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


天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

她是一个真正的贵族,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大家庭里。她年少成名,二十多岁写出人生代表作,红遍大上海。她和汉奸结婚又离婚,一辈子沦陷在这段感情中不能自拔。她移居美国,嫁给一个大她三十岁的美国剧作家。她晚景凄凉,生活潦倒,最后一个人孤独地死在公寓里。


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一语成谶。是的,这个人就是张爱玲。

天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

翻看张爱玲的家谱,我们惊讶地发现,她的生命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紧紧相连。她的外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祖父张佩纶,清末同光“清流派”中坚人物,官至侍讲,署左副都御史。无论正史还是野史,他们都是人们口中的角儿,宦海沉浮,大起大落,再经由文人的渲染,命运被蒙上传奇的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位角儿,都是古老中国走向没落的见证人,他们目睹了“乱世”的到来。


而我们的主人公张爱玲,出生在1921年,一个同样是“天下大乱”的年代。经历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古老的文化与传统的生活方式被彻底颠覆。而这一切,并没有给“重门深掩,帘幕低垂”的张公馆造成多大的惊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张家依旧维持着往昔的生活格局,张爱玲就在优裕阔绰的生活里,度过了她的幼年生活。


那时的生活,在张爱玲的记忆中,是一段“橙红色的岁月”。家里萦绕着一股“春日迟迟”的空气,她体味着舒适、悠闲而慵懒的温暖华丽,对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保持着鲜明生动的印象:松子糖装在金耳的小花瓷瓶里,旁边有黄红的蟠桃式瓷缸,里面是痱子粉,下午的阳光照到磨白了的旧梳妆台上……

天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

不过,年少的生活并非只是橙红的快乐,她的一团高兴之中,也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虽然有着旧式文化教养,会吟诗作赋,并对张爱玲从小就显露的写作才能颇为欣赏。但是,他同样也有一切遗少的恶习:挥霍祖产,坐吃山空,吸鸦片,养姨太,逛堂子……平日里,偶尔兴致好,他也会对女儿表现出一丝宠爱,可惜啊,更多的时候,留给张爱玲的都是父亲那封建家长式的专断、粗暴和虐待。


至于张爱玲的母亲,那是一个西洋化的美人,当年被迫与张家少爷结婚,生下一对儿女后,就远赴国外留学了。张爱玲两岁时,母亲从国外回来,并带回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母亲的熏陶下,张爱玲开始学做一名西式淑女。她跟着母亲学画图,学钢琴,学英语,将家中的一切都看做“美的顶巅”。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父母因为生活的琐碎和思想观念的截然相反,协议离婚了。她和弟弟都跟父亲生活,母亲则搬到了新式公寓中。


在母亲新家的映衬下,她渐渐在父亲的家里,看到了怪异与颓丧的色彩: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那里的一切她都看不起,与幼年时感受到的懒洋洋的生活不同,她现在感觉到的是秋天的萧条肃杀。而继母的出现,则让无穷的怨愤有了一次大爆发。


1.敏感的性情里,文学的种子悄悄发芽


对父亲不满,被继母侮辱,或许这些事并没有张爱玲所描述的那么严重,但对于心性敏感又善于捕捉细节的她来说,继母的尖刻和父亲不问青红皂白的毒打,却让她在一瞬间对这个家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后来,她患了严重的痢疾,被父亲关在阁楼里,差点死去,她不顾一切地逃了出来。


她逃到了母亲的家中。短暂的兴奋过后,她又被一种新的不安俘虏,就好比黛玉进贾府,需要“步步留心,处处在意”。她的内省倾向与过度敏感,让她无法融入这个新家,孤独与寂寞将她的自尊心琢磨得愈加敏感纤细。


她的出现增加了母亲的负担,她在窘境里学做淑女,三天两天讨要零花钱,她感受到了母亲的不耐烦。母亲希望她是一个够得上淑女标准的女儿,“煮饭、用肥皂粉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眼色……”而在应对这一切时,张爱玲却有着“惊人的愚笨”,她希望得到母亲的赞许,但母亲的苛责让她丧失了自信心,她只是一再意识到自己的无能。

天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

至此,幼年时辽远而神秘的母亲形象,因为朝夕相处一点点掉彩褪色,无论在哪个家,张爱玲内心都摆不脱沉沉的孤独和寂寞。


除开生活的磕磕碰碰,张爱玲幼年的教育倒是早早就开始了。从小她就喜欢看旧小说,读小报,加上在学校所习得的英文、西方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她的文字功底十分深厚。中学在圣玛丽亚女校念书时,学习成绩优异,作文更是让师生刮目相看。当然,让她闻名全校的,还有她的迟钝与健忘。但是,在呆滞懵懂的神色背后,张爱玲对自己要走的道路格外坚定,那就是:获取深造的机会,最终为自己赢得社会地位与名声。


1939年9月,一本综合性杂志《西风》登出一则征稿启事,张爱玲发表了人生第一篇文章《天才梦》,在这篇少作里,她写道:“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随后,她顺利通过伦敦大学的招生考试,准备出国留学。可惜,太平洋战争爆发,张爱玲只好改入香港大学。

天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


2.赴港读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用心张看


在香港大学读书期间,张爱玲拼了命地学习,但1942年12月,日本人进攻香港,再次中断了张爱玲埋首书本的学习生活。


或许,这对于她的写作生涯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说,在此之前她对于社会生活的了解,大都来源于阅读或其他形式的间接体验,那么战争,则使她有了与社会直接接触且不得不接触的机会。


在港大读书的时候,历史教授佛朗士对她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据张爱玲介绍,佛朗士是一位豁达随便、玩世不恭的英国人,他没有英国人惯有的道貌岸然的绅士气,倒有几分中国文人的名士气。港战期间,佛朗士被征入伍,开战前每逢志愿兵操演,这位幽默的教授总会带着几分调侃的语调通知他的学生:“下礼拜一不能同你们见面了,孩子们,我要去练武功。”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练武功”竟葬送了这位教授的命——因为没有听到哨兵的吆喝,他死在了自己人的枪下。这件事让张爱玲无限感慨,她深刻感受到了人类行为的荒诞和不可理喻,但更多时候,她依旧保持着她冷眼旁观的一贯作风,在众人的反应和行为中张看人性。

天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

她发现人们对于战争的态度就像“一个人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睡,虽然不舒服,而且没完没结地抱怨着,到底还是睡着了”。女同学们因为战时没有相应的时装而犯愁;门洞里躲空袭的人在无谓地争闲气;警报声刚一解除,人们又不顾命地轧电车,生怕浪费了一张电车票……十八天后,香港落入日本人手中,但战事的平息好似灾难的过去,人们反倒沉浸在莫名的兴奋里。张爱玲和同学满街地寻找冰淇淋和唇膏,立在尸横遍野的街头小摊上吃滚油的萝卜饼。


张爱玲无意于道德评判,而是接受人性的真相。至此,她的个人经历与一种对社会、历史、人性的更广大的体验衔接了起来。


3.一出手就令人拍案叫绝,谁都知道上海滩出了个张爱玲


香港的沦陷,让张爱玲中断了港大的学习。1942年下半年,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那时的上海非香港可比,它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东方的巴黎。回到上海后,张爱玲同姑姑住在一起,那是静安寺赫德路192号一幢公寓的6楼65室。


她一直渴望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如今学生时代已告一段落,她不愿向家里伸手,更不愿看人眼色,靠什么谋生呢?张爱玲决定用笔杆子来谋衣食,她开始卖文了。


1943年1月,用英文写的《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被刊登在《二十世纪》上,主编非常欣赏,赞誉作者是“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在她的洋文大卖的时候,她挟着她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叩响了上海文坛的大门。她带着稿子拜访了《紫罗兰》杂志的主编周瘦鹃。这次相会,老少二人相谈融洽,周瘦鹃很快拍板,两篇小说都用。

天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

虽然这“二炉香”没有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但文艺圈里却很快有人注意到这位后起之秀,《万象》杂志的主编柯灵即是其一。从1943年8月《心经》被刊登在《万象》开始,到1944年6月,几乎每一期上都有张爱玲的作品。与此同时,《茉莉香片》也在一本叫《杂志》的刊物上刊登了出来,在此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这本有着日本人背景的杂志,使张爱玲青云直上,风靡上海滩。1944年8月,她的第一本书、小说集《传奇》出版,紧接着,次年1月,散文集《流言》问世,她自己根据《倾城之恋》改编的剧本也被搬上舞台。


沦陷期的上海,文坛中代表着不同政治倾向、文学趣味的圈子似乎都是顺理成章地接纳了这位新人,而且不吝褒奖。张爱玲出名了,上至汪政府的达官贵人、日本文化界人士、军方人物,下至市井男女,谁都知道上海滩出了个张爱玲。


成名给张爱玲带来了莫大的喜悦,那时候她的穿着打扮,都透露出她的快乐心情。她是一个眼光独到的服装鉴赏家,《更衣记》里,她将清末以来服装服装的变迁从容道来。她还自己设计衣服,一度谋划着与好友炎樱一起替人设计服装。成名也给张爱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她穿着奇装异服去印刷所校对稿样,使整个印刷所的工人停了工;她到《天地》杂志的主编苏青家去,整条巷子为之轰动。


张爱玲恃才傲物,一般女作家根本不放在眼中,但她唯独肯抬举苏青,两人惺惺相惜,互相怀有好感。张爱玲最出名的那篇短篇小说《封锁》,就是发表在苏青的《天地》杂志上。

天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

在那篇小说中,张爱玲写了一对男女在公车封锁的情况下与常态不同的行为,他们在公车上恋爱,下车后就自然而然地分手。这篇小说写得令人拍案叫绝,让人过目不忘。在这叫好的人群中,就有那么一个人,把这篇小说读了又读,还是不过瘾,跑到苏青的办公室央求苏青给个地址,他一定要去见见写这篇小说的作者张爱玲。这个有些狂热的张迷,就是胡兰成。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