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明朝没有亡国,到1840年能干得过列强吗?会割地吗?可能割什么地方?

明月清风阁


明朝末年发生了一系列的天灾人祸,内部有流寇作乱、外部有满清觊觎、行政体系效率低下、税收方面就更是灾难,加上遍布北中国的旱灾、蝗灾,从崇祯元年开始,大明王朝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大明王朝君臣,并非冷眼旁观、熟视无睹,那些载入史册的文臣武将,他们有的舍身取义、杀身成仁,有的是披肝沥胆、宵衣旰食,他们把所有的热情和热血都献给了这个国家,希望这个国家能够起死回生。然而,所有的努力最后都导致了一个结果:大明王朝无可奈何花落去。

(大明王朝鼎盛疆域)

大明王朝末年,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进行的几大战役几乎全部宣告失败。这其中,哪怕有一场战役能够取得胜利,大明王朝都有望翻盘。然而,吊诡的是,明明在军力、经济、财政各个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大明王朝,明明不该输的战争,却都输掉了。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难道大明王朝真是气数已尽?还是大明王朝真的是沉疴难返,无力回天?

明王朝后期的君臣离心现象已经非常严重,这在历朝历代以来都是极为罕见的,崇祯皇帝的旨意基本上得不到贯彻和执行。大明王朝的士兵在前线饿肚子,而江南地区的地主阶级却还在风花雪月——明王朝就是收不上来税收。我们不得不问一句,明朝君臣到底为什么会离心?

远一点来说,这一切起源于嘉靖年间的“大礼仪之争”,所以也有“明衰于嘉靖”的说法。这场看似无关紧要的政治斗争,却最终使得明朝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是:如果大明王朝的皇帝都不把自家的事当回事(礼法制度),那么这些打工的臣子们还犯得着去以身犯险吗?


(海瑞的疑问:我为什么要付出?)

如果我们把视线再往前看——明孝宗朱佑瞠为什么会被明朝人称为千古一帝呢?原来,这位皇帝非常信任文官集团,基本上什么大小事情都听取文官集团的意见,他们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婆呢,也只娶一个,儿子也只有一个,他不穷奢极欲,这皇帝的日子过的如平常百姓家一样,自然取得了文官集团的大力吹捧。

可是,这些文官集团在底下却是大肆铺张浪费,奢华无度。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后,就撂挑子不干了。对啊,凭什么?我才是皇帝!

明武宗是一个个性特点非常强的皇帝,他不断的用各种行为艺术来批判明朝的文官政治,让文官集团大感难堪。可是明武宗的驾崩充满疑点,仅仅是落水,就得了不治之症。无独有偶,在明朝末年,明熹宗也同样是因为落水落下了病根,很快就死了。

后世人纷纷猜测这是文官集团对皇权的刺杀行为,因为皇帝们的行为超出了文官集团的容忍范围,文官集团表面上不动声色,背地里却下阴招。

这种状态一直延续了下来。我们可以理解为明朝文官集团对皇帝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崇祯皇帝前期因为重用文官集团,所以皇帝们与文官的关系一度好转。随后,崇祯皇帝就发现了这些所谓的文官集团,他们除了饱食终日之外,与国家大事实在无补。于是,他就开始疏远了这些文官集团。崇祯皇帝后期的刚愎自用、刻薄寡恩,与对文官集团的失望不无关系。

(张居正最终惨淡收场)

然而就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最后导致了明朝官僚系统行政效率的停滞。明朝末年很多次能够扭转局势的机会,都在这种对抗当中消磨掉了。

我们再说回到明朝末年最让朝廷头痛的事情,一个是流寇,一个是满清。然而,明朝并不是没有精锐官军来弹压这些作乱的人。明朝末年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天雄军、戚家军、白杆兵、关宁铁骑的战斗力也是冠绝天下。

农民军被吊打,满清八旗被锁在山海关寸步不得前进。同时,明王朝的将领不乏能人,像秦良玉、卢象升、袁崇焕、熊廷弼、孙承宗等,即使是后来投降满清的洪承畴,在崇祯朝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将领。

既然不是人不行,那就是其他问题了。其实大明王朝末年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问题。袁重焕为了安抚毛文龙帐下的士兵,对他们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们长期驻守海外,每年能拿到的银子不过是7两,实在是辛苦你们了,请受我一拜!”。作为对比,明朝末年,江南地区的地主阶级饭钱一顿都要超过70两。

(万历三大征耗空了国库)

至于明朝末年,江南第一大财主——郑芝龙家族一年的收入超过1000万两白银,比起明王朝的末年的军费开支700万两(三大饷)还要多得多。

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在铁板一块的江南地区开征税收。于是,所有的财政压力都传导给了贫苦无依的农民,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农民,因为他们在朝廷里没有人为他们说话。

崇祯皇帝也是很节俭呀——为了开源节流,朝廷把西北地区的驿站裁撤了不少公务员,很多基层公务员都下岗了,李自成也是其中一个。大明王朝最让人诟病的是,对于这些公务员只管杀不管埋,夺了人家的饭碗就夺了,也没给人家安排新的活计,李自成走投无路之下只能铤而走险了。

到最后,崇祯皇帝像一个叫花子一样,挨个向朝廷里的王公大臣化缘,要求赞助军费,可是这些朝廷大臣的做派呢?他们一个比一个哭穷,说自己没钱。

可是等到李自成过来之后,大加拷掠,这些王公大臣,最后凑出了多少呢?竟然有7000多万两白银!要知道明末三大饷加在一起也不过700万两!明王朝最后几年的几场大战最终失败,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财力不支,不得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投入作战。如果有这笔巨款作为军费,大明王朝怎能被满清击败,怎能被流寇击败?

可是这些钱就是收不上来,即使皇帝都已经哭穷到这个份儿上了,连压箱底的钱都已经拿出来了,皇帝自己动手织布做衣服,这些朝廷的王公大臣却始终无动于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李自成起义)

这就要从朱元璋说起了。

明朝虽然是个穷财政,可是有一个群体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非常富裕。这个群体是谁呢?朱姓王爷们。

明朝末年的藩王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占有全国多数的土地。一些藩王,比如福王他甚至还享有一定区域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富得流油。当年朱元璋实行这个制度,本意是让自己的子孙不要像自己一样过苦日子。虽然朱元璋对于臣子极尽刻薄,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谓是溺爱至极。

朱元璋规定,凡是朱氏宗亲,都能获得朝廷优厚的俸禄,俸禄包括银子和田地,亲王每年的禄米,每年可达1万石,除此之外还会赐予一百顷以上的田地。

我们来数一数:朱元璋24子为亲王;朱棣2子;仁宗9子;英宗7子;宪宗10子;世宗1子;穆宗1子;神宗6子。

因为有的亲王当了皇帝、无子国除、犯罪国除等,最后还剩32位藩王。即秦王、晋王、周王、楚王、鲁王、蜀王、代王、肃王、庆王、岷王、韩王、沈王、唐王、赵王、郑王、襄王、荆王、淮王、德王、崇王、吉王、徽王、益王、衡王、荣王、潞王、福王、瑞王、惠王、桂王、定王、永王。28位国除藩王中,有18位都是因为没有儿子而国除。

藩王们在大明朝可谓是金枝玉叶、养尊处优,他们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为大明朝繁衍宗室后代,最终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宗藩集团。据统计,万历二十三年,宗室人口已达十五万之多。

除了宗藩人口众多,而且藩王林立,其中以河南最盛,周王、赵王、郑王、崇王、徽王、秀王等等,林林总总。徐光启曾说,宗藩人数每年就要增加一倍之多。

宗藩的俸禄除了正常的财政支出外,还有各种临时补贴,比如婚丧、建造宫殿、节假日等等,最后大明朝几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以河南举例,嘉靖后期,缴纳的粮食为84.3万石,但禄米达到192万石,另外在山西也是这样的窘境。

(朱元璋定下了祖制)



现在知道为啥李自成一个西北人,在陕西混不下去,却在河南发展的那么迅速的原因了吧?都是饿的呀!

明王朝的地方财政被这些朱姓王爷们吃的是山空海空,可是这些王爷们却是抠的要死!他们哪管天下!他们哪管朝廷!他们哪管黎明百姓!大明王朝都已经到了快要灭亡的份上,他们还在穷奢极欲、侵占良田、逼良为娼。

所以,大明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朱元璋当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功劳都被这些王爷们消耗的一干二净。

这些臣子们原本就是为大明王朝打工的职业官僚,他们看到大明王朝的江山,连你们这些自家王爷们都不管不顾,凭什么要我这样一个外来的经理人去慷慨解囊呢?

所以大家都开始大眼瞪小眼,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王朝一步一步滑向深渊。

悲催吧,所有人都在冷眼旁观!

这个状况有没有能力改变呢?怕是没有。

朱元璋《皇明祖训》,都把这些都规定的死死的,后来皇帝们根本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去改变祖制。

说到底,哪里有什么爱天下,爱民如子,还不是爱的自家孩子?

所以,黎明百姓对于这些王爷们简直是痛彻入骨。之所以后来这些王爷们又被南明朝廷重新拥立,那是因为与李自成和满清王朝这两个统治者比起来,明朝王爷们虽然混蛋,但是他们却不至于要人命!


(南明后期)

天可怜见,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民的选择有多么艰难,要活下去还是要命?

所以明朝最后的衰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王朝最后收到了税,挺过去财务危机,然后呢,再通过一些粮食作物的增产,避免流民起义,但是朱姓王爷们的这个王朝毒瘤却会一直存在!随着朱姓王爷们越来越多,明王朝最后仍然不得不亡。

与此同时,由于这些明朝王爷们呐,他们天天只知道圈地占田,搞土地财政,借助于政治特权搞灰色收入,他们没有能力,没有意愿去搞商业!他们只需要把持政治特权,就能维持风花雪月了。所以,对于明王朝晚年兴起的商人阶级而言,土地才是稀缺资源。

所以,大明王朝晚期江南地区的一些富有人家,他们没有把从外贸当中挣来的钱投入商业扩大再生产,而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田产庄园等不动产中。

大明王朝最后慢慢发现社会经济的流动性越来越差,银子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少。其原因就在于这些银子都变成了地契、田产,没有进入到市场流通消费。所以大明王朝最后的“钱荒”就是这么来的。

按照这种趋势来发展,明王朝有没有可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呢?

答案可能是相当悲观的。

大明王朝一直以来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却从来没有过资产阶级革命,其原因就在于大明王朝执行的是的君主专制制度,他提供不了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和文化基础。

所有的政治特权都被集中在皇帝以及这些在地方上的王爷们手中。那么,他们有可能转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呢?

很不幸的是,他们也依然转变不了大资产阶级。这是因为,大明王朝借鉴的宋朝重商的教训,一直以来都是“重农抑商”作为国策,即使到后期也一直没有改变。至于隆庆开关之后的对外贸易的繁荣,那只是大明王朝为了缓解财政危机而出台的一个权宜之策。

(隆庆开关)

王爷们只需要收地租就足以富甲天下,他们哪里有动力去研发新技术,提高生产力呢?

商人没有政治地位,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对抗皇权。所以,大明王朝产生不了资产阶级革命。

要知道,英国之所以能够产生资产阶级革命,那是因为大地主阶级他们拥有了大量的特权,通过《大宪章》约束了国王的权利。英国才是真正的封建制,而明王朝是君主专制。

在这样的制度下,资产阶级革命,明王朝天生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既然发生不了资产阶级革命,那么明王朝如果能够维持到1840年,当他们看到,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之后,他们会作何反应呢?

明王朝最可能的反应是,采用清王朝在1864年之后执行的洋务运动的政策,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儒家传统思想的“经世致用”的原则,消化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

然而,就这样就好了吗?

我们知道清王朝的洋务运动最终是归于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经世致用”的儒家传统学术。

中国的传统学术里,就没有科学的土壤。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能读得起书的儒家士子,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奇技淫巧”而已。他们依然是学惯了八股文,善于做锦绣文章。这样的人才储备,哪儿能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可能呢?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出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新中国大力培育技术人才)


因此,如果明朝能够维持到1840年在面对西方的船坚炮利时,也一样抵抗不了西方文明的入侵。不过,明王朝的骨气是值得赞扬的,因为即使同样是穷国弱国的阿富汗,在19世纪中期三场阿富汗战争中,也把英国侵略军打得丢盔弃甲。

明王朝虽然抵抗不了西方列强的入侵,但是明王朝的骨气可以让全国变成一个军营,激发出来的民族情感会让中国变成英国、法国等列强侵略军的葬身之地!

(英国侵略军丢盔弃甲)


虽然说最终结果可能会更为惨烈,但是,明王朝会以自己最终灭亡的代价,让侵略军意识到什么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至于割地赔款,以明王朝的秉性,顶多是输了再战。除非是明王朝自己主动战略收缩,不然明王朝绝对不会在敌人的威胁下放弃主动割地。这一点与清王朝一直以来,自认为是一个外来的殖民政权,对于土地的态度和看法是不一样的。


而知而行的历史



明朝亡于1644年,国祚276年。

如果明朝没有亡国,一直到1840年与西方列强战起来的话,那么明朝最起码延续了差不多200年,也就是说明朝享国近500年了!

再看看中国历史,自秦朝以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就没有过300年的。也就是两汉加起来过了四百年,而且还是西汉和东汉加起来的,单一来说唐朝的289年已经是极限。

如果明朝能打破王朝根本过不了300年的魔咒,那么又何愁对付不了西方列强?

至于割地,当然不需要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来了,这个假设很不现实,因为王朝不过三百年,是真的过不了的,明朝能过了这个三百年,就是上天都可以了。

而且参考明末与荷兰的料罗湾海战,已经是王朝末世的明朝与蒸蒸日上的荷兰大战,规模不次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只不过明朝胜了,所以这场战争存在感很小,如果如同清朝那般输了,那么存在感肯定高了,只能说明朝有水平,将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了,阻止了西方列强侵略的步伐。

如果明朝真的延续到了1840年,那么肯定不会输,即使输,也会利用自己本土作战的优势战下去,不至于像清朝那般割地赔款的。


宋安之


满清入关是汉族文明最大的幸事,因为清朝是满族政权,这口大黑锅,什么都往里扔,都怨满清统治中国才落后世界,都赖满清。要是我大明王朝,早就走上资本主义了,吊打英美,征服世界,我大明天下无敌啊。

明朝末年就是死局,假设天佑大明,一场雪灾灭了满清,李自成张献忠兵败身死,强行给大明王朝续了一波。按照历史的发展,蒙古林丹汗崛起,统一蒙古各部,占据东北地区,这又是一个满清翻版,虚弱的大明朝怎么应对?天佑大明,林丹汗病死,蒙古各部再次混乱,准噶尔崛起,一个控制这蒙古,东北,新疆,西藏的游牧大帝国,拥有自己的军工产业,明朝怎么看也顶不住。天再佑大明,准格尔被沙俄灭了,俄罗斯帝国控制了现在新疆,内外蒙古,东北地区,黄俄罗斯指日可待。这期间尼泊尔进军西藏,在青藏高原上建立起一个大帝国。缅甸统一中南半岛,挥军北上,拿下云贵。大小金川起事,袭取成都。就这局势,守着汉地十八省,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明王朝能熬到英国来真是奇迹。奇迹发生啦,大明王朝熬到1840年啦,英国来通商啦,莫卧儿王朝连骨头渣子都被东印度公司吃了。



别说明朝能打败上述的势力,明朝作为汉族政权,本身对边疆地区就没兴趣,打下来也不会占领,而且从永乐以后就开始丢地的王朝,过了一个大乱以后就转性了,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清明两朝政治都一个熊样,

清朝有文字狱,明朝东西厂锦衣卫。

清朝有八旗,明朝一堆王爷。

清朝皇帝乾纲独断,明朝皇帝让太监乾纲独断。

清朝有清流党,明朝有东林党。

清朝防汉人,汉八旗可是自己人,明朝防老百姓,太监是自己人。

清朝的政治制度其实就是明朝的延续和改进。至于军事上,清帝国击败东亚地区所有敌对势力,以一个完整的大帝国来应对西方侵略者,最后还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就控制的汉地十八省30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明朝,前途堪忧。

而且看看崇祯以及后来南明的面对满清的表现,国力比清朝强,民族大义也有,忠臣良将也有,让清朝这顿揍啊。你连渔猎民族都打不过,还想对付工业国么?



别想着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什么科技大爆发啥的,做啥白日梦,东亚文明这棵大树就长不出这种果子,还不如想想天再再再佑大明,拿雷劈碎了英伦三岛呢。


清朝面对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作为中国的实际统治者,中国近代的衰落必须由他背锅,挨骂活该。但是作为一个封建帝国来说,及格了。你说有一个架空的汉族王朝做的比清朝好我相信,但是指望啥明朝续命,大顺国和太平邪教啥的,这些怎么看都不如清朝啊。


狗哥说奇葩


明朝如果不灭亡,到1840年,或成为“列强”,肯定不会割地!答案很清晰。

只要明朝不灭亡,必然,与列强抗争到底!根本不会割地,绝不会!

而清朝在1840年之所以干不过列强,在于它入关后,四面楚歌,险象环生。始终处于四种局面中,即:困局、危局、败局和残局中,最后败给列强,坠入“死局”。

所以,至始至终,他们几代帝王之术,缺少了一样极其重要东西,即“死局”破解之法!

危局+困局+败局+残局,如何化解?


入关后,清朝中前期,清政府被迫忙于平息各种叛乱、起义;如大小和卓战争,大小金川战争,陕甘回乱,吴三桂“三藩事变”,战火不断,尤其是噶尔丹发起的准格尔与清帝国的战争,旷日持久,不断消耗着有限的资源。而战争带来的消耗成了填不满的大窟窿,对清帝国有限的生产资源消耗极大,以致于国家一贫如洗。

一部清帝国历史就是一部绵延不绝的战争历史。

而历时14年之久,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规模好大,差点把清帝国直接干趴下。

再加上,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天地会等贯穿始终,有清一朝,各民族的反清战争“反清复明”运动,风起云涌,前赴后继;这对清帝国形成了致命打击。

所以,我说为什么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到了晚期,已经虚弱到变成一头“瘦死的骆头”,各种资源在战争历史中,被消耗殆尽。凭借虚弱不堪的躯体,看似强大,却是“外强中干”,当面对列强的时候,一根稻草都可以把它压倒。

分析个中原因,有人把清帝国的衰弱,甩锅给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认为是儒家不行,封建制度不行,导致清帝国腐败无能。

但事实远非如此。

下棋,最怕的局面是残局,因为不好收拾。到晚清时期,清帝国面临的残局,其实是一种宿命。亦即是,以落后的部落部族文化为特征的森林游猎文化,入关后,根本适应不了中原王朝的发展环境。

最突出的就是,奴性意识被当成宝贝疙瘩藏着掖着,舍不得丢掉。

这种极其落后的制度,在入关后本该放弃,但却被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多尔衮等人发扬光大了。

这种制度里,最最落后的“奴性文化制度”被全面推广,像瘟疫一样蔓延,其结果就是国人的抵抗力被削弱了,整个身体,变成了一个躯壳而存在。著名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周思源教授痛心疾首地指出,他们把人性中最落后最愚昧的一面,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奈何?仰天长叹!因为,没有精神信仰的奴性国度里,在鸦片战争里,还要经受到鸦片的一次次摧残。

不堪重负的人们,没有信仰,不知为谁而战的人们,哪里还能去抗争?

说得不好听的,英法联军攻打北京之时,慈禧下圣旨让曾国藩勤王,一代大儒曾国藩心里一样没有国家兴亡的概念,他唯一想的就是尽快灭掉太平天国。于是,各种借口拖延搪塞,总之不出兵!

这是一种普遍的病态的国民和臣民心理。从上到下,整个国家都生病了!要拯救它的只有太平天国战争和辛亥革命,他们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两部曲。反列强更坚决,所以,他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危局。

但是,清帝国已经无能为力。所以,有人甩锅说,清朝的衰弱是“源自于元朝的倒退,明朝的衰落,”单靠自身的挣扎,身处漩涡,挨打是必然的。

看似有道理。但这是完全的“外因”,纯粹是带节奏,找背锅侠“为失败找借口”。反而说明这些人对清朝的失败没有一点担当精神。

话题再说回来,清帝国不行,谁行?

既然假设明朝没有亡国,那么,它的存在就必须有存在的理由。

它必须成功解决了明朝不会灭亡的三大问题:流民问题,起义问题,关外的满洲问题。

它再也不用担心有人反明三百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清朝,直到灭亡。

清帝国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的蒙古问题,却没有真正解决“中原问题”,不然,防汉制汉,何以贯穿始终?以致于无法全心投入地去面对西方文明的毁灭打击?

小结:清帝国因为陷入循环往复的各种“不利”局面中,循环往复,险象环生,无法克服,最终不能破局,失败在所难免。

所以,进入1840年的“明朝”能够不能够打败列强,它必须有着清帝国并不具备的优势。

我们称之为“晚清时代”的“明帝国”。机会来了!

那么,晚清时代的“明帝国”,如何谋局、对局并解局、破局呢?


一言以蔽之,这个明朝可以更清更明,专注破局!

第一,没有了边疆部落部族文化的干扰,经济军事等大环境进入清明时期。

第二,没有文字狱的压制,思想开放,文化空前繁荣。

第三,当西方文明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后,“明治维新式”的变革维新,发生概率90%,这必然会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有机会跻身世界列强行列。

第四,君主立宪制与资本主义思想都有更多机会在中国提前生根发芽,成为晚明皇冠上璀璨的明珠。

在上述基础上,发展到1840年,“晚明”会出现一个大放异彩的现象:

有着鲜明的东方民族特色的封建国家,引起了西方人的兴趣,他们纷至沓来,与东方文明碰撞产生火花、炫目而让人惊讶,新兴的多元文化产生。

这个时代的晚明人,具有几个特征:富有,文明,积极,进步,那个被西方人斥之为“野蛮人的“鞑靼”国家,造成的一切负面影响都荡然无存。

由此催生的晚明人,更加追求近代生活方式,西方的民主与国家概念,迅速传入国内,爱国主义下的热情必然明显超过清朝。

这样,在与世界列强发生冲突后,会出现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

以“持久战”为特点的“全民”战争,才称得上全面战争,才能打赢西方列强。这一点,先天不足的清朝永远比不了。

当战争短时间内失利后,并不会改变国人必胜的信念。

他们会励精图治,寻求变革,清朝失败的戊戌变法,却可以在晚明时代诞生一个中国的“明治维新”时代!

无法克服“自身缺陷”的清帝国,注定无法破局!

你问我,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

因为满清入关的部落部族文化特征,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限制了它的发展:剃发易服→禁锢思想→奴化教育→国人麻木→愚昧落后。

这正是清朝自始至终无法解开的死局:循环往复,造成清朝落后的根本原因!

思路决定出路,可有清一朝比之历朝历代更严酷的思想压制,禁锢钳制人的思想而诟病的“文字狱”下,出路在哪里?凡此种种奴化人的精神“局面”下,带来“愚昧落后”状态,必然造成一个国家“家国思想”的缺失,产生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的泛滥。

这些落后性注定了清朝,“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然而,这是落后状态下的部落部族特征,而绝不是某些人眼中的封建制度问题使然。

所以,从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第一次失败,很多人只看到了落后状态下的挨打屈辱历史,却忽略了清王朝自身根子上的原因。而这些是其固有的弊端,是它无法克服的!

辛亥革命推翻它,正是让它“功成身退”,在世界性的民主潮流下,实现国家层面新的飞跃。

清朝入关,一个大贡献,就在于它在前朝基础上巩固并发展了疆域,让今天的中国版图得到确立。

清帝国解不开的死穴,晚明帝国却能一招制敌!


这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自身修养不够,还是让贤吧!于是,清皇室“和平退位”,全身而退。

功过后人评,“实力不允许,皇帝亲力亲为”,能把国家发展好吗?如此“大家长制”不把国家治理成一潭死水也就真奇了怪了。

如果是晚明,我们会看到皇冠上的国土如同戴上了一顶皇冠,熠熠生辉!

请看:俄国人的黄俄罗斯计划彻底失败!800人的囚徒军队早就被晚明军队扔进黑龙江里喂鱼了。从此,他们再也不敢南侵!

有人说了,明朝不黑,怎么灭亡了?于是,用明朝灭亡的事实来推论1644年后,再过300年后的明朝会和清朝一样?

能一样吗?

我看不可能一样!因为,水是流动的!明朝也是要发展的!你确定300年后的明朝不会发展?只能说有些人的思维停留在“刻舟求剑”阶段,用明末的结果,错误得出他们在300年后不能抗击列强的假设!

明朝君王会仰天长啸,再借我三百年,让我重拾旧山河!

所以,看清了问题的实质,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新兴的晚明帝国,也许来的晚了,但是来得更巧了!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好,全靠车头带。如同一个公司发展,原本是死水一潭,换帅后,因新掌门人的睿智进取,自然能带领企业进入快车道而疾驰进发!

总之,如果是明帝国王者归来,那么,毫无疑问,晚清时代的屈辱历史完全可以避免,根本不会割地赔款!

清帝国用自身的失败所带来的血的教训,警醒了我们。而我们还必须记住一天条颠扑不灭的真理,战争的胜败取决于人的因素!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用一个个伟大胜利回答了我们,印证了这条真理。


卓尔艾米


爆发鸦片战争的时候,清朝已经建立190来年了,明朝建立190来年的时候,在干什么呢?也是在对抗来自海外的敌人,那就是倭寇。特别是在1555年,爆发了难以想象的53人倭寇一路打到有12万驻军的南京的、这样的奇事。

这53个倭寇,首先是,徽州府守隘官民兵壮五百余人,见贼悉奔溃。至旌德,典使蔡尧佐率兵千余御之,不克。贼遂叩县南门,纵大屠掠。江宁镇指挥朱襄、蒋升率众迎拒,不能御。襄战死,升被创,堕马官兵死者三百余人。

然后打到南京城下,南京翰林院孔目何良俊记载:“贼才七十二人(实为应五十三人,下同)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严。”

53人倭寇一路打到南京,与明军大战,一战杀明军800-900人,而且倭寇一人未损,整个南京十三座城门紧急关闭,防备这53个倭寇攻城。

此贼自绍兴高埠奔窜,不过六七十人,流劫杭、严、徽、宁、太平,至犯留都,经行数千里,杀戮及战伤无虑四五千人。凡杀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入二县,历八十余日始灭。这简直是骇人听闻的程度了。

还指望,明朝活到1840年打败英国?在1645年,江北四大营,23万明军不放一枪一箭,集体向1万清军投降,为了建功,甚至争先恐后,把弘光皇帝,皇后嫔妃背着,赶往清军大营投降!还指望,明朝去对抗列强?恐怕那个时候,明朝早就成为准噶尔汗国的附属国。


深度军事


1840年4月7日,一个议案引起了英国议会的激烈辩论:他们的鸦片贸易在清帝国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是否要为此向这个古老帝国开战。彼时在西方人眼中,清帝国依然是一个不能轻易挑战的庞然大物,经过三天的激烈争论,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对华战争的决议。就在这一年,英国的军舰轰开了清王朝封闭的国门,人们这才意识到,这个看似庞大的帝国,比世界想像的更虚弱,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在西方人枪炮的挟持下,屈辱的走入了近代。

清朝的无能,让不少人对明朝浮想联翩:假如满清没有入关,明朝撑到了1840年,是否能一改清朝的颓势?笔者的答案是:基本没有可能。

第一、明朝基本不可能撑得到1840年。因为就算满清没有入关,国内的起义军和西北的准噶尔汗国这两个劲敌在,明朝也很难扛得过去

第二、明朝撑到了1840年也会重蹈满清覆辙。不过题目中已经假设明朝撑到了1840年,笔者就在此较为全面的比较一下明清两朝。

第一点,我们比较两朝的制度。明朝的制度,是有先天缺陷的。朱元璋设计制度时,把中国当成了一个静态的社会,没有考虑社会的发展,明初很多制度在中后期都变得不合时宜。明朝后期收不上税、流民泛滥、权监频出等问题,都能从政治制度的看出一些影子。清朝整体继承了明朝的体制,同时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等。单从政治制度来看,明朝并不比清朝更有优势。

第二点,比较武器装备。经常有人说明朝的火器处于世界前列,这句话其实对了一半。明初,明朝的火器装备的确独步全球,但是明朝后期已经比西方的火器失去了优势。明朝末,明廷就曾大量引入西方的火炮,著名的料罗湾海战,主要也是靠海盗头子郑芝龙才能够惨胜荷兰。

在料罗湾海战,发挥主要作用的就是作为郑芝龙私人武装力量的五十艘大型帆船,而明廷的一百艘小型船在面对荷兰人排水量上千吨、装载数十门大炮的西式战舰时,显得毫无作战能力。——《从料罗湾海战看十七世纪中西方海军实力的差距》

所以武器装备的落后从明朝就开始了,不能简单的说明朝武器装备先进,到了清朝就落后了。

最后就是明清科技发展的对比。为什么明朝面对西方人还能打的有来有回,到了清朝就变成单纯的吊打?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些科学进步的年份: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开普勒总结天体运动三大定律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纳皮尔创立对数

明崇祯元年(1628)哈维提出血液循环论

明崇祯十年(1637)笛卡尔创立笛卡尔坐标系和解析几何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总结运动三定律

清雍正十一年(1733)发明飞梭

清乾隆三十年(1765)珍妮纺织机出现

清乾隆四十年(1775)拉瓦锡创立氧化学说

清乾隆五十年(1785)改良蒸汽机

清嘉庆十二年(1807)发明汽船

清嘉庆十九年(1814)发明蒸汽机车

单看年份,我们可能对西方的科技进步没有什么直观的认识,但结合中国年号来看,我们就能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了。明末清初,是西方科学理论大发现的一段时间,这些先进理论要落实到应用上还需要时间。这也是清朝初年还能在雅克萨之战中战胜沙俄的原因之一,当时两国差距还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到了清朝末年,西方的发明创造有了理论支撑,已经开始井喷式发展,西方的科技进步就好像坐上了高铁,而清朝的科技进步依旧是缓慢前行。二者差距自然比明末时期差的多的多。

明朝对清朝唯一的优势就在于民族,明朝可以不用花心思提防汉族民族主义。但在封建王朝,中国民族主义尚未觉醒,民族矛盾并不是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最大的矛盾还是阶级矛盾,这一点是无论明清都无法更改的。而且清朝入主中国已经两百余年,已经被人民广泛接受,后期清朝对汉人大臣的重用,也显示满汉两族在当时并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其次,明朝统治范围远远小于清朝,面对列强入侵,明朝的底子更差,手里的牌更少。种种原因归纳下来,笔者认为,明朝如果撑到了1840年,在1840年之前很难做的比清朝好。但在1840年之后,明朝还是有可能在之后的一系列改革中做的比清朝好的,但好的地方非常有限。

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笔者觉得明清两朝都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我们可以站在今天对两个朝代进行畅想,但也要认识,无论是明朝朱家王爷还是清朝八旗子弟,都是当时底层百姓的负担,两个朝代都逃不过封建王朝的局限性,不能盲目崇拜。


邓海春


明朝要是真有那么厉害,自己也就不会被满清捡漏了。别说等到1840年了,就是两百多年前的明末时期,明朝的实际领土,就只剩下长城内的汉地十八省而已了,还谈什么不割地呢?

公元1642年,明朝在松锦之战中输得一败涂地,关外仅存的最后一支劲旅被满清八旗彻底打没了,主帅洪承畴更是兵败投降了满清。至此,明朝在关外仅存的城池基本上都悉数陷落,就仅剩宁远一座孤城了。

事实上,明朝末年并不像部分网友认为的那般铁骨铮铮。当时,官僚腐败、体制僵化的明朝不仅在对外军事上敌不过新崛起的满清,在内政上也在快速走向败亡。

的确,在清朝后期,落后迂腐的清政府在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击下,不断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还签下了众多不平等条约,掀开了中华民族耻辱的近代史。但要说到“割地”,我想明朝比起清朝来,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大家别忘了,清朝在全盛时期领土面积约为1316万平方公里,即便到了清朝末年,其疆域还保有1135万平方公里,仅缩水了14%。而反观明朝,其在全盛时期领土面积一度达到近1000万平方公里,然而到明朝末年就只剩下约380万平方公里,缩水了将近3倍之巨。

虽然,明朝的丢地没有像清朝那样,是通过签处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割让的,但其丢地的性质与清末割地并没有多大区别。明朝君臣也只是嘴皮上硬朗而已,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是相当的老实。因此,在割地这方面,明朝和清朝其实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关系。只不过由于清朝每次割地都得签下耻辱的不平等条约,自然就给后世留下更为直观的耻辱感罢了。

再说,清朝败给列强,某种程度上也是虽败犹荣。毕竟,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已经彻底超越中国文明,站到了人类文明之颠。当时的西方列强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不论是军事力量还是社会生产力都远胜尚处于落后的农业社会的清朝。所以,清朝打不过列强那也是正常的。

可明朝呢,那就有些不应该了。因为,当时明朝的文明水平显然是要远胜于清朝的。可结果却是明朝在内忧外患中耗尽了自己的国运,最后还被比自己落后野蛮的满清捡漏,夺取了天下。试问,连比自己野蛮落后的满清都干不过,要是到了1840年面对更为强大的西方列强,我可不认为明军能有比清军更好的战绩。

至于,部分网友经常挂在嘴边的“明朝重视火器,清朝轻视火器”这个梗,其实是没多少历史依据的。实际上,明朝虽然是在某种程度上及时跟上了世界火器的发展,但由于自身体制的不断僵化,其火器发展到了明末已经开始不断与西方拉开差距,甚至还比满清的火器水平还要差。

其实,清朝并非真的轻视火器的发展。其在建立初期,皇太极就在吸收投降明军火炮部队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压倒明朝火炮部队的重炮部队。而且,火器在清朝前期,也是有取得一定的发展的。

到了雍正时期,清军已基本上普及了鸟枪。同时部分部队还换装了升级版的重型鸟枪,而火器装备比例,也逐渐达到一半。虽然清军的火器水平是与西方差距甚远了,但这火器装备率和装备量,可是比明朝要进步了不少.......



这些历史要读


又是一个假设,那就说说,“大”明朝从初始到结束,国土面积大幅缩水,放弃了西北、东北、西南、东南绝大部分疆土,缩小到只有初期3/1的所谓汉地十八省。

在明末与西方的武装商队打了几次仗,被现在有些人吹嘘的神乎其神,好像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正规军,武装商队远远比不上当时各西方帝国的正规武装力量,这些商队多者也就千八百人,就是这样的武装商队,火器都比明军先进,而我威武“大”明要耗费于敌十倍以上的正规军围剿,有的更是耗时一年以上。

当时西班牙曾计划派遣无敌舰队12000人,以菲律宾为基地,这时候菲律宾已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再征调菲律宾仆军攻打“大”明,只是半路却出现新兴殖民国家英国,与西班牙争夺王者之位,最后西班牙大败,计划腹死胎中。

如果不是清军入关,迅速统一国家,更是强力出击四方,对西方列强震慑作用,不用等到1840年,中国早有可能成为列强的盘中餐口中肉。

奉劝那些整天靠意淫或者的人们,正视历史,意淫历史不如活在当下,少点“阿Q”精神,为今天国家发展多做点贡献。


一个人的夜晚n思索


如果明朝没有亡国,到1840年,是否能够击败西方列强?毫无疑问,明朝乃是典型的中国古典王朝模式,没有能够摆脱土地兼并随着时间推移而日趋激烈这一问题,因此其很难撑过三百年。即使明朝侥幸,没有灭亡,以明朝的国力而言,也撑不到1840年,很有可能在十八世纪初期或中期便已经沦为西方早期殖民国家的殖民地。

现代文明之所以发源于西方,并非偶然。古希腊文明中,对于逻辑,数学,抽象思维的推崇,为西方近代科技文明提供了原动力;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完善严谨的法律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产生和完善构建了初步蓝图;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欧洲各民族之间不断的战争,虽然造成了社会动荡,但也使得西方文明能够不断地破旧立新,不断自我完善,免于陷入与其他文明相似的固化和无限循环之中。即使是西方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依旧能够在黑暗中寻到现代文明即将来临的曙光:中世纪西欧的自由城市孕育着民主的萌芽,与封建贵族不断抗争;经院哲学虽然服务与宗教,但却锻炼了学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客观上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做了充分准备,等等等等。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结构因素等诸多特异因素综合作用下,最终现代文明在西方诞生。而人类其他文明,如古代阿拉伯文明,古代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和美洲的印第安玛雅文明,虽然在技术,思想,艺术等领域都有着不小的贡献,但都始终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产生所需要的“逻辑”和“抽象思维”,农业文明的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经验的缺点在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它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这也决定了除西方以外的其他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着明显的天花板(上限)。

科学技术,又是促进社会各个领域发展最为强大的动力,其他民族在此方面落后西方,且其不可能通过本文明自身发展的路径产生之,因此其发展很容易到饱和,之后便停滞不前。以中华文明为例,在唐宋元时期,中华文明处于巅峰值,及至明朝,虽然在各个方面,如政治制度,经济形式和生产方式,都沿袭前朝,但由于其发展能力已经饱和,因此不可能再取得任何突破性的进展。此时,文明要进步,依靠内生力量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只能依靠外来的冲击。

因此,以明朝为例,这个王朝本身便是一个早衰的王朝,得益于北方蒙古部落的分散和西方初步崛起尚无力大规模侵略,得以延续二百七十六年。然而,在二百多年的绝大时间中,明朝的疆域是在缩小的,朱棣丢弃长城以北,朱瞻基放弃安南,东北,朱祁镇丢河套,朱厚照丢哈密卫,到万历时期,明朝自身控制的区域仅仅三百多万平方千米。此时的东南沿海,已经受到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台湾先后被西班牙和荷兰占据。料罗湾海战虽然最终荷兰退走,但明朝郑芝龙水军损失惨重,甚至在战斗中出现了两艘荷兰武装商船团灭明朝五十多艘战船的不可思议战绩,可见,明朝与西方的差距已经很大。

如果明朝侥幸,在1644年没有灭亡,则在十八世纪初期,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已然成熟,英法已经初具世界性帝国的规模,大肆对外扩张;而沙皇俄国早在十七世纪末期便已经入侵到黑龙江流域。因此,明朝的北方将会受到沙俄的侵扰,而明朝北部的纵深几乎没有,明军连建州女真尚且无法搞定,面对沙俄,必然是一溃千里,到时候,明朝皇帝所在的北京城,估计都会被沙俄所攻占;英法则毫无顾忌地从海上进攻,可以想象,明朝的三百万平方千米,很快便会被瓜分完毕。

因此,面对西方文明的入侵,明朝根本无力抵抗。清朝,得益于其长期的扩张,将疆域扩大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千米,同时将资源整合,所以能够在屡次战败割地的情况下,依旧保存广袤的疆域,这一点,是明朝做不到的。总之,农业文明面的工业文明,无异于遭受到降维打击,能做的,也只有尽可能多地减少损失,想要战胜工业文明,绝无可能。


庭州行者


假如明朝不亡国,到1840年,有极大可能列强不敢来,那也就谈不上割地了。

原因不说多,唯武器论,明朝不比满清,明朝的文、武和皇帝是能接受新式武器更新换代的,明朝初期就有火枪和火炮了,到了明末,因为不重视工匠,仅仅是因为工艺和战术的原因才导致火枪和火炮没有发挥重大作用,明朝如果能延续到1840年,相隔两百多年,难道还不能把工艺和火器的战术搞清楚?不要小瞧咱们的学习能力和研发能力,即便工艺不进步,用火绳枪也比满清的骑兵冲锋要好吧?

明朝末年就有以徐光启为首的科学派在引进西式科学,在山东的孙元化就会造炮,还有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到1840年,二百多年时间发展下去,科学水平能差到哪去?

满清就不同,因为是少数统治多数,心里的害怕从入关起就没有放下过,为了保证冷兵器战法上的优势,他们是完全的关闭了武器向更先进化迈进的大门,戴梓研发出机关枪,结果被康熙流放,图纸被收缴,要放在明朝,工匠虽然地位低下,戴梓献上图纸后,本人或许不会被重视,只奖励几个小钱或给个小官,但只要财政上过得去,这个机枪是不会被埋没的,一定会被造出来使用。

二百多年的时间,又有像郑芝龙这样的开海先锋,明朝的眼光再怎么样也不会差到哪去,随便出个朱棣这样的皇帝,外国人就要抓瞎,我可不相信两百多年还出不来这样的人物。

综合国力即使在满清统治的1840年,我们也是世界前列,如果换成是明朝,武器不落伍,经济顶尖,不打出去都是好的,还用等着人家打上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