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全國20大姓之一,一朝5位宰相,歷朝此姓人都列居高位

文|這姓氏每個朝代都有當官的人,唐朝就5位宰相,族人被稱再世項羽

姓氏文化:全國20大姓之一,一朝5位宰相,歷朝此姓人都列居高位

高姓主要起源於姜姓,同是炎帝后裔。

2019年,在國家統計數據中看到:“高姓為全國前20大姓氏之一,排在第19位”。姓氏起源說更是富含著傳奇性的色彩,看過之後,對歷史文化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在歷史朝代的更迭變化過程中,都有高氏子孫列於朝堂之上,而且數量還不少。更甚者,唐朝歷經289年,換了21位皇帝,而宰相之位被高氏就佔據了四分之一。

直到近代,高氏仍有人坐居高位。

姓氏起源說

第一種起源說,高姓是炎帝的後裔。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遂以姜為姓。

炎帝的54代孫姜尚,即姜太公,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立周,受封於齊國。齊國傳至太公8世孫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於高邑,稱公子高。

依照周朝貴族禮儀,其孫傒取祖名為氏,為高傒。高傒在齊國為上卿時,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就是齊桓公。

姓氏文化:全國20大姓之一,一朝5位宰相,歷朝此姓人都列居高位

第二種說法源於滿族清朝光緒年間到民國初年,此時已經不復乾隆年間的大清盛景,勢頭漸微、人心思變。滿族姓氏也出現了大量改用漢姓的變化,有的以滿姓字頭音譯為漢姓,高佳氏、高爾吉氏等姓氏就改為了單姓漢字高氏。

第三種說法源於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的官吏高廟令,以官職稱謂為氏。三國時期天下大亂,高廟令的後裔子孫中,就有稱高令氏的,後被簡化為單姓高氏、廟氏,其後世代相傳。

還有其它起源說法,如,起源於鮮卑族、起源於羽真氏、起源於冒氏。

姓氏文化:全國20大姓之一,一朝5位宰相,歷朝此姓人都列居高位

高氏在歷史社會中的地位

高氏族人曾一度是歷史社會中的名門望族,曾居住在古代行政區渤海郡(今河北滄州滄縣舊州鎮)、漁陽郡(今北京懷柔區北房鎮梨園莊村)、廣陵郡(今寶應縣和揚州市區)、河南郡(今河南商丘)。

在古代稱為“郡望”,即表示在某一地域的名門大族。

高姓歷史名人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讀起來給人一種視死如歸的豪邁,高漸離一邊擊築,其好友荊軻一邊和而高歌,那正是刺殺秦始皇嬴政的前夕。

高漸離的“擊築”的本領,在當時是很有名氣的。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由於高漸離擊築太好了,嬴政統一六國後卻捨不得殺他,卻將其眼睛弄瞎,並命人帶入宮中為他表演。

高漸離掩飾的很好,正在嬴政聽得入神之際實施了刺殺行動,但最後還是失敗了,遂反被殺。

姓氏文化:全國20大姓之一,一朝5位宰相,歷朝此姓人都列居高位

高氏族人,歷代朝堂上的高官人物:

漢朝司隸校尉,高賜;

東漢幷州牧,袁紹外甥高幹;
三國蜀漢將領,高翔;
南北朝北齊神武帝,高歡;

隋朝宰相,開隋九老大元帥,高熲;


隋末起義軍領袖,高曇晟;
唐朝宰相,高士廉、高季輔、高智周、高郢、高璩;

五代十國,南平開國君主,高季興;

宋朝武烈王,高瓊宋;

元朝營國公,高宣;

明朝內閣首輔,高拱;

清朝康熙帝師、禮部侍郎,高士奇;

奉系察哈爾特別區都統,高維嶽;

中華民國國防部長,高魁元……

在歷朝歷代中,高氏族人在朝為官的人絕不在少數,特別是唐、宋、明三朝,在朝居高位的人更是十數位之多。

除了唐朝289年間出現了5位宰相外,南北朝還出現了一位武力超群的人,被後世人稱為再世項羽,還被貫以“歷史上最有福氣的士兵”的稱號,此人便是高敖曹。

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其間流傳著“一錢漢”的說法,意思是說漢人羸弱,命只值一文錢。

高敖曹的出現徹底打碎了這種類似於咒語的說法,他的火爆脾氣更是出了名的,很少有人敢與之當面作對。

​其間就有一個高官的親信在他的面前試途言語威脅他,高敖曹手起刀落,將那人砍了腦袋。高敖曹的火爆脾氣和他性格直接的秉性,造成了英雄末路的結局……

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