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年轻时更喜欢晴雯,中年了会喜欢薛宝钗,为什么?

西行降魔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红楼梦里面的晴雯是个心高气傲又有能力的姑娘,可以说恃才傲物。绝不是因为有贾母做靠山才敢在贾府怡红院里任性的。但是从晴雯的性格可以看出来无疑还有年轻人的冲动与热情,这多少也有点环境因素再里面,早期跟随贾母,忠心赤胆,能在贾府高层干过的人自然有超越一般常人的能力了,这也让她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人年轻时候,无论放到哪里,能接受一下社会的最真实层面,是十分有益的,晴雯的眼光与境界得益于能在贾母身边可以增加人生阅历,见识社会人情。贾母看晴雯模样漂亮,女红又好,也有心抬举她,把她赏给宝玉,在怡红院做丫鬟,不用明说都知道晴雯来头,晴雯再怡红院也是尽职尽责做好丫鬟的本分,宝玉的衣服坏了,晴雯连夜带病工作,这可见晴雯是对工作的态度,何等积极。自己不高兴,就撕扇子玩,宝玉都拿她没办法,这是孩子的天性,那时也不过十岁多点。宝玉做功课,晴雯是研磨润笔,红袖添香。晴雯可以说是用自己的工作本分来对待这份丫鬟活的,从来不会靠肉搏上位。更不屑耍袭人式的小聪明。干工作凭能力靠技术,动脑子,这是晴雯的优点可以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为人处世却是值得商榷的。所以最后晴雯的失败是注定的,虽然我一万个同情晴雯的遭遇,但是却不赞成晴雯做人的飞扬跋扈,因为她欺负的其实也是和自己同在一个阶层,可谓相煎何太急。当我们年龄到了中年,却对薛宝钗有了近乎,也渐渐认同薛宝钗的人生处事哲学来了。年龄大了,早已过了带着锋芒打拼的时候了,事业多少稳定,更不想得罪人,学习薛宝钗八面玲珑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免于被伤害的范本。薛宝钗生于生意人家,自小受家庭影响,深得商人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和气生财,所以我看薛宝钗去哪里都是面带微笑,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没牵涉到自己,多一句不如少一句,完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就是遇到问题,讲道理,从不会与人挣得面红耳赤。薛宝钗表面看起来云淡风轻,其实内心却丘壑颇多,内心情绪藏的深。再如今的社会,我们学学薛宝钗的为人处事,不去伤害人,无愧于心,这二者结合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活着,更要做个有心的人!


厚德载物健行天下


恰恰相反,我从前不怎么喜欢晴雯,觉得她美是美一点,就是忒犀利了一点。而宝钗呢?平和温婉,好相处。

可是,现在人到中年,反而越来越喜欢晴雯,越来越害怕跟宝钗那种类型的人相处了。



晴雯性格虽然爆烈一些,但是她有什么说什么。宝玉派她给黛玉送手帕,她还一路心里嘀咕不知做什么。这样单纯可爱的人,跟她呆在一块心里踏实。

而宝钗呢?表面上一女夫子似的。实际上贾府哪位丫鬟奴才的底子,她早已摸得一清二楚。

例如茗烟的娘会弄竹种花,探春李纨都不知道,恐怕当家的王熙凤都不知道,她却知道。

丫头小红,当家的王熙凤都不认识。她也认识。而且还知道是第一刁钻古怪的丫头。

这样的宝钗简直让人不寒而栗。哪里像个不问世事的女夫子,分明就是一东厂锦衣卫。



宝钗这种人在社会上往往更容易混的风生水起,这一点是事实。但是晴雯这种人,却能获得真正的知己。

乍一看,性情率真的人活着挺吃亏,但是长远看来还是不吃亏。

例如宝钗最初大家都喜欢她,湘云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可是最后呢?湘云还不是跟黛玉在一起过最后一个中秋节吗?

所以,人活着不要学习晴雯的犀利尖刻,但要跟她一样保持一颗纯真无邪的心。可以学习宝钗的稳重平和,但千万不能学习她的老谋深算。

活着,简单一点就好。一生都在演戏,都在算计,累。


书灯幽见


谁说的?是你说的,还是听傻子说的?


我已经妥妥的进入中年,甚至快走过中年了,我有发言权吧。


我从没喜欢过薛宝钗。不过,年龄不同程度不同哦。


年轻时有几分可怜她,我以为她也是生存所迫,跟元春那些人一样,是男性世界的垫脚石,是家族的牺牲品。


等我进入中年后才知道,她们看似差不多,其实差多了!


多数人,是被万恶的制度、腐朽的文化所害。而有一类人,是自己修炼成了万恶的制度、腐朽的文化。薛宝钗是后者。


不知而错,跟明知而错,那是不一样的。


原来清人说她【心如蛇蝎,形同鬼蜮,其奸坏阴险无以复加】说的没错啊!


说她【王莽移汉的谦恭,虚伪至极,莫不能辨。】也没夸张啊!



所以,我告诉你,人入中年不能同一而论。


庸人进入中年,意味着失去纯真、失去是非对错,只剩下利益。所谓的,没了诗和远方,只剩下苟且活着。这样的人,当然就喜欢薛宝钗咯,


但活通透的人,不仅还有诗和远方,反而有了更远的远方。因为登高望远。这种人,不仅不会喜欢上宝钗,反而更恶心她了。原本世上还有这么下作的生存!


卓语


喜欢一个人和爱是有区别的,喜欢是一种好感,是人生只若初见的一面之缘,也有时候是一种感觉和依赖,爱是深层次的喜欢,是喜欢到一定程度的质变,在爱的世界里,爱屋及乌,包含了所有的喜欢。

要说情感,红楼梦里感情最丰富,从萌萌的情窦初开到以身相许,问世间情为何物,只让人梦回红楼……

晴雯是一个漂亮的丫环,而且会装饰自己,用现在的话说会打扮,会化妆,晴雯本来长的水灵灵的,翘肩膀水蛇腰,还留着两根葱管一样的指甲,美人美衣美甲美声色,那个男人不心动,别说是贾宝玉,就是柳湘莲也垂延三尺。

晴雯这样的女孩子给别人第一印象很好,年轻人最容易以貌取人,尤其是在美女面前,容颜往往会掩饰更多的内心,这也是美人计能够成功的根源所在。



可晴雯这个人尖酸刻薄,有话藏不住,而且口直心快,容易得罪人,其实心里面没什么,可无意之中就让人误会,尤其是晴雯,打骂下人,顶撞上司,纵然有一身针线活的本领,却打不到德才兼备,同时逃不出曹雪芹的笔杆子,最后也是落了个干净,被赶出的贾府,不过晴雯还是比较幸运的,到头和贾宝玉诉说了一场生死两茫茫,为所谓的爱情找到了归宿,也了却了心愿。

年轻人永远喜欢晴雯这样的女孩子,有个性,有性子就比较活泼浪漫,谈恋爱时候的爱情其实是追求刺激,当过了爱情的过渡期,才会考虑往后的人生和婚姻。


薛宝钗是大家闺秀,金枝玉叶,富二代,心宽体胖,比杨玉环更具美感,富有诗气才自华,是很有气质和韵味的女人,这样的美女是越看越喜欢,越喜欢就越爱,越爱就越舍不得。

薛宝钗在红楼梦里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刚开始贾府就觉得这个女孩子不错,慢慢的就离不开薛宝钗了,最后崔成了金玉良缘,可惜好景不长,贾宝玉无心恋战,退避三千里,消失在茫茫大雪中,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人生到了中年,过了浪漫的爱情年华,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家,更需要一个持家的女人,还要求这个女人是贤妻良母,这个时候什么爱啊情啊的!都成了一种责任、默契和维持。

薛宝钗传统,标准的大家闺秀,贤妻良母,三从四德,母仪家族,而且美若天仙,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自然之美更是迷人。

大概这就是题目中所说的答案吧!


黑白文章泽渊诗


从男性的角度来说,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与晴雯和宝钗的性格有关,两人的性格分别契合了我们年轻时和中年之后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感情的需求。

晴雯任性,爱折腾,快人快语,和她在一起生活不会感到无聊,但是会因为她的任性、无理取闹感到心累;年轻时,我们爱折腾,爱闹,想要经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想要体验多彩的生活,而晴雯恰好可以满足年轻人这些诉求。

宝钗稳重,知书达理,善解人意,适合居家生活;中年了,很多事情都看淡了,没有年轻时的激情,经不起折腾,工作的压力已经快喘不过气来,不想家庭再有什么波澜,只想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宝钗就成为了不二人选。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有人会说男人是花心的,其实不然,是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虽然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另一半有不同的情感需求,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一同成长,相濡以沫,达到心灵上的契合。


我是玉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多岐为贵!


玉生侃红楼


艺术来源于生活,用在这里在贴切不过了。之所以会让大多数人产生“年轻时更喜欢晴雯,中年了会喜欢薛宝钗”的感觉,那是因为作者塑造的人物性格使然,晴雯跟薛宝钗的性格就像是年轻时大多数人的样子,薛宝钗的性格就是中年时大多数人性格的真实写照。那这两个人什么性格呢?下面来简单分析一下。

晴雯

晴雯在书中就是一个敢爱敢恨,光明磊落之人。“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晴雯的判词,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旧时称赞人品行高尚、胸怀洒落,就说如光风霁月(出宋诗人黄庭坚语),“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句似贬实褒。现在说一个人“心比天高”时,都是一句变相的瞧不起人的语气,而曹雪芹在整书中的描述都表达出一个观点,晴雯是一个有实力有才能的人,他的才能表现在两方面:1、协助袭人打理宝玉的生活起居,管理底下的小丫头。正是因为宝玉的生活有晴雯协助,才没有让宝玉的生活陷入混乱,出现奴大欺主的想象,小丫头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他就敢大声指责,当宝玉的乳母倚老卖老吃了宝玉留给袭人的东西,也只有晴雯敢于指责宝玉的乳母,如果宝玉身边都是袭人的那种息事宁人的性格,早就被地下的奴仆返天了,惜春就是奴大欺主的典型例子。2、业务能力出众,女红很好,宝玉的雀金裘坏了,别人都没办法,还是只有在病中的晴雯补好的,而且通过作者最后的描述看,补好的雀金裘根本就看不出有修补的痕迹,浑然天成。所以说晴雯的能力是配得上自己的“心气”的。至于“风流灵巧”则说的是她的外形条件,个人形象也非常好。性格上她敢爱敢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直来直去,比如撕扇子,就更一步凸显了她直爽的性格,这种性格,多像年轻时候的我们啊,想干啥就干啥,一副无所惧的样子。

再说说薛宝钗,薛宝钗什么性格呢,“守份随时”,“非干己是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

种性格多像成年时的我们,被现实生活冲击的头破血流,渐渐也就习惯了随大流,习惯了认命,习惯了趋利避害,习惯了想现实妥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由于薛宝钗的性格无论是电视剧还是书中都有多处表现,就不在赘述。

其实仔细的对比一下,无论是晴雯还是薛宝钗当时都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还处于天真烂漫的少女时期,而此时的薛宝钗却有了一种世事洞明的成年人的想法,不免让人,细思极恐。

我们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晴雯,可是不知不觉间,我们却活成活了薛宝钗的样子。


清宵细长


我不喜欢薛宝钗,无论什么时候。晴雯至少比薛宝钗心胸坦荡。

长大了再次阅读《红楼梦》,我对薛宝钗更加厌恶。

《红楼梦》第十九回,贾宝玉讲故事给林黛玉听,说到一个耗子精偷香芋的办法,它说:变成一个香芋滚在真的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地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抢取得巧些?说着,小耗子就变成一个标致的小姐,说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芋。

宝玉、黛玉正在说笑的时候,薛宝钗走了进来。

这段故事,让人不寒而栗。贾宝玉和林黛玉两小无猜,两情相悦,为什么会被拆散?为什么不能修成正果?原因就在于薛宝钗,她为了从林黛玉的身边夺走贾宝玉,不直接硬抢,而是使用阴谋诡计,用小耗子变香芋,偷偷搬运法,悄悄地把贾宝玉从林黛玉的身边抢走。

贾宝玉、林黛玉说笑,薛宝钗进门,接着贾宝玉的屋子里吵翻天。李嬷嬷骂袭人作耗,骂吃茶、茜雪出去、昨日酥酪等事。其实,前面书上交代得很清楚,贾妃派人送来酥酪,贾宝玉知道袭人爱吃,而袭人被她母亲接回家中吃年茶,所以贾宝玉特意交待留一些给袭人吃。袭人回来时,酥酪已经被李嬷嬷拿去吃了,袭人回来根本没说任何不愉快的话,并且当夜受寒感冒,吃了药在床上躺着,根本没出门。李嬷嬷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地来吵闹,一定有人嚼舌根,故意搞事。这一搅和,贾宝玉和林黛玉停止说笑,袭人气得要死,这是一箭双雕。这也是为什么袭人最后也被撵出贾府,另嫁蒋玉涵的原因。

贾宝玉梦到在太虚幻境的千红一窟茶,和薛宝钗吃的冷香丸,极其相似,薛宝钗为了和林黛玉竞争,故意装病,故意搞出金锁刻字,搞得好像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很配对的样子,把自己打扮成病西施、楚楚可怜的样子。这些情节让人细思极恐。

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情相悦的纯真感情,被这样无声无息的阴谋击散。所以我非常不喜欢薛宝钗,很厌恶她。






牡丹梅花鑫森淼


我希望,我一辈子都喜欢晴雯和林黛玉。

感觉答非所问。再说点。

晴雯和林黛玉品质性格差不多,真性情,直率。

薛宝钗圆滑世故。

其实,说实话,我觉得,晴雯、林黛玉是理想。

最好的状态是外圆内方。


荐书三姐妹


年轻时喜欢晴雯,大多是喜欢晴雯的真性情,不掩饰,说话爽快,感情单纯。但出了社会,经历了社会大染缸洗礼,我们回发现:这样所谓的真性情只会害死自己,实在太得罪周边的同事和朋友。到头来,你会发现自己就像晴雯一样把自己身边的人都得罪光了。身在职场,这样的处境是危险的!

而宝钗行事稳妥,善于交际,对身边所有人都和颜悦色,还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人走到哪里人缘都很好,同事朋友喜欢你,上级领导看重你,重要事情交给你办理,升职加薪轻而易举。亲戚和家人说你乖巧懂事,是个尊老爱幼的人!






孤直公


年轻时喜欢晴雯,中年时喜欢薛宝钗,这个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年轻人都积极向上,不认输,不服输,以至宁折不弯,而晴雯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她对人有热情 : 如晴雯生病很重还为宝玉补孔雀裘。

她嫉恶如仇 :如用锥子去刺,偷虾须镯的坠儿。

她做事问心无愧 : 如面对强力的抄检大观园的所有来人,把自己箱子的东西一概倒出,以明内心。

人称她为“爆炭”,而这也正是年轻人的阳刚之气所存,现在年轻人却没有那样的强度。

薛宝钗呢,做事比较迂回、圆融,语言也比较平和,总之,她是一个让人容易接受的人,给人以老练善解人意的感觉。

中年人,一般已失去了年轻人那样的朝气与强悍,做事说话也趋于和缓、平稳,这恰恰是薛宝钗所做到的。

她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 如她的生日上,主动让贾母点戏,为贾母上可口的菜等。

做事能够照顾到大家 : 如探春兴利除宿弊这一节中,她主动提出要把大观园的收益不仅给承包者,还要让他人利益均沾。

她不愿搅在矛盾之中 : 大观园被抄后,她主动搬出来大大观园。

晴雯、薛宝钗她们还有很多,让年轻人和中年人看到并认可的优点。相信年轻人和中年人,每次读《红楼梦》,都会从人物身上得到有益于他们的启示,并满足了这些不同年龄阶段人的需求。

不过,年轻人也可以从薛宝钗身上学习一些优点,中年人也应该看到晴雯身上的优点。当然人无完人,晴雯、薛宝钗也有她们的弱点,这是需要我们认识并摒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