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高郵地名史話之“搭狗橋•搭溝橋”

高郵北門外,有條南北走向的小河流,它向南通到元溝子河邊,向北到洋麵廠西北的河汊,轉向東可直通牛缺角,進入白塔河,可到張軒、司徒、臨澤、興化、三垛等地。當年這條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只是近年水系的改變,這條河淤塞了。但這條河上一座橋還在,名呼“搭溝橋”,關於橋名和橋的來歷,民間一直有些傳說。

很多年前,河東岸住著一戶人家,孤兒寡母,生活非常困難,平時靠母親給人打短工,縫補漿洗衣服,掙錢餬口,供兒子上學讀書。孩子—年年長大了,很有志氣,他同母親商量,準備出門求學,母親雖然捨不得,但為了兒子的前程,咬咬牙,還是同意兒子到外地求學。因為無錢又加上交通不便,怕影響學習,兒子很少回家看望老母。

時間一長,老母年齡增大,一年比一年蒼老。體力不支,生活艱難,每天老人站在家門口的河邊上,盼望兒子回來,兩眼淚水汪汪的,很是悲慘。對岸有隻黃狗,很通人性,一到傍晚就淌水過來,站在老人身邊,腳前腳後跟著。老人對狗說,我也沒有好吃的好喝的,你來幹嗎!老人看到狗身上水淋淋的,拿塊布為它擦乾,把自己省下來的食物給狗吃,狗也不吃。老人身邊無兒,孤苦一人感到孤獨,就經常自言自語地跟狗說話,狗很通人性,好像聽懂老人的話做個伴兒。狗每天出去找吃的,傍晚又回來陪伴老人,一天不斷。

那條黃狗每天到老人家,時間一長,有個平時愛多嘴的媳婦就無事生非,說什麼狗與老人好上了! 其實,這和如今人們養寵物狗一樣,老人養一條愛犬無可厚非,只是這話一傳開似乎有些貶義了。

後來老人的兒子經過苦讀,金榜題名,在京城做了大官,幾次派人前來接老母進京享福,但老人捨不得那條義犬,就是不肯進京。兒子知道情況後,遵照老母的意願,花了許多銀子,在自己的家門口建造一座木橋,好讓狗過河方便,又給了許多銀子,留給母親養老。

起初,人們將這座木橋,起名叫搭狗橋。後來改成搭溝橋,至今還用著。


揚州高郵地名史話之“搭狗橋•搭溝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