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何親征?丘福剛愎中計,10萬大軍覆沒,促使朱棣遷都北京

看過大明風華,大家難免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朱棣一皇帝至尊一次次要親自帶兵征伐蒙古?難道不能像太子建議的一樣派一員大將帶兵?還有就是為什麼一出去就是幾十萬人,搞得朝廷財政頂不住,就不能少派點兵嗎?

這就得說說第一次征伐蒙古了,當時朱棣剛剛登基沒幾年,一切都剛走上軌道,朱棣沒法分身,就派了大將淇國公丘福帶領10萬大軍北伐。

這個丘福還真不是外人,不但是朱棣靖難之役的功臣,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是皇太孫朱瞻基的軍事老師;丘福最大的特點就是樸實直性子,這種品格作為朋友是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作為大軍統帥就有點不是很靠譜了;不過這種性格的人比較討領導喜歡,畢竟誰也不想自己的部下個個智商300,耍自己向耍猴一樣吧?

朱棣為何親征?丘福剛愎中計,10萬大軍覆沒,促使朱棣遷都北京

因此朱棣一直很信任重用丘福,讓他做朱瞻基老師也是為他的後代子孫鋪平道路,畢竟朱瞻基是朱棣親自挑選的第三代接班人;而且朱棣也沒有其他的選擇了,大將張玉在靖難之役中為救朱棣不幸戰死,屍骨無存。

另一位大將朱能在兩年前南征安南(越南)的時候途中病逝,才37歲,讓朱棣心疼的不行。

張玉的兒子張輔有將帥之才,可惜分不開身,這時候正接替了朱能在安南作戰,捷報頻傳不能臨陣換將;朝中將領威望足夠的只有丘福了,其他人不但能力不夠,威望也不夠;永樂六年,朱棣令丘福為徵虜大將軍,率領一批參與過靖難之役的將領,都是當年和朱棣一起和蒙古人打仗多年的,都是精銳。

兵是精兵,將是強將,朱棣還是對丘福不放心,知道這人心眼實誠,有點愣頭青,腦子不是太夠用;於是專門接見丘福,千叮嚀萬囑咐告誡丘福:要慎重,千萬不要輕敵,打不贏沒事兒,找不到也沒事;丘福拍著胸脯答應了朱棣,出門就開始放飛自我了。

朱棣為何親征?丘福剛愎中計,10萬大軍覆沒,促使朱棣遷都北京

在開平果然沒找到蒙古人主力,於是丘福就親自帶領著1千多人深入到今天的克魯倫河附近搜索;膽子挺大,這是想學霍去病還是李靖?在這裡,丘福遇到了韃靼遊騎,交戰之後取得了勝利,抓了個俘虜是韃靼的官員,就擺上酒招待這位韃靼官員,想套他的話。你說你一個大老粗偏偏幹起來錦衣衛的活兒,能有成績嘛?

這個韃靼官員也是良心壞了,一點也沒有草原民族應有的質樸,滿嘴跑舌頭,忽悠丘福這個實在人;韃靼官員騙丘福:可汗駐地離此只有30裡,很近,可汗聽說您來了很害怕,慌張逃竄身邊沒幾個人,您現在抓緊時間過去,沒準哥倆兒還能碰面兒。

知道了韃靼可汗的駐地這樣近,丘福的腦子就熱了:如果成功擒拿韃靼可汗,那就是衛青霍去病一樣的功勞,可以媲美軍神李靖了;腦子一熱理智上就開始不清晰,丘福命令俘虜帶路,準備直搗蒙古人的老巢。隨行的將領都出來勸阻,希望等後續部隊來到,先進行偵查之後再決定。

朱棣為何親征?丘福剛愎中計,10萬大軍覆沒,促使朱棣遷都北京

丘福本來就有點一根筋,這時候腦子又已經被立功衝昏了頭腦,誰說也不聽了;隨後遇到的韃靼人都是稍一接觸就被打敗,使丘福的判斷更加跑偏。明顯蒙古人是在誘敵深入,丘福自己看不出來,主觀的認為這恰好表明敵人很慌張而且人數不多。所以丘福仍然決定繼續追擊,非要和韃靼可汗碰了面不可。

隨行的副將出來勸阻:哥你就相信俘虜那幾句話,弄得咱們現在是孤軍深入了知道不?他們天天詐敗這就是引你上鉤呢知道不?現在咱們是進退兩難了知道不?

副將們紛紛建議丘福原地停止行軍等待大部隊,然後結硬寨打死仗,最起碼可以保證全軍安全撤退;丘福就是不肯聽,越勸越不聽,副將只好提醒他:出來那恰皇上咋說的你還記得不?

丘福自己昏頭了還不讓別人說,認為副將是拿皇帝壓他,觸犯了他的權威,立馬急眼,誰敢說就要殺誰:就追,違令者斬!自己騎上馬帶著先頭部隊就出發了,其他人看著沒辦法,只好明知道要出事兒也只好跟著一起,同時命令後方大部隊加快行軍速度。

朱棣為何親征?丘福剛愎中計,10萬大軍覆沒,促使朱棣遷都北京

結果就是雖然後面的大部隊即使趕到與丘福匯合,但急行軍之下已經疲憊不堪,戰鬥力銳減;這樣了丘福還是要繼續追;最後,十幾萬蒙古軍隊等丘福的大軍到了,就伏兵齊出,將丘福的大軍團團包圍了起來。

這時候連續追擊之下丘福的大軍已經疲憊不堪,又是中伏倉促迎戰,很快就抵擋不住了;副將王聰帶領萬餘騎兵衝殺,企圖打開突破口。自己親率最精銳的500騎打頭陣,親手斬殺數十人戰死。

結局簡單點說就是突圍失敗,10萬大軍全軍覆沒,片甲不還。

蒙古人勝利之後氣焰高漲,嚴重威脅包括北平在內的邊境安全;消息傳來,朱棣大發雷霆,氣的不行:說了讓你謹慎,怎麼死活不聽?歲數活到狗身上了?你還我10萬精銳!

將已經戰死的丘福削職為民,全家流放海南,那時候海南島可不是什麼旅遊勝地,基本上屬於老少邊窮地區。

朱棣為何親征?丘福剛愎中計,10萬大軍覆沒,促使朱棣遷都北京

朱棣那是肯吃虧的主兒嘛?一口氣死活咽不下去,琢磨了半天朝中諸將加自己兒子,就沒一個能讓他放心派出去做主帥的,沒辦法了,只好自己來!又吸取了這次丘福失敗的教訓,感覺10萬人確實有點少,草原實在有點大,於是以後每次親征都是幾十萬人馬齊出。

丘福之敗,是永樂年間罕見的軍事失利,朱棣明知丘福不是帥才還趕鴨子上架,自己也難辭其咎;丘福剛愎自用,由於自己的性格缺陷與固執己見,導致十萬大軍埋骨塞外草原,雖然結局可憐,也不值得同情;而丘福戰死與後來朱棣幾次親征,使朱棣親身體會到定都於南京對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有很大的不便。

如果主力放在邊疆,最終難免邊鎮強大而中央空虛,一不留神就重蹈唐玄宗時代覆轍;反之,如果中央軍主力衛戍首都,一旦邊境有警又很難及時援助。

最終朱棣下定了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