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城市需要,所以勇往直前!聊城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側記

全媒體記者 許金松 通訊員 唐慧珍 曲小棠

庚子年新春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熱鬧與喧囂。一時間,“宅在家裡”成了大多數人朋友圈共同的主題。在臨危受命、逆流而上的疫情防控人員中,除了醫護人員,還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毅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從事著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清理運輸、公廁日常維護等工作,他們就是“城市美容師”、戰“疫”場上的“逆行者”——環衛工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們的戰“疫”故事。


“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加入到防疫一線”

凌晨四點半,許多人還在睡夢中,聊城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監督考核員王健已早早起床,開始了一天繁重的監督考核工作。當前疫情形勢嚴峻,口罩成為緊缺物資,王健只能繼續戴上前幾天用過的口罩。他說:“現在口罩不好買,單位每人每天配發1個,有時候看見路上保潔員的口罩髒了、破了,就把口罩分給他們,我少用一個口罩,一線環衛工人就能多用一個,感染的風險就會減少幾分。”

因為城市需要,所以勇往直前!聊城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側記


因為城市需要,所以勇往直前!聊城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側記

在這個疫情陰影籠罩下的春節,環衛工人的工作量並沒有因為人流量的減少而減少,反而因為每天需要對果皮箱進行消毒而增加。面對這些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果皮箱,王健卻義無反顧——他每天都要把轄區內所有的果皮箱檢查一遍,有時候環衛工人忙不過來,他還會接過消毒工具上前幫忙,他負責的轄區內有4條道路,面積50多萬平方米,有60餘個果皮箱,每天從早到晚,連續一個多月,他一直這樣忙碌著……連日的奔波,他似乎忘記了,自己也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親。面對家人的擔憂,王健眼眶溼潤了:“我們是環衛工人,在全國都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時候,我們不能退縮,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加入到防疫一線,這樣才能對得起這身橘黃色的工作服!”


“多做點就是為戰‘疫’出一份力”

因為城市需要,所以勇往直前!聊城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側記


因為城市需要,所以勇往直前!聊城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側記

60名環衛工人,每天要負責收集、運輸東昌路以北產生的240餘噸生活垃圾,王秀橋就是負責收運這些垃圾的環衛工人之一。進入防疫階段後,王秀橋和全中隊職工沒有一刻清閒,既要保證日常的垃圾清理、運輸,又要負責垃圾中轉站和垃圾清運車輛的消毒工作,特別是隨著城區陸續出現確診病人,垃圾收集和垃圾運輸面臨的風險也大幅增加。

面對這個“燙手山芋”,他們沒有猶豫,更沒有退縮,他們通過實踐探索出了一系列阻隔“病毒”的好辦法:沒有隔離衣,他們穿上了雨衣;沒有KN95防護口罩,他們就在裡面戴一層布口罩,外邊戴一層一次性醫用口罩;沒辦法確定哪些垃圾攜帶“病毒”,他們就增加消毒頻次,垃圾傾倒前先消毒一遍,傾倒完成後再徹底消毒一遍……從春節到現在,連續一個多月,他們非但沒休息一天,還總是加班加點,早出晚歸。在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面對家人的擔心,王秀橋說:“國家有難,咱沒有救死扶傷的本事,只能把垃圾處理好,只要城市乾淨,大家安全,我們寧可多做點工作,這也是為戰‘疫’出一份力。”


“不怕,我有金剛不壞之軀”

張慧麗是聊城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監督考核辦主任,也是一名黨員。雖然是一名女同志,但是她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加入到環衛防疫隊伍中。疫情當前,防疫物資甚是緊俏,口罩更是“一貨難求”,她四處託人,第一時間反饋,終於在大年三十找到了口罩的貨源。整個春節期間,在貨源稀缺的情況下,她採購口罩1.5萬個,消毒液930瓶,酒精115斤,接收捐贈14筆。不管供貨方多晚送貨,她總是隨叫隨到,搬運人力不足,就擼起袖子自己搬……

在和供貨商打交道的時候,張慧麗同志都嚴格履行環衛處物品採購各項程序,除了要求保證貨品數量、質量,還一直勸說供貨商降低價格,一名供貨商瞭解環衛工作情況後,感動不已,直接向環衛工人捐贈1.2萬個口罩:“張主任,在您身上我真切地體會到了咱們環衛工人的敬業精神,你們真是不容易!”

購買物資少不了她,衝鋒陷陣更少不了她。道路一有情況,她立馬趕到,協調處理,還背起保潔員的噴霧器,幫保潔員對現場進行消毒,身體力行當好防疫先鋒。同事們開玩笑說:“你專闖禁區,是個危險分子。”她說:“不怕,我有金剛不壞之軀。”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把好關,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因為城市需要,所以勇往直前!聊城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側記

“大姐,咱們得把牆角再衝衝,蹲坑必須反覆消殺,您的口罩也要勤換……”在聊大醫院公廁,聊城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清潔隊一中隊副隊長崔瑩正在仔細檢查廁所內的消殺滅菌情況,並叮囑保潔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工作。疫情當前,崔瑩全身心投入到城區公廁疫情防控第一線。連續一個多月的超負荷工作,她眼睛熬紅了,面容也有些憔悴。

公廁雖小,事關民生。公廁管理直接與垃圾糞便打交道,來往人員多,防疫工作難度大,在這個又髒又累、感染風險極大的崗位上,崔瑩篤定逆行,堅持值守。為確保消殺無死角,崔瑩每到一所公廁,都會將防護消殺有關要求強調一遍,親自把關調試消毒液的濃度比例,和保潔員一起對公廁地面、蹲位、門把手、水閥開關等部位進行全面擦拭或溼拖,並再三囑咐:“要不定時消毒,一客一消毒,清潔工具每次用完都要用消毒劑進行浸泡,隨身物品也要進行消毒再消毒……”

在崔瑩的帶動下,她所負責的8所公廁保潔人員每天對廁全面消毒9-10次,對廁所門外及周邊環境也仔細噴灑消毒,保證公廁內外整潔、乾淨無菌,確保為市民創造安心放心的如廁環境。同時,崔瑩同志還在公廁張貼了《環衛作業防控指引》《致全體環衛幹部職工的公開信》,引導廣大職工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積極向進出公廁的市民宣傳預防措施及注意事項,傳播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導人們保持積極樂觀、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態,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正如崔瑩所說:“疫情不可怕,鬆懈才可怕,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把好關,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王健、王秀橋、張慧麗、崔瑩……他們只是環衛行業戰鬥在防疫抗疫戰線上的一個個縮影,他們的身後,還有許多疫情當前選擇逆行而上的環衛工人,從凌晨到夜間,從冰雪嚴冬到春暖花開,他們始終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勤勞的雙手掃去汙垢、消殺病毒,以實際行動築牢防疫的“銅牆鐵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