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區塊鏈

據外媒近日報道,自去年Facebook就發行Libra召開聽證會被否後,為適應現有的金融監管要求,現著手對其機制進行相關調整。


而另一邊,與Facebook大張旗鼓備戰Libra相比,競爭對手騰訊似乎顯得“冷清”多了,但其實,要論發“幣”,騰訊實力並不亞於Facebook。


Q幣引發監管潮


早在2007年間,騰訊Q幣因其火熱程度,當時被某些人定義為“虛擬貨幣”,引發監管部門發聲。


故事要從騰訊發家史說起,在2002年以前,雖說騰訊憑藉QQ改變了國人社交溝通方式,但那時的QQ卻如同雞肋,只有投進去的錢,卻一直未找到業務的營收點,沒有營收來源,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致命的。


命運卻總是那麼的巧合,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無意間發現,一家叫“九城”的遊戲公司通過在遊戲內部發行遊戲幣,單月收入最高可達200萬人民幣。


既然如此,QQ是否也能發行自己的的遊戲虛擬貨幣?說幹就幹的創始團隊不久就設計出自己的虛擬貨幣——Q幣,便於用戶購買QQ秀。

騰訊區塊鏈


沒想到一經推出後市場火爆程度超出預期,QQ秀上線半年後,用戶購買人數達500萬之餘。


在此之後,騰訊團隊相繼推出QQ空間、QQ遊戲、紅鑽貴族等鑽石體系,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閉環式運轉的QQ世界,而Q幣,也成為這個世界裡唯一的通行證。


在當時率先出現過百度幣、U幣、天堂幣等等十幾種虛擬貨幣,但由於當時騰訊率先打響了網絡社交的第一槍,便捷、即時、免費的用戶體驗,QQ用戶數據呈指數級增長,而Q幣的使用用戶也隨之激增,雄居其他虛擬幣之榜首。


一時間,市面上相繼出現了Q幣的交易場所,Q幣代充平臺、論壇積分交換中介,淘寶代充平臺等等。查找當時資料發現,2006年湖南衛視超女總決賽,粉絲購買Q幣用於支持明星投票,淘寶當天Q幣交易額達幾十萬之多,甚至在當時有媒體報道,升值最快的不是人民幣,而是一種稱之為Q 幣的虛擬貨幣。


而後來,Q幣的火熱程度一度蔓延到了線下,用來進行實物的兌換,買家再將Q幣低於官方價轉賣給遊戲玩家,從而獲得人民幣。


但實際這樣一來,最終的受害者還是用戶,因為這類Q幣的來源絕大多數來源黑客盜號,

現在回想起來,80,90後恐怕沒有幾個沒被盜過號的,現如今也能找到當年的痕跡。


騰訊區塊鏈


盜取、黑市交易、虛擬物品、衝擊人民幣金融體系......一時間關於Q幣的相關言論在網絡上氾濫,謠言四起。


當年時任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法學院客座教授楊濤,發表了一篇《對Q幣等加強監管的建議書》,文章指出,Q幣僅具備了“貨幣”某些屬性,根本無法與人民幣相提並論,且應用場景僅限於騰訊產品內部,發展為一般等價物長路漫漫,但誰也無法預估後期發展勢態,若不及早防控,恐有可能衝擊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


“Q幣不具備貨幣的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只能單向流通。且只服務於騰訊產品內部體系,一旦脫離毫無價值。永遠都不會成為虛擬貨幣,更不可能衝擊人民幣”。對於外界的言論,這是騰訊當時給出的回應。


而後來輿論的討論引發了政府部門的關注,2007年中國14家部委以及央行聯合發起了針對虛擬貨幣交易行為的專項打擊行動,呼籲有關企業停止交易,以防被不法分子用來洗錢。同時指出將“加強對網絡遊戲中的虛擬貨幣的規範和管理,防範虛擬貨幣衝擊現實經濟和金融秩序”。


而在這之後,Q幣漸漸迴歸原態,或許它一直未曾遠離過,遠離的只是人心和利慾。


事後騰訊創始人馬化騰聲稱 ,技術已有多年沉澱,但騰訊從未想過發幣,一切以監管為前提。


而Libra似乎不這麼認為


Facebook作為世界級社交巨頭,手握27億海量用戶數據。和眾多企業一樣,利用現有資源拓寬業務戰線,是實現財富積累有效且快捷的手段。


而發行無國界虛擬貨幣Libra,在Facebook看來,是業務戰略最偉大的嘗試。


非政府機構發行流通貨幣,這在往日可謂天方夜譚。因為貨幣的發行、流通一旦被私人控制,輕則用戶隱私,個人財產安全無法得到保障;重則擾亂現有金融體系,引發國際經濟危機和挑戰執政黨政權的穩定。


換句話來,貨幣的發行流通權被私人掌控,相當於立國。故而Libra“立國”之路異常艱難。


在10月23日Libra聽證會上,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遭到美國眾議院47名官員先後發難。


騰訊區塊鏈


扎克伯格表示,自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國際貨幣體系,隨著以中國為代表世界各國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和美國金融業和基礎設施增長空間乏力,美元在世界經濟格局中話語權日漸衰弱。而要想繼續穩住美元霸主地位,就必須進行大膽創新。


而Libra作為一種錨定多種貨幣的支付工具,將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和新加坡元直接錨定,打造為無國界貨幣。


屆時美元將作為該工具內主要儲備金貨幣,不僅不會對美元現有金融體系造成衝擊,反而會增強美國經濟在全球市場影響力,用以對抗中國央行所發行的DECP。


但事實真如扎克伯格所言嗎?


要想了解扎克伯格背後企圖,需要了解兩個概念——超主權貨幣。


超主權貨幣是完全脫離主權,不由任何主權國家發行,用於全球範圍內穩定貨幣兌換。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應對美元所引起的經濟危機,擬推出首個超主權貨幣SDR,取代美元成為國際中心貨幣。


但由於SDR貨幣發行、流通、監管要求極其苛刻,尤其是一旦成功發行,將威脅美元霸主地位,遭到美國及其追隨者強烈反對,後來只在小範圍內流通。


與SDR相比,雖說Libra底層技術更加成熟,資金體量更加龐大。但其背後的金融理念和SDR可謂如出一轍,不受主權、國界、各國法律條款限制,全球範圍無堡壘內自由流通。省去貨幣兌換和外匯儲備,各國貿易往來將更加高效、頻繁,一旦成功,當屬國際貿易發展史偉大創新。


但現實情況是,超主要貨幣發行雖易,但監管極難,同時,由於各國間經濟、政治、民生環境差異,超主權貨幣難以適應各國不同市場需求。


同時,作為國家重要命脈的貨幣管理機構,被私人機構掌控,安全性和公平性都無法得到相應保障,最起碼很難說做到比現在更好。


故而就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難以令各會員國信服其金融理念,更不要談過往多次曝出用戶個人信息被洩露劣跡斑斑的Facebook。或許在扎克伯格眼中,打造超主權貨幣不是目的,因為其成功的可能性少之又小,資源豐富的Facebook很難不明白這個道理。


而與像其他公司自行發幣相比,獲得政府背書後發行數字貨幣,有著天壤之別,或許才是其背後真實意圖。


作者| 雪穗

出品| 星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