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前言:

电影《被光抓走的人》从上映到现在毁誉参半,从电影宣传的角度来看,《被光抓走的人》无疑充斥着吊人胃口的噱头。不过让人惊艳的是,

电影以高概念的科幻设定来奠定世界观,却又用"一道白光"的方式,将科幻这样的魔幻元素,下沉到讨论小城中小阶层男女的情爱问题上去。

披着轻科幻的高级外壳,内核却又是在引导观众思考非常接地气、又非常残酷的现实问题,该电影临摹般的将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真实存在却又非常具有讽刺性意味的生活片段搬上了荧幕,让人看完内心百般思量却无处说起。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在以往大部分的商业电影中爱情往往发挥着化解一切困难的救世主作用,永远带着所向披靡的正能量光环,似乎只要有了爱情,我们就可以无坚不摧,无所不能。

但《被光抓走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当一束光可以带走所有相爱的人,那些被留下的人,那个没有爱的世界,又该何去何从?

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导演兼编剧董润年的一个脑洞:"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会的平静与法则被打破,我们该怎么办?"

一束可以检验真爱的光突然降临并带走了其中一部分人,那些被带走的人都是相爱的,留下来的人也随之在爱情里被判了死刑。被留下的我们当然可以继续自欺欺人,但"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是可怜人,还是骗子?"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被光抓走的人》的情节展开正是基于这个问题,通过多线性叙事的结构,以主情节与次情节交叉进行的方式,从多个层面将几个故事一一展开,引导着我们在不断推进的剧情中洞察与反思真实的自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本文也将通过探讨影片中展现出的不同形式的婚姻,去追寻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真相,并努力挖掘出错综复杂的人生真谛。

剧作家王尔德所说:爱情背后是婚姻,婚姻背后是赤裸裸的人生。而当我们直面婚姻的时候,那深藏在婚姻背后的,也终将一一浮出水面,即便这会使我们狼狈不堪。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被亲情绑架的婚姻,被婚姻透支的爱情

蔡康永曾言:婚姻不是保存爱情的容器,不要把爱情与婚姻等同。

爱情无法跟婚姻等同,我想电影中黄渤所饰演的武文学应该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武文学和妻子张燕经营着所有世俗人眼中的幸福婚姻,他们的日常像极了我们每一个普通家庭,无休无止的鸡毛蒜皮,近乎机械的庸碌生活,而平淡到毫无波澜的水面之下,往往是被选择性忽视的、早已消磨殆尽的爱情和裂纹横生的婚姻。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当象征纯净爱情的白光来临时,当外人艳羡的遮羞布骤然掉落时,当鲜血淋漓的真相呈现在眼前时,武文学只能无助地在彷徨失措中疯狂找寻着他那早就支离破碎的爱情。电影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在找寻着问题出在哪里呢?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费孝通先生曾在《生育制度》中讲:说到底,婚姻是一种社会构建,它的产生,与爱情无关,主要是为了生育。婚姻制度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家庭的稳定,社会的文明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婚姻和爱情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电影中的武文学为了证明自己和张燕有爱情,不惜放下尊严去PS照片,办假车票,在他自欺欺人的慌乱中,作为旁观者的女儿一语道破了他不敢直面的真相。

"那你爱我吗?""你说呢?""那我们两个为啥还会在这儿啊?""我们两个是亲情!"

亲情这两个字在这时候充满了讽刺,武文学和张燕之所以没被带走,是因为两个人曾经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婚姻生活中悄无声息的变成了亲情。武文学爱张燕吗?爱。但爱包含的范围太广了,亲情也属于爱。在当代的传统式婚姻中,多少夫妻的爱情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蹉跎转化成了亲情。

虽然有人说亲情是爱情的降维,但我却固执地认为亲情是爱情的升维。

爱情灿烂如烟花,明媚如盛夏,但注定是短暂的,而亲情却是长久的,永恒的。糅杂着亲情和责任,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有稳固的架构,才能长久的存在。

爱情一进去婚姻就会转变为其他东西,它会转变为家庭,转变为亲情,转变为婚姻与信赖,它就不会一直是当初的那个爱情。武文学被白光的审判和外界的质疑所左右,不能洞察爱情与婚姻的真谛,在夫妻双方之外苦苦求索,却始终没有意识到,爱情与婚姻的问题永远只会在夫妻两个人身上。当他历尽千帆,才幡然悔悟,所幸一切都来得及,最重要的人都在身边,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看似成全的婚姻新形式,实则越陷越深的爱情迷途

两性学者李银河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情不论发生在什么样的人之间,无论是同性异性、年老年轻、婚内婚外、两人还是多人,它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值得珍视也值得尊重的人类体验。

《文汇报》在评论电影《被光抓走的人》时,赞赏它"难得诚实地讨论一些在主流商业电影中被回避的问题",电影中赵峰夫妻这对角色的作用正在于此。《被光抓走的人》正是通过塑造赵峰夫妻这对夫妻角色,并试图借此来触及婚姻里的禁忌区域。

赵峰和妻子的婚姻早在光照之前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两个人经常吵架,外边都有人,又要假装恩爱,戴面具的夫妻生活很扭曲,两个人都在隐忍,直到光照把所有人的伪装都撕掉。

夫妻俩发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开放式婚姻。两人依旧保持婚姻关系,但打破了婚姻的道德约束力,允许并坦然接受对方寻找新的爱情,略带黑色幽默性质的是,原本势同水火的两个人在这样的新关系中居然找到了平衡,彼此理解,不再吵架。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其实开放式婚姻早有先例,存在主义的鼻祖、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和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相知相爱51年,他们奉行的就是所谓的彼此成全的开放式关系。他们两个人就像纸张的两个面,彼此独立又紧密相依。。

伏波娃在她的第四本传记《清算已毕》中说:"我一生中最成功的事情,就是同萨特保持了那种关系。"

不过开放式婚姻向来都备受争议,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当被打开的时候,遭受冲击的也许并不仅仅是伦理关系,这样看似相互成全的婚姻关系背后,实则是越陷越深的爱情迷途。和所谓的开放式婚姻相比,夫妻双方缔结婚姻契约时所宣誓的承诺,承担的责任,更应该得到尊重与坚守。

赵峰夫妻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一部分人的残缺,他们虽有着短暂的欢愉,但丧失的却是生活的底线。这种吸毒般的短暂快感后,将是难以自拔的无尽欲海地狱。利用局中人的沉沦,警醒着看电影的我们,这是本部电影另一个亮点。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完美的婚姻是允许其存在不完美,幸福的婚姻是有时候允许不幸福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说:男人对妻子不忠,往往是由于他们有很多东西难以从妻子那儿得到满足,只得向其他的女性寻求。

而在电影中,当白光来临的时候,王珞丹扮演的李楠正在民政局门口,等待丈夫胡建平办理离婚手续,然而老公一直没有出现,小三却寻上门来。

一个好奇他到底跟什么样的女人消失,一个为了寻找说要和自己结婚的男人,原配和小三拉开了戏谑的帷幕,紧接着小四,小五也一个个浮出水面,可在寻找的过程中,李楠却渐渐丧失了继续找下去的兴趣,也许丈夫谁都爱,也许又谁都不爱。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然而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胡建平其实是车祸身亡,苦苦寻找的小三松了一口气,天真地自我说服:如果他没有死,肯定会跟我一起消失。那么,小三是真的爱胡建平吗?也许她爱的只是自己被爱的幻觉。

而另一边的李楠呢?李楠因为一句无从证实的话楞了神:"他说他最对不起的人是他的妻子,其实,他不愿意跟你离婚,他是想让你记住他对你好的那个样子。"

爱向来都不是对等的,总有人必须要多付出一点,另一方则堂而皇之地享受爱情和婚姻带来的红利。在这段已经化为泡影的婚姻里,还在固执寻找丈夫的李楠是付出者,而那个寻花问柳的胡建平是接受者。

那么,像胡建平这样的男人,有一个深爱自己的老婆,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为何还总是不满足,一而再的向外找寻呢?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进入亲密关系的个体有两种状态:一是我已经很好的"具足"状态,有你会使我更好;二是我无法一个人好好活着,有你我才能好好活着。

很显然,胡建平属于第二种,他自己一个人没有办法好好活着,他没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当内心冲突发生的时候他没有自省,而是选择了向外寻找,他注定永远活在悲剧之中,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专门为了满足他而来,他就像是进入了恶性循坏,直到迷失自己。

他身边的每个女人对于他都有不同的意义,他分别在她们身上投射了自己的一部分需要,以填补自己内心的苍白与空洞。

1)李楠:端庄大方、独立有能力,胡建平最初是爱她的,爱她的一切,但久了,他又觉得日子过得一板一眼,没有新意,在独立的李楠身上他投射了尊敬

2)小三:打扮妖娆,活泼性感,与李楠恰好相反,一动一静。托尔斯泰说:对于女色和财富的追求是我永恒的动力。胡建平被她的活力与精彩所吸引,

在她身上他投射了爱欲

3)小四:初恋,张爱玲口中的"明月光"。昔日的女神所嫁非人,日子过的凄凄惨惨,胡建平挺身而出,仗义相助,在她身上他投射了被崇拜的成就感。

4)小五:成熟包容,在她面前,胡建平可以做回小孩,被理解,被呵护,被疼爱,在她身上他投射了安全感。

但事实上,胡建平从一开始就错了,自己的问题只能通过自我觉醒与成长来解决,而错得久了,也就没有了回头路。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在超度完胡建平后,编剧借着大师口说出了电影想要表达的终极主题:他想让你记住他对你好的那个样子。爱如初见,彼此固执得以为彼此是对的人,愿意携手共度一生。不过婚姻幸福的前提,是两个人必须要建立完整的人格,

纵然有些微残缺,也只能从伴侣身上找到完满,理想的爱情,应该是夫妻双方有平等的人格,独立的精神,共生但不依附,亲密但有完整的自我。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钟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结语: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电影中,白光倏忽出现又消散,却长久的晾晒着人性,拷问着人生。

故事的最后,导演用一个长镜头缓慢推近武文学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锅碗瓢盆的乒呤乓啷中,热腾腾的饭菜上桌,一家三口围坐桌旁,边吃饭边聊天,氤氲烟火气缭绕之间,我看到亲情和爱情的双度回归。

《被光抓走的人》: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平淡如水的无聊结局

最后的最后,偏执的武文学终于打开了心中的结,他搂着妻子的腰倾诉着"我爱你。"

仔细想来,影片的时间维很短,沸扬熙攘的生活被浓缩于不到两个小时,可这短短几天的故事却像走过了漫长的人生路。

从瞬间到永恒,于方寸到寰宇。导演用荧幕内所有人的迷失与寻找,刺激着荧幕外观众对自我的审视与反思。关于婚姻和爱情,任何的外部因素都无济于事,而真正能带领我们走出困境的,全靠来自夫妻双方内心的觉醒、信念与力量。

山盟海誓终会归于一餐一饭,真正的勇敢,并非一定要为对方去做个盖世英雄,而是能一直陪在彼此身边,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坦然无畏地面对庸碌漫长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