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90后”女护士在武汉采集咽拭子:病毒在眼前飞 也要直面而上

采集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关键指标。而咽拭子采集人,因为要与病毒“面对面”,风险性极高,被称为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

1993年出生的黄仙女,是漳平市总医院呼吸科护士。作为龙岩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2月6日进驻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后,她就被安排负责咽拭子采集工作。最多时,一天要采集100多份的咽拭子。

“之前从没做过这个工作,说不紧张是假的,但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战士,不能因为风险高就害怕退缩。”2月29日,黄仙女在电话连线时说道。为了保护自己,她们的防护用具除了戴护目镜、隔离服、防护服、双层口罩以外,还要套上4层的防护手套、靴套,以及一个全护屏的面罩。

沉重的防护下,要完成精准的标本采集,挑战的是身体极限。“穿戴上防护服一个小时就开始憋气、呼吸困难,四层的手套把整个手勒得紧紧的,手掌稍微握起就非常疼,往往工作起来也忘了痛感,下班脱下手套才发现手指红肿,都伸不直了……”

然而即便是全副武装,也是处处充满风险。采集咽拭子,需要病人张大嘴,由采集人用棉签伸进喉咙,擦拭扁桃体甚至更深部位,以获取检测标本。“这个过程中,病毒就在我们面前飞,稍有不慎,采样人员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黄仙女说,一个张嘴的动作,意味着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飞沫,甚至有些人没忍住引发咳嗽、呕吐等,非常考验采集人的心理素质。

有一次,她遇到一个特别敏感的患者。“棉签压住他舌头右边,他就转向左边,压住左边,他就转向右边,舌头像泥鳅一样滑,急得我汗都出来了……”黄仙女说,遇到特别敏感的患者,不但要求采集快准狠,一击命中,更要沉着冷静,耐心引导,避免重复采集,浪费紧缺的耗材。

现在,她做一次咽拭子采集只要几十秒,一天下来少则80例,多则100多例。虽然职业暴露的风险大,但她说:“总要有人上,不是我就是别人,既然穿上了白衣,就该扛起应有的责任。”(记者 刘玉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