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點擊“技術領導力”關注∆ 每天早上8:30推送

來源| 技術領導力(ID:jishulingdaoli)


作者簡介K,知名電商公司技術老K級人物。文出過暢銷書,武做過CTO,若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一身才華。


01

陸奇是誰?

硅谷華人高管第一人


相信大家對他都不陌生,他宣佈離職的當天,百度股價跌幅達9.54%,市值一下蒸發了94億美元。


陸奇歷任雅虎執行副總裁、微軟執行副總裁、百度集團公司副董事長、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而關於其就職YC,有圈內大咖甚至為其抱憾:“陸奇這次是屈就了。”


這就是陸奇的分量。目前,陸奇離開了YC,創立了奇績創壇(MiraclePlus),展開了自己創業的第一個項目。


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我們先了解下陸奇的個人履歷:


陸奇,畢業於復旦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學士、碩士學位,1987年畢業後留校執教。此後就讀於卡耐基梅隆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陸奇博士除了在學術界發表過一系列高質量的研究論文,還持有40多項美國專利。


1998年加入雅虎,從工程師做到執行副總裁,他用了10年。


2008年加入微軟,擔任執行副總裁,領導了Bing搜索、移動等業務。


2017年1月,陸奇加入百度,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提出“All in AI”戰略。


2018年8月,擔任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Y Combinator全球研究院院長。


陸奇,憑藉其輝煌的職業履歷,被很多人稱為:“華人第一職業經理人”、“硅谷華人最高級別高管”。


02

陸奇有多厲害?

每一次辭職,都會引發大地震


陸奇每一次辭職,都會引發大地震。


今年5月份,陸奇辭任“百度集團總裁”後,引發了一場大地震。幾乎所有BAT級的科技公司,都給他拋來了橄欖枝,紛紛邀其去執掌牛耳。有人笑言:“一個人失業,整個互聯網都操碎了心!”


2008陸奇從雅虎辭職時,楊致遠當場灑淚,告別會上所有工程師穿上統一的T恤,T恤上印著“我曾與陸奇一起工作,你呢?”,以此紀念陸奇在雅虎的日子。


2016年9月離職時,比爾蓋茨極力挽留甚至承諾:“你想要做什麼業務,我們去搞個業務給你。或者你先休假一年兩年,然後再回來當首席技術官,我們等著你就是了。”


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微軟現任CEO納德拉曾對微軟員工說:“五個人,對微軟貢獻巨大。一是創始人比爾·蓋茨,二是CEO史蒂夫·鮑爾默,三是董事會主席約翰·湯普森,四是詩人奧斯卡·王爾德,最後一個就是陸奇。”


其實早在2005年前後,李彥宏就曾試圖說服陸奇加入百度,只是當時並未如願。


2017年陸奇加入百度後,李彥宏曾公開給了他很高的評價:“陸奇上上下下有口皆碑,大家都很喜歡他,他有非常強的技術能力,又有很強的管理能力,並且工作極其玩命。”


03

陸奇的求學之路

逆風翻盤的人生,憑什麼?


1961年,陸奇出生於上海,他從小就被寄養在江蘇爺爺家。那時候,農村實行口糧配給,一個農民只配9個月糧食,爺爺家本來就很缺糧,再加上多了一個陸奇,所以就更是難以為繼了。天天吃不飽飯,嚴重營養不良,陸奇的發育就受了影響,所以他長得特別瘦特別矮,感覺一陣小風就可以將他吹跑。


因為餓怕了,所以陸奇從下樹立了一個遠大理想:“我要當老師。”為什麼要當老師呢?“老師不僅按12月配糧食,而且每週都有肉吃。當時吃肉很難,我們只在過年時吃一次。老師卻像國王一樣,每週都能吃上肉,而且百分百能吃飽飯。”所以陸奇讀書特別努力,“當上老師,我就不用餓肚子了。”


可是由於歷史原因,讓陸奇的夢想擱淺了——高考取消了。念大學不行了,陸奇就想去造船廠當工人:“你個子這麼矮,長得又這麼瘦,幹不了力氣活。”陸奇被造船廠拒之門外。走投無路的陸奇,只好繼續堅持學習,盼著有一天能夠恢復高考。沒想到還真給他盼著了——1978年,陸奇埋頭狠狠啃了兩年書本後,他考上了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


在復旦讀書期間,陸奇特別勤奮。他並不聰明,但特別用功。後來,同學們回憶道:“他瘦瘦小小的身影,每天穿行在教室和圖書館之間,夜裡圖書館熄燈,他才穿過農田,回到另一區的寢室。”


“他揹著大書包在校園裡穿梭,在林蔭道上反反覆覆揹著單詞。他是全年級最瘦小的男生,但扛著全年級最大的書包。”


憑著這樣的勤奮,陸奇成為復旦“本科畢業考上研究生的八十人之一”,讀研期間,他更加勤奮了。因為成績非常優異,所以碩士一畢業,他就留校當了老師。“我小時候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1989年,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克拉克,到復旦交流講學。講學那天是週末,不巧下了一場大暴雨,所以來聽講座的學生寥寥無幾。如果按照以往的安排,陸奇週末都要回家看父母,但突然襲來的大暴雨,迫使他取消了回家計劃。沒有回家的他接到一個任務:“去克拉克講座填一個空座。”


克拉克講完課,讓學生提問。陸奇接連提了幾個問題,克拉克一聽,大吃一驚。於是他跑去翻閱陸奇寫的論文,這一看,他更是喜歡得不得了:“你到梅隆大學留學吧。”當時,陸奇有點猶豫,“在大學當老師已經是很不錯的職業了。”但克拉克一句話打動了陸奇:“你是鷹,不應該侷限在籠子裡。”


在梅隆大學讀博期間,陸奇發表了多篇高水準論文,迅速崛起成為計算機領域的一流科學家。1995年,博士畢業後,在師兄李開復建議下,陸奇加入了IBM實驗室,研究起網絡技術來。


1998年,陸奇和同學在餐館吃飯時,談起了自己對互聯網發展的一些猜想。正在鄰桌吃飯的雅虎技術主管,聽到陸奇的一番言論後,跑了過來:“你可以來一趟雅虎公司嗎?”陸奇到達雅虎辦公室之後,聘書已經放在了桌子上。


04

陸奇的職場奮鬥史

從工程師到“硅谷頂級高管”


1998年~2007年,雅虎

1998年8月17日,陸奇加入雅虎,成了開發搜索引擎的工程師。陸奇實在是太厲害了,只用了短短十年,他就從一名普通工程師升到了雅虎執行副總裁。


2007年,微軟欲收購雅虎,於是展開了一系列談判。最終,談判失敗。

儘管談判失敗了,但微軟CEO鮑爾默卻收穫了意外驚喜:“我認識了陸奇。”當時陸奇原本已打算回國創業,但鮑爾默找到陸奇,與其長談6個小時後,陸奇改變了想法,因為鮑爾默給了一個極其誘人的職務——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


出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這可是有史以來,華人在全球科技領域獲得的最高職位。很多人覺得陸奇是高攀了,但鮑爾默卻覺得是微軟賺了:“僱用陸奇的費用,跟收購雅虎比起來,我們少花了399億美金。”


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2008年~2016年,微軟

擔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後,陸奇掌管了Office、Bing等重要產品。

在陸奇的率領下,幾乎從零起步的Bing搜索,竟然從強勢的谷歌眼皮底下,硬生生搶到了20%多的市場份額,並通過和Facebook合作,成為對抗谷歌搜索的第一生力軍。


谷歌搜索部門副總裁曼伯爾說:“陸奇是我們最厲害的競爭對手。”不僅僅只是Bing,在陸奇率領下,“Office成為微軟最賺錢的部門。”


陸奇到底有多厲害?微軟CEO納德拉曾對微軟員工說:“五個人,對微軟貢獻巨大。一是創始人比爾·蓋茨,二是CEO史蒂夫·鮑爾默,三是董事會主席約翰·湯普森,四是詩人奧斯卡·王爾德,最後一個就是陸奇。”


2016年9月,陸奇騎車時,不幸摔傷骨折。休養期間,他提交了辭呈。比爾·蓋茨多次極力挽留:“歡迎你隨時回來,我們一直等著你。”


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2017年1月,陸奇執掌百度後,推動了一系列改革。


2018年5月18日,因為種種原因,陸奇向李彥宏遞交了辭呈。在陸奇辭職的前一晚,百度市值創下新高。


05

什麼樣的特質,成就了陸奇?


一、追求卓越

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做到最好。更高的標準,才會有更好的選擇。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應該來自他的內心我,而不是受環境左右。


所以,提到工程師的自我成長,陸奇強調Engineering Excellence,即工程技術的卓越性和能力——“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做最好,一定要是做業界最強的。”


他這樣解釋說:

Engineering Excellence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個人的、團隊的,能力的追求和工具平臺的創新,綜合在一起可以給我們帶來長期的、核心的競爭力。”


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二、時間管理


馬拉松快步跑。無論創業,還是在大企業裡從業,在工作中如何進行時間管理來讓產出最大化,同時也能獲得自我滿足?


陸奇的策略是設計一個“馬拉松快步跑”的時間管理方法和心態。有這樣幾個步驟:


①首先,要意識到這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短跑。


②其次,這場馬拉松的速度需要很快,因為現實世界中,任何高價值的東西——創業公司、大企業的好崗位等——都會有非常激烈的競爭,你需要保持速度並持續領先。


③要有節奏。類似在高速公路開車,你需要保持一個均勻的高速,然後時不時的,你需要加速一下,再回到之前均勻的高速。你要避免過度頻繁的加速減速。


因為就像一輛車,如果一直都是高速前進,只是偶爾需要超車再減速一下,這對於一輛車的損耗是很低的,會保持在一個健康的車況。但是如果一輛車過度頻繁的突然加速減速,會對這輛車帶來巨大損耗,不用多久車就可能垮掉。


另外,還要注意必須避免經常性的透支,經常性的拼命追趕截止日期,經常性的處於疲累狀態。身體和精神上偶爾透支可以補回,不可長期透支。


總之,跑一個高效率、可持續、並且可以應對臨時突發狀況的馬拉松才是關鍵。


當然,支撐這種馬拉松心態的底盤是極致自律。以下是網上傳播的一份陸奇的日常作息清單,你來自己體會下吧:


  • 每天3點起床,先查郵件,回覆郵件。
  • 4點跑步,跑上5公里。
  • 5點至6點,就到辦公室上班。
  • 7點前,處理完所有郵件。
  • 8點前,做好當天工作計劃。
  • 9點,和姍姍來遲的老外開晨會。
  • 22點下班,學習一個小時。
  • 23點上床休息。


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三、每天學習

陸奇的個人使命:Know more,do more,be more


陸奇說,“人生不是線性的,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


所以,每天學習至關重要,沒有學習能力,看再多世界也沒用。“know more,do more,be more”——知道更多,做得更多,成就更多。


基於此,陸奇每天堅持學習英語,每天堅持閱讀最前沿的論文。他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軟件、一個代碼——

“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版本好,明天的版本肯定會比今天好,因為即使犯了錯誤,我裡面有if statement,說如果見到這個錯誤,絕對不要再犯。


Life is too short, don’t live the same day twice. (同樣一天不要重活兩次)”


此外,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最好的工程師,還要關注深度學習和產品生態,所以陸奇說:


“如果把深度學習真的要想徹底,必須把物理重學一遍,把生物學看一遍,再把進化論再看一遍。因為深度學習跟這些東西完全相關,自己肯定想不清楚,要徹底想清楚,必須學。


如果不懂產品,你不可能成為一個最好的工程師。真正要做世界一流的工程師不光要懂產品,還要懂整個商業,懂生態。因為你的工作的責任,是能夠看到將來。把技術展望到將來的需求,把平臺、把開發流程、把你的團隊為將來做準備。”


06

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財經》小晚在訪談中曾提到:“一些投資人和創業者說,我們尊敬並喜愛陸奇,但我們並不看好他做的事。因為中國已經過了創業週期的紅利期了。”

陸奇答道:“當初我決定做YC中國,我所有的中國朋友幾乎都反對,沒有一個人支持。這對我來講一點不奇怪,某種意義上反而是我的論證。

一件值得去做、長期有價值的事,不被人理解是必然的。如果被所有人理解,你肯定做不大,因為所有人都想做一樣的事情,那他們將全是你的競爭對手。”


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羅振宇說:“任何一個人,不管你的力量強弱,放眼於足夠長的時間,你都可以通過長期主義這種行為模式,成為時間的朋友”。可以說,成為長期主義者,是我們普通人的通天之路。


做時間的長期主義者,有四個方面:


一、優勢積累效應,是長期主義者的依仗


指數增長的特點是,初期進步龜速,能力在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實現大幅度的提升。事實上,很多時候,不管你付出多少努力,你可能都感覺不到自己有多大的進步。


然後,直到某一天,你突然福至心靈,感覺自己打通了奇經八脈,突破了某個長期存在的阻塞,接下來,你開了掛,蹭蹭蹭地起飛,技能提升越來越快。


哪些技能遵循指數增長呢?比如,一些技術的進步,一個人的寫作水平,一個公眾號的閱讀量和粉絲的增加,物理研究。。。


當你做符合指數增長模式的事情時,最怕的是剛開了個頭,看不到變化,就急著給這件事情畫上句話。這就是我們通常說得“淺嘗輒止”。


無論是對數增長的平臺期,還是指數增長的開始階段,背後其實都是一個原理在運作:優勢積累效應。


二、做長半衰期的事,讓時間放大努力


半衰期越長,收益衰減的速度就越慢,比如,你花了一個小時,和朋友認真溝通,增進了你們之間的感情,在之後的幾個月,甚至幾年裡,這個收益仍然存在於你和朋友之間。


再比如,你用一週時間,認真閱讀了一本書,改變了自己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這個改變就是你的收益,它會持續影響你之後人生中對待問題的方式,以及做決策的方式。


我們要多做的事情,第一種是高收益值、長半衰期,第二種是低收益值、長半衰期。


想成為時間的朋友,就要先學會篩選優先投入時間做哪些事情,少做哪些事情,以及堅決不做哪些事情。


做到這一點,才能在時間的長河中,收穫高價值。這些高價值,會形成“優勢積累效應”,從最初一個一個的小優勢,累積成你的大優勢,最終累積出一個別人望塵莫及的你。


三、用平淡無奇,打敗瞬間的妙手


比如,在斯諾克檯球中,並不看重個體單次動作多精彩。真正重要的是,你能持續性的連續擊球。你的這一杆,實際上要為下一杆擊球做好準備,這樣才能保持連續性。這就是“通盤無妙手”的意義,每一個動作可能看似平淡無奇,最終卻威力驚人。


它強調得是做時間的長期主義者,不追求單次的極致效果,而是追求單次動作最終累加出的精彩。


我們每個人想成為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就要明白,以及能夠做到,不追求單次努力達到驚天地泣鬼神的效果,更不會到處找尋所謂的秘方、秘訣,而要把自己的全部努力,看成是一個大動作的前奏。


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四、摒棄功利主義,發展人生系統


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裡,提到自己10歲的時候,曾經參加了一個計算機學習班,若干年後,在編寫《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過程中,因為得益於自己略多於常人的計算機知識,能夠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寫書中“批處理腳本”的海量工作。


而這本書,後來成為了長銷書。從2003年出版後,每年至少銷售4萬冊,帶來的收入已經超過了100萬元。


李笑來認為,如果沒有這些計算機技能,自己很難完成同樣質量的作品,即使花更多的時間。


這個技能,就得益於他小時候一次毫無功利之心的學習。和他同期的兩個小夥伴,一個沒有報名就放棄了,一個學到途中放棄了,因為認為學計算機“沒什麼用”。


缺乏“系統思維”的人,總是從此時此刻,去衡量一件事情到底有沒有價值,不懂得把這件事情,放在人生大系統中去衡量。


所以,他們經常放棄“看起來無用”的事情,可以說是典型的“功利主義者”。


少點功利主義,多點系統思維,你的人生系統,才有可能發展得更好


07

給職場年輕人的建議


《晚點》採訪時就問陸奇:你對20、30、40歲的年輕人各有什麼建議?

陸奇:

20歲需要做讓你可以走得很快的事情,快速學、快速失敗。30歲你要讓自己可以走得遠,建立一個核心支撐體系能讓你走得很遠。這個體系包括你的身體、你厚實的家庭基礎和幾個志同道合你可以信任的朋友。

一個人到了35歲,到了打造產品的黃金時段,我已前很關注這個年齡階段的人才,因為他/她已經犯過不少錯,他/她最需要做一個好產品讓他/她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本質提升。

40歲後,理想情況是找到一個可以讓你淋漓盡致去發揮的舞臺,一個人的才華和一個公司的才華只有在真正被釋放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它的價值。如果這個舞臺是你自己的最好。


陸奇,59歲,創業者:真正的高手,都是時間的長期主義者


08

寫在末尾的話


正如陸奇所說的:“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和人生成就是由個人努力,能力和機遇三者結合決定的。


個人努力是可控的,有一句老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一個人通過自身努力和發展更強的能力而具備更充分的準備,當機會來的時候,這個人就更能把握住這個機會。


機遇是不可控的,但我覺得機遇如同公交車,錯過了一班,總會有下一班。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永遠的樂觀主義者,相信事情總會有好結果。無論現在環境多麼困難,或即將變得多麼困難,到最後,都會好的。”


大家都知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大部分都在想怎麼發光,卻很少有人在想如何成為金子。職業生涯,要在“長期主義”中看到持之以恆,在機遇與原則中,學到知行合一,做時間的朋友,修言行之大道,方能成就你的非凡人生。


參考:

1.《對話陸奇:做一件長期有價值的事,不被人理解是必然的》,來自@晚點LatePost,作者宋瑋 吳楊盈薈 房宮一柳

2.《陸奇成功背後的故事:決定人生高度的,是這 7 條原則》,拾遺

3.《陸奇特質 | 卓越源於極致自律》,混沌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