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美團式就業能留下來麼?

作者 / 姚贇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農曆二月初一,從老家再回到海口的趙彬(化名)目標很明確——賺錢。

賺了錢,才能維持生計、養家餬口;賺了錢,才能讓剛盤出去的理髮店,有機會重新開張。

盤出店面後,趙彬一度變得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因為我是做理髮的,認識很多朋友也是做理髮的。他們一直邀請我去他們那裡上班,工資、提成什麼都能給我高一點。但我又放不下去那個臉,原來我也是開店的,現在落魄,但還是不想去朋友那裡打工。”

迷茫中,通過介紹,趙彬加入了美團,成為一名眾包騎手。

美團數據顯示,自1月20日疫情爆發至2月23日,美團外賣騎手崗位新納7.5萬人,其中一半以上在本省就近就業,六成以上來自工廠工人和服務業從業者。當疫情按下暫停鍵後,曾經相對的用人平衡出現了傾斜,無工可做與用工荒之間,如趙彬這樣的跨行而來的“靈活就業者”不再是少數。

每一組就業數據的背後,是一家人的生存現狀。

在這個特殊的節點,趙彬們值得被關注:他們最關注的是什麼?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對未來的規劃是什麼?另一端,正在積極紓困的企業們,也提出了諸如“靈活就業和長期就業相結合”的方案。面對現實倒逼出的“新物種”,各大平臺的如何運轉,實際操作效果又是如何?該模式的價值和意義在哪?又將帶來何種改變?

本次,我們以美團為例,從員工、就業、產業鏈、用戶、社會責任等多個角度來看,疫情下企業如何實現自救與突破。

後疫情時代,美團式就業能留下來麼?

Tony老師到騎手

年前的趙彬還是一位擁有一家理髮店的Tony老師:這家理髮店位於海口,80多平方,規模最大時有9個員工,2018年開業時他投入了25萬。而現在,趙彬已經成為一名美團騎手,為了跑更遠、接更多的單,過去一直用來代步的電動車被他換上了一個更大電量的新電池。

美團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20日至今,美團招了7.5萬個外賣騎手,其中,37.6%來自餐飲等生活、生產服務業,27.2%來自制造業企業,13.8%來自小微創業者,2.8%為務農人員,18.6%來自畢業學生或其它。

電動車的電量代表著一天能跑的公里數,意味著收入的最大值,但就算是更換了更大電量的電池,對於電量趙彬依舊精打細算:“每次都是一定要把電跑完,有時候只要離家不遠,我寧願推車回來,這樣就可以再接一單,我自己推車回來也可以。

事實上,對於一個新騎手來說,如何把電量用在刀刃上、如何才能不超時,才是難點。

新騎手在規定時間內找到地方本就不易。疫情下,無接觸配送、封路、關卡等臨時防疫措施,無疑升級了配送難度。小區封閉,不少小區只開一個進出口,而騎手們大多依靠經驗來累積周邊小區進出口的“小數據”。

這對跨行而來的“新晉騎手”趙彬來說,時常會跨越七八公里,在一個陌生地找到“接頭”的地方——因小區封閉,不少地圖在“最後100米”有失靈的風險。這樣的情況下,對一個新人來說,不時就會超時的情況:“前幾天送的一個單,他自己住在哪兒都不知道,定個位置還定個錯了,那一單超時了,讓我找半天,都無語了。”

不過在趙彬看來,大部分的用戶都特別配合和理解:“找不到位置後,打個電話聯繫下基本就能找到了。而大部分的外賣也送不到小區內,要麼在樓底下等人家下來拿,要不給人家放在保安亭。”

“上班拼命跑單,下班陪孩子”成為趙彬騎手生涯的生活常態。

21歲的趙彬,有一個1歲零2個月的孩子,分外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只要不上班就會在家帶孩子:“平時,我早上走的時候,他還沒有醒,下班回來就陪他玩一會兒,但沒玩一會兒他就要睡覺了。”

趙彬自己對疫情並沒有什麼恐懼和擔憂,但因每天跑出來接觸不同的人,他的家人反而更擔心他:“家裡人擔心我,就是說讓我注意點啥的,儘量不要和人接觸之類的,我說這倒沒什麼,勤洗手和消毒就行。”

就像疫情期間,戴口罩、消毒箱子、量體溫是騎手們的標配一樣,下班後,哪怕再累趙彬也嚴格執行進屋前的安全流程。跑完一天的趙彬,回到家後都在重複同樣的動作:到門口的衛生間洗手,脫掉外衣進行消毒清洗,洗腳,給自己全身消毒,然後再進門抱抱孩子。

現在的趙彬是美團眾包騎手,他想著做專送做,這樣收入就能多一些。

從美團近期發佈的數據來看,目前新增的7.5萬騎手中有六成左右是眾包騎手。

美團的騎手用工方式大體可以分為兩種:眾包騎手和專送騎手。眾包騎手根據自己的時間決定配送時長,即使有正式工作,也可以利用空閒時間接單賺錢;專送騎手則是全職工作,收入也相對更穩定,需要遵循各地加盟商配送站點的時間安排。

換句話說,眾包類似於兼職,相對自由但收入不如專送。而專送就是全職,收入穩定,但是相比眾包也會累很多。

“我想繼續開理髮店,不放棄理髮店,賺點錢繼續開。”

明知會累,趙彬還是一直在爭取加入專送名額,可能為的就是早日讓剛盤出去的理髮店儘快重新開業。

後疫情時代,美團式就業能留下來麼?

用工荒下的“就業荒”

趙彬並非個案,餐飲、理髮、旅遊等主要依靠線下的行業,受到了最直接的衝擊。

從近日美團調研中能發現,成為美團騎手的原因中,所在工廠、餐飲、商鋪沒開工、沒收入佔36.7%、閒著也是閒著佔24.2%,之前沒有工作春節後先做騎手的佔14.3%,其他佔12.8%。

後疫情時代,美團式就業能留下來麼?


疫情按下暫停鍵後,曾經相對的用人平衡,出現了傾斜:失去線下這塊主要收入來源後,員工無事可做外,工資成為線下餐飲企業不可承受之重;另一邊,線上生活服務類平臺,因訂單激增,人手不足,超負荷運轉下,“用工荒”問題凸顯。

“靈活就業”這才應運而生,這或將解決一些地方異地復工的難題。

2月16日至19日,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完成了一項涉及14省98縣104個“零疫情村”勞動力流動情況的調查(不包括湖北省)。

報告指出:在全國百餘個村中,只有極個別村有一定規模的勞動力流動,絕大部分村莊勞動力跨區域流動低於20%,大部分村莊年後勞動力外出為個位數,一些村莊為零流動。平均起來,農村勞動力跨區域流動比例低於10%。其中,河南、安徽、四川等勞動力流出大省的流動比例最低。

其中,截至2月17日12時,慈溪市1300多家規上企業中,累計開工數量達到923家,復工率為70%。

後疫情時代,美團式就業能留下來麼?


246家復工企業中,復工總人數僅有8084人次。其中,復工人數達到100人的企業僅8家,佔總數的3.3%,50人以上的41家,佔總數的16.7%,少於30人的企業達到143家,佔總比例的42.3%。具有強大生產產能的規上企業,絕大多數的生產人數都無法達到50人,遠遠少於正常用工量。

而多數員工無法按時到崗的原因也大同小異——

最嚴管制下,出小區都有限制,何況出市出省。於是,為解決該矛盾,包機接工人復工、靈活用工等方式應運而生。

2月12日,微信公眾號“有動力的煤”一項利用百度遷徙數據分析煤炭上下游企業復工情況的研究顯示,春節到正月十七日這段時間,今年廣東勞動力遷入數量僅為去年的31.4%,浙江勞動力遷入數量僅為去年的15.65%。

而該數據與百度地圖的“2020年春運期間全國總體遷徙趨勢圖”一致。

後疫情時代,美團式就業能留下來麼?

從“2020年春運期間全國總體遷徙趨勢圖”中能看到,對比去年春運遷徙數據,今年本該在1月26日開始的返程高峰,幾乎處於停滯暫停狀態。

也就是說,疫情防控導致了一個悖論現象:一方面,東部地區的企業迫切希望復工,卻因缺乏安全可用的勞動力而無法復工復產;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工卻閒置在家,想務工而不得。

當我們把經濟方面的“抗疫”舉措,放到一個更為宏大的敘事之中,便會發現:這次,各大企業針對用工給出的紓困方案,不僅是一次用人模式的更新,更是一次解決用人不平衡的“南水北調”。

在這種複雜的缺口下,“人”成為自救與破局的關鍵點。

後疫情時代,美團式就業能留下來麼?

春風起處是春歸

自利利他,不是不可實現的理想狀態。

疫情爆發後,餐飲企業失去線下這一收入來源的主要陣地。不少餐飲龍頭企業一邊公開表示賬戶上的資金只夠活3個月了,一邊發力外賣、上線淨菜、擴充產品線,積極展開自救,儼然一副過冬備戰的狀態。

陳春花教授曾在《協同》一書中提到:對於現在的企業而言,需要擁有一種能力,鏈接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鏈接相關產業的合作伙伴,還需要和其他產業、資本、顧客組合在一個共同生長的網絡中,這由“共生邏輯”統合而成。

對於外賣平臺來說,既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危機,如任餐飲商家自生自滅,最終的結果可能面臨商戶下滑、品類減少,當用戶無單可下後,平臺也將成為擺設。不過,更應該看到的是危中有機,能夠通過這次磨難使得平臺和餐飲商家的磨合更為順利,數字化的道路跑得更為順暢。

為此,各大平臺也紛紛做出了針對不同“端”的方案和支持。

以美團為例,針對用戶端,除了"無接觸配送",還推出了從上游到終端的全鏈條"無接觸"服務,抗疫與恢復餐企經濟兩手抓。1月30日,美團便將"無接觸配送"進一步升級為了"智能取餐櫃"。而後,為了讓用戶更加安心和放心,美團外賣繼續加碼安全保障措施,在"無接觸配送"基礎上升級推出"無接觸安心送"。

針對商戶端,2月26日,美團面向餐飲等生活服務業商戶啟動 “春風行動”,重點從增加外賣營收和穩現金流等方面幫助商戶復工復產,也在開源節流、安全保障、供應鏈服務等方向全面發力。

而貫穿兩端,能讓疫情下的各類服務順利實現,騎手是最主要的觸點。

2月24日,美團宣佈啟動“春歸計劃”,推出六大舉措助復工穩就業。“春歸計劃”包括崗位提供、就近就業、應屆畢業生、社招、服務對接以及培訓等六大要點。

該計劃的核心便是美團商業模式的兩端:

推進無接觸配送保障用戶生活,以及助力幫扶商戶。而就業、人力成為決定該計劃最終是否能有效執行的重要保障。

主要有以下六點:新增20萬個長期就業、靈活就業崗位;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提供就地就近就業綠色通道;招聘超1000名大學應屆畢業生;社招開放超3000個崗位;為商戶和從業者提供就業信息對接服務;美團大學為千萬從業者提供在線職業培訓。

靈活就業、就近就業、不等不靠就業、承接產業轉移,是主要特點。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團這一系列的操作滿足商業需求的同時,又緩解了“就業荒”。

數據顯示,這些新增騎手中,37.6%來自餐飲等生活服務業,27.2%來自制造業企業,13.8%來自小微創業者。

後疫情時代,美團式就業能留下來麼?


跨行而來的騎手,來自多個行業的眾多崗位,包括餐飲從業者、工廠工人、Tony老師、健身教練、護士、老師、網約車司機、保安、攝影師、退伍軍人、IT從業者、在校大學生、消防員、拾荒者,還有想要環遊中國的窮遊者。

上述崗位,都來自受本次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線下服務業行業。

2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高度關注就業問題,防止大規模裁員。

2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多措並舉穩企業穩就業。會議強調,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一項迫切任務是穩就業。穩就業就必須穩企業。

中經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各大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穩定市場情緒和秩序的作用,電商平臺、商戶、快遞物流等從供需兩側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堅實的良性支撐。

陳端教授還表示,這次疫情期間,大的電商平臺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疫情減震器”的作用,減輕了疫情帶來的心理恐慌加劇物資搶購和社會資源擠兌影響。

推出“春歸計劃”正是美團的社會價值及長期主義價值觀的踐行。疫情之中,社會需要更多的美團共擔“疫情減震器”的作用,用自己核心的商業能力來解決社會問題,回應當下“穩就業”需求的同時,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