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兴起了一个艺术派系——极简主义,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始的形式展示的表现方式。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以优雅取胜,意图是借由作品消除观者意识的压迫性。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产生背景

产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二战后兴起的一个西方艺术派系。当时的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急剧变化让人们感到恐慌,也引发严肃认真的反思。

社会、信仰和文化的多重危机下,各种新兴艺术类型,肩负使命感登上历史舞台,其中就包括了我们要讲的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发展历程

有最低限度艺术之称的极简主义,是在早期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最初是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出现。很快,我们熟知的景观大师彼得·沃克、玛莎·舒瓦茨等就将它们运用到作品中,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此,极简主义就慢慢为人们所了解、喜爱。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景观特征

极简主义在空间造型中注重光线的处理、空间的渗透,以概括的线条、单纯的色块,强调元素间的相互关联及合理布局。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1)非表现和非参照

极简主义追求的不仅是抽象,而是摆脱与外界联系,不反映除了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不参照则是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场地环境,强调观者所见、所感的真实性。换句话说,极简主义景观推崇的就是真实、客观地存在。

2)现代材料的运用

不难发现,在极简主义景观中,善于利用现代材料,充分表达对现代感的认同,大量金属、玻璃、钢架等材料的使用,加上传统材料的融入,岩石、卵石、木材等,共同演绎出工业时代的特征。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3)规则式和自然式的对比

极简主义以规则形式传达出的简洁,与植物自然形态形成鲜明对比,形成纯粹的美感及张力。植物让建筑厚重的体量显得轻盈起来,也弱化了过于硬化的场地空间。

4)体验性空间

接近自然、聆听自然,是极简主义景观又一个独到之处,运用四季和时间产生的变化,大大提升景观丰富度,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充满趣味和魅力,这个体验性空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在里面逗留、感受。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少即是多“是20世纪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之一,其实与中国国花大师留白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开放性空间,密斯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这期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受密斯影响匪浅,当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景观设计师之一——彼得·沃克,从他的作品中解读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设计特点

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这就是我们对彼得·沃克作品的第一印象。当你漫步在他的园林中时,那句密斯的名言“少即是多”会不由自主进入脑海。

作为当代景观设计界首屈一指的大师,彼得·沃克是将极简主义风格完美融入景观设计的代表人物。他的每一个项目都富含浓浓的历史和传统知识,将艺术与园林无声地结合,赋予了它们全新的含义。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唐纳喷泉

这是彼得·沃克的早期作品,位于哈佛大学内一个交叉路口,由159块花岗岩不规则排列而成,圆形石阵直径约18米,石阵中央是一座雾喷泉。所有石块都镶嵌在草地中,呈现不规则排列状。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哈佛大学之前也设计过很多喷泉,但是在冬天来临时,管理人员就会在这里铺土,种上花朵,来年春天喷泉就消失了。唐纳喷泉设计出发点正是夏天也可以使用,冬天其景观效果依旧。

石块中心设有水池,内有32个喷嘴。春、夏、秋三季,水雾宛如云朵一样在石上曼舞,模糊了石头的边界。白天阳光的反射让水雾产生彩虹效果,晚上水雾在灯光辉映下散发神秘的光芒。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取胜

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彼得·沃克对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极简主义作为现代设计的主流派别,以简单的色彩、材料、形式等,塑造出简约之风,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