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三品”孰最美,“永通万国”数第一

我们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时候,总觉得这段历史,犹如一团乱麻。其实,我们把这段历史做一番条分缕析地

整理和归纳,便觉得其历史进程是有章可循的。


从上面的两幅图可以看出,北周是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北周在消灭了北齐之后,外戚杨坚夺得了政权,建立了隋朝,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北朝的两位皇帝,曾先后分别下旨,铸造了三种钱币: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铸行了“布泉”;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铸行了“五行大布”。静帝宇文衍,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铸行了“永通万国”。这三种钱币,由于制作精良,钱文美观,被泉界称为“北周三品”。




“北周三品”钱,皆为泉中的美品。其中”永通万国“钱,被誉为”北周三品“之首。

我国在战国晚期,便有方孔钱铸造。秦惠王二年(公元前336年),秦国首先开铸方孔圆钱秦半两。到北周铸造“北周三品”时,铸币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此时,铸造钱币的工艺和技术,与前朝相比,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各国就有能力和技术,铸造出比前朝更具观赏性的钱币来。

从该币的钱文看,”永通万国“有两层含义。一是说的该币的使用时间久远,能世代流传。二是说的使用地域宽广,各国皆能通用,为”硬通货“。该币和布泉、五行大布的钱文书体相同,皆为“玉箸体”。所谓“玉箸体”,又称”玉筋体“。”箸“,即为筷子。其释义为:”篆书笔划两头,肥瘦均匀,末不出锋者,名曰“玉筋”,篆书正宗也“(清 陈醴 《摹印述》)。北周三品之所以受到泉界的追捧,主要是它的钱文美观,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其钱文书法为玉箸篆。钱文的风格、形体,完全符合清人对玉箸篆的释义。从整体看,两面的钱文各有四字,字型的风格一致,大小相同,字型略圆,结构谨严。每字的笔画,粗细划一,起笔、落笔皆同。其竖笔无垂脚,点画有章法。形同玉箸,圆润温厚;笔力遒劲,颇见功力。

该币的美中不足,由于是合背钱,类似于现在说的”错版币“。B面的钱文,字口稍浅,不如A面字口深竣,字型清晰。

北周三品的单枚价格,每品都在千元之上。其中合背钱,美品价格在两千元以上。但是,即使价格较高,现在仍然具有收藏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