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真實可感,讓《大明風華》的群像戲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傳媒內參導讀:歷史學家吳晗曾指出,歷史劇既要有歷史根據,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也要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大明風華》證實了這一創作邏輯。

長久以來,歷史劇都是最具受眾基礎的類型劇之一。觀眾之所以喜歡此類作品,是因為藉助宏大的歷史背景,往往更利於架構錯綜複雜的精彩故事,而一旦將個體命運置於這樣的時代情境下,也有利於為人物命運的起承轉合增添更多戲劇化成分。

然而,歷史劇在“古”與“今”的平衡上卻始終是個難題。如何將蕩氣迴腸的史詩韻味與更具創新意義的有趣故事進行有機結合,已經成為衡量一部歷史題材作品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正是基於這一考慮,《大明風華》以全新的創作視角,為解答這一難題給出了自己的嘗試:以個體命運折射時代風格,以極具代表性的家庭關係為切入點,從古今共有層面去重新解構家國情懷,真實可感的人設不僅讓該劇頗具生活氣息,更是讓這部群像戲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激發觀眾的深層次共情。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讓歷史劇多點花樣

《大明風華》有點“不一般”

以歷史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似乎總能比其它作品招來更多話題。大家爭論的焦點,大多圍繞在歷史真實與藝術想象的邊界問題上:是遵照歷史多一點,還是戲劇化多一點?如何能夠在既定的框架內,充分發揮創造性,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史實,這並不是今天才有的命題,歷史學家吳晗就曾指出,歷史劇既要有歷史根據,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也要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大明風華》剛好證實了這一創作邏輯。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該劇以朱氏家族的傳承為脈絡,刻畫了明代那段風雲變幻的歷史,開篇以“靖難之役”與“伏擊朱棣”兩大真實事件奠定了全劇恢弘的歷史基調,也為接下來的人物登場做鋪墊。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而在選角與形象方面,也是該劇尊重史實最明顯的一點:朱棣的扮演者王學圻,曾有多年的從軍經驗,堅挺的身姿與神態,都讓他與歷史上鐵血戎馬的朱棣形象重合;備受寵愛的朱瞻基的扮演者朱亞文,精明冷靜又不失感性可愛,這又與歷史上天資聰穎、過目不忘的“全能皇帝”形象重合;太子朱高熾的扮演者梁冠華,憨厚的外形與稍胖的身材,正與歷史上仁愛寬厚、“心寬體胖”的明仁宗神形合一……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大明風華》讓劇中人物都帶有標準的“歷史氣質”,而在人物關係的處理上則花費心思,參考史實卻不拘泥於史實,創新性地用“搞笑一家人”的方式展開皇室日常。比如,太子妃會和太子抱怨“如果兒子選的妃子自己不喜歡,自己就會被氣得‘肝兒疼’”;皇帝會當著軍官的面嘲笑朱高熾是個“扣磚縫的”,會溫情的對朱高煦說“爹給你治傷的每個醫生升官,怕他們不好好給我兒子治傷”等等。

一幕幕基於史實的藝術創作,既不會使劇情偏離歷史軌道,又通過情感的融入、人物關係的展開,賦予該劇更多內涵與可看性。我們會發現,雖然是一部歷史劇,《大明風華》卻在有意識地將權謀置後,加重對劇中人日常生活的描摹筆墨,藉助這種輕鬆向的劇情來勾勒出歷史主線,讓戲劇性與史實能夠達成同頻共振,不逾“矩”、不死板,這正是觀眾們愛看的劇情向歷史劇。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個性極致又恰到好處

人設生動且真實可感

歷史劇的核心就在於,通過劇中人物的人生軌跡來展開所截取的那段宏觀歷史。所以,對歷史人物的性格塑造是歷史劇的又一大難點,濃墨重彩很容易陷入“憑空捏造”的尷尬境地,而輕描淡寫又會使人設與立意單薄,承載不住歷史的厚重之感。換言之,如何把握好描摹人物的“力度”,是塑造性格關鍵。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大明風華》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不單薄、不誇張,既多變、又合“規”。

在教科書中,朱棣可能是威嚴的、冷靜的且高高在上的,而在《大明風華》中朱棣的性格卻是具有多層次的,作為皇帝,面對臣子與兒子說一不二,作為父親,“任性”地“欺負”太子表達不滿,知道太子性子軟,就反覆試探太子,當然,他也有作為父親柔情的一面,流淚對太子說“老大,你最辛苦了”,偏愛孫子到“滿朝文武只有孫子能平息自己怒火”的程度;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而與雷厲風行的父親朱棣相對,太子朱高熾從裡到外都透著“憨態”,他懼內,更十分懼怕自己的父親,在面對父親的考驗時,他甚至會“抖如篩糠”,但畢竟生於皇室,憨厚的外表下也有自己的考量,屢次示弱是以退為進,才能穩居太子之位;

還有備受偏愛的長孫朱瞻基,當他身著飛魚服亮相時,灑脫的個人魅力已溢於言表,似乎“驕縱”“任性”與他從不沾邊,生於帝王家他自然也是頗具城府,會撒嬌承歡膝下更會洞悉局勢;還有因為“靖難之役”而擁有強烈自我意識與獨立觀念的孫若微;在冷漠的環境下長大,所以對情感有著強烈渴求的小蔓茵……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劇中人的性格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基於生長環境與人生經歷,真實且具有多層次的。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大明風華》中的每個人都極有個性,但這種個性卻不會太具“現代感”或拘泥於歷史框架,它是基於史實、且順著人物經歷與劇情設置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配合著臺詞與細節,在循序漸進中發酵出漸為濃烈的情感,從而為人物賦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物性格既不跳脫歷史,又擁有合理的個性。所以,隨著故事線的展開,觀眾印象中的固有人物形象被打破且重塑,讓每個歷史人物都變得真實可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也更易產生共情。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拒絕對史實平鋪直敘

用家庭故事線折射大時代命格

作為一部影視劇,可看性是其核心要義。而具體到歷史劇這一類型,其可看性又往往分為兩個部分:一為迎合觀眾喜好的趣味性,二為傳遞核心思想的合理性。從《大明王朝1566》到如今的《大明風華》,以明代為主線的歷史劇,也算是經歷了一次敘事方式上的變遷。相較於對史實的平鋪直敘,《大明風華》更傾向於以情感為紐帶,將史書中姓朱的一家子串聯起來,用這個家庭中的“家長裡短”,去折射那個時代的發展命格。

“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朱家三兄弟,生於皇室就意味著他們必定會站在對立面,老大朱高熾溫和仁厚卻不被賞識,老二朱高煦驍勇善戰卻無法居於太子位,而精明細緻的老三又擁護二哥,所以朱高熾經常會受到兩個弟弟的“夾擊”,而在他狼狽不堪時,他的兒子朱瞻基又深得皇帝寵愛,時常能在關鍵時刻幫助父親解決難題;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還有朱棣對幾個兒子“打不是,罵也不是”的態度,對太子“恨鐵不成鋼”所以經常“欺負”他,既希望他能夠有長進,但也後悔對兒子太過嚴厲;面對生於皇家的無奈,朱棣總是叮囑三個兒子,“別鬧來鬧去、別折騰!”“希望將來史書上,我朱棣的兒孫都是好人!”

《大明風華》撲面而來的都是無法割捨的血脈親情,夾雜著利益失衡與矛盾衝突,朱家三代在情感的維繫下保持著微妙的平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屬於那個時代的無奈與命格。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所以,《大明風華》中沒有非黑即白的善惡判斷,只有複雜而微妙的情感羈絆。通過對朱家人有關於權謀與親情的相互滲透式描摹,《大明風華》用一條橫貫古今的家庭式的故事線,展現屬於那個時代獨特的風骨與性格,讓歷史多了幾分溫度,讓觀眾多了幾分參與,讓歷史劇多了幾分人性化,以此為基礎,該劇傳遞出的“家國情懷”也就與大眾更加靠近。

人设真实可感,让《大明风华》的群像戏有了穿越古今的“超能力”

《大明風華》以人物群像為核心,以家庭情感為切入點,以真實性與戲劇性為基調,基於歷史卻不拘泥於框架,觀眾能從中找到共鳴。較同類作品而言,這樣別出新意的切入點,不僅更具感染力,也憑藉亮點頻出的人設使劇中的一眾人物都“活”了。作為一部歷史劇,這或許也是該劇能為行業帶來的全新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