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危機後的“救市”難題:用納稅人的錢救助私人機構引爭議

文|二草軒

接著昨天的話題,繼續聊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今天主要想說的,是金融危機發生後,政府要不要救市這個問題。很多金融問題的背後都是人性問題,這個也不例外。

自由放任、公平競爭

在我們中國人的一般認識裡,這個問題完全不能稱為問題,大家覺得政府當然要救市啊,總不能眼瞅著經濟損失擴大而無所作為吧。但在西方,尤其是美國,這個問題是存在爭議的。

美國是“小政府,大社會”,信奉個人主義,在經濟方面秉持自由主義傳統,反對政府過度干預經濟。

典型的美式思路是這樣的:

大家在市場裡公平賺錢,只要不違反法律和政府規定,想怎麼賺錢都可以,政府不應干預。

所有人公平競爭的結果,肯定是優勝劣汰,有的企業做大,有的企業被淘汰。被淘汰的企業認輸出局,該破產破產,該重組重組。有競爭優勢的企業自然會做大做強。

這種自由競爭,會促進所有企業不斷提高生產率,從而推動全社會進步。

金融危機正是讓那些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退出市場的時機。如果政府出手救助效率低下、本該被淘汰的企業,則會造成市場扭曲失靈,引發道德風險。

這就是傳統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所秉持的觀念。

這套觀點在資本主義早期,對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可謂居功至偉。西方資本主義世界一躍成為全球領頭羊。

美國次貸危機後的“救市”難題:用納稅人的錢救助私人機構引爭議


複雜精密的現代市場經濟,易引起災難式後果

然而,轉折來了,就像我今天上午發的微頭條那句話說的,經驗最大的風險,就是在它失效之前,都一直有效。

一直有效運轉的自由放任的經濟制度,在1929—1933年的大蕭條期間,徹底玩不轉了。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主義內在矛盾性無法解決。社會總供給遠遠大於社會總需求。

這時,凱恩斯主義在美國橫空出世,救資本主義國家於水火。

原先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不是會造成社會總需求不足嗎,凱恩斯主義就主動創造需求。即主張政府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擴大支出,實行赤字財政,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此後,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有所加強,但主流觀點仍然是自由市場那一套,認為政府救市與自由市場的宗旨相悖。

但是,現代市場經濟已成為一個非常精密複雜的系統,一些規模巨大、在產業中具有關鍵性地位的企業一旦破產,極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給整個社會經濟運行造成災難式後果。

這其中,金融機構尤其重要。金融機構具有高度關聯性,個別機構發生風險後,必然影響交易對手、客戶和其他類似機構的心理。信心比黃金還珍貴,大型金融機構的風險會對原本脆弱的市場信心造成嚴重影響,加劇市場動盪,最終形成系統性風險。

如果政府對此放任不管,則違背維護公共利益的本職。

美國次貸危機後的“救市”難題:用納稅人的錢救助私人機構引爭議


“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

次貸危機發生後,有一個詞專門來形容那些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叫“大而不能倒”。意思是說這類金融機構業務範圍十分廣泛,一旦發生風險,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全球範圍內造成系統性風險。

因此,這類金融機構發生風險後需要政府救助,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市場信心,阻止個體風險蔓延至整個系統。

然而,政府的這種救助行為,某種程度上會鼓勵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的短視行為,使他們忽視風險、盲目追求高利潤。因為它們會覺得,只要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具備了系統重要性,政府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們倒下的。

這樣也對規模較小的、謹慎經營的金融機構不公平。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是,救市所用的錢必然是納稅人的錢。這就意味著,政府要用所有納稅人的錢,去為那些貪婪、愚蠢、短視的人埋單。

就像兩口子裡,一個兢兢業業上班,努力賺錢,量入而出,另一個瞞著對方在股市裡加足了槓桿,後來爆倉鉅虧,欠一屁股債,需要拿兩個人的共同財產來還債。這對前一個人就很不公平。

所以,政府是否應該出手救市,在美國是頗具爭議的問題。


美國次貸危機後的“救市”難題:用納稅人的錢救助私人機構引爭議


兩害相權取其輕

雖然頗具爭議,但即便在美國這樣一個自由主義氛圍濃厚的國家,政府最終還是救市了。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政府救助了貝爾斯登、美國國際集團(AIG),出資接管“兩房”。

這背後的邏輯是,雖然政府救助會引發道德困境,並且用納稅人的錢救助陷入困境的私人機構也不公平、不合理,但如果政府不救助,最終會損害包括每個納稅人在內的整個社會的利益。

換句直白的話說,救助,不公平;不救,大家都玩完。

這確實有一種政府和公眾被某些私人機構綁架的感覺,可現實就是這麼不完美。無過錯的人必須要承擔他人的過錯。

仔細想想,很多現實的不完美,都是來源於人性的不完美。人或多或少都有佔小便宜的衝動,做些損人利己的事。法律所懲罰的是那些很大的、後果嚴重的損人利己的事,但生活中很多小的、後果不嚴重的損人利己的小事,經常發生。

面對這些小事的時候,我們大多隻能認虧,自己偶爾可能也佔佔小便宜。所謂的市井氣不就是這麼回事麼。

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人性,造就了不完美的我們。我們依然要在種種不完美中努力生活,金融危機也一輪又一輪發生、消亡,但社會生產力總歸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的日子也總歸是越來越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