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这枚钱币大家并不陌生,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叫做〝开元通宝〞,并非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而是发行于唐高祖德四年。〝开元通宝〞的读法,按上、下、右、左的直读法,有人质疑这似乎是明清钱币的读法?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我们姑且把历史课本上那枚钱币叫〝开元通宝〞,上面是唐肃宗乾元年间发行的乾元重宝,其读法与开元通宝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这枚采取直读法的钱币叫重宝,而不是元宝或通宝。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上图是唐德宗年间发行的建中通宝,读法是顺时针旋读,而不是真读法。


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流俗谓之开元通宝钱。

――《唐会要》


《唐会要》的第一部分由苏冕(734――805年,与唐德宗卒于同年)编撰,记载了唐高祖到唐德宗九朝的典章制度,共40卷。这段文字中有〝流俗谓之〞的字样,是指流俗于当下〝建中通宝〞的叫法,并非这枚钱币真的叫〝开元通宝〞。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一元宝〞钱,径一寸四分,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

――《新唐书·食货志四》


《唐会要》在前,《新唐书》在后,称武德四年发行的钱币叫〝开元通宝〞,有进一步流俗之嫌。我们看到史思明发行的元宝与唐德宗发行的通宝,采取的都是顺时针旋读法,而不是十字直读法。那么那枚钱币读成〝开元通宝〞似乎是个孤例,读成〝开通元宝〞,采用顺时针旋读才顺理成章。〝开通〞可理解为,开国之后一片通达承明的新气象。


奉使亲监铸,改故造新光。

开通万里达,元宝出青黄。


《唐会要》记载流俗谓之,只是向我们透露这枚并不叫〝开元通宝〞,王梵志是唐初人,他的诗算是铁证了,远比《唐会要》更可信。〝开通万里达,元宝出青黄〞,已经向透露他亲自监督铸造的钱币,叫〝开通元宝〞。

〝开通元宝〞虽然是非年号钱币,可是唐玄宗与唐高祖时代仅百年左右光景,唐玄宗起年号不会那么不走心的,从这一点也可以推断这枚钱币不叫〝开元通宝〞。日本文化中保留了大唐遗风,日本的元宝一律是顺时针旋读法,由这点也可以推断那枚钱币叫〝开通元宝〞。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如果是这样,唐武宗会昌年间发行的〝会昌开元通宝〞,就要改名换姓了。《唐会要》的第一部分由唐高祖写到唐德宗时期,第二部分续写至武宗,第三部分由宣宗到唐末。第一部分流俗谓之开元通宝钱,后续部分自然会为流俗而助力。唐武宗会昌年间,淮南节度使李绅铸正面为〝开元通宝〞,背面为〝昌〞,以纪念会昌年号的钱币。朝廷各州郡纷纷仿效淮南,铸背面有纪地文字的〝开元通宝〞,上图中的文字应该是〝荆〞,代表〝荆州〞。武德四年发行的钱币叫开通元宝,这枚钱币应该叫〝会昌开通元宝〞,简称〝会昌开通〞。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上述例证,我们可以看到从唐代宗大历年间到北宋仁宗年间,通宝与元宝依然是采取旋时针旋读法。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宋仁宗庆历年间发行的庆历重宝,已出现直读和旋读两种读法。既保留了唐代重宝的直读传统,又借鉴了元宝和通宝的顺时针旋读法。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元丰通宝依然是旋读法,元丰重宝借鉴了庆历重宝顺时针旋读的新读法。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先后铸造了靖国元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元宝和通宝依旧是顺时针旋读。崇宁年间发行的元宝和通宝依旧是顺时针旋读,重宝与唐代乾元重宝的十字直读法一致。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唐高祖李渊发行的钱币,真的应该叫〝开元通宝〞吗?

宋徽宗接下来发行的大观通宝、政和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通宝和重宝一样,均按十字直读法。大观及其以后的通宝,才按直读法,武德四年发行的钱币,要读成〝开元通宝〞的话,那是宋徽宗大观年间以后的事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那枚钱币叫〝开通元宝〞,而不是〝开元通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