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真正原因

“焚书坑儒”这个典故很多人都听过,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受争议的事,秦始皇被称为暴君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来源于这个。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焚书坑儒”并不是同一件事,甚至焚书的主张者并不是秦始皇,在那段历史里有两个人都主张过焚书。第一次发生在秦孝公时代。提出者是商鞅,商鞅改革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其改革内容其中一条就是“燔诗书而明法令”,但是史书没有具体记载怎么焚、焚哪些。

第二次发生在秦始皇时代。提出者是李斯。


揭秘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真正原因


公元前213年,这一年,国泰民安,秦始皇很高兴,就在咸阳宫中摆了酒宴,请了当时的朝臣和七十位博士。喝酒时一位名字叫做周青臣的仆射就来祝酒,称秦始皇非常厉害,统一了天下,还把诸侯制改成了郡县制,让以后的人都没有战乱的忧患了,您的子孙也能千秋万代。秦始皇听了这马屁,心里也是非常得意。

但这个时候,一位来自齐国的博士,淳于越。趁着酒劲,跑到殿中央说,周青臣是个奸臣!

淳于越发表了自己觉得秦始皇专政的不好要学习周天子分封诸侯。让秦始皇学习一个因诸侯太多发生争分天下局面的朝廷,也不知道这淳于越怎么想的。秦始皇作为皇帝,不能对淳于越这貌似忠心的举动采取强力的打压手段。于是,他就把这个问题又踢回给大臣们,让大家议一议。

揭秘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真正原因

这个时候李斯跑出来反驳淳于越的观点。他说三王五帝都不是照搬前代的成法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相适应的法令。以前战国的时候,因为诸侯相争,所以都喜欢以重金延揽当时的游学之士,导致这些自以为读过几本书的人错误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随心所欲的对国政指手画脚。但现在已经是天下一统的时代了,老百姓都安心在家种田或从事小手工业,士大夫应该好好学习我们当代的法令规定。不要一味打着古代的旗号来非议国政,这是非常有害于国家的。坚持实行郡县制的理由如此充分,但底下那帮思想僵化的老顽固却始终不停的提出这样那样的反对意见。于是,李斯趁淳于越事件的机会,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解决该问题一劳永逸的办法。

揭秘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真正原因

他上书向秦始皇提出,现在的这些学者习惯于以古非今,不仅非议时政,还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百姓,在法令下达的时候,喜欢加上自己的想法和评议,街谈巷议,煽动和引导那些无知的老百姓诽谤国家的正式法令。这样下去,会极大的损害君权的威严,底下甚至可能会结成私党威胁国家政权!于此,他便提出了“焚书”一事。

秦始皇看了以后,觉得这个意见很好,就同意了。李斯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他从大臣们的争论中闻到了国家分裂的危险味道。他很清楚,要维持帝国的“大一统”,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文化。所以他瞅准时机提出了焚书的建议。秦始皇丝毫不犹豫,当场拍板,“就按你说的干”。

揭秘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真正原因

“坑儒”这件事发生在“焚书”的次年。事情的起因是秦始皇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成仙之术,重金聘请了很多方士来帮他实现这个愿望,其中有俩方士,一个叫侯生,一个叫卢生,无法完成之前在秦始皇面前做出的承诺,怕被秦始皇砍头,就偷跑了。

秦始皇一听勃然大怒。便要查这帮所谓的方士,是不是都有类似妖言惑众的行为!这帮方士有没有长生不老的方子不知道,但都是软骨头,贪生怕死。一被抓,就开始乱咬人,转眼功夫,就举报了四百多个人。秦始皇当然不手软,把这帮人一股脑都坑杀了,并且公告天下。同时,将很多与之有关联的人流放到边境地区去戍边。

坑儒与焚书完全无关系。焚书坑儒就是历史抹黑秦始皇的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