擊下圖,收聽“老九論財經更多精彩音頻

一直評價頗佳的海航,為何走向了這樣的敗局?海航做錯了哪些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開白請聯繫後臺。未經同意,嚴禁轉載至網站、APP等。

點擊圖片,一鍵下單

「營造學社」

一直評價頗佳的海航,為何走向了這樣的敗局?海航做錯了哪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