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做,才能避免公司的員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在每個企業中都有三類人:1.整天上班混日子的人,2.工作一般,不給公司拖後腿但能力也不是特別出眾的人,3.能力出眾,總能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的人。也就是說,按平均來算的話,公司中起碼有一半的員工在工作中屬於被養著的人。儘管管理者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總是看不到理想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大家講一下管理者如何做,才能避免公司的員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一、管理是一種分配

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把三樣東西分成等邊三角形:即權力、責任、利益三角對等。幾乎所有管理出問題,都是因為三者的不對等。管理實際上是一種分配,需要特別提請注意的是,這裡分配的是一種責任,而不是權力。我們在管理中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分配權力。必須明確,權力分配的依據不是崗位,而是責任。比如:如果完成績效的責任,分公司的責任最大,那麼權力最大的就應該是分公司經理。但是現實中常常不是這樣。我建議大家做兩個重要觀察:

管理者如何做,才能避免公司的員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公司的總經理經常給誰開會?參加會議的人就是權力最大的人。他是經常給總部職能部門的人,如人力資源經理、財務經理開會?還是經常和分公司經理、一線經理開會?和總經理經常開會的人最有權做決定,只不過這個決定是通過總經理部署下去。公司頭銜的設計,是一線人員的稱謂高,還是公司職能部門的稱謂高?稱謂具有象徵意義,權力常常在崗位的稱謂中就分配了。

二、管理只對績效負責

1,功勞與苦勞。現在大家普遍知道,“苦勞”是對績效沒有幫助的。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人有了“苦勞”之後,就會覺得已經很對得起公司了。其實我們也會接受這些看法,很多公司還是以苦勞為考量標準。這說明對管理的觀念還是沒有認識清楚。講苦勞是對管理上的第一浪費。

2,能力和態度。管理只對績效負責,直接產生績效的是能力,而不是態度。誰產生績效,誰就最重要。當態度轉化為能力,才有用。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企業,你公司活得好的員工是誰?是不是能幹的人累死,不幹活的人活得很好?而通常是能幹的人總是態度不那麼好,不能幹的人總是很討好。那麼你的管理就一定出問題了,你考核的是態度多,還是能力多?如果你50%的內容都是在考核態度,那你的公司能幹的人就自然活得很累了——而這意味著如果有機會,他就會流走。這是對管理的第二大浪費。

管理者如何做,才能避免公司的員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3,才幹和品德。品德只有在遇到重大挑戰時才能評價,通常情況下,我們很難去評價一個人的品德是好還是壞,管理不能把賭注押在這裡,而恰恰應該去設法解決它:管理要承擔的責任就是沒有機會讓人去犯錯誤,讓品德轉化為才幹,創造績效。所以學管理,要看經濟學和組織行為學。何時“德”比“才”重要?必須要說明的是:在兩個時間點上,德比才重要。一是在招聘時;二是在提拔時。

三、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這其中含有兩個重要的認識:管理做什麼,必須由經營決定;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經營水平。

1:為什麼管理做什麼要由經營確定?

在一個公司中,“經營”是選擇對的事情做;管理是要把事情做對。邏輯關係非常明顯。比如通常情況下,薄利多銷經營,對應規模化和成本管理;一分價錢一分貨經營,對應品質和品牌管理;服務化經營對應流程管理;定製化經營對應柔性化管理等。

管理者如何做,才能避免公司的員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2:為什麼管理不能大於經營?

因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能力大於經營能力的話,那常常意味著虧損。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公司制度很健全、文化理念很先進、人才很優秀,但就是經營不景氣的原因。雖然你很懂管理,但是你的管理觀有問題。你不妨看看,你公司最優秀的人是在做經營,還是在做管理?你開內部會議多,還是開外部會議多?如果你的高管團隊每一次都是開內部會議,每天看到的都是他的下屬,那麼你的管理就大過了經營。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你有企業管理,股權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此號,每天都有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也歡迎諮詢或留言說出你的疑問,我們有專業的老師為你免費解答,並有《股權架構設計落地方案》《新營銷實戰手冊》等多種資料贈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