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懂過魯迅嗎!沒想到不是《孔乙己》而是它

阿累

《一面》

“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20世紀30年代一個陰冷飄雨的秋天

上海北四川路一家日本人開辦的書店――內山書店


一個酷愛讀書的窮困青年

用一枚銀元從一個50歲上下的男人手裡買了兩本書:

《鐵流》和《毀滅》。


你讀懂過魯迅嗎!沒想到不是《孔乙己》而是它

你讀懂過魯迅嗎!沒想到不是《孔乙己》而是它


這兩本書的價格分別是一塊八和一塊四

也就是說,三塊二的書只賣了一塊錢。

這似乎是一樁奇怪的買賣。

不是分文不取,也不是原價出售,

而是表達出了真正的風骨和價值。

買書者是因為對知識和光明的追求,

賣書者是出於對貧困讀者的關愛與支持。

青年人叫阿累,一個酷愛讀書的汽車賣票員;

而那個中年人就是魯迅先生。

四年後,即1936年,魯迅先生去世,

就有了阿累的《一面》。


Wonderful moment

精彩瞬間


最精彩的對話


我低了頭——頭腦裡轟隆轟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臉。我聽見他在問我:“一塊錢你有沒有?一塊錢!”

“有!”我抬起頭,頓時恢復了勇氣。

“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

什麼?我很驚異地望著他:黃裡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裡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這時,我忽然記起哪本雜誌上的一段訪問記——

“哦!您,您就是——”

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裡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把它蹦出來。

他微笑,默認地點了點頭,好像我心裡想就要說的,他已經統統知道了一樣。


最難忘的一段


費力地從裡衫的袋裡

(公司為防止我們“揩油”,衣衫上一隻袋都沒有縫)

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

放到他的手裡——他的手多瘦啊!

我鼻子裡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魯迅先生和青年

你讀懂過魯迅嗎!沒想到不是《孔乙己》而是它

你讀懂過魯迅嗎!沒想到不是《孔乙己》而是它

他愛好創造的和進步的一切。對於腐敗的、愚蠢的、他一概都憎恨鄙薄。他的作品就是這種態度的活的證據。他的筆蘸著無情的批評的毒液,許多人都感覺到他的刺。可是他所有的作品裡,是從來沒有一處地方不護衛著袒護著青年的,他愛青年,他了解青年的煩悶,瞭解青年對於一種新的生活和新的世界的奮鬥。(艾格尼絲.史沫特萊《追念魯迅》)

阿累以白描的手法分別描寫出了魯迅先生的模樣和精神,一個“瘦”字逼真地寫出它日夜操勞的體態;寫魯迅先生的精神,他沒有選擇更多的文字去展現它的精神世界,而是選擇了先生嘴唇上極具表現力的鬍鬚:“一根一根精神抖擻...

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用細微的描寫,純真的感情記錄了魯迅先生一面確如一生的光輝一瞬。


你讀懂過魯迅嗎!沒想到不是《孔乙己》而是它


小編寄語:《一面》不僅僅是阿累和魯迅先生的一面,也是阿累的一面,魯迅先生的一面。對生活的一面,對精神的一面,對風骨的一面。也是讓每位讀者反思自己的一面。我們沒有面臨著前輩們的挑戰但我們有現在得挑戰。

“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一面》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你讀懂過魯迅嗎!沒想到不是《孔乙己》而是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