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天灯,这里隐藏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我出生在安徽庐江金牛,自幼听着孙立人的故事长大。1984年,我来到张治中先生创办的著名的黄麓师范任教。对张治中先生创办黄师、报效桑梓的故事烂熟于心。


巢湖天灯,这里隐藏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巢湖人杰地灵,这里流传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但来巢湖工作、生活30多年,从未听说过有关巢湖天灯的故事。及至今年初冬的一个下午,我驱车来到巢湖南岸一个名叫天灯的地方。天灯,为什么取名叫天灯呢?我感觉这里边一定有故事。


晚上回到家,在百度上搜索“巢湖天灯”。原来这里隐藏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这里引述《天灯——天河上的一盏明灯》一文的记述:


巢湖天灯,这里隐藏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天灯村的来历


在距巢湖东岸巢城约五公里处的巢湖北岸,突兀起一座小山,伸出一个长长的矶头的一只巨龟趴向东岸,称为“龟山”,这里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原来,北岸的“龟山”曾是一只整天俯着的巨型大乌龟,它偶尔睁开一对小眼瞅着从身边过往的航船,却不见船民们理会和膜拜它,于是它猛然地抬起那巨大的龟头,一直想伸到巢湖的南岸,将整个湖面封锁起来,任何船只都别想从它身边经过。就在这时,龟山对面南岸的一片桃林里猛然飞出来了一只金鸡,直接啄向龟头,这只巨龟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吓地将受伤的龟头缩了回去。从此这只神鸡一直守候在南岸的这片桃林里,因此,人们称这里为桃矾(鸡)头。


桃矾(鸡)头突出在巢湖南岸,矾头前乱石满滩,在澎湃的湖水里忽隐忽现。当地人称之为乱石嘴。从前航行在巢湖里的来往船只经过这里都要拐一个大弯,而矾头前都是乱石险滩,则成了巢湖古航道上的一个名副其实的“鬼门关”,当时有一首民谣在船户和巢湖周边广为流传,歌词是:“船到桃矾头,心里早发愁,稍有不注意,可能把命丢”,船夫们每次行船路过这里时总是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尽管在这里船毁人亡时有发生,但最可怕的还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湖面上掀起阵阵恶浪,矾嘴同时也发出那嘶哑的呼救声,把附近的村民在睡梦中惊醒,好心的村民总是手执火把,涌向那出事的现场……附近的村民每当看到那四分五裂的船板和遇难者遗体时,一幅幅悲惨的场景都深深地烙在每一个在场人的心里。人们都在想假如桃矾头有一盏引导航行的灯塔,就能避免惨剧的发生,那该有多好呀……船工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经过这里,就能早早地控制帆舵,以避开暗礁险滩。


巢湖天灯,这里隐藏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柳善培老人和“天灯”


在矾头建一座航标灯塔,在现在也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十九世纪中叶,我国民族工业非常落后,建一座灯塔简直就是一个幻想。不但要树一个高高的灯桅,还要天天有专人把灯升上去、降下来,几个时辰就要加一次洋(煤)油,谁又能兼得起这份责任呢? 那些天天抽着大烟,搂着姨太太的官员们有这等义举吗?住在这“三岗六水一分田” 的桃矾头村民们整日里过着缺油少粮的艰苦生活,谁又有这等在空中挂起这“天灯神水” 的财力呢?


就在这些黑夜经常救人的人群中,有一位衣着破旧光着脚丫的苦娃子,正在耐心地倾听着村里的长者想在桃矾头点亮一盏“天灯”的计划。这个光着脚丫的苦娃,经常一个人坐在桃矾头岸边遐想,这个充满幻想的苦娃的名叫“柳善培”,又称“柳植夫”,生于清同治10年(公元1871年),幼年因家境贫寒,柳善培只读了三年的私塾,就只身到了上海,在上海,柳善培历经了了千辛万苦,逐步成长为在“上海滩”小有名气的徽帮商人。


靠勤奋在上海打拼成功的柳善培,时常一个人站在外滩仰望着家乡,想起家乡记忆犹新的“桃矾头”和当年村上长者们想挂“天灯”的梦想,好让在巢湖航行的船工们避免船毁人亡的厄运。他决心挑起在桃矾头建航标灯的重担。


当时要建立航标和长年需要专人维护是要一大笔资金的,于是柳善培亲自动笔撰写募文在上海滩各商家散发,由于募文真实感人和柳善培的个人名望,得到了上海徽商的大力相助。柳善培带着巨款回到家乡,他拜访了当地的长者、船主、官员、社会名流,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确定了灯杆高度和设立的位置,他根据灯杆需要的高度,几次下江南山区购买,买好大灯杆后,他又赶往上海,几经周折终于在出海的大海轮上购得了一盏船用大铜灯。为了确保灯塔常年有人值守,他又在航标灯附近购得一些田地,并盖了三间房屋,来解决看灯人员的食宿问题。为了表彰在沪徽商们的善举,柳善培命人在灯塔下竖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分别刻着捐款人的姓名和所捐的银元数量,同时还将当时的募文和耗资清单刻勒其上。


光绪34年(公元1908年)桃矾头航标正式启用,当时在巢湖流域和上海滩的徽商中传为佳话,纷纷不远千里前来祝贺,从此人们叫巢湖有史以来的第一盏航标灯叫做“天灯”。


这盏“天灯”就这样从清王朝末年起就默默地守在那块热土,陪来往的船工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柳善培老人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他便回到了梦回千里的故乡“天灯”。一九四三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柳善培老人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旅程。他在临终时嘱咐儿孙,将他的遗体埋葬在能遥望到“天灯”的矾头上,他要用自己的亡灵呵护着船工们的安宁。


历史的篇章翻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巢湖流域的水运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那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天灯”也就随着光荣的退休了,她被新型电气化航标灯所取代。


时光总是那样过的匆匆忙忙,时间的隧道总是不能停留,她不知不觉地把我们带到了今天。作为一个巢湖人,要为“天灯”精神和柳善培老人而骄傲。


巢湖天灯,这里隐藏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巢湖天灯的故事却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巢湖人对天灯的故事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巢湖以外的人知晓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桃矾(鸡)头建一座主题公园呢,将天灯的故事镌刻于主题墙上,让巢湖人在观赏美丽的湖光山色的同时,能让巢湖天灯的故事温暖人心。


巢湖天灯村,其实是伸入巢湖之中的一个半岛,这里湖光山色,美不胜收,非常适合人居,我期望有一天,这里被开发利用,成为巢湖人生活的美好家园,让“天灯”永远成为温暖我们的明灯。(图片:杨钧)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