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池:玉米秸稈成了“寶貝疙瘩”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劉華東 通訊員 赫波

華池縣大力推廣玉米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通過合作社引進客商企業進行秸稈加工再利用,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綠色循環經濟鏈條”,使昔日讓人勞心費力的秸稈,成了今日農戶手裡致富增收的“寶貝疙瘩”。

近日,在五蛟鎮吳塬村王銀髮的玉米田裡,隆隆的機器聲作響,工人們將秸稈放倒、裝填,用機器攪碎進行飼料化黃貯,不一會兒,秸稈就被打包成一捆捆飼料裝在三輪車上,大家搬的搬,運的運,忙得不可開交。王銀髮說,他平時就拉回去用鍘子鍘下餵羊,這次一打就直接打成捆子了,既便利,又省地方。

五蛟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設施養殖,在大力種植牧草的同時,把當地群眾種植玉米產生的秸稈利用起來,進行飼草加工。吳塬村村民毛慶勇建辦起綠源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鎮大量收購玉米秸稈,為困難貧困戶免費打草,一噸乾草300元,老百姓可以把草賣給合作社,如果他們自己想要,合作社就為他們免費打草。

綠源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辦於2017年9月,主要回收農民苜蓿、玉米秸稈等飼草,免費為當地貧困戶打草,還低價為當地養殖戶提供飼草,帶動36戶貧困戶脫貧致富。這樣的回收利用方式不僅解決了焚燒秸稈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問題,還讓農民多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渠道,為當地湖羊養殖提供了飼草需求保障。合作社以每噸500元的低價賣給飼草缺乏的養殖戶,市場價格每噸750元,這樣可以幫助貧困戶解決很大的經濟難題。五蛟鎮吳塬村支書繆天珠告訴記者,這幾天合作社能貯存170噸到180噸的飼草。

“免費給貧困戶和困難群眾打草,成本下來差不多160元,300元收購農民的乾草,500元出售,合作社一噸也就能賺40元,說實話,全當給老百姓幫忙了。”綠源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毛慶勇說。

今年,華池縣全力打造循環種養業,搶抓玉米秸稈回收利用的黃金期,大力推廣玉米秸稈飼料化利用,組織各企業、合作社積極收購玉米秸稈,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截至目前,全縣40.1萬畝玉米產生的約45.27萬噸秸稈均被作為飼料回收利用,為農戶增收1.4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