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京東大“坎”背後的思考


美團、京東大“坎”背後的思考


今年春節疫情讓更多人呆在家裡,一個多月培訓讓不會線上消費的全都學會了,這讓眾人對以線上交易企業更為看好,但疫情轉好,全面復工之際,國內兩大線上交易高科技企業成為熱點,一家就是京東,因與神舟3個多億帳債務,成為熱點;另一家就是美團,因為抽成過高被各地餐飲協會控訴,這兩家都是互聯網創新企業。


美團、京東大“坎”背後的思考


“坎”從何來

神舟控訴京東五大罪,應是把神舟逼著走投無路才會撕破臉吧,誰不想和氣生財,京東股價短短三個交易日暴跌近10%,跌去幾百億人民幣;美團抽成從5%調到22%,目前雲南、重慶等多地聲討,高房租、高人工、高成本下餐飲企業利潤才10%-20%,美團要抽掉22%,這就是把餐飲企業逼上絕路,現在都在復工,如果復工後是這個結果,餐飲企業還敢復工嗎?這兩家都是比較典型成功的互聯網創新企業,原來是投資人眼中的優質獨角獸,在市場運作初期受到商家、消費者等眾人追捧,而現在上市後為何這樣高科技企業不受人待見呢?我們要理清目前這些企業的“坎”,需要理清他們的運作模式。


美團、京東大“坎”背後的思考


互聯網企業運作模式

互聯網精英們的聰明是公認的,最聰明能無中生有,把簡單事情概念化,中國新四大發明,比如明明就是個租車,說成共享單車,浪費大量社會資源。互聯網企業運作模式大同小異,都是前期通過資本虧錢,讓消費者、商家改變一種消費方式或營銷方式,比如原來你在線上實體店消費的,改為京東線上消費,比如你跑到實體店去個快餐的,你線上下單就送過來了,剛開始讓你覺得超實惠,可能還有不少消費才早期用嘀嘀打車還有錢拿的吧!習慣養成後再層層加碼,把前面錢翻倍賺回去,這也有了美團從5%短短兩年加到22%抽成,也就是說你打的10塊的快餐,快餐店供出來是7.8,還有騎手、快餐店去掉人工成本,還要賺點,你10塊錢快餐成本最多也就兩三塊,成本在這,你能指望吃到好東西嗎?馬雲早期提出互聯網思維有一個觀點就是去中間化,商家跟消費者直接面對面,商家能快速回款,消費者又能實惠,現在變成增中間化,一個快餐店賣個快餐還要找個美團這樣收高代理費的代理商,不是說美團、京東這樣渠道商沒有價值,我們要思考他們價值到底值不22個點。


美團、京東大“坎”背後的思考


中國需要怎樣的企業

實業興邦,產業強國,我們一直在喊,我們看到銀行把幾十億、成百億貸給這些互聯網企業,是不是應考慮他們創造了多少價值,肯定有網友說,網上點餐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中國人真的忙到差從家走到飯店吃飯的時間嗎?中國未來競爭力肯定不是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創造的,在慕尼黑會上看到美國政客公然詆譭華為時,滿頭銀髮的傅瑩老太太把美國政客駁得語無論次,我們看到中國企業創造出來國家力量,中國未來競爭力一定是這樣企業創造的,那就是實體企業創造國家至少80%以上競爭力。

互聯網企業在各方吹捧中越做越大,就像鴉片一樣,一開始通過免費、低成本讓你上癮,當你有一天發現離不開他時,你已無法自拔,這時你知道你吃的10塊錢飯成本只有2塊,你後悔想再到路邊找飯店時,已全部沒了,你都不知道你的飯是從哪邊做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