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學一味中藥——藿香

每天至少學一味中藥——芳香化溼藥藿香

每天至少學一味中藥——藿香

【藥材名稱】藿香

【拼音】Huò Xiānɡ

【英文名】Cablin Potchouli Herb

【別名】土藿香、貓把、青莖薄荷、排香草、大葉薄荷、綠荷荷、川藿香、蘇藿香。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藿香全草。廣藿香於6~7月間生長繁茂時採收,海南地區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鬚根、泥土,曬2~3天,堆放,悶2天后再曬,再悶,如此堆曬至幹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開花時採收,第2次在10月。採後曬乾或陰乾。單用老莖者,藥材名"藿梗"。

每天至少學一味中藥——藿香

性狀】①廣藿香:乾燥全草長30~60釐米,分枝對生。老莖略呈四方柱形,四角鈍圓,直徑約4~10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綠色,毛茸較少,質堅不易折斷,斷面粗糙,黃綠色,中央有白色髓。嫩莖略呈方形,密被毛茸,質脆易斷,斷面灰綠色。葉片呈灰綠色或黃綠色,多皺縮或破碎,兩面均密生毛茸,質柔而厚。氣香,濃郁,昧微苦而辛。以莖粗、結實、斷面發綠、葉厚柔軟、香氣濃厚者為佳。主產廣東。一般認為本種的品質較優。

藿香:又名:土藿香(《滇南本草》),杜藿香。乾燥全草長約60~90釐米。莖呈四方柱形,四角有稜脊,直徑約3~10毫米,表面黃綠色或灰黃色,毛茸稀少,或近於無毛;質輕脆,斷面中央有白色髓。老莖堅硬,木質化,斷面中空。葉多已脫落,剩餘的葉灰綠色,皺縮或破碎,兩面微具毛;薄而脆。有時枝端有圓柱形的花序,土棕色,小花具短柄,花冠多脫落,小堅果藏於萼內。氣清香,味淡。以莖枝青綠、葉多、香濃者為佳。主產四川、江蘇、浙江、湖北、雲南、遼寧等地。

每天至少學一味中藥——藿香

炮製】藿香:揀去雜質,除去殘根及老莖,先將葉摘下另放,莖用水潤透,切段,曬乾,然後與葉和勻。藿梗:取老莖,水浸潤透,切片曬乾。

性味】辛,微溫。

功效】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適應證】適用於暑溼交阻、脘腹痞悶。藿香氣味芳香,屬於芳香化濁比較重要的藥物,特別是用於治療溼濁中阻所導致的脘腹痞悶、少食作嘔、神疲體倦等症狀,可以與蒼朮、厚朴同用。另外它還可以治療嘔吐,能芳香化濁,所以可以和中止嘔。治療溼濁中阻所導致的嘔吐效果是最顯著的,妊娠嘔吐也可以使用,其也可以治療暑溼的表證,可以起到發表解暑的作用。

【藿香的傳說】

很久以前,深山裡住著一戶人家,哥哥與妹妹霍香相依為命。後來,哥哥娶親後就從軍在外,家裡只有姑嫂二人。平日裡,姑嫂相互體貼,每天一起下地,一塊兒操持家務,日子過得和和美美。一年夏天,天氣連日悶熱潮溼,嫂子因勞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見她發熱惡寒、頭痛惡心、倦怠乏力,十分難受。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說:“您恐怕是中了暑,治這種病不難,咱家的後山上就有能治這種病的香味藥草。讓我趕快上山去把它採來,早日治癒你的病。”嫂子念小姑年輕,出門不便,勸她別去。霍香卻全然不顧,執意進了深山。霍香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大黑時才跌跌撞撞回到家裡。只見她手裡提著一小筐藥草,兩眼發直,精神萎靡,一進門便撲倒在地,癱軟一團。嫂子連忙下床將她扶坐床上,詢問緣由,才知她在採藥時,不慎被毒蛇咬傷了右腳,中了蛇毒。嫂子聽後頓時神情緊張,趕緊脫下霍香右腳的鞋襪。只見在霍香的腳面上有兩排蛇咬的牙印,右腳又紅又腫,連小腿也腫脹變粗了。嫂子一面驚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腳,準備用嘴從傷口處吮吸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毒,死活不肯。等鄉親們聽見嫂子的呼救將郎中找來,卻為時已晚。嫂子用小姑採來的藥草治好了病,並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埋葬了霍香。為牢記小姑之情,嫂子便把這種有香味的藥草親切地稱為“霍香”,並讓大家把它種植在房前屋後、地邊路旁,以便隨時採用。從此“霍香”草的名聲越傳越廣,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為是藥草的緣故,久之,人們便在霍字頭上加了一個“草”頭,將霍香寫成了“藿香”。

每天至少學一味中藥——藿香

【完】下一期每天至少學一味中藥——桂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