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魯迅《孔乙己》:思想迂腐的人,終究成不了時代的弄潮兒

重讀魯迅《孔乙己》:思想迂腐的人,終究成不了時代的弄潮兒


再讀魯訊《孔乙己》,首先這個人留給人的懸念是可悲可嘆,讀其文字,故事涼薄而又帶有現實的意義,像屋漏更遭連夜雨,殘敗的秋風吹打著搖搖欲倒的破屋,內心淒涼而又無奈地夾雜著著酸臭味。但最令人心碎的還是那個穿著長衫,窮困潦到,漫步在街頭巷尾,遭人冷嘲熱諷的窮書生孔乙己。自從他的出現,世間有了歡樂的氣氛,剖析孔乙己形象像極了生活中的″你我他″,時代一直在向前發展,社會還是那個社會,孔乙己形象的代言人卻層次不窮,比比皆是。

我們不難發現,儘管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人,但性格造就的形形色色的人,成了這個社會錯綜複雜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可總有那麼些人卻讓人感同身受,活出了另類。

不管在任何年代,任何社會,不被別人認同,超越他人認知底線,亳無疑問要被這個社會遺棄,成為這個時代的笑柄,漸漸被人厭棄,活得不倫不卑,悽悽慘慘,最終被別人遺忘,有你我這樣活,沒你我照樣這樣過,孔乙己存在不存在,都與我們的生活沒有大的關係。

魯迅筆下的孔乙已,落魄到毫無尊嚴的被人嘲笑,首先他本來也沒有大的出息,卻依舊不肯脫下那代表著舊時知識分子身份認證的長衫,散發著一股濃濃的酸臭味,他的出現讓本來冷清的店面變得熱鬧起來,正如魯迅這樣描述:

掌櫃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已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重讀魯迅《孔乙己》:思想迂腐的人,終究成不了時代的弄潮兒


01

生活中的孔乙己,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得過且過。

生活中的孔乙已,生活懶散,沒有目標,不修邊副,而且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得過且過的人也不在少數,讀書不專心,做工不務實,走到哪裡都沒有他住的地,只能討人嫌。恰如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是這樣的: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知識分子的象徵,他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信念,但他連秀才也沒考上,沒有功名利祿,又不肯從事勞動賺取收益,生活過得非常窮酸,端著讀書人的架子不肯放下,既顯得迂腐,又懶得出奇。

這樣特點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也大有人在。並且一直認為自己飽學詩書,說些讓人之乎者也,半懂不懂的詩句,以顯示自己的高學問。

生活中的孔乙己,得過且過,沒有理想,沒有努力的動力。

生活中的孔乙己,總想著走捷徑,卻總也走不了捷徑,因為他總害怕吃苦,事實上除了吃苦,沒有捷徑可走。

生活中的孔乙己總是高不成低不就,死要面子活受罪,小的事情不想做,大的事情沒頭緒,結果什麼也做不了。

重讀魯迅《孔乙己》:思想迂腐的人,終究成不了時代的弄潮兒


02

職場中的孔乙己只有高談闊論,沒有真實本領,高高在上,空有一幅皮囊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在職場中所處的境遇是:長衫主顧短衣幫以及掌櫃夥計對孔乙已的嘲笑,鄙夷,漠不關心。

掌櫃屬於底層統治者,他一方面受到丁舉人的壓迫,一方面把孔乙己看作是一個招徠顧客的工具。

丁舉人屬於殘暴的統冶者,孔乙己的腿就是他打斷的。

所以孔乙己在職場生涯裡極其衰敗,受人冷落,沒有地位。

而現實職場中的孔乙己沒有真才實學,只想謀得一合理的職位,居高臨下,指手畫腳,他喜歡見風使舵,唯利是圖,他常常拿著別人的血汗,賺取不菲的收入。

職場中的孔乙己喜歡研究“潛規則”,怎麼端茶倒水,怎麼伺候領導,怎麼結交更多朋友,甚至怎麼走後門“送禮”……

有時候,如果不懂這些人情世故,就會被打上沒有社會經驗的標籤,被稱為現版的“書呆子”孔乙己,還會受人鄙視!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不但受人嘲諷,鄙視,還被上流社會丁舉人之類的人打折了腿,想想更加可悲可嘆。

歷史輪迴到了今天,時代在前進,而現版的″孔乙己″由於改革的步伐,形象多種多樣。

重讀魯迅《孔乙己》:思想迂腐的人,終究成不了時代的弄潮兒


今天,就來說我一個朋友的例子。

03

伺候領導3年,還沒升職,領導卻調走了,而我只能寫辭職報告

小齊在某企業只是一個低層的小職員,從走進單位門的那一刻起,他的父輩就告訴他要想在某單位″混″下去,只有討領導的歡心,才能在職場裡混下去的高招。

父輩還告訴他懂得職場規則的重要性。

小齊在前輩的指導下發展很快,基本"領悟"了什麼是職場"厚黑學"。他還通過以前的老關係和老熟人和領導搭上了線。

很快小齊博得了領導的喜歡,成功被上級領導標上了″後選接班人的"標籤。

三年多的時間裡,小齊用盡了心思來博取領導的歡喜,他不僅包容領導的壞脾氣,還卑躬屈膝,給領導送過禮,買過菜,還打掃過室內外的衛生,當然領導也表示日後會提攜他。

終於,小齊熬到了第三年,該升職的年限,同事都以為這次小齊肯定心想事成。沒想到的是,他距離升職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前領導被調走了。

小齊傾刻陷入了無比自責和抱怨當中。

令他鬱悶的是,這幾年的時間都花在怎麼討好領導上,荒廢了學業,什麼東西都沒學到,現在這情況,領導走了,他在單位待不下去了,只能選擇辭職。

職場中的″孔乙己″與其浪費時間搞什麼職場關係,研究什麼潛規則,不如多讀書多學習多實踐,修煉出一兩樣不可替代的真本事。

職場中的″孔乙己″與其無成本的討好領導,不如將自已的角色發揮的淋漓盡致,活得簡單實在。

職場中的"孔乙己″與其被領導當成"備胎",不如亳無私心奉獻自己的熱情,全情投入,竭盡全能的付出。

職場中的″孔乙己″與其喋喋不休的抱怨,還不如真金白銀的實幹,以獲取更多的勞動報酬。

重讀魯迅《孔乙己》:思想迂腐的人,終究成不了時代的弄潮兒


04

"啃勞的″低能兒,是父母寵溺下的"孔乙己",只有無限止的付出,沒有無限止的回報

魯迅有一段扎心的描寫是有關於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折了腿,讀來悽慘難過,文字如下:

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我才也覺得他的確長久沒有來了。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麼會來?……他打折了腿了。”掌櫃說,“哦!”“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裡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麼?”“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後來呢?”“後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

魯迅這段話藏著社會和人性中最深的涼薄,孔乙己要想在這涼薄中活得清醒、獨立、有尊嚴,必須要有存在感,只有學會謹言慎行、不逾矩、對現實有一種準確的認知,從而從這涼薄的世俗中脫穎而出,獨擋一面,才能掌控生活。

從孔乙己被丁舉人折斷了腿,生死未卜引申出一個深沉的問題:孔乙己有家人,有父母妻兒嗎?他的父母看見怎麼想?他的家人看見孔乙己被打斷了腿,又會怎樣做?但肯定了的是,孔乙己沒有妻兒,因為他自己都窮困僚倒,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又怎麼會養活別人?養活妻子兒女。

但又值得肯定的是:孔乙己有父母,父母看見自己兒子被別人取笑,最後又被丁舉人之類的人打斷了腿,就不會心疼?做何反應?做何感想?

這裡就引申出另一個問題:″啃老″的″孔乙己,是現代社會的通病和不幸。

父母寵溺是造就一代″孔乙己″的毒藥。

什麼也不用幹,什麼也幹不了,有我在,你不需要。

冷了我給你取暖,熱了我為你備扇,你有風吹草動,我就心疼的直淌眼淚。

我可以無條件的滿足任何要求,只要你學習,學習,再學習,別的事情由我來做。

毫無疑問,現版的孔乙己在這樣的家庭寵溺下什麼都幹不了,什麼都不會幹,只會坐享其成,父母尚在他衣食無憂,父母去了他少了遮風擋雨的人,自然淒涼難過,越過越窮,不思進取。

重讀魯迅《孔乙己》:思想迂腐的人,終究成不了時代的弄潮兒


一個父母在生活裡任勞任怨,竭盡全能的默默付出,甘當"乳子媽″自以為眾所歸望,魚水情深,無可替代,奉獻著自己不該奉獻的一切,直到她寵溺的孩子被踢走,被拋棄,才恍然察覺自己做了孩子的″備胎″,孩子在現實中缺少獨擋一面的本領和對現實生活缺失的勇氣,完全取決於父母無成本的寵溺。

而你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在孩孑眼裡是那麼微不足道,那麼理所當然,而又那麼地被現實擊的一敗塗地,最多隻能換來眾人不痛不癢的同情。

不管封建時代的孔乙己還是現版的孔乙己,多少父母因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忙忙碌碌反而顛三倒四,做的都是不遂別人心思的工作,熱心幫了倒忙、成了多餘。

無限止的做一些事,對孩子來說也許就是冒犯和干擾。適度疏離、適度淡漠、適度做個外人,張口、伸手之前想一想,我該不該為他做,該不該為他說,做不盲目,說不厭煩。

重讀魯迅《孔乙己》:思想迂腐的人,終究成不了時代的弄潮兒


綜上所述,孔乙己儘管是封建時期魯迅筆下的舊知識分子的不幸寫照,但遺留到現在,社會還是社會,但孔乙己的影子還是不乏其人,營繞在人們的心間,它或多或少的折射出了人性的優弱點,讀來發人深思,不管世態如何涼薄,終究我們要為此做出深刻的反思,熱愛生活,努力向上,不屈不撓是我們該有的人生態度,而不是一味的沉倫,抱怨世俗的不公,自暴自棄,遭人嘲諷和白眼,實在是不足取的。

正如魯迅所言:在吵鬧紛擾涼薄的世界裡,我們要活得清醒,獨立,而有尊嚴,必須學會謹言慎行,不盲從,不自卑,不抱怨,才能掌控生活,把握末來。

以上觀點,你認同嗎?

作者:若雪瓊枝,專注寫深度好文。喜歡吃別人的瓜,反思自己的人生。喜次我就關注我@若雪瓊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