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作的诗恰巧有一句与古人的一模一样(没读原诗),算抄袭吗?

人生一半半


这应该不算抄袭,如果你真的没读过古人原诗的话。

诗者,讲究个意境和喻意、内涵。或拟人,或拟物,或感叹,或愉悦,基本上是触景生情、“由心而发”。既使古人的古诗,有的从诗句字面上看,也有些是雷同的,但却不能定为抄袭。因为,仔细琢磨双方诗的意境和喻意、内涵,虽诗句雷同,但本质上却是风马牛不相及。

另外,古诗讲究平仄、对仗及格律,现代人模仿古诗是比较困难的。再者,古代的文字发音及平仄和现在也不一样,现代人为模仿一首古诗,不可能去认真的,把古文字的音调和现代的词语来一一对证。

还有就是,比如唐代,现代人是绝不可能身临其境的,并去体会古代的环境、和唐代诗人当时的意境和感触,所以就凭这一点,现代人是绝对模仿不来的!

综上所述,所以我认为,你的诗中偶然有一句和古诗一模一样,绝对不算抄袭!因为别人读诗,主要是读作者的整首诗文的蕴含和意境,绝不会单独的抽取整首诗中

的某一句去欣赏,如果那样,就等于是挑毛病了。

所以,现代人作诗,只要某句与古诗雷同的诗句,符合你整首诗的意境及思想。绝对不能算是抄袭!

大家说对吗?


金道缘


问题: 如果我作的诗恰巧有一句与古人的一模一样(没读原诗),算抄袭吗?


前言

这是有可能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子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

所以说,完全与古人有巧合是可能的,越短的句子越有这种可能。

即是我们今天看古人的作品,完全相同的句子也能见到,是巧合还是引用就很难说了。

一、明确的引用

1、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大家都知道,晏几道有一首词《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于五代诗人翁宏的《宫词》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2、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有一个名句被无数人引用,这句诗出自《金铜仙人辞汉歌》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声小。

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成为了李贺千古流传的警句。被后人看上,不停的出现在各种作品中。

减字木兰花(宋·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
《小梅花二首 其二 行路难》(宋·贺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解放南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寻常语的使用

1、大江东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很多词语其实就是寻常语句,苏轼的大江东去尽人皆知,但是这类寻常语,即使平常人也有说出来。

同样,后人使用四个字的也非常多,例如张孝祥的《念奴娇·星沙初下》

星沙初下,望重湖远水,长云漠漠。一叶扁舟谁念我,今日天涯飘泊。平楚南来,【大江东去】,处处风波恶。吴中何地,满怀俱是离索。 常记送我行时,绿波亭上,泣透青罗薄。樯燕低飞人去后,依旧湘城帘幕。不尽山川,无穷烟浪,幸负秦楼约。渔歌声断,为君双泪倾落。

詹玉的《桂枝香·沈云别浦》

沈云别浦。又何苦扁舟,青衫尘上。客里相逢,洒洒舌端飞雨。只今便把如伊吕。是当年、渔翁樵父。少知音者,苍烟吾社,白鸥吾侣。 是如此英雄辛苦。知从前、几个适齐去鲁。一剑西风,大海鱼龙掀舞。自来多被清谈误。把刘琨、埋没千古。扣舷一笑,夕阳西下,【大江东去】。

2、记当时

辛弃疾《贺新郎·老大犹堪说》:

老大犹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唤呜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像似而今、记当时、又何妨等三字句,在词中称为三字逗。这是寻常可见的短语,也谈不上谁抄谁。

三、偶合 吹折数枝花

句子的字数越多,就越难以完全相同。三字句、四字句相同的比较常见,但是五字句以上就很少见了。

其实在历史上,即使有诗人的偶合,我们很难分辨。

例如某一位诗人的某一句话,完全与前人相同,读者也不会认为是偶合,而是认为他有意用典(引用)。

《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中,曾经记载了王安石的一段话:

“荆公尝言:‘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言语,已被乐天道尽 .....

王安石说,世间的言语都被杜甫、白居易这些前辈写完了。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卷第二十五还写了一个偶合的故事:

“元之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祐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颇相近。’因请易之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宋朝诗人王禹偁写了一首诗咏桃花,其中有句云: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写完以后他的儿子说,老爸你的诗怎么何杜甫的那么像呢?您是不是改一改呀?杜甫有句云: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这两句诗极为相似,特别是后面五个字完全一样。但是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王禹偁并非有意化用和引用杜甫的诗句。

因此他不但不遗憾,还非常开心,我的诗这么好了吗?竟然和杜甫的诗这么像?于是决定不改了。

王元之忻然曰:‘吾诗精诣,遂能暗合子美邪?’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结束语

我们知道,陆游的诗传下来近万首,但是李白作品,大约只有十分之一流传下来。而王之涣只有几首诗流传下来。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诗,可能只是古人作品的九牛一毛。

我们今天做的诗句,很可能古人都写过,只不过都湮没了而已。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平日里读诗多了,未必能记住古人的作品,所以作诗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受到古人的影响,所以不自觉的引用或者化用了古人的警句。

黄庭坚曾经说过: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杜甫、韩愈这类人,饱读诗书,虽然不想“无一字无来处”,但出笔即是,这不是缺点,而是读书破万卷之后的文化修养。

偶合也好、用典也好,不必在乎他人的评价。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本文拟用(科技)《专利法》、《著作权法》,审视该诗作侵权疑案。不仅为了回答该提问者的问题,更希望借此能够给有志于创造发明的科技工作者,撰写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科技专著的写作者,文学、文艺领域的笔耕人,提一个醒。

有人问“ 如果我作的诗恰巧有一句与古人的一模一样(没读原诗),算抄袭吗?”不少人已经从诗作的角度给出了回答;但应当说,都缺乏法律依据,不具备法律意义。本文希望借此案例,普及一下(科技)《专利法》、《著作权法》,以提升科技界、文学界、文艺界的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和规避技能。

应当说,《专利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发明与先进技术,比境外各国的总和还要多;但是由于没有《专利法》保护,老艺人、老匠人唯恐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能在临终之时才对一个儿子口耳相传,既根绝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又存在老者尚未传人就去世使先进技术失传的可能。为鼓励、保护和推广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进步,适应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制订了《专利法》。

美国W•G•克赫尔德等人合写的《工程师必读丛书》中介绍过一个典型案例,甲公司为了开发新产品,投入资金,经工程师与开发小组的努力,研制出性能良好的新产品,投放市场,经济效益相当满意;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对乙公司的研制生产状况一无所知,乙公司在他们投放市场之前,先他们一步申请了专利,于是向他们发出侵权通知,一场法律诉讼开始了。最后结果是,甲公司不仅白白地投入研制的人力物力、停止生产与销售,还要支付一大笔侵权罚金。

避免上述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发生的方法有,事先查询避免侵权法、事后查询绕弯子规避法。为避免侵权或为了绕弯子规避侵权,在投入研制之前,最好通过聘请(付费)专利律师,通过专利检索的方式,掌握哪些过期的专利和仍在受保护的专利内容可能适用于你的新项目。其实,专利检索费用一般不高于你的盲目研制费与侵权诉讼费之和。过期的专利可以免费大胆使用而不侵权,当然要注意原专利申请人近期又有专利申请正处于审批阶段,所以使用过期专利时最好在某个地方变换一下设计。即使对于那些与你的研制工作容易发生维权麻烦、并且仍然还保护期以内的专利,也应当具体分析它的专利权项的宽窄;如果你使用的技术在人家的专利内可以找到,但未列入受保护的专利权项,你可以大胆使用,而不侵权。顺便问一句,律师是干什么的?你可能说,是维护法律的;外国人说,不对,律师是钻法律空子的!

《著作权法》的执行法中指出抄袭的形式包括,原封不动或者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称为低级抄袭,改头换面地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成分据为己有的行为称为高级抄袭。对于抄袭认定,不受使用的是他人作品的全部还是部分、有没有得到外界好评因素的影响。

借着这一问题,说了一些当今知识产权保护这个门话题中应当注意的事项。现在回到这个诗作问题的本身,如果你是引用、借喻、反其意而用之,不算抄袭;如果原意使用,即使是巧合,仍然属于抄袭。

下面两图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梁瑞林


你作的诗中有一句跟古人的一模一样,我认为,即使你读了原诗也不算抄袭。把古人的诗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种形式在古代叫集句,在现代叫借鉴。

人类为什么会进步,社会为什么会发展,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历史的研究与借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现代的思想,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提炼出对人类发展有用的精华。



写作也一样,古代的名人大咖很多都善于借鉴别人的诗句到自己的诗作中。比如唐代杰出文学家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中“最是一年春好处”这句就曾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用到了《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之中,而且用的毫无违和感 ,全词如下: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的魁宝,使我们在诗情画意中走入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享受诗词歌赋的美感!你能无意作出跟古诗一样的诗句,为你点赞👍


诗词爱好


偶尔一句,只要化用的好,未尝不可!

《少年游》

倚马仗剑走天涯,常伴樽酒浮世夸。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松间栖月逐寒影,晚来风荷催夜杀。

半生离苦如梦乱,南雁思归不见家。


青阳帝君


今人诗作有一两句与古人诗作一模一样,是完全有可能的。不管你读过没读过,一律视同读过,但与是否抄袭无关。

今人诗作有一两句与古人诗文句子完全一样或类似,理论上是允许的。完全一样叫借用,有些类似叫化用。

但借用化用是有前提的。

如果借用化用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能给人有不一样的感觉,那么这个借用化用就是成立的,如毛主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表达的情感就和李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完全不一样;

如果借用化用能推陈出新,而且给人以“更上一层楼”的感觉,那么这个借用化用就等同“妙用”,更加为人称道,更让人啧啧称奇。如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化用南北朝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句子而来。很明显,王勃化用前人句子,在意境上达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但是,如果借用化用前人句子意思全无变化,改了一俩字,也无突破,痕迹明显,这就构成抄袭嫌疑,实不可取。

更有甚者,所谓借用化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破坏了原句意境和韵味,那就是典型的邯郸学步,拾人牙慧,让人不耻和笑话了。后来者千万要注意,谨慎操作啊!

所以借用化用,虽不能突破,但至少要将原句完全融入自己作品中,没有显著痕迹,才不致授人话柄。


云卷飞山


我创作诗词时.多数先看到画面后,再去创作诗,也从来不去想是否与古诗撞到一起,也不去考虑是否存在抄袭的问题,二个小时创作五六首诗,有时候一上午创作十首诗词,难免有些粗糙,也不会有时间去思考撞不撞的问题,因为你不去刻意的搞诗词研究,再说也没有更多时间去研究诗词,随笔而就难免会有误。

我想中国诗人,从古到今也太多了,作品也如牛毛,谁也不可能记得那么多,很可能有相似,相近的诗词,这都很正常,因为五言五律七律七绝之类的诗词也太多了,再说受押韵,对仗等的拘束,还有文字数量的限制,相同的景色,很可有几首或几十,几百首诗,特别是,梅花,竹子,菊花,兰花,及美丽焦点性的景色,赞美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所以相撞的事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我希望广大读者,诗词爱好的朋友们,看到这样的诗词可以指正,但是也应该理解,因为会写诗的人读古诗的数量不一定多,记住的也不一定多。

坚持原创确实很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或支持!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包容,多多地给予鼓励与指教!








辛兆金


诗歌——是人类抒发情感的文字表现,相同的思维,一样的情感,每个时代都会有的!只要是你自己真实的情感流露,真正的思维体现,那么“抄袭”二字,对于你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哪?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什么是好的诗句?

无需世俗观千页,只求知己读一篇。

《抄袭》—— 把它抛到九霄云外去吧!



居正庸人


我认为这种概率太低了,古诗与现代诗其格律、诗韵、意境等大不相同,时代背景也不相同,社会、生活、环境各异,对人、景、事物的视觉和感观思维方式不在同一起点,如果恰巧有一句与古人的一模一样(没读原诗),那充分说明你的文学底蕴深厚,对古诗的阅读量可以说超乎想象,因为只有对古人写的诗融汇贯通,深砖细研,领会其精神实质,掌握脉络精髓才有可能写出与古诗一模一样的句子,不过这种偶然性几乎为零。

正如世界上的树叶没有两片是相同的,这也犹如人的面孔没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如有雷同,纯属虚构,除非克隆技术普及后一切皆有可能,但也不可否认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反正就本人这点儿学识,恐怕至终也不会写出来的。

不同时代,造就不同的人,不同背景,产生不同的作品,假如历史上没出现过四大名著,让今天的作家去写,肯定是不会写出来的,既使你有再大的才学,再聪颖的智慧,也是枉然。社会环境,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决定着诗人的灵感和作品色彩。

有些古诗名句,表面看上去通俗易懂,有的接近于现代的白话,但其意境、构思、想象是今人难以做到的,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有这些流传下来的古诗佳句,只可意会,不可再生,这都是那个时代的标记和刻痕。当然,若真能写出与古人一字不差的诗句,那就不能算是抄袭,前题当然是没读过原诗,不过问题是没读过原诗的佐证在哪里呢?


不忘初心ZCJ


无论你是否阅读过原诗,哪怕原诗知道的人仅有一人,你作的诗里出现的就是“引用”。

这就像现在的某个APP你没用过也没见过,你做出来了,你就说这是你做的一样的道理,你没用过没见过不代表别人也没用过没见过。人们总是会以先入为主以及出现时间早晚来感知事物,要不哪来的那么多抄袭的事件呢,还不是之前出现过,原作者来“要个里儿”了。

就如我上学时期,自以为没有人用“林夕”做笔名,那个时候还自以为很聪明呢,把“梦”拆了当笔名,直到一个同学告诉我“林夕”早已是个作家后,我就默默的我的笔名给换掉了,我说的这个只是个小故事。但道理都是一样的,这也并不说就不能用了,只是在后者这里会加很多“前缀”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