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王君平:给草根中医一席之地,不是保护落后是保存火种

浙江温州民间著名中医潘德孚2016年6月去世。虽然他医术高超,却一直没有取得最低的执业助理中医师资格。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他的诊所生前已被依法取缔。

人民日报王君平:给草根中医一席之地,不是保护落后是保存火种

  潘德孚的经历,在民间中医里颇有代表性。自古以来,中医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口传身授。民间中医能够生存下来,大多是因为有一技之长。随着《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当医生的门槛越来越高。民间中医虽然看得了病,却未必能考得上证,一纸执业证书挡住了他们的行医路。于是,有的被迫放弃行医,有的无奈流落海外,有的任由中医技法年久失传。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痛心地说:“中医几千年来的宝贝丢失的太多了。”

  中医是经验医学,大量的经典验方和独特技法至今仍藏在民间。民间中医的“草根”属性,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已故国医大师朱良春说:“脏腑如能语,医者面如土。”目前,许多疑难杂症无法治愈,事实上,既生斯疾,必有斯药。不少有特效的治病方法,深埋民间千百年,一旦整理发掘,往往会成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例,陈竺等科学家通过对中医宝库的发掘,开发全新疗法,其思路的源头恰恰来自民间。黑龙江一位中医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随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张亭栋发现,合剂中只要有砒霜就有效,其他无治疗作用。后来的研究者最终捅破窗户纸,发现其治疗机理,让癌变细胞停止“疯长”,最终进入程序化凋亡,将不治之症变成可治之病。这一成就代表了该领域的世界最高研究水平,并成为国际公认标准疗法。

  今天,中医教育以院校教育为主体,靠书本知识来传承,注重教材的现代化、语言的标准化,口传身授的中医师承体系日渐衰落。尽管有李可这样源自民间的中医从草根变成名家,但毕竟凤毛麟角。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如同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种子,用统一的应试标准来衡量其成败,不利于优秀中医人才脱颖而出。

  拯救民间中医,必须解决“准入难”。按现行中医执业资格规定,接受师承教育很难获得行医资格证书。有关部门在中医发展策略上,应该坚持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并存,实行分类管理,专门设立传统中医师,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可以申请参加传统中医师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中医行医资质。同时,改革中医医疗执业人员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根据执业技能探索实行分类管理,对办中医诊所的人员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

  降低民间中医执业门槛,不是保护落后,也不是给“伪中医”以可乘之机,而是保存民间濒临失传的中医药种子,兴废继绝。据不完全统计,在农村边远地区,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其中不少人年事已高,如果再不进行抢救性保护,民间中医将薪火难续。期盼给民间中医一席之地,让中医瑰宝更好地造福人类。


给民间中医一片天


2013年春节前夕,名老中医李可去世了。他曾创造出许多起死回生的奇迹,彻底改变了外界对中医“慢郎中”的看法。面对濒临死亡的病人,他大量使用有“回阳救逆第一品”之称的中药——附子,经常开出数百克的剂量。他一生用去附子5吨,救治了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

  像李可这样源自民间的中医,从草根变成名家,属于凤毛麟角。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在农村边远地区依然生存着至少15万名民间中医,他们长期处在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

  《执业医师法》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制约着民间中医的发展,让民间中医处于“无证行医”的地下状态。《执业医师法》规定: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人,首先必须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专科或中专学历。这些民间中医,虽然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长,但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不要说考取执业医师证,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了。

  近年来,卫生部门虽表态支持“师带徒”中医药传承方法,但规定为师者至少必须同时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以及“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从事临床工作15年以上”两项条件。按照现行师带徒规定,没有学历的民间中医,哪怕就是带了徒弟,徒弟也不能考执业资格,这样就几乎断了民间中医传承的路。

  古人说:“医无三世,不服其药”。《易经》云:“无妄之药,不可试也”。中医方往往是几代人倾尽心力、甚至搭上性命的结晶,如六神丸、云南白药、跌打损伤丸、接骨丹等国家保密处方,都是来自民间。现代中医教育,起初完全是政府从民间遴选中医作为教师。首批30位国医大师,全部有民间中医经历,80%为师承或家传。国医大师陆广莘说:“我是民间医生,也是乡村医生。”不可否认,民间中医队伍鱼龙混杂,但在传承中医精髓、保存中医特色、保障农村基层人民健康方面,民间中医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专家认为,保护和改善民间中医的生存环境,比挖掘、整理民间医药资源更加重要和紧迫。倘若不能从源头上解决民间中医的合法从业、生存和传承问题,民间中医就失去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绝技正在慢慢流失。再不抢救,再不重视,可能就无法挽回了。正如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所说:“我们这些穿了皮鞋、坐了办公室的人,不要忘了民间。”

  1954年,毛泽东指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对民族、民间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逐步开展系统的继承、整理和挖掘研究。”目前,《中医药法》已列入立法计划。人们希望《中医药法》能还民间中医一片天,将民间中医纳入依法行医的轨道,让他们名正言顺地行医问诊、救治众生。

  民间中医是传承中医的重要力量。只有为他们提供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才能使更多的中医绝技薪火相传,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来源:平心论微信平台,作者:王君平,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主任记者,长期从事医药卫生报道,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呼喊,被誉为人民日报中医评论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