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媽媽做的手擀麵好吃嗎?現在還能吃得到嗎?

步覽天下


說實話,我已經好幾年沒有吃過媽媽親手做的手擀麵了,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小住幾日,也還忙著去做其他的事情,當然最主要的是媽媽近年來身體不好,也就沒那個心思了,媽媽做飯簡簡單單能吃就行了,說來也真愧疚,馬上奔三的人了,也沒有給媽媽做過幾頓飯,更別說做手擀麵了,我還沒學會。

其實媽媽做飯很好吃的,特別是身體好有精力做飯的年輕時候。手擀麵媽媽自然也是經常做的,因為快捷好吃最重要的是不用買省錢,幾乎那時候是每隔一箇中飯都會吃擀麵條。青椒、西紅柿、雞蛋、豆腐打滷,快出鍋的時候稍微勾一層薄薄的紅薯澱粉,那味道別提多美味了。媽媽擀麵條也是一絕,那節奏讓人老遠聽著就知道這家中午吃啥,麵條出鍋加上滷子,色香味俱全,麵條格外筋道,再散點蔥花、香菜、蒜末等各種調料,那味道更是一絕,每次都能吃一大碗。

媽媽的味道最難忘,媽媽做的飯最好吃,也希望自己以後越來越懂事,為操勞一輩子的媽媽送上心裡的欣慰,相信很快媽媽也能吃上我做的手擀麵😊。因為在媽媽眼裡那不僅僅是一份面,更重要的是一份孝心。


小小藍66


我媽不會做手擀麵,但是我奶奶會做,而且很好吃,麵條勁道,下頓吃都不化。

我小時候很不喜歡吃手擀麵,我最喜歡吃米飯,最好一天三頓都吃米飯。而奶奶則喜歡換著花樣做吃的,餃子,餛飩,手擀麵,疙瘩湯,菜粥……我父母在我十二歲的時候出門打工,我和弟弟堂弟堂妹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最開始很不習慣奶奶的飲食,後來慢慢也喜歡上了。

奶奶做手擀麵很好吃,用雞蛋和麵,麵糰柔得光滑。手擀麵的麵糰不能軟,奶奶每次做都費一把勁兒。揉好的麵糰擀成一張薄厚適當的麵皮,麵皮疊起,一刀一刀均勻切好,抖開,麵條細長利落。燒開水,下入麵條煮熟,配上喜歡吃的菜,吃出一身透汗。

結婚後,我曾經試著給老公做過一次手擀麵,沒有奶奶切的麵條細,但是味道還可以,老公一次吃了兩大碗。



愛吃水果的大頭魚


作為一名大甘肅的農村小青年,手擀麵是從小吃到大的,真的是吃不膩,每次回家都能吃到媽媽做的手擀麵,滿滿的吃上兩大碗,每次吃手擀麵都覺得食慾大開。

從記事起就一直在吃手擀麵,小時候在我們農村這邊,幾乎每家都是做手擀麵,那時候沒有機器壓麵條,農村每家廚房都會搭一個案板,用於平常的擀麵和切菜。手擀麵其實做起來挺容易,把麵粉和好用手壓成麵糰,配上一根一米長擀麵杖來回輾攆,最後擀成薄薄的一層,在灑一層面粉,纏在擀麵杖上,用菜刀劃開,再切成小片狀,手擀麵就完成啦!

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那時候家裡特別窮,爸爸媽媽都外出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家。一直都是在吃奶奶做得手擀麵。那時候覺得奶奶手太巧了,做的飯都特別好吃。但是歲月不饒人我長大了,爺爺奶奶隨著年齡的增長隨後相繼去世了,特別懷念年少的那段時光,想念奶奶手擀麵的味道,但是卻只能懷念了。

現在自己也經常會在外面奔波勞碌,一年回家的次數少的可憐,但是一會到家就讓媽媽做手擀麵,感覺還是手擀麵吃起來有味道,比吃肉感覺還好。





聽說你在北方


好吃,在外多年,一直忘不了的是媽媽的那碗手擀麵,以前家裡農活多,孩子多,媽媽很少做手擀麵(比較費時間),經常都是壓的麵條,只有下雨的時候或者比較閒的時候才會做。

現在條件好了,兒女們都成家了,每次回家媽媽都要做手擀麵,女兒特別喜歡吃,只要女兒說想吃,媽媽在忙都會給做,麵條下好後,會做成油潑的,會做成臊子湯麵的,媽媽每次都會先給女兒盛一碗,笑呵呵的看著她吃,可能也會想到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吧!



餐飲妮子


一直以來都覺得媽媽的手擀麵是最好吃的,在外吃過好多手擀麵,不管是大酒店還是蒼蠅館子鋪,都沒有媽媽手擀麵的那種勁道和味道。

小時候家裡人多,姊妹6個共8口人,從小印象中媽媽吃完這頓飯就要接著準備下端飯的食材。用現在的話說家庭煮婦,伙伕。家裡擀麵杖有1米2長,看著媽媽把一大塊麵糰用擀麵杖來回反覆按摩,來回滾動擀麵杖的同時雙手用力按壓舒展,直到裹滿整個擀麵杖.再把一個碩大的麵皮層層摺疊,用刀熟練均勻切成規整同粗細的條狀,撒上一層面布,用手一抖,麵條完美呈現,小時候感覺很神奇哦。

我家吃手擀麵從未吃過清水的。都是熗鍋煮,或放自家菜園小的時令蔬菜:韭菜、芸豆、豆角……最美味的應該是媽媽做的海鮮打滷麵,海虹、扇貝釘,扇貝邊等加肉絲雞蛋做成滷子,妙不可言。

可惜媽媽年事已高,腦中風癱瘓在床.希望媽媽能快點康復,雖然我知道這希望太奢侈了。只有自己根據年幼時殘存的回憶摸索著自己動手模仿媽媽的做法,找尋媽媽菜的味道……



滷語薰香美食達人


我認為母親做的手擀麵是最好吃的。

記得小時候,物資潰乏。平時我們吃的都是玉米麵或高粱面,很少能吃到白麵。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要想吃手擀麵就更難上加難了。

有一次,我央求母親做手擀麵,母親雖然露出了為難之色,但她還是答應了。母親用很少的白麵兌上玉米麵和的面,和出的面粘性特別小,擀起來非常費勁,時不時的會有汗水滴落,這樣擀出的麵條很短。

母親小心的把麵條放到鍋裡,大概五六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可以用涼水過一遍,澆上滷,真的是非常的好吃。那個年代雖然條件不好,母親卻想方設法的滿足了我的要求,讓我一下子記住了母親的味道。這就是滿足的愛。

往後的日子,生活條件一點點的變好了,母親知道我愛吃手擀麵,經常給我做。因為都是白麵和的,一斤面放上四兩水在少放一點鹽,擀出的麵條,粗細均勻,韌勁十足。煮出來爽滑又有一點彈牙,真是讓我一飽口福,她還總怕我吃不飽。這就是關心的愛。

現在,我回老家,母親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她還會給我親手做手擀麵,麵條軟了些,我卻更加迷戀,更加的珍惜。母親總是說怕我在外面吃不好,回家我給你做。這就是牽掛的愛。

吃上一頓母親親手做的手擀麵,我認為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它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太多的不捨。母親的味道永遠無法忘記。

下回回家我一定讓母親嘗一嘗我為她擀的手擀麵……





分享生活的小鄭


媽媽是個很“好強”的人,我想所有的媽媽為了孩子都有這個“特性”吧!

我記得那時小的時候,每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手裡拿著媽媽的手擀麵津津有味地吃時,我和2個姐姐(那時還沒有弟妹)就常常跑回家中嚷嚷媽媽做手擀麵,可家裡沒有面啊!可把媽媽急了,就算有,媽媽也沒做過,可為難媽媽了!

站在一旁呆板老實的爸爸見到我們姐弟3個想哭了,就對媽媽說:“沒有面就用玉米粉來做吧,不會做也要學呀?你不可憐孩子嗎”?

媽媽一聽就來氣了,誰說我不會做呀?我是為沒有面而犯愁,我怎沒想到有玉米粉呢!

媽媽一說做就馬上動手,就用玉米粉來做王米餅,由於沒什麼油,煎的時候都有些起鍋巴,可在那時是飢不擇食的年代,誰還去想鍋巴不鍋巴,嘴裡咬一個,手裡又抓一個,我還偷偷把一個藏進口袋裡面,都說“貪心”沒有好回報,可真是,我那件衣服半夜就被老鼠咬破了口袋。

媽媽每次煎玉米餅時,我們都覺得好吃,而媽媽總說味道差一點,差一點!所以媽媽一有時間就做玉米餅,一直練啊練啊,我知道媽媽是因為沒有面而想把玉米餅做成面那麼好吃,可我們都覺得媽媽做的已經很好吃了!

媽媽如今老了,但媽媽仍不捨得放下手中的活兒,久不久就去銜上買回玉米粉回來煎玉米餅,去年回家我還吃過一回,也許是生活好多了的原因吧?? ,我總覺得沒有以前小時候吃到的口味那麼好!其實媽媽做得比以前好多了!





小不點追夢


我覺得媽媽做的手擀麵是世上最好的食物,以前去上學住校5天週六日回家媽媽總是擀一碗自己做手擀麵,那時是為了解饞,現在是為了回憶,因為媽媽做的不僅僅是一碗麵,而更多的是思念,

後來我畢業以後去了北京工作,一年也說不定能不能回來幾趟,北京有各種大中型餐飲店,南北各色菜系,麵條更是多不勝數,有蘭州拉麵,山西擔擔麵,河南燴麵,刀削麵,抻面,油潑辣子面,蒜沾面等等,都很好吃只是少了媽媽的味道,媽媽做的手擀麵雖然不出色,更沒有太多花樣,可是那份思念那份愛比世界上任何美食都好吃

每次回家媽媽總是會親自擀上一份麵條配上不同的滷汁,而每次我都會把一大碗麵全吃光,因為媽媽看到自己孩子貪吃的樣子總是會開心得笑出聲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媽媽老了,腰腿疼的毛病時常困擾著她,可每次回家媽媽還是堅持做上一碗麵,那更是她對子女的愛






田園胖胖


我是東北人,我從小就會擀麵條,因為那時候白麵供應,我爸爸牙不好,他就喜歡吃麵條,我和弟弟妹妹都學會了擀麵條。首先和麵,那時候沒有雞蛋,只能放一點鹽,面要和的硬一些才能切出來細的麵條,和麵要慢慢往面裡倒水,待成絮狀再和在一起,俗話說得好打到的老婆揉到的面,要多揉一會兒。擀的時候要多放乾麵,這樣才擀的薄,然後折起來,中間放乾麵,折成長條後再切,要細,切好後把乾麵抖掉就好,煮的時候下開水鍋裡馬上用筷子攪攪,等水再開一邊攪動防止粘連,一邊倒些涼水,這樣幾次就煮好了,撈出來用涼水過幾遍,就可以吃了。可是我們只有做的份,沒有吃的份,因為白麵是供應,只能給爸爸吃。那個年代,家裡有好吃的都先盡著老人吃,小孩沒有份,我們都是在大人的呵斥下長大的,跟現在截然相反。雖然父母對我們沒有笑臉,但我們都不怨恨他們。那時住在大雜院,家家如此,不講什麼陪伴,但我們都很敬重父母。


君君竹媽


媽媽做的手擀麵,真的是沒話說,勁道。我媽媽自己擀的麵條,自己做的滷子,我有時候真的在想這是怎麼琢磨出來的做法。

從小就愛吃,每年過年回家都會讓媽媽做一做手擀麵,不是體驗小時候的感覺,是為了尋找那個味兒。

很慶幸的是我媽媽身體很健康,還蠻年輕,日常做飯就不說了,什麼包子、饅頭、花捲、豆皮、煎包、油條、韭菜盒子、她們食堂賣的東西她都會做,所以到目前我每年回去都還沒品嚐到媽媽的手藝。雖然我也會做飯,但是我想我媽媽的手藝以後可能會失傳了。因為她沒有女兒,只有兩個兒子。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