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立非亲生的刘弗陵为太子?


这话从何说起?

首先,刘弗陵肯定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

刘弗陵是公元前94年出生的,那一年刘彻62岁。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刘弗陵不是刘彻亲生的,七、八十的老太太可能不能再怀孕,但七、八十的老翁依然具有生育能力。

尤其重要的是,刘彻虽然年纪大了,智力并没有退化,疑心病比年轻时还要重,就因为他的疑心,才会有“巫蛊之祸”。

倘若刘弗陵的身世有半点存疑的地方,刘弗陵别说当太子了,他们母子必死无疑,这种混淆皇室血脉的大事,刘彻不会姑息,肯定宁杀错不放过,帝王威严不容冒犯。

老虎老了,依然是老虎,我想也没有人敢给刘彻戴绿帽子。

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就算喜欢小年轻,也没有出轨的机会,宫禁森严,她见到的男人只有刘彻,身边环绕着太监宫女们,想发展新恋情难如登天。

钩弋夫人很神奇,据说她天生握拳不能伸展,见到皇帝后才能伸开手,掌中各握有一玉钩,因而得名“钩弋夫人”。

这是真事吗?不见得。用现代眼光去看,这就是一起成功的营销案例。

也就是说,钩弋夫人的使命是取悦皇帝,洗脑时间久了,估计也不会有别的花花心思。

其次,刘彻一开始并不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他看中的继承人就是刘据

虽然刘彻晚年疑心很重,对太子刘据也不是那么放心。但是,公平来说,他没有过换太子的念头,最多只是想借巫蛊之祸压一压儿子,让他不急着上位,对自己保有敬畏之心。这是老年皇帝们的通病。

何况,国赖长君,幼主继位就等着被权臣或母后控制吧,对于好不容易才亲政的刘彻来说,绝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继承人皇权旁落。

所以,已经长大的刘据和幼小的刘弗陵之间,刘彻也许更喜欢幼子,但要是托付江山,选的肯定是刘据。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刘据竟会如此刚烈,宁愿自杀也不受一点侮辱。

此后刘彻悲痛万分,一直没立太子,直到去世前两天才立了八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由此可看出,他对刘弗陵并不是那么满意。然而其他儿子更有问题。

刘据去世后,刘彻还有皇三子刘旦、皇四子刘胥、皇五子刘髆、皇六子刘弗陵。

但是,刘旦智商堪忧,见太子大哥死了,上书说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这和公然请求立他为太子没什么两样,处于丧子之痛中的刘彻勃然大怒,削其三县,刘旦出局;

刘胥是刘旦的同母弟,奢侈无度,不堪为君,刘彻没考虑过他;

刘髆各方面还不错,他母亲李夫人也很得刘彻的宠爱,但他舅舅李广利太急了,勾结左丞相刘屈氂,诅咒刘彻,妄图直接立刘髆为帝,事发后刘屈氂被腰斩,当时李广利正在和匈奴打仗,闻讯直接投降了匈奴,刘髆出局。

所以刘彻立刘弗陵为皇太子,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喜欢刘弗陵,而是各方面比较下来,刘弗陵已经是最合适的人选。为了保障刘弗陵当个合格的皇帝,刘彻还先弄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总之,所有儿子中,刘彻最看重的是嫡长子刘据,只是刘据意外丧生,刘彻只好从矮子中拔将军,选中了相对较好的刘弗陵。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这一年,刘弗陵年仅8岁,而刘彻已经70高龄。

仅仅过了2天,汉武帝驾崩,结束了54年的皇帝生涯。

与汉武帝刘彻漫长的统治生涯相比,刘弗陵被选为太子的过程,太过仓促,以至于很多人发出这样的质疑:刘彻是否死于谋杀?年幼的刘弗陵能够继位,会不会是个阴谋?刘彻为什么不选个长君(年长)继位?

这些质疑之外,甚至还有人怀疑:刘弗陵是汉武帝亲生的吗?

汉武帝一共有6个儿子,但是在选择继承人时,已经有三位过世,分别是太子刘据、次子刘闳、五子刘髆。如此,汉武帝只有三个选项,便是三子刘旦、四子刘胥,还有最幼的六子刘弗陵。

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迫起兵造反,最后兵败自杀。

在此之前,汉武帝的二子刘闳也因病去世,三子刘旦就成了众皇子里最年长的一位。根据“立长不立幼”继承惯例,刘旦是最有可能的太子人选。

于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动,刘旦主动向父皇写了一封“家书”,这封家书的中心内容只有一个:快把我调回长安吧,如此,万一你扛不住了,我可以快速接班呀。

汉武帝看了这封家书,大怒!

心想:你这话什么意思?爸爸还没死呢,你就想当皇帝?这皇帝之位,爸爸可以给,但是儿子你不能抢!

因此,当刘旦的信被汉武帝看了之后,他就没有争夺皇位的机会了。

刘旦虽然被刷掉了,四子刘胥呢?

《汉书》记载:刘胥长得人高马大,从小骄奢淫逸,喜欢到处游玩,力气大的能扛起一尊大鼎,有事没事儿还喜欢跟熊搏斗。由于在先秦时期,有一位君王被鼎砸死,还有一位君王被熊打死,汉武帝非常不待见刘胥,便没把他考虑在继承人之列。

如此,便只有幼子刘弗陵是最合适的人选。

汉武帝之所以会在死前2天才敲定继承人,则与五子刘髆有关。

刘弗陵出生之前,刘髆(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的父亲)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因此,汉武帝格外疼他,在刘髆很小的时候,就封他为昌邑王,还让当时最有名的大儒夏侯始昌担任他的老师。

可见,如果没有意外,刘髆最有可能被选为继承人。不过,这一切,都在汉武帝死前一年发生了改变。

公元前88年,刘髆因病去世。

刘髆的死,无疑给汉武帝一记重磅炸弹!为何这么说呢?

且不说老来丧子是人间三大不幸之一,汉武帝在太子刘据死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从中缓过劲来,好不容易想通了“刘据虽死,还有五子”,转眼间自己马上就要入土了,五子却先自己而死!

刘髆死后,能够继承皇位的合适人选,只有六子刘弗陵了,而刘弗陵当时才7岁啊!

主少母壮从来不是什么好兆头,更何况,在汉初,已有吕后专权之先兆。汉武帝考虑的是,如果自己死后,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像吕后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汉武帝找个借口将钩弋夫人处死。

汉武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钩弋夫人之死,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储态度。

次年,即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刘弗陵继位,也就是汉昭帝。

刘弗陵以8岁的幼龄继位,自然引起他的两个哥哥的不满,尤其是三哥刘旦。

从刘弗陵继位那天起,刘旦就想着如何将篡位。

为此,刘旦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造谣刘旦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另一方面,暗中勾结其他宗室子弟,密谋造反。(后来被平叛)

而这,恰是刘弗陵“是否亲生”的由来。

可叹,汉武帝雄主一世,临死不仅要为选择继承人而头疼,还被儿子扣上绿帽子。不知汉武帝泉下有知,又该作何想?


记者李满


首先说结论:刘弗陵百分之百是汉武帝的儿子,绝对不容怀疑。

其实根本用不着分析62岁的汉武帝是否有生育能力,也用不着分析钩弋夫人是否怀胎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我只相信一件事,当事人的判断能力。



汉武帝是谁啊?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鼎鼎有名的西汉最著名的皇帝,没有之一,一生创造了无数功绩。

汉武帝15岁即皇帝位,23岁就敢跟调整国策与匈奴开战,在位54上,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深入匈奴腹地与匈奴作战的中原皇帝,第一个将西域纳入华夏领土的汉朝皇帝,第一个将朝鲜半岛归入华夏管辖,第一个开创丝绸之路的汉朝皇帝,第一个将汉民族声威远扬的汉朝皇帝等等。



这么一位皇帝,会把自已的江山传给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果你真这么问,还是不懂历史和华夏传统,自从尧、舜、禹开启禅让制,到禹的儿子启结束禅让制,开启血缘传承继承制之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传承都是血缘传承。



不仅是血缘传承,而且还有嫡长子继承制这样的宗法制,这些制度是不可能改变的,一旦改变,天下必定大乱,汉武帝也不例外,他是绝对不会将自已的帝位传承给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这个人是谁。

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汉武帝自身的态度来看,汉武帝都认定了刘弗陵是他的亲生儿子,并且安排了辅政四重臣给刘弗陵辅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难道你会觉得自已比汉武帝聪明?汉武帝被人骗了,却没有察觉吗?



虽然钩弋夫人出身神秘,史书对其描写也颇有神话色彩,比如钩弋夫人的手从出生到遇见汉武帝之前都是紧握的,没人能打开,除了汉武帝,这些神秘事迹只不过是为了增添神秘色彩而已。

史书说刘邦是他妈和龙生的呢,史书还说刘邦到哪里,就有一股白气跟着他到哪里的,这些都当不得真,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有些解释不了的事情,用神话代替是非常常见的,哪怕是出现在史书中。



而钩弋夫人所谓怀胎14个月也不过是为了增添自已的神秘色彩,为将来的皇帝之位作铺垫的,要知道当年汉武帝他妈生他的时候,还说梦到肚子中有太阳呢,这些不过是为了增添神秘色彩,以及天意所为。

我相信汉武帝的选择和判断力,况且汉武帝又是唯二的当事人之一,对于自已62岁有没有生育能力,汉武帝会不清楚吗?虽然晚年的汉武帝有过糊涂的时候,比如巫蛊之祸,但汉武帝还没有糊涂到连自已能不能生儿子都不知道。



再说了,汉武帝原本没有打算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因为原本就有个太子刘据,这是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了,如果没有巫蛊之祸,根本就不存在换太子的意图,而且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而死,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并且在刘据去世之后,首先被考虑立为太子的,也不是这个刘弗陵,而是汉武帝其他的儿子们,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考察,到最后,都不争气,汉武帝才考虑这个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立为太子。



再说了,如果没有血缘关系,满朝文武百官也不会答应,如果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立为皇帝,将会天下大乱的,而汉武帝其他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绝对是第一个起兵造反的。

汉武帝为什么会立刘弗陵为太子呢?

简单的说,就是刘弗陵最聪明,汉武帝觉得刘弗陵像自已,再加上其他儿子不争气,于是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的长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自杀身亡,汉武帝的次子刘闳18岁就去世,三子刘旦在刘据去世后,主动上书到京城,有逼汉武帝立其为太子的意图,被汉武帝削地处罚,也失去太子之位。

汉武帝的四子刘胥因为喜好玩乐、搏击,没有法度,也被排除太子之位,汉武帝的五子刘髆因为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密谋立刘髆为太子,并且赌咒汉武帝,而受到排斥,再加上刘髆舅舅李广利投降匈奴,因此也不可能立为太子。



考察来考察去,只有汉武帝幼子刘弗陵有资格又有能力被立为太子,于是刘弗陵就被立为太子,同时汉武帝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为的就是防止母壮主幼,外戚干政,太后淫荡的事发生,汉武帝是绝对的冷静和高超的政治能力。

这样能力出众的汉武帝会弄不清楚刘弗陵是否自己亲生儿子吗?这真是对汉武帝的污辱啊!宫中有众多的御医告诉汉武帝生理常识,朝中有众多的耳目告诉汉武帝钓弋夫人是否有阴谋,这些汉武帝是绝对能判断的。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刘弗陵就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至于怀疑汉武帝62岁没有生育能力的人,可以去补习下生理常识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汉武帝这一生是聪明睿智的,但是他一生之中犯了一个最大错误,那就是听信了自己身边的小人,杀死了自己最大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据,最终是让这个庞大帝国丢失了最佳的继承人,汉武帝没有办法才选择了自己最小的儿子刘弗陵。


这个是汉武帝亲生的儿子是没有错的,汉武帝英明一生,不可能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分别不出来。

汉武帝之所以选择这个儿子最好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孩子非常聪明,而其他的孩子不中用,所以最终是让汉武帝选择了最小的孩子刘弗陵

其实按照汉武帝这一生最好的安排,就是自己死了最大的儿子继位,但是没有想到自己最大儿子被奸人给害死了,还据说江青是和当时的夫人是有染的,甚至有人说刘弗陵就是他们的孩子,但是这个是不可能的。

汉武帝不会这么糊涂的把自己孩子认错,他之所以最后选择刘弗陵,那就是其他孩子都已经大了,非常的不听话,甚至对于皇帝的位置是虎视眈眈,汉武帝看在眼里这些孩子是不可以用的,而刘弗陵从小就非常单纯又特别聪明。



汉武帝给他留在身边的辅助大臣都是非常厉害的,同时能够互相制约住,相信在他的培养下,国家可以慢慢的恢复下来,这也是汉武帝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不希望国家再一次动乱,再去打匈奴了,最重要是要休养生息。


最帅汪公说


刘弗陵非刘彻亲生?天大笑话!

刘弗陵,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小儿子,母为钩弋夫人。八岁继位,在位十三年,二十一岁崩,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刘弗陵出生和别人不一样。据史记载,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在娘肚子呆了十四个月才出来。他的妈妈勾弋夫人以“奇女子气”而得刘彻的宠爱。老夫少妻,恩爱无比。刘彻是典型的老来得子(刘彻62岁时生刘弗陵),所以特别喜爱刘弗陵,有意传位于老疙瘩。就命令宫庭画家画了“周公辅成王”的这么一幅画送给掌军权的大臣霍光,向群臣暗示,欲立刘弗陵为皇太子。

刘彻这么想了,也这么做了。刘彻的三儿燕王刘旦上书父皇,毛遂自荐,刘彻大怒,杀其使者,削其三县。大将军李广利和刘大丞相私谋拥立昌邑王刘老五,结果一个被逼投奔匈奴,一个被腰斩。刘彻为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勾弋效仿吕后,将刘弗陵生母勾弋夫人赐死。可怜的刘弗陵八岁刚当上皇帝,就成了没妈的孩子,只能晚上沒人时低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霍光像

南宋洪迈评价说: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

刘弗陵还是遗传刘彻的基因,在大臣霍光的辅佐下也算是个好皇帝。开创了“昭宣中兴”,史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曹丕说: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体不承圣,化不胎育,保失仁义之德,佐无隆平之治,所谓生深宫中,长妇手矣,德与体并,智与性成。

(曹丕一反当时社会高成而下昭的观点,认为昭帝优于成王。曹丕指出成王生长于优越的环境中,却疑惧周公,直到打开《金縢》才幡然醒悟。而昭帝虽处于一个充满危机的环境里,却“德与性成”,坚定地信任霍光。曹丕充分强调昭帝对霍光的信任,令成王相形见绌。)

最后,千万别以“父非武王,母非邑姜”就妄断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生的。


吴建彬626


公元前141年,

十六岁的刘彻登基成为大汉朝的皇帝。

公元前87年,

七十岁的刘彻在五柞宫驾崩。

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是仅次于康熙、乾隆皇帝,在位时长排行第三的皇帝。

汉武帝一生文治武功可彪炳千古,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子嗣稀薄,准确地说所生的儿子少,就六个: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

汉武帝为什么子嗣少,用现代医学分析原因可能有两点

一、汉武帝早年孜孜不倦地求仙问道,估计被方士们忽悠没少吃什么玉屑、汞炼成的丹药什么?损伤了机体。

二、汉武帝即位之初,窦太后掌权,皇位没做稳之前,需要依靠阿娇皇后和长公主嫖,阿娇不会生育,四处寻医问药,据说光花的药钱就上百万,这期间汉武帝的身体和心理不可能不受影响,因此他喜欢微服出去狩猎,甚至有龙阳之好,也就顺理成章。

关于刘弗陵是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其实是存在争议的。

第一,刘弗陵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二了 ,六十二高龄还有生育能力吗?

理论上有,但是毕竟少。

第二,刘弗陵是怀胎十四个月生下来的,用现代科学技术解释,这显然不符合科学逻辑。

第三,燕王刘旦起兵讨伐。

汉昭帝初立,皇帝的继位诏书发布给诸侯时,燕王刘旦不服,说诏书的玉玺盖的比平时小,是伪造的。

说自己身为汉武帝长子不被立,大臣却拥立一个八岁的小屁孩,重蹈吕后乱政覆辙 ,提出“立者疑非刘氏。”还四处散布刘弗陵不是汉武帝儿子——“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

燕王刘旦还勾结上官桀和盖长公主谋反,最后被镇压。

第四,有人冒充卫太子。

昭帝在位第五年,夏阳男子张延年跑到未央宫北阙,自称是卫太子,冒充已经死去的太子刘据,在皇宫门前堂而皇之的叫嚣,最后以诬罔罪,被腰斩。

当然,我相信汉武帝应该是笃信这个孩子是自己亲生的骨血,老年得子,汉武帝对刘弗陵的疼爱可想而知。

而且,汉武帝之所以那么喜欢小儿子,决定宁可弃长君而立幼子,我本人揣测汉武帝应该还有一重因素在里面。

那就是,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怀念,对霍去病的儿子怀念。

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四岁。虽然他曾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但他却留下一个儿子霍壇。汉武帝非常疼爱这个孩子,让他承袭霍去病的爵位,把他抚养在身边,根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在泰山举行登坛祭祀时,身边除了宦官,还带着霍壇,仅就霍壇。似乎比亲儿子还亲。

可是就在泰山祭祀完,汉武帝到海边求仙时,霍壇却暴病而亡,从生病到死就一天时间。

当时刘彻汉武帝的心情应该悲痛不已,原定的行程也做了大的调整,即便他一生再冷酷,但是霍壇的死,肯定给他造成巨大的心里伤害,而这个时候刘弗陵出生,也许在他内心,汉武帝刘彻把刘弗陵当成了霍壇再世,把刘弗陵当作是上天的一种恩赐。

这种情愫下,汉武帝对小儿子的感情自然不一样。

当然也可能是钩弋夫人在汉武帝身边,知道他对霍壇夭折,有太深的不舍,想法子生一个儿子,当然这也不是她想有就能有的,但是,宫廷里,每个人都在为权力算计,不排除有人挺而冒险。

但是,这不过是一种揣测,之于刘彻来说,他一定是笃信这个孩子是他的血脉,并郑重其事传位给自己疼爱的儿子,将其托付给几个倚重的顾命大臣。

说刘弗陵不是武帝所生,后人就是不嫌事多~大家姑且随意一听,纯属笑谈,别当真哈

不然汉武帝该冲你瞪眼了~


开涮历史


刘弗陵是刘彻的儿子应该无疑义,之所以引出这个疑问由于二个问题存在,一是刘弗陵十四个月出生,二是武帝六十多岁才有这个儿子,加上后来燕王有意误导而成。怀胎十四个月可能为后宫夺宠假孕,或误诊。而武帝登基之后,一直因为不能生儿子而造成人心惶惶,其舅父太尉田蚡曾因此暗中勾结淮南王刘安,直到二十九岁时,卫子夫才为他诞下长子刘据,破除了他不能生男的谣言。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刘闳刘旦等五位儿子先后出世。生育晚从而比常人生育年龄更长是可能的,并不能证明刘弗陵不是他亲生的。

刘弗陵之立,得益于之前各位长兄的揣摩上意失策,刘闳早死,刘旦在刘据死后,自以为论长也该轮到他当太子了,就在燕国上书武帝,请求入宫宿卫,这是亲近皇帝,随时可以登基的距离,武帝看出他的用心,大怒,立斩来使,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国三个县邑以示警告。四子刘胥力能博狮虎,可惜作风散漫,难以承担重任。五子刘髆机会最大,可惜犯了武帝大忌,有强力外援左丞相刘屈氂和舅父李广利,而二人也不安于位,暗中图谋拥立刘髆。因左丞相刘屈氂诅咒汉武帝事发而被疏远。

这样一来,刘据死后四位可以上位的兄长一一落选,刘弗陵成了唯一合适人选,因其幼小,尚没有做事和犯错的能力,倒成为武帝心中的首选。而对于幼君的问题,武帝应该也有深思熟虑过,就是让霍光等辅政,执行他后期的治国方向,主要目的是改弦更张,更改用武国策,转为文治。

刘彻刘据父子反目,事起巫蛊之祸,深层次却是父子治国理念的交锋,武帝以少年登上帝位,雄心勃勃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先后出击匈奴,打得北敌远遁,汉朝也因此大耗国力,逐渐民不聊生,等到卫青霍去病死后,后武帝时代依然崇尚武力,远征西域,继续攻打匈奴等,弄到国库空虚,民变四起。太子刘据多次规劝无效,父子二人的理念冲突,在卫青生时尚能调和,至此裂痕扩大,朝臣中反战派系以太子为中心对抗武帝的拓边国策。武帝掀起一次次政治大清洗的同时,也起用酷吏如江充苏文等,进行横征暴敛,支持征战。在此过程,无意中在扩大化的巫蛊之祸中把太子牵入,弄至不可收拾,杀妻杀子。后来虽有悔意,已是无力回天。但武帝的开边国策也在此产生转折,随后出台的轮台罪己诏等,都可以看出他改变国策的心意。

刘弗陵出生时,汉武帝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体格健壮、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特别宠爱并对他抱有很大期望。结合上述诸子的落选,和国策后续等原因,刘彻最终选定了幼子,却把执行他命令的希望放在辅臣身上,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还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助。这些人中,无疑是以霍光为主的,后来霍光在推行武帝改变国策的遗命时,还受到极大的阻力,便召开盐铁会议,让贤良文学与桑弘羊当廷辩论,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评估,才真正完成转武为文的国策,达到让国家休养生息的目的。


南方鹏


根据正史记载来说的话,毫无疑问刘弗陵确实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在整个正史记载来说其实没有任何争论的。

但是在一些野史里就把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儿子画上了问号,认为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是和别人私通生下的刘弗陵。因为刘弗陵的出生,还有汉武帝后来的举措就有太多的谜团了。

首先就是刘弗陵出生的时候,当时汉武帝已经是62岁了,不得不说在现代来说如此高龄生孩子都是一个大问题,更别说在两千多年前了。汉武帝这个时候有没有生育都是大问题。其次来说怀孕十四个月,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了刘弗陵,按照现代医学来说怀孕42周以上还没有出生的那就大大的有问题了。42周也不到十一个月。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生下刘弗陵,这十四个月是按照汉武帝临幸赵婕妤的时间由太监记录的,所以说这其中肯定是有问题的。还有就是汉武帝去世之前为什么要杀了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在正史上面的记载就是因为汉武帝怕外戚乱政,外戚乱政在西汉王朝确实是最严重的,从这点也可以解释的通。但是也有很多的疑点,汉武帝当时已经是立了刘弗陵为太子,木已成舟。托孤霍光,杀了赵婕妤目的就是让霍光继续追查刘弗陵的身世。后来刘弗陵22岁就死了,而且死后没有留下后代,更是让原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继承了皇位,霍光的目的难道真的就只是扶持一个没有任何靠山的刘病已上台吗?

汉武帝既然怀疑刘弗陵的出生为什么还要把皇位传给他呢?前面说了刘弗陵已经是太子了,木已成舟。当然最关键的就是汉武帝没有选择了。自己长子原太子刘据被自己杀死了。次子刘闳早早的就夭折了,三子刘旦在巫蛊之祸之后也是觊觎太子之位,但是被汉武帝发现,早早的就不得汉武帝的宠信了。四子刘胥根本就是一个傻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且整天游手好闲,把江山给他那就真的完了。五子刘髆,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后来投降匈奴,而且刘髆也在汉武帝去世之前就死了。那么这个时候就只剩下刘弗陵了,而且汉武帝虽然有所怀疑,但是没有证据,这个时候也没有儿子可以传位了,所以于是只能传给刘弗陵,然后托孤给霍光,让他继续追查,后来刘弗陵不明不白的死,已经刘病已不明不白的登基难道不是汉武帝事先就想好的吗?


中国历史研究所


公元前87年,年仅八岁的刘弗陵被立为太子,旋即在汉武帝去世后即位。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之前发生了一件事,即他的生母钩弋夫人被杀了,汉武帝为了不再出现吕后干政的局面,来了一个杀母立子。这本来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但有人据此认为刘弗陵并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再加上刘弗陵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多岁了),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汉武帝并不糊涂,他怎么可能会让非亲生子成为太子,他甚至都不会允许非亲生子成为他的儿子,留在他的身边,又怎么可能把江山留给别人的儿子,他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时候,又不是没有别的儿子了,皇家血统不容玷污,汉武帝这样的帝王是不会容许那样的事情发生的,再说,刘弗陵虽然是汉武帝在六十岁之后才有的儿子,但是古代的帝王,六十岁之后还有孩子出生的不惟有汉武帝,向李渊、朱元璋等,都能做到,这也算正常。

汉武帝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嫡长子就是我们熟悉的戾太子刘据,其实我们看汉武帝时期的情况,刘据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也是未来皇帝的最合适人选,他是嫡长子,又有才干,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偏偏汉武帝觉得刘据背后的卫氏家族会成为一支强大的外戚力量,所以才有了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牵连人数如此之多的巫蛊之祸。

刘据自杀了,卫子夫自杀了,卫氏家族基本算是没了,但是汉武帝也失去了合适的太子人选。他的次子刘闳不到二十岁就早亡,第三子刘旦和第四子刘髆因为觊觎太子而被汉武帝放弃,第五子刘胥又是一个靠拳头说话的不着调儿子,所以汉武帝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最幼子刘弗陵身上。

但是刘弗陵毕竟年龄太小,当初刘据自杀的时候,刘弗陵不过才是个四岁的幼童,这让汉武帝很为难,选来选去还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选择了刘弗陵,但是,汉武帝还是怕后戚干政,说不定在他死后,钩弋夫人会和吕后一样摄政,这是汉武帝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在立这个幼子为太子之前,汉武帝决定杀了钩弋夫人,你好,在政治和权力面前,再美的美人,再亲近的枕边人,都能够放弃。

说起来,汉武帝的女人们,结局还真就都不怎么样,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氏,也就是馆陶公主的女儿,汉武帝其实认真算起来就是靠妻子上位的人,但是这个陈氏在成为皇后后并没有为汉武帝生下孩子,后来又因为巫蛊直接被废了。而第二任皇后就是卫子夫,卫子夫从一名歌女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的确励志,为汉武帝生下了三女一子,但后来在巫蛊之祸中自杀。

而李夫人生下皇五子后病逝,王夫人生下皇二子,后来也早早的去世了,然后还有这个钩弋夫人,生下汉武帝最宠爱的儿子刘弗陵,同时也因为这个儿子要被立为太子,所以钩弋夫人只能离开人世。

钩弋夫人当时所犯的错实在是小之又小,但对于诚心想让她死的汉武帝来说,已经足够了。钩弋夫人死后不久,也就是公元前87年的三月份,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两天后,汉武帝去世,然后刘弗陵继位。在刘弗陵成为太子之前,汉武帝早已经为他选择好了辅政大臣。他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的图,并下遗诏让霍光辅政,于霍光一起的还有三个人。

周公和周成王的事迹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资料。这里还是继续说汉武帝和刘弗陵,汉武帝自认为做了最妥当的安排,但是他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刘弗陵会英年早逝。

孩童时期的刘弗陵身体健康、聪明活泼,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儿子,但长大后的刘弗陵身体却不怎么样,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刘弗陵去世了,而这个时候的刘弗陵还没有子嗣,于是霍光等人只能从汉武帝别的儿子的后代中选择继承人。

刘髆的儿子被扶立为皇帝,但是这位被幸运女神砸中脑袋的刘贺并没有在皇帝位子上坐多久,实际上他只做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赶了下来,然后刘据的孙子刘病已被霍光选中,这就是未来的汉宣帝。

世事难料,汉武帝怎么也没有想到,兜兜转转,皇位还是回到了刘据这一支。如果他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或许在巫蛊之祸中还是不会手软,毕竟皇权历来都是用鲜血浇筑成的,汉武帝既舍不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又不肯让自己百年之后的皇权被外戚势力削弱,所以他的选择不会改变,毕竟,对于刘弗陵这样的一个孩童,汉武帝也是到了去世前两天才让他做了太子。


尚宫女史


刘弗陵非汉武帝亲生儿子?这又是哪个阴谋论者的说法。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同时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八位皇帝。他是汉武帝和赵婕妤,也就是钩弋夫人唯一的儿子。这是事实,根本不存在什么刘弗陵非汉武帝亲生这种说法。

据说汉武帝早年间在一次巡游狩猎的过程中,正巧路过河间国。当时有占卜相士告诉汉武帝,此地有奇女子。后来女子赵氏被汉武帝的手下找到,据说当时赵氏双手紧握,不能伸展开来。汉武帝觉得奇怪就亲自动手掰开了赵氏的手。结果轻而易举就做到了。在赵氏手心中汉武帝看到其紧紧地握着一只小玉钩,所以汉武帝觉得相士说的非常对,就把赵氏带回了皇宫,称其为“拳夫人”,又称为“钩弋夫人”。

当然立,这个说法过于玄幻了一些。所以也有很多人认为,钩弋夫人赵氏,很可能是天生的小儿麻痹,所以其双手不能正常展开。但因为她生的美貌,所以还是被汉武帝所宠幸了。要知道汉武帝在历史上可是一个最好色的皇帝。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汉武帝都是嫔妃最多的皇帝。号称“无女不欢”的皇帝,就是汉武帝。所以说美貌的赵氏让汉武帝忽略了她的天生缺陷,也不是不可能。

由于赵氏受宠,所以赵氏很快就晋升为婕妤,居住在甘泉宫中,她的宫殿也被命名为钩弋宫,所以也称钩弋夫人。前94年,钩弋夫人赵氏给汉武帝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刘弗陵。传说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于是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

巫蛊之祸后,太子刘据自杀身亡。大汉朝的太子之位也随之高悬,汉武帝也一直没有再次册立太子的意思。三皇子刘旦认为汉武帝剩余儿子中自己年纪最长,按次序排下来,皇太子之位置必然归属自己,所以像汉武帝自荐,但汉武帝并不钟意刘旦,所以刘旦不仅没有落下皇位,反而自身还被汉武帝给结结实实的处罚了一顿。四皇子刘胥骄奢淫逸,汉武帝十分不喜,所以刘胥也没有资格。五皇子刘髆是李夫人所生,李广利的外甥。巫蛊之祸中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就多有小动作,想要拥立刘髆,所以汉武帝对刘髆印象也很不好。

本身汉武帝就没有多少儿子。这么一盘算下来,能让他看上眼的儿子还真没有,正好这时年幼的刘弗陵印入了汉武帝的眼帘。年幼的刘弗陵和汉武帝小的时候非常像,所以汉武帝对于这个小儿子刘弗陵也就下了很大的功夫观察。最后汉武帝发现刘弗陵非常的聪明伶俐。所以汉武帝下定决心要册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但汉武帝也知道刘弗陵年幼不堪重任。所以命令内廷画师画了一张“周公辅成王”的画像。一方面是告诉臣子们自己要立刘弗陵了。另一方面想要告诉臣子们,希望他们可以像周公一样用心竭力的辅佐幼主。前87年,汉武帝病逝,刘弗陵顺利继位,同时也开始了权臣霍光专治时期。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